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同步练习题B卷_第1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同步练习题B卷_第2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同步练习题B卷_第3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同步练习题B卷_第4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同步练习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同步练习题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同步练习题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读书人 最不齐 烂时文 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 谁知道 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 两句 破题 摆尾摇头 便道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 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 A 焚书坑儒 B 明朝八股取士 C 独尊儒术 D 清代的文字狱 2 2 分 据史书记载 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 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 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 体现在 设立锦衣卫 设立军机处 设立驻藏大臣 废除宰相制度 A B C D 3 2 分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 请你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 2 页 共 14 页 A B C D 4 2 分 某历史教材一课中 有 废丞相 设厂卫特务机构 实行八股取士 三个子目 该课的课题应 该是 A 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B 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 C 清朝中央集权的强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 2 分 有位学者指出 中国政治传统中 君权和相权的关系 是一部不断摩擦 不断调整的历史 下 列关于我国 君权 与 相权 的史实论述不正确的是 A 秦朝设丞相分管行政 但最后由皇帝决断 B 唐玄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C 明朝废除丞相 由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分理朝政 D 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6 2 分 下列哪项关于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 A 以明清两朝为盛 B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阻碍了文化发展 第 3 页 共 14 页 C 考试题目取材广泛 涉及诸子百家 D 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 7 2 分 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 你不可能 A 熟读四书五经 B 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 在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 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8 2 分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者有甚于咸阳之郊 意思是说两者都 A 削弱了儒学地位 B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C 损害了国家统一 D 引发了文字狱 9 2 分 据史书记载 明初朱元璋为解决君相之争 对丞相胡惟庸吵架灭族 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 重大改组 体现在 设立锦衣卫 设立军机处 设立驻藏大臣 废除宰相制度 A B C 第 4 页 共 14 页 D 10 2 分 明朝设立的锦衣卫和东厂的共同职责是 A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 制定法律 C 监视 侦缉官民 D 督查百官 11 2 分 明太祖实录 记载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 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 劾奏 处于重刑 明太祖立下这条 祖训 的目的是 A 加强君权 巩固统治 B 废丞相 设三司 C 设置三省六部制 D 创立殿试制度 12 2 分 为防止官员贪污 腐败 党和政府设置了纪委 监察局 反贪局 构筑了严密的防腐监察网络 使贪官污吏无藏身之地 其实 反腐监察机构早已有之 以下反复检查机构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司隶校尉 锦衣卫 御史大夫 东厂 A B C D 第 5 页 共 14 页 13 2 分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 下面对其最恰当的表述是 A 废除丞相 避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设锦衣卫 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 八股取士 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 加强君权 空前强化君主专制 14 2 分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中国前代相比 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 分解相权 B 分化地方行政权 C 文化专制 D 设特务机构 15 2 分 读书人 最不济 烂时文 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济 谁知道变作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 两句 破题 摇头摆尾 便道是圣门高地 就教他骗的高官 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反映了 A 科举制度是一种公开公平的选官制度 B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C 科举制度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 D 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16 2 分 靖难之役 的实质是 A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B 农民起义军讨伐地主政权的战争 C 民族之间的国内战争 D 地主政权之间的割据战争 17 2 分 与燕王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相似的是 第 6 页 共 14 页 A 东汉光武帝刘秀 B 唐太宗李世民 C 宋太祖赵匡胤 D 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18 2 分 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 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A 废除丞相 B 分封藩王 C 设立东厂 D 迁都北京 19 2 分 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 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废除丞相制度 B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 八股取士 D 设内阁 六部 20 2 分 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 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A 废除丞相 权分六部 B 废除行省 设三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以八股取士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20120 分分 21 25 分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 阅读下列材 料 回答问题 10 分 第 7 页 共 14 页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地方 废除行中书省 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分管民政 刑狱和军政 在中央 废除丞相 撤消中 书省 由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分理朝政 直接对皇帝负责 选自人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设立军机处 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材料一图示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开创的政治体制 2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二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 为实行有效统治 元朝还注重加强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3 材料三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 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4 材料四中的 军机处 由哪位皇帝设置 请简要评价此举措的影响 5 由材料一到材料四说明皇权和相权有什么变化 22 15 分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一个形成 发展 巩固 强化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8 页 共 14 页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 与其他国家相比 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 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的国 家 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 从本质上来说 都是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 见下图 如四根 支柱 共 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 大厦 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 日渐趋于精致完善 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 材料三 明太祖 罢丞相不设 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 国初承前明旧制 机务出纳悉关内阁 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 选内阁中书之谨 密者入直 值 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 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 指出图示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行政制度 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 哪个朝代开创的 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 为加强封建统治 使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科举制度 废除于我国哪个朝代 3 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 根据材料三 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 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 有哪些新的变化 23 30 分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材料一 皇帝之下 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 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 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 机构的设置 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公分管行政 军事和监察 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第 9 页 共 14 页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 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 以尚书任天下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 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 图 A 图 B 图 C 材料四 乾隆年间 礼部尚书沈德潜作诗咏 黑牡丹 其中有 夺朱非正色 异种亦称王 之句 后来被告 发 清廷认为这是影射满洲人以异族夺取朱明皇位 犯大逆罪 当时 沈德潜已死 清廷下令剖棺锉尸 1 材料一中的 皇帝 是谁 他在中国开创了什么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2000 多年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帝方自操权柄 是什么意思 概括材料中 哪一措施最能体 现 帝方自操权柄 3 材料三图 A 举子看榜图 中的举子考试相对隋唐有何重大变化 从内容与形式作答 为什么有这个 变化 4 材料三图 B 图 C 分别反映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主题 5 材料四反映清朝的文化政策是什么 产生了什么影响 6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24 2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做出判断 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的发展 造就了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康乾盛世 这一时期手工生产十分兴 盛 纺织品 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 对西方贸易形成巨大顺差 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 此时的商 业也很发达 19 世纪初 全世界有 10 个拥有 50 万以上居民的城市 中国就有六个 因此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 赞当时的中国是 举世最优美 最古老 最广大 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然而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 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毫无认识 愚昧自大 固步自封 到 19 世纪中期以后 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 的劫掠 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 奇异的悲歌 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 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 请写上 A 否则写上 B 第 10 页 共 14 页 1 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在与西方贸易的过程中形成巨大顺差 2 康乾盛世时期的商业十分发达 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民营手工工场采用雇佣劳动方式 3 明中叶以后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商贾大于农工 商人列在 士 之后 位置升到第二位 4 明中后期的中国开始显露出新旧冲突的征兆 带有向近代文明演进的趋向 5 康乾盛世时的帝王愚昧自大 固步自封 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 陷入深重的危机 25 25 分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一个形成 发展 巩固 强化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 实行 推恩令 解决了王国问题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 家 独尊儒术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材料三 材料四 明朝建立之后 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 于 1380 年 将丞相胡惟庸诛杀 在随后的十年里 大 肆捕杀其党羽 株连杀戮 3 万余人 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五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 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 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 议的制约 权力有限 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 后来 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 材料一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 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第 11 页 共 14 页 2 材料二是哪位皇帝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3 依据材料三 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 元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 4 根据材料四 朱元璋为了加强君权 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官职 5 根据材料五 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封建君主集权设置了哪一机构 请写出当时在位的皇帝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