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A卷_第1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A卷_第2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A卷_第3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A卷_第4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同步练习题 A A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1616 题 共题 共 3232 分分 1 2 分 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 的农具 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2 2 分 战国时期 我国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从此开始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 我国封建社会是通过以下 哪种方式完成的 A 战争 B 起义 C 谈判 D 变法 3 2 分 战国时代 各国纷纷变法的目的是 A 增强国力 B 任用贤能之士 C 废除分封制 D 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 第 2 页 共 13 页 4 2 分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它的主要功能是 A 交通运输 B 防洪灌溉 C 南粮北运 D 蓄水抗旱 5 2 分 中国史书上记载 公作则迟 分地则速 的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 A 商朝 B 东周 C 西周 D 秦朝 6 2 分 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 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 年前 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 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 福千年 此项 了不起的工程 是 A 长城 B 郑国渠 C 都江堰 D 灵渠 7 2 分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 废井田 开阡陌 B 实行县制 C 奖励耕战 废除贵族特权 D 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8 2 分 公元前 340 年 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 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第 3 页 共 13 页 奋发读书 考取功名 弃商务农 努力耕织 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利用经商获利 大量购置田产 A B C D 9 2 分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唐朝 你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参观都江堰 到赵州桥上散步 用纸写诗 读 史记 和 资治通鉴 乘坐装有指南针的海船从事海外贸易 参加科举考试 A B C D 10 2 分 见下图商鞅在变法实行之前 通过 徙木赏金 的办法 主要是为了 A 哗众取宠 B 重赏之下发现勇夫 C 确立商鞅讲信用 说话算话的形象 为实行变法寻找良机 第 4 页 共 13 页 D 执行秦王的命令 11 2 分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秦国统治者的支持 B 商鞅的顽强毅力 C 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奴隶主贵族的支持 12 2 分 史记 记载 秦孝公死后 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 谋反 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 命运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内容中 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 建立县制 13 2 分 史书上记载春秋时期 公作则迟 分地则速 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个体农耕已经取代了集体耕作 B 奴隶消极怠工 C 土地被极少数人占有 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4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主要是因为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第 5 页 共 13 页 15 2 分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 对促进农业生产 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A 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建立县制 D 任人唯贤 16 2 分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9 9 题 共题 共 8787 分分 17 4 分 根据提示信息列举相关内容 1 为稳定统治形势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 2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 使成都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的水利工程 4 秦朝时修筑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的水利工程 18 5 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铁制工具的使用 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 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秦昭王时蜀郡守 第 6 页 共 13 页 李冰父子总结成都平原人民与岷江水害斗争的经验而筑成的都江堰 岷江沿途高山深谷 水流湍急 每年夏秋 水量骤增 灌县以下常泛滥成灾 相传在李冰主持下 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 在离 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 将岷江分为内江 即郫江 和外江 即检江 分散了岷江的水流 既免除了泛滥的 水灾 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 使成都平原成为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的天府之国 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 请在答题卡 卷 对应题号后涂 填 A 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请在答题卡 卷 对应题号后涂 填 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 请在答题卡 卷 对应题号后涂 填 C 1 都江堰是秦朝时修建的 2 都江堰的设计较为科学 3 都江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 都江堰的修建便利了灌溉和运输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 战国时期 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进步 19 2 分 战国时期 秦蜀郡守 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 2001 年被列为 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 20 3 分 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 典 战国时期 秦孝公任用 主持变法 使秦国富兵强 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拿破仑在位期间 制定并颁布了 成为近代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21 8 分 历史成语折射时代故事 彰显古人智慧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 将下列故事与成语配对 并将序号 填在相应横线上 公元前 227 年 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 荆轲见秦王时 假称要向秦王献上督亢地区 的地图 当嬴政打开地图时 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 向秦王刺去 秦楚两大国相争频繁 各诸侯国视厉害所重 时而追随秦国 时而追随楚国 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 争夺势力范围条件下 各集团的态度动摇多次 反复无常的成语 禹把全国划为 九州 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 九鼎 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 曾率军在周王室所 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 并派遣使者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第 7 页 共 13 页 春秋争霸中 越国曾被吴国打败 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 发奋图强 在室内悬挂苦胆 坐卧都要舔尝 以激励自己 勾践经过长期准备 终于灭掉吴国 称霸一时 秦赵对战 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 效果卓著 秦军散布廉颇要投降秦国的谣言 赵王上当 任用只会 夸夸其谈 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带兵 赵国大败 公元前 4 世纪中期 魏国大军包围赵都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王命孙膑为军师 率军救赵 孙膑乘魏 国内部空虚 直捣魏都大梁 魏军回救 中齐军埋伏 大败而归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曾受楚国恩典 承诺晋楚交战将退让 90 里报恩 公元前 632 年 晋楚两军相遇于城 濮 晋军避退 楚军紧追不放 晋军诱敌深入 迂回包抄 大败楚军 公元前 356 年 秦国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 并张贴告示 将此木扛至北门 赏十金 无 人响应 商鞅把赏金提高到 五十金 后来 一名壮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扛木杆至北门 果然得到了赏赐 商鞅 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1 卧薪尝胆 2 纸上谈兵 3 图穷匕现 4 朝秦暮楚 5 退避三舍 6 城门立信 7 问鼎中原 8 围魏救赵 22 20 分 自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主席 9 次离京调研考察 改革均被提及 纵观历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 大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 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 遂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代先行者 那么 西魏 北周就是追随者 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 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 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请回答 1 依次写出三则史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史上的三次政治改革 2 第一次的改革有何影响 3 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改革的主要内容 材料中的哪一句话能够反映出此次改革所起到的作用 4 结合所学知识 说一说第三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概括第二三则史料 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 第 8 页 共 13 页 相同之处 23 5 分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表格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简表 农业生产工具或生 产方式 出现的历史时期推广的历史时期推广使用的影响 1 本格不必填写 本格不必填写 2 3 4 24 20 分 变法促进社会的政治 经济的大变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春秋战国时期考古发现 材料二 阅读史书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三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君请回答 1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 你能得出这次变法背景中的哪些信息 2 材料二中 教民耕战 指的是这次变法中的哪些具体措施 3 引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 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 据材料三 你认为商君最值得你学习的是哪种精神 25 2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 而循 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 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 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回师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 皇帝之下 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 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 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 机构的设置 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公分管行政 军事和监察 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材料四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 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年 这个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 2 请回答 你认为 秦王扫六合 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扫六合 的完成是在哪一年 3 材料三中的 皇帝 是谁 三公 除丞相外还有哪两 公 4 请回答 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第 10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1616 题 共题 共 3232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