福建省惠南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训练 第十六单元 第二十九讲 提能力岳麓版_第1页
福建省惠南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训练 第十六单元 第二十九讲 提能力岳麓版_第2页
福建省惠南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训练 第十六单元 第二十九讲 提能力岳麓版_第3页
福建省惠南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训练 第十六单元 第二十九讲 提能力岳麓版_第4页
福建省惠南中学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训练 第十六单元 第二十九讲 提能力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福建省惠南中学福建省惠南中学 20132013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训练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训练 第十第十 六单元六单元 第二十九讲第二十九讲 提能力提能力 岳麓版岳麓版 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5 分 共 60 分 1 2012 福州模拟 2012 年是林则徐逝世 162 周年 林则徐第六代嫡孙 中国戏曲 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 13 年写的 林则徐与中国图录 面世 林女士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 可能有 A 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 了解西方 B 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富国强兵 C 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 抵抗外国侵略 D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解析 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但没有上升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高度 故 B 错误 A C D 三项符合史实 答案 B 2 2011 北京高考 九州缩地凭挥翰 四海披图当泛槎 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 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篇著述是 A 海国图志 B 资政新篇 C 变法通议 D 孔子改制考 解析 本题考查西学东渐的相关内容 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 能力 由 九州缩地凭挥翰 四海披图当泛槎 可知该著述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各国的历 史地理 1842 年 魏源在 四洲志 的基础上编撰的 海国图志 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 理最详实的专著 A 正确 资政新篇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的设想 B 错误 变法通议 是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宣传伸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的思想的著作 C 错误 孔子改制考 是康有为借用经学的外衣 否定君主专 制统治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的著作 D 错误 答案 A 3 2012 宁波模拟 柏杨先生在 中国人史纲 中说 清政府如同 被击败的末期 癌症的老拳师 在观察对手优点时 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 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 亮的拳击手套 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A 李鸿章 B 郑观应 C 康有为 D 孙中山 解析 材料意思在于说明当时的洋务派只看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 而未认识到根源在 用心 爱心 专心2 于制度先进 答案 A 4 2012 安庆模拟 1898 年安徽求是学堂创办 1902 年改为安徽大学堂 开安徽近 代高等教育之先河 下列关于该学堂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在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下创办的 B 对促进安徽的近代化起到积极作用 C 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D 因其地方性学堂的缘故 其影响有限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 近代学堂的创办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 对当地民众 的思想 生活习俗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故 D 项叙述错误 答案 D 5 1903 年 17 岁的柳亚子读罢 民约论 激动难忍 自作主张改名为 柳人权 字 亚卢 亚洲卢梭 1905 年出版的小说 卢梭魂 讲到卢梭之魂游东方古国 遇见 了黄宗羲等中国思想家之魂的故事 这些内容反映出 20 世纪初的中国思想文化界 A 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B 西学东渐 崇洋媚外 C 卢梭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D 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解析 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 主要思想有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论等 主张民主共和 材料体现了 20 世纪初中国人对卢梭的推崇 说明了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答案 A 6 2011 天津高考 右图为 1878 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 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A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 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C 师夷长技 的思想 D 兴民权 倡新学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 意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注意 1878 年 这一关键信息 兴民权 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 故 D 项与邮票的设 计理念无关 邮票既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 又是西方文化传入的产物 所以其他三 项都能体现邮票的设计理念 答案 D 7 2011 江苏高考 某思想家在 20 世纪初大声疾呼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 而 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 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 将 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 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从中可见 该思想家主张 A 打破保守观念 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用心 爱心 专心3 B 剔除传统糟粕 重建儒家信仰 C 宣扬改革理念 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遵循进化理论 任凭自然选择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 20 世纪初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 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 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 削灭也 可知该思想家为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家 B C 错误 由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 者 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 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 可知该思想家认为打破保守的观念 方能实现国家振兴 A 正确 D 错误 答案 A 8 2011 浙江高考 诗人徐志摩 1896 1931 说 在 24 岁以前 我对于诗的兴味 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 文学革命 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 德先生 和 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 映的信息是诗人徐志摩在 1920 年以前比较重视 民主和科学 联系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 识 可知选 B 答案 B 9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 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 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 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 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 洒水清道 的人应该是 A 王韬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独秀 解析 从 民国时期 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可以分析这位思想家 把批判矛头对准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 正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这位思想 家应该是陈独秀 选 D 项 A 项王韬属于 19 世纪 60 70 年代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B C 项康 梁属于 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 维新思想家不敢公开反对封建儒学思 想 还曾利用儒学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所以可以排除这些思想家 答案 D 10 2012 合肥模拟 2011 年是胡适诞生 120 周年 他家乡的适之中学将举办一次纪 念活动 校方为办好这次活动收集了下列一批资料 其中能够入选的是 A 制定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治校方针 B 发表 文学革命论 主张建立新文学 用心 爱心 专心4 C 被人誉为新文化运动中 首举义旗之急先锋 D 发表 敬告青年 一文 