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同步练习题(I)卷_第1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同步练习题(I)卷_第2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同步练习题(I)卷_第3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同步练习题(I)卷_第4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同步练习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同步练习题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课两种命运的决战同步练习题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117117 分分 1 2 分 抗战胜利后 为争取国内和平 1945 年 8 月毛泽东出席了 A 遵义会议 B 西安事变谈判 C 中共七大 D 重庆谈判 2 2 分 历史知识结构图示 是研究和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 下面的示意图 图 2 最有助于我们了 解的是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3 2 分 毛泽东被 时代 杂志评为 20 世纪最具影响的 100 人之一 如图图片记录了毛泽东的一些重要活 动 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第 2 页 共 12 页 B C D 4 2 分 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 是和平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 民族的功臣 为和平解决各地 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傅作义做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 锦州 B 沈阳 C 北平 D 南京 5 2 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国共两党之间从合到分 然后再合 再分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决定性因 素是 A 社会主要矛盾 B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 C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6 2 分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A 拖垮敌人 B 寻找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 C 避免与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交锋 D 实现战略上的进攻部署 7 2 分 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说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 即以主力打到 外线去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在外线大量歼敌 全国性反攻 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A 发动辽沈战役 第 3 页 共 12 页 B 发动渡江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8 2 分 文献记录片 走近毛泽东 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在西柏坡村 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 毛打趣地说 打了三个战役 白了一根头发 值得 这反映了人民解放军 A 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 取得了三大决战的胜利 D 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9 2 分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 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D 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10 2 分 整理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 抗日战争的主要进程 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11 2 分 下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唯一的正式合照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第 4 页 共 12 页 A 建立联合政府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重庆谈判 D 西安事变 12 2 分 下列符合材料中 基本任务 的军事行动是 A 挺进大别山 B 发动辽沈战役 C 解放北平 D 解放南京 13 2 分 自古以来 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 为争取国内和平 1945 年 8 月毛泽东出席了 A 西安事变谈判 B 遵义会议 C 重庆谈判 D 中共七大 14 2 分 图是影视剧 大转折 的海报 海报中的两位历史人物应当是 第 5 页 共 12 页 刘少奇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彭德怀 A B C D 15 2 分 设计表格 归纳知识 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 以下表格设计中 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 长江 B 大别山 C 延安 D 武汉 16 2 分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 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C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第 6 页 共 12 页 D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17 2 分 据统计 从 1946 年 1 月到 6 月 国民军队对解放区的大小进攻达 4300 多次 侵占解放区城市 40 座 村镇 2500 多处 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南京国民政府破坏 双十协定 B 全面内战已经爆发 C 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D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18 2 分 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有关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如 七七事变 挺进大别山 西安事变 辽沈战役 A B C D 19 2 分 小郭同学看到一段材料 在 1945 年 8 月 我们的城市是最受全国人民关注的城市 因为它关系 着举国上下的和平与安宁 请你判断 我们的城市 是指 A 重庆 B 南京 C 北京 D 上海 20 2 分 在学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 同学们都会高唱 国歌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 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词中 最危险的时候 是在 A 维新变法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第 7 页 共 12 页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21 20 分 材料一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 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 解放军采用 蘑菇 战术 牵着 敌人的鼻子走 忽东忽西 忽南忽北 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 然后 集中兵力围歼敌人 青化砭一仗就全歼敌人 近三千人 材 料二 对这一战略部署 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 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 山东 搞重点进攻 好比两个拳头一张 胸膛就露出来了 这样的兵力部署 很象一个哑铃 两头粗 中间细 两头力 量强 还有攻 势 中间力量弱 处于防御 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 从中央突破 像一把尖刀 插入敌人胸膛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提到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 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 是如何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 2 材料一中领导解放军采用 蘑菇 战术的指挥官是谁 他领导的是哪支军队 3 材料二 这一战略部署 是指什么 完成这一战略部署的是哪支军队 领导人是谁 这一战略部署的完 成有何意义 4 两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在战略战术上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22 15 分 人物年谱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 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 反映了社会的政治 文化和经济的广阔场景 以下三则材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 1921 年 28 岁 7 月 23 日至 8 月初 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重要的历史性 会议 材料二 1945 年 52 岁 8 月 作为主要成员 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 材料三 1949 年 56 岁 4 月 23 日 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作诗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 月 1 日 主持开国大典 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回答 1 这些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中的 重要的历史性会议 是什么 2 材料二中 较量 是指什么事件 较量 后双方签署了什么文件 第 8 页 共 12 页 3 与材料三相关的重大战役是什么 解放军占领南京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3 2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 国民党军队总人数接近 500 万 陆军主流部队的武器装备 一式的美国造 就 连士兵的鞋带 都是和美军一样 形成鲜明对照的 共产党号称有 120 多万军队 实际正规军只有 3 个师 其余 就是民兵武装 武器最好的主力部队装备也只是步枪 民兵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手持大刀就上战场 材料二 清晨时分 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锦州城郊敲开了一户百姓的家门 开门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农家妇女 当听说部队需要一名带路的向导时 妇女说她可以带路 战士说前边很危险 需要个强壮的男人 妇女说 男人 们都去帮大军打仗了 村里再找不到其他人了 她把孩子交给家中老人 官兵们眼泪汪汪的不愿意 可村子里确 实没有什么人了 运输队又迷了路 这时候 妇女已经坐上了第一辆拉弹药的大车 运输队到达前沿后 官兵们 折了根柳树条让她拿着 这是解放军的规矩 凡是手里拿着柳树条的百姓 就证明他们已经帮助过部队了 后续 部队就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材料三 解放战争中双方作战实力不成比例 但是三年内 共产党迅速胜利 国民党节节败退 最重要的因素 是国民党的独裁违背历史规律 贪污腐败导致人心涣散 而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 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以上材料出自 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 1 根据材料一指出 抗日战争后 国共两党军队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2 材料二情景发生在哪一战役过程中 从这则材料中你能看出人民解放军与人民是怎样的关系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概括国民党迅速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 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 你认为解放战争的结果给了我们什么历史启示 24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方告结束 内争不容再有 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 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 共定 大计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电文节录 1945 8 20 材料二 1945 年 11 月 6 日 蒋介石对高级将领说 回想这 20 多年 奸匪 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 材料三 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 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 俟飞机到 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 弟亦准备随即赴 渝 毛泽东 1 材料三中的 渝 指何地 第 9 页 共 12 页 2 从材料一看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渝商谈的理由是什么 国共双方经过 43 天的谈判有什么结果 3 从材料二看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态度是什么 在材料中找出依据 4 从材料三看 对蒋介石的邀请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 25 2 分 1947 年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的开始 改为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