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4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华师大版华师大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场影响深远的禁毒运动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主张 正常贸易者 加以 优待 倘有带烟发觉 立正刑诛 林则徐 支持正常贸易 反对鸦片走私 反对开放口岸 维护民族利益 A B C D 2 2 分 以史为鉴 勿忘国耻 是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 通过对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 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A 鸦片必须严禁 B 外交需要谋略 C 落后就要挨打 D 进行改革开放 3 2 分 近代前期 中国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 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政府封建制度的腐朽 B 清政府准备不足 C 清政府闭关锁国 第 2 页 共 13 页 D 清政府武器装备落后 4 2 分 人教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该评价依据 的史实是 A 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口号 B 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C 建立了新式海军 设立了海军衙门 D 创办了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出国 5 2 分 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在此 马克思旨在强调 A 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B 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 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的根源 D 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6 2 分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 我就是台湾 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 七子之歌 的一部分 你知道 我 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瑷珲条约 D 辛丑条约 7 2 分 某论文将 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 开始农奴制改革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 继而明治 维新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 开展戊戌变法 作为重要论据 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A 改变社会性质的变革 B 西方的殖民侵略 第 3 页 共 13 页 C 资产阶级民主在亚洲确立 D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8 2 分 如果将 义和团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归结为一个学习主题 这个 主题应该是 A 社会主义运动 B 资产阶级革命 C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 改革与革命 9 2 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民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0 2 分 日本侵略中国过程中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A B C D 第 4 页 共 13 页 11 2 分 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 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 识的分水岭 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它 高举的旗帜应是 A 自强求富 B 三民主义 C 民主科学 D 实业救国 12 2 分 陈独秀 新青年 警告青年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 两位先生 是指 A 民主和科学 B 民主和自由 C 科学和自由 D 胡适和鲁迅 13 2 分 有人说 1901 年 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1911 年 一道闪电划过 却黑暗依旧 1921 年 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下列对于 1921 年 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所指的历史事件 表述正确的是 A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4 2 分 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 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 打倒列强 打倒列强 除军阀 除军阀 铁流两万五千里 红军威名天下扬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雄赳赳 气昂昂 跨过鸭绿江 第 5 页 共 13 页 A B C D 15 2 分 中国好声音 着实火了一把 其实 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声音就是好声音 最体现人民大众呼声 的声音就是好声音 在中国 20 世纪 20 年代的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时代的最强音是 A 打倒列强 除军阀 B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16 2 分 1935 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 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 正确领导 A 邓小平 B 毛泽东 C 孙中山 D 周恩来 17 2 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平津失陷 18 2 分 中共七大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光明前途 指的是 A 抗日战争胜利 第 6 页 共 13 页 B 解放战争胜利 C 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D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9 2 分 1939 年 9 月 1 日 德国闪击波兰 二战爆发 早在二战全面爆发前中国人民就开始和日本法西 斯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德国法西斯在二战前吞并的第一个国家是奥地利 英法的绥靖政策纵容了侵略者 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大危机开始侵略中国 抗日战争中 国共合作发动了百团大战 A B C D 20 2 分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作为一代伟人和鞠躬尽瘁的楷模 他的事迹至今还影响着我们 据新浪网调查 认可周总理的网民高达 98 7 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 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 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领导南昌起义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参加抗日战争 重庆谈判 A B C D 21 2 分 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 图中的 尖刀 表示的是 第 7 页 共 13 页 A 转战陕北 B 挺进大别山 C 辽沈战役 D 渡江战役 22 2 分 全面内战爆发后 国统区危机四伏 其中最严重的危机是 A 经济恶化 B 军事进攻受挫 C 反蒋第二条战线形成 D 政治孤立 23 2 分 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 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因果 A 南昌起义爆发清王朝土崩瓦解 B 日军制造 卢沟桥事变 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C 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崩溃边缘 A A B B C C D D 24 2 分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第 8 页 共 13 页 A B C D 25 2 分 1902 1906 年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 512 人 其中举人 62 人 贡生 48 人 生员 232 人 监生 84 人 这表明此时 A 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 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 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 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747 分分 26 15 分 今年是公元 2017 年回望百年前 1917 年 的世界各国 有战火硝烟 有社会动荡 也有机遇 出现 走近 1917 年 成下列问题探究 1917 年的欧洲 材料一 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 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 人们尽管做出了种仲牺 牲 遭受了种种灾难 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 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 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 平民百性当中出现 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 1917 年 7 月 19 日 德国国会以 212 票对 126 票通过了 和平决议 在英国 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 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 西方文明将崩溃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917 年的俄国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1917 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大题主义情结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 最为普遍 在俄国 3 月和 11 月运发了两次大革命 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 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年世界历史的模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1917 年的中国 材料三 1917 年俄国革命的胜利 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 新世纪的曙光 1918 年 李大钊在 新青年 上 连续发表了 庶民的胜利 和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两篇论文 热情宣 传 试看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世界 1 材料一中的 最具毁灭性 最残酷的战争 指的是什么战争 简要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2 材料二中 1917 年 11 月俄国爆发了哪次革命 取得了什么成果 指出我国的 两次大革命 与材料一中 的战争之间有何联系 3 1917 年中国正在经历的哪场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 依据材料三指出 1917 年后这场运动 所宣传思想出现的新变化 并举出在这一新变化影响下发生的改变 20 世纪中国命运的伟大的开端事件 27 20 分 2017 年 10 月 18 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这次会议的 召开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回顾党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 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 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 7 月底大会 开幕了 到会的一共有 13 人 7 月 30 号晚被租界巡捕发现后 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 摘自 中国共产党历史口述实录 等 材料二 胡锦涛说 这个伟大的事件 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 以党独立领导新 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 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材料三 江西民谣 日头一出红又红 朱德来会毛泽东 两军会师力量大 革命一定会成功 材料四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 移 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1 根据材料 判断这次 大会 是指的是中共的哪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指出 这个伟大的事件 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第 10 页 共 13 页 3 根据材料三指出 朱德来会毛泽东 发生在什么地方 中国共产党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 开始哪一正确 革命道路的探索 4 根据材料四中判断 战略转移 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战略转移 的胜利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28 12 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 中 铸就了惊天动地 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抗战精神 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 也是时代 的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 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 创举 或事件 意义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改变了军队 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井冈山道路开创了 的革命新道路 2 材料二 201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 七年级 1 班同学开展了 诗歌长征 纪念活动 品读毛泽 东的 长征 帮助他们完成纪念活动 根据诗歌列举三例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 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3 材料三 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从面对外来侵略 国难当头之际 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 从掩埋了牺牲战友 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 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 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 到 1938 年在正面战场和 1940 年敌后战场 中华儿女一致抗日 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 根据材料总结抗 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