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II )卷_第1页
沪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II )卷_第2页
沪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II )卷_第3页
沪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II )卷_第4页
沪科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5 北魏孝文帝改革(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6 页 沪科版备考沪科版备考 20202020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1515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 改革鲜卑的习俗 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 题 为此 孝文帝决定 A 地方建立县制 B 实施汉化政策 C 创立科举制度 D 册封鲜卑贵族 2 2 分 我们现在坐的方凳 圆凳 吃的烧饼 蒸馍等 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极大地促进了 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A 张骞通西域 B 孝文帝改革 C 人口大量南迁 D 江南的开发 3 2 分 吕思勉在 两晋南北朝史 中写道 魏初风俗至陋 迁都之后 于革易旧俗 亦可谓雷厉风 行 民族根柢 莫如语言 语言消灭 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商鞅变法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孝文帝改革 4 2 分 孝文帝引见朝臣 诏断北语 一从正者 于是诏 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 容或不可卒革 三 第 2 页 共 16 页 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降爵黜官 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A 严禁贪污 B 颁布均田令 C 迁都洛阳 D 实行汉化政策 5 2 分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强国之路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历史时期身穿汉族服装的鲜 卑贵族形象的画像 这种现象在 事件后 更为广泛 A 商鞅变法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管仲改革 D 戊戌变法 6 2 分 下面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鲜卑人汉服乐俑汉人胡食 A 民族交融 B 中外交流 C 经济发展 第 3 页 共 16 页 D 文化成就 7 2 分 九年级 1 班正在进行有关我国 古代民族融合 的探究活动 下列史实与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A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 唐朝时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 元朝时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回族 D 明朝时 戚继光抗倭 8 2 分 南北朝时期 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 胡人汉服 汉人胡食 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A 商鞅 B 张骞 C 北魏孝文帝 D 班超 9 2 分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 商鞅变法 B 管仲改革 C 李悝变法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10 2 分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 这次改革是 鲜卑姓汉姓 拓跋元 丘穆陵穆 步六孤陆 第 4 页 共 16 页 A 管仲改革 B 商鞅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王安石变法 11 2 分 2017 年 10 月 28 日 浙江西塘古镇迎来了第五届 汉服文化周 这一盛会不仅展示了中华传统 服饰之美 更是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帝王 他也对汉服情有独钟 下令全族改穿 汉服 他是 A 秦始皇 B 北魏孝文帝 C 隋文帝 D 汉武帝 12 2 分 下图是有关北魏时期的图片 它们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 A 国家统一 B 经济发展 C 民族交融 D 中外交往 13 2 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 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在民族心理上 以往的 胡 汉 观念逐 渐淡薄 可见孝文帝改革 A 实现了南北统一 第 5 页 共 16 页 B 提升了洛阳的地位 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14 2 分 以下有关苻坚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领导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B 发动淝水之战 进攻东晋 C 重用汉族王猛 励精图治 D 迁都洛阳 15 2 分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人物中 顺应历史潮流进行改革 从而加速了黄河流 域民族大融合的是 A 汉光武帝 B 北魏孝文帝 C 秦孝公 D 汉武帝 16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17 2 分 为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曹操 刘备 孙权 北魏孝文帝 A 第 6 页 共 16 页 B C D 18 2 分 下列历史人物标号与事迹符合的是 汉武帝 北魏孝文帝 武则天 关汉卿 A 完成国家统一 确立皇帝地位 B 进行系列改革 学习汉族文化 C 善于用人纳谏 形成 开元盛世 D 北宋著名词人 风格豪迈奔放 19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A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 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20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A 得到最高治者的支持 B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C 符合广大人民的要求 D 促进了中国社会封建化 21 2 分 下图 汉人胡食图 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第 7 页 共 16 页 A 民族室融 B 中外交往 C 国家统一 D 经济发展 22 2 分 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资治通鉴 记载 魏主 今欲断 禁止 诸北语 鲜卑 语等 一从正音 汉语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该史料反映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该穿汉服 D 学说汉语 23 2 分 下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A 推进大一统格局 B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 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 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24 2 分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 正确的一项是 A 都进行了迁都 第 8 页 共 16 页 B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 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25 2 分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 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D 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 26 2 分 中国古代专制王朝都打上了 家天下 的烙印 朝代前往往加上皇帝姓氏 如唐朝被称为 李唐 宋朝被称为 赵宋 等 其中 元魏 指的是 A 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 B 三国鼎立之一的魏国 C 北魏孝文帝的魏国 D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 27 2 分 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 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 把公主嫁给汉人 改姓为元 赐群臣以汉 衣 对 30 岁以下仍操胡语者 降黜官职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采用汉姓 改穿汉服 学说汉语 采用汉族官制 提倡与汉族通婚 学习汉族的礼法 A B C D 28 2 分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洛 阳在中国古代中的人文史记 诗词曲艺 史话传说 礼仪风俗中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以下政权曾定都洛阳的 第 9 页 共 16 页 是 西汉 东汉 西晋 东晋 北魏 A B C D 29 2 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 二者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 人民大力拥护 B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 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 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30 2 分 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无关的是 A 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 为逃避北方战乱 C 为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D 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9090 分分 31 20 分 综合探究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 钱重则商富 末事 商业 不禁 则技巧之人 手工业者 利 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游荡求食的人增多 商君书 外内 材料二 有军功者 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 不得为属籍 宗室谱籍 第 10 页 共 16 页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 国家兴自北土 徙居平城 虽富有四海 问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 治 河洛 今洛阳一带 王里 因兹大举 光宅中原 魏书 任城王传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提到的 商君 是谁 他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 据材料二 商君在秦国采取了哪一项变法措施 该措施对秦国有何影响 3 据材料三 孝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4 请列举两条孝文帝在习俗方面改革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5 综合以上两个改革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2 20 分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 我们可以发现 改革 变法 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是社会发展的强 大动力 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 中国古代改革 变法 专题探究活动 请你阅读材料 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 商鞅变法中规定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井田制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 织 生产粮食 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 魏主曰 国家兴自北土 徙居平城 虽富有四海 文轨未一 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 移风易 俗 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 河洛王里 因兹大举 光宅中原 魏书 1 根据材料一指出 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经济制度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回答 魏主 是谁 他把首都从平城迁往何处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孝文帝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 回答任意两点 4 请分别写出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的重大作用 33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 11 页 共 16 页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 西部的贸易和交 流频繁 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 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 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 他们相互渗透 取长补短 请回答 1 秦朝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一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为此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建筑工程是 什么 2 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 与哪一商贸路线的开通有关 起了什么作用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北方的哪些民族开始迁入中原地区 这一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怎样的 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 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34 20 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国家分裂 政权林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鼎立示意图 图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 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 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 江南许多地区已是 良畴美拓 吐吠相望 连宇高花 叶陌如绣 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曾说 国家兴自北土 移居平城 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 河洛 今洛阳一带 王 里 因兹大举 光宅中原 魏书 任城王传 1 屯田数载救黎民 官渡一战挫傲军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右图中哪个政权的基础 根据所学 知识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第 12 页 共 16 页 4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 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35 15 分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发展 就要不断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材料一 据 史记 商君列传 记载 商鞅合并小都 小乡 小邑 小聚为县 设置县令 县丞 共三十一个 县 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 努力从事农业生产 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 免除本人徭役 变法五年后 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 引见群臣 帝曰 夫名不正 言不顺 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 一从 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 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 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 公元前 350 年 秦国平民张三 因斩一敌国甲士 获爵一级 田一倾 宅九亩 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 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 以上改革措施 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 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 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并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积极意义的认识 第 13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