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综合检测(一)A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综合检测(一)A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综合检测(一)A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综合检测(一)A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综合检测(一)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综合检测 一 四川教育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综合检测 一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下列哪些事件 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1861 年改革 1917 年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实行新经济政策 A B C D 2 2 分 20 世纪初期 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是 A 巴黎公社 B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2 分 俄国二月革命最主要成果是 A 推翻沙皇专制 B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建立了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D 退出一战 4 2 分 1984 年春 潍坊举办了第一届国际风筝会 风筝成为潍坊文化的象征物 城市名片 这得益于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第 2 页 共 11 页 C 人民公社化 D 改革开放 5 2 分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 这种探索表现在 A 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缓和经济危机 B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C 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 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 物力 财力 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6 2 分 1921 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新 在 A 把社会主义与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联系起来 B 实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C 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 D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7 2 分 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 重点发展 A 轻工业 B 商业 C 重工业 D 交通运输业 8 2 分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也有严重的弊端 第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 使农业和轻 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据此判断材料评价的是 A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 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 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第 3 页 共 11 页 D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9 2 分 战后建立的 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A 消除了协约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 使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得到缓和 C 暂时协调了协议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 缓和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 10 2 分 一位参加某国际和会的代表说 我们初来巴黎时 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 离开时 则 已觉悟 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他指的 新秩序 是 A 雅尔塔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一超多强 格局 D 凡尔赛体系 11 2 分 1921 年 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A 欧洲的统治秩序 B 欧洲 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C 美洲的统治秩序 D 远东 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2 2 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在欧洲的新秩序是通过一系列的条约 对一系列国家进行 约束 对一系 列国家利益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其中 凡尔赛和约 所 约束 的国家主要是 A 苏俄 B 日本 C 德国 D 中国 第 4 页 共 11 页 13 2 分 说服农民耕掉 1000 万英亩的棉花 以换取津贴 另外 农业调整管理局还购买 22 万头猪 和 600 多万头小猪 立即加以宰杀 该材料反映的场景是 A 斯大林模式导致的不平衡 B 一战造成的经济危机 C 1929 1933 年经济危机 D 二战造成的经济困难 14 2 分 1929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引起了政治危机 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 找出路 下列国家中在政策上与其他三国不同的是 A 意大利 B 德国 C 日本 D 美国 15 2 分 1929 年 10 月 24 日 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 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 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 感冒了 美国医治 感冒 的有效药方是 A 自由放任政策 B 国家宏观调控 C 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 D 法西斯专政 16 2 分 19 世纪 60 年代是资产阶级统治巩固与扩大的重要时期 下列历史事件 不能体现这一时期发展 主题的是 A 南北战争 B 1861 年改革 C 明治维新 第 5 页 共 11 页 D 罗斯福新政 17 2 分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 新 在 A 用改良的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危机 B 采取国有化的形式 C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 D 兴建公共设施 减少失业人员 18 2 分 国际关系中 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 巴黎和会和慕尼黑 会议的共同点是 A 会议都被英 法 美操纵 B 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 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 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19 2 分 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从下图中我们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A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B 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最大 C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缓解了中国战场的压力 D 中国是最早反对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20 2 分 某班开展了 我看希特勒 的课堂讨论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第 6 页 共 11 页 A 他宣称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符合德国的利益 B 他把德国绑上战车 把世界拖入战争 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 在短时问内横扫大半个欧洲 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 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 约 600 万犹太人成为冤魂 他是罪魁祸首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3636 分分 21 3 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1 罗斯福新政的 新 的含义是 2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 新 的含义是 3 1978 年凤阳小岗村首创 大包干 制 这种形式也称之为 22 8 分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发展中 俄国的一些重大事件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1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 2 斯大林模式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3 莫斯科保卫战不但是苏德战争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4 苏联解体 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的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宣告结束 23 20 分 在世界历史上 主宰世界的列强召开了一系列会议 他们都声称是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但实 际是对世界进行的再一次瓜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元帅福煦说 这不是和平 这是 20 年的休战 列宁指出 靠 凡尔赛和约 来维持的整个国际 体系 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 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 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但是 他们热情澎湃的乐观 情绪迅速转变为沮丧 因为他们被冷淡地告知 和会并不是为了调整昔日所有的国际间的恩怨而召开 为了拉 拢日本参加国际联盟 威尔逊牺牲了中国 徐中约著 中国近代史 1600 2000 中国的奋斗 第 7 页 共 11 页 材料三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施用各国之权势 以期 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 而减少友邦人 民之权利 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1 材料一中的 凡尔赛和约 是在什么会议上签署的 该次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方的统治秩序 2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3 材料三出自哪一文件 该文件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 一战后的两次 和平会议 构建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 该格局是什么 维护这个格局的工具是什 么 24 5 分 最近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 再次引起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强烈抗议 结合所学知 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53 年 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 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 日本经济遭到摧残 国家主权不断 丧失 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材料二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 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 变 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 军事和经济强国 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 齐格勒 新全球史 第三版 下 材料三 20 世纪 30 年代是萧务 危机和战争的 10 年 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领土和约 并有办法 有决心这样做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 使日本 300 万人丧生 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 全国 1 4 的财富被毁 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 1 3 经济陷于崩溃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回答 日本 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的原因是什么 2 材料二中 变革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 首要目标 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 材料三中的 萧条 危机 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 面对危机 日本的 办法 是什么 第 8 页 共 11 页 4 为走出 经济陷于崩溃 的困境 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请你举出其中的一条措施 5 综合上述材料 你从日本摆脱危机的措施及影响中得到哪些启示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