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_第4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B B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A 阶级斗争上 B 经济建设上来 C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上 D 平反冤假错案上 2 2 分 下图一文发表于 1978 年 5 月 11 日的 光明日报 文章强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 而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这一 伟大转 折 是指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 2 分 20 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这三次巨变指的是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改革开放 A 第 2 页 共 13 页 B C D 4 2 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 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 A 打破了 一大二公 的局面 B 消灭了 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现象 C 打破了 吃大锅饭 的局面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5 2 分 既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同时又是一场攻坚战的是 A 国有企业改革 B 公私合营企业改革 C 私有企业改革 D 股份制企业改革 6 2 分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改革鼓点先敲响 如今飞出金凤凰 这两段 凤阳花鼓 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 开辟经济特区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2 分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 A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区 内地 第 3 页 共 13 页 C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 D 内地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8 2 分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 至今已召开 23 次 其中第九次 会议于 2001 年在中国哪一城市举行 A 上海 B 北京 C 重庆 D 杭州 9 2 分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下列各项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是 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香港和澳门回归 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A B C D 10 2 分 这是 1982 年 9 月邓小平在北京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 下图 请你选择最恰当 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 第 4 页 共 13 页 A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B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C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11 2 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A 新时期 B 新时代 C 新征程 D 新阶段 12 2 分 1979 年 1 月 1 日 美国 时代 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 其标题为 邓小平 中 国新时代的形象 邓小平入选 时代 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 A 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 B 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3 2 分 广安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 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党的七大上 B 党的八大上 C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党的十五大上 14 2 分 1978 年 5 月 11 日 光明日报 刊登题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 5 页 共 13 页 有人赞誉他是 东风第一枝 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 浮夸风 现象 B 共产风 现象 C 两个凡是 方针 D 以阶级斗争为纲 15 2 分 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国梦归根结底的落脚点是 A 解放人们思想 B 推进改革开放 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 为人民造福 16 2 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 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将在本世纪头 20 年实 现 需要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A B C D 17 2 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维护祖国统一 促进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和 共同发展 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第 6 页 共 13 页 18 2 分 全国已建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有 A 10 个 B 5 个 C 6 个 D 8 个 19 2 分 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扩大内需 党中央实行 A 可持续发展战略 B 西部大开发战略 C 放宽政策 D 搞活经济政策 20 2 分 某教师在讲授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时 设计了如下板书 其中 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A 和平共处 B 求同存异 C 平等互利 D 一国两制 21 2 分 2017 年 12 月 14 日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去世 享年 90 岁 他的诗作 乡愁 最为大家所 熟知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请问 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第 7 页 共 13 页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C 求同存异 D 光荣孤立 22 2 分 我国能够对港 澳恢复行使主权 最主要的因素是 A 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 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实力大大提高 D 一国两制 构想为相关各方接受 23 2 分 下图是 一国两制 的含义示意图 一国两制 的构想最早实践于 A 香港问题 B 澳门问题 C 台湾问题 D 西藏问题 24 2 分 电视荧屏上 你可以看到台湾艺人吴奇隆参加 奔跑吧兄弟 庾澄庆担任 中国好声音 第一 季的导师 大陆歌唱家宋祖英在 台北小巨蛋音乐会 倾情演出 这些现象说明了 A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B 大陆明星实力不如台湾明星 C 台湾当局完全赞同 一国两制 D 海峡两岸文化交往日益密切 第 8 页 共 13 页 25 2 分 小明打算把下图用于历史研究性学习 据图片内容判断 他研究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 香港与台湾的交流 B 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C 海峡两岸的交往 D 香港与澳门的交往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26 20 分 某校九年级 1 班学生搜集到以下史料 进行探究活动 请你一起来参与 史料一 史料二 第 9 页 共 13 页 史料三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 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抗战首日封的意图是什么 作为史料 它有何 重要价值 2 按照史料的价值进行分类 史料二中的两幅照片 哪幅属于第一手史料 哪幅属于第二手史料 结合所 学知识 说明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 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 面向未来 的角度 分析习近平 马英九 历史性一握 产生的影 响 4 参与了以上探究活动以后 请你为该活动确立一个探究主题 27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 产 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8 年 10 月 25 日 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 人人进入新乐园 吃喝穿用不花钱 鸡鸭鱼肉味 道鲜 顿顿可吃四个盘 天天可以吃水果 各样衣服穿不完 人人认为天堂好 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 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完成 1 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 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 材料二中 新乐园 在当时指什么 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 3 材料三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 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 10 页 共 13 页 4 对比以上材料 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