提倡民主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制定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的治 校方针的是蔡元培 B D 所述是陈独秀所为 胡适在 1917 年率先发表 文学改良刍议 被陈独秀誉为新文化运动中 首举义旗之急先锋 答案 C 11 2011 浙江高考 迄今所知 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 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 1899 年 上海广学会编译的 大同学 其中称 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 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 见 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 工人 领袖 19 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 搞清楚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的是 1899 年 大同学 介绍马克思的情况 百工领袖 说明马克思的身份是 工人领袖 英人马克思也 说 明介绍者不知马克思是哪国人 结合 19 世纪末的历史阶段特征可知当时中国工人阶级还没 有自己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也尚未在中国传播 故选 B 答案 B 12 2012 南京模拟 2011 年 6 月 26 日 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 专题展在上海举 行 展览以图片 书籍 报刊 档案 画作 影像等形式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史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上海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个重要基地 B 李大钊对十月革命的宣传促进其广泛传播 C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时代思想主流 D 该思想传播的最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7 年底 李大钊大力宣传十月革命 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 李大钊的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对马克思主 义广泛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答案 B 二 非选择题 第 13 题 20 分 第 14 题 20 分 共 40 分 13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我们以 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为主题展 开探究 用心 爱心 专心5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 1 孔子说 智 仁 勇三者 天下之达德也 孔子把 智 智慧 仁 仁德 勇 勇敢 这三种品质称为 君子道者三 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 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 美德即知识 或 道德就是知识 其涵义 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 知识是美德的基础 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 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 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 无知的人不会真正 有美德 认为 美德由教育而来 探究主题二 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材料 2 14 18 世纪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 时候 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 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 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 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 中国清代大兴 文字狱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 1 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2 分 2 根据材料 2 并结合所学知识 在对待人性方面 与宋元时期的理学家相比 欧洲文 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4 分 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 3 请完成下列表格 10 分 社会思潮 对待传统文 化态度 主要原因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 洋务思潮 中体西用 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两 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 师夷长技以自强 求富 维新思潮 新文化运 动 4 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究 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 1 问根据材料 1 可知强调的是美德 与知识的重要性 第 2 问根据宋元时期理学家的观点可知是压抑人性 而欧洲文艺复兴是 思想解放运动 宣传的是人文精神 第 3 问根据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来回答 第 4 问 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 相同点 都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联系 都重视教育的作用 2 宋元时期的理学家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理论 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 文 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性 追求个人幸福 倡导个性解放 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 3 用心 爱心 专心6 社会思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主要原因 对待西方文化的 态度 维新思潮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 产阶级政治学说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学习西方政治制 度 化新文运动 打倒孔家店 尊孔复古 逆流 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 治 西方自由民主思 想的进一步传播 学习西方思想文 化 4 结论 加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有助于促进人类历史的进步 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 统 吸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 对待东西方文化要坚持 继承与发展 传承与创新 或 取 其精华 去其糟粕 14 2012 南京师大附中调研 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1 所谓 师夷 就是向西方学习 在今天看来 这是非常普通的主张 没有人 会对此提出异议 但在魏源生活的时代 这可是石破天惊之论 魏源认为来自欧美的外 国人 明礼行义 上通天象 下察地理 旁彻物情 贯串古今 是天下的 奇士 域内 的 良友 值得我们学习 他还批评那些坚持 华尊夷卑 的传统观念 反对 师夷 亦 即向西方学习的人 是株守一隅 夜郎自大的 夏虫井底之蛙 光明日报 材料 2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 世界力图 改变中国 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 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 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 中国 需要改变 封闭和孤立的 腐朽和没落的 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 无论是洋务运 动 还是戊戌变法 无论是辛亥革命 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论是李鸿章 还是康有为 无论是孙中山 还是毛泽东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 从内部改变着 清代中国 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据裴钰 改变中国 整理 材料 3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 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 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 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 蒙运动 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 西方与中国适成倒 置 在欧洲 是由启蒙而现代化 在中国 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 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 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 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郑大华主编 民国思想史论 1 材料 1 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有何重要影响 4 分 2 据材料 2 及所学知识 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 内部改变 的指导思想 用心 爱心 专心7 有哪些 6 分 3 据材料 3 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并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6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 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 改变中国 中的作用 4 分 解析 第 1 问根据材料 1 的内容回答 魏源 海国图志 的核心思想是 师夷长技以 制夷 林则徐 魏源等思想家们 开眼看世界 产生的影响是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 缚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第 2 问要求回答中国近代历次变革的指导 思想 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实行君主立宪 三民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