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天天练 从洋务新政到辛亥革命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高一历史天天练 从洋务新政到辛亥革命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高一历史天天练 从洋务新政到辛亥革命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高一历史天天练 从洋务新政到辛亥革命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高一历史天天练 从洋务新政到辛亥革命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主题三 二 屈辱与抗争主题三 二 屈辱与抗争 第第 3939 课课 从洋务新政到辛亥革命从洋务新政到辛亥革命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分数分数 一 选择题 共 30 分 题 号 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 案1 公和永 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 各项机械均购自意 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 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 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 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 自 光绪八年到十三年 营业失败 由材料可知 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 公永和 A 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 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 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2 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 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 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 参与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 常胜军 首脑戈登语 这里的 最进步的思想 的正确理解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改革封建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走资本主义道路 D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巩固清朝统 治 3 据 1887 年 海关报告 牛庄土纱每包 150 公斤 售价白银 87 两 洋纱每包 150 公斤 售价仅白银 57 两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不包括 A 洋纱因价廉而更具竞争能力 B 土纱以质优受到用户的欢迎 C 机器生产对手工生产的优势 D 洋纱的运销受到特权的保护 4 19 世纪 90 年代 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 官府见生意兴隆 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去官府讲理 结果被扣上 私设磨坊 哄闹官署 等罪名 革去武举功名 交刑部治罪 面粉厂被迫关闭 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 发展迅速 B 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 内部管理不善 D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5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 有大人 老爷等名称 殊为共和之玷 嗣后各官厅人员 相称咸以官职 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官员称呼的变化反映的历史演变是 A 民主共和 君主专制 B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C 等级分明 民主平等 D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2 6 百日维新措施中 使 举国守旧迂缪之人 失其安身立命之业 自是日夜相聚 阴谋与 新政为敌 的是 A 各省保荐人才 B 裁撤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 废除八股取士 D 设农工商总局鼓励商业 7 在甲午战争爆发的 1894 年 一个广东人北上天津 希望拜见清政府的重臣李鸿章 表 达自己 以和平之手段 渐进之方法 请愿于朝廷 俾倡行新政 的主张 却遭到了拒绝 这个广东人是 A 洪秀全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孙中山 8 梁启超说 我支那四千余年之大梦唤醒 实自甲午战败 割台湾 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这里 大梦唤醒 的表现是 A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B 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C 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 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D 认识到日本的先进性 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9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的一副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 三民五权 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 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 齐心协力 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人物是 A 孙中山 B 宋教仁 C 陈独秀 D 鲁迅 10 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一座丰碑 主要原因在于 A 结束君主专制 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 颁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法令 C 推翻清朝统治 恢复汉民族的统治 D 制定 临时约法 11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论中国近代某一思想 学习外国本领 保存中国旧习 本领 要更新 思想要旧 这一思想是指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C 兴民权 实行君主立宪 D 自由为体 民主为用 12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 苏伊士运河开通 上海至伦敦 旧金山的电报线路接通 中国 和西方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列强经济侵略角度来看 这种变化将更 加有利于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 A 司法干预和政治操控 B 文化渗透和思想控制 C 调兵遣将和军事侵略 D 商品倾销和原料收购 13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 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 柳 是指 3 A 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 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C 抑制外国经济实力扩张 D 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14 1898 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 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 太后仅坐一下便弃置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 尊卑 问题 司机不跪且坐 还坐在慈禧的前面 这令老太后实在难 以忍受 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慈禧生活俭朴 B 中国不需要汽车 C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D 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15 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 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若事事必拘守成法 恐日即 于危弱而终无以自强 李鸿章全集 下列最能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 A 积极参与 百日维新 B 与日议和 维护国家利益 C 学习西方 推动洋务新政 D 在通商口岸投资新式工业 二 材料题 26 分 16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8 分 虞和平在 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书中记载 张謇于 1913 年出任主管全 国农工商各业的农商总长 他自己表述出任农商总长的心态时说 盖际此时艰 不敢不 出 勉尽国民一分子义务 然外观时事 內忖精力 此义务能尽到几分 能收几分之效 以报我国人期望之万一 则毫无把握 所可以告国人者 惟矢此勤勤恳恳之心 与国 务院诸君 交成职责而已 请回答 1 从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分析 张謇为什么会说出 此义务能尽到几分 能收几 分之效 以报我国人期望之万一 则毫无把握 这样的话 4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在张謇出任农商总长 1913 1915 前后 民族经济取得了哪 些发展 2 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张謇对中国经济早期现代化所做出的贡献 2 分 4 17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共 7 分 材料一 1621 年努尔哈赤攻下了辽沈后 即大规模地强迫汉人剃发留辫 1644 年清兵攻 占南京后厉行剃发令 叫官民尽皆剃头 违抗者 杀无赦 材料二 今物质修明 尤尚机器 辫发长垂 误缠机器 可以立死 辫发与机器不相容 也 且兵争之世 执戈跨马 辫尤不便 其势不能不去之 且垂辫既易污衣 而蓄发 尤增多垢 沐难则卫生非宜 若在外国 为外人指笑 斥为豚尾 康有为 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问题 1 满族统治者为什么强迫汉人剃发留辫 1 分 2 康有为力主断发的理由是 2 分 3 断发真正实现是在什么时候 原因是什么 2 分 4 上述材料中影响发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分 37 从康有为到孙中山 5 材料 1 上师尧舜三代 外采东西强国 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 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 请 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 2 读 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 谓中国只可立宪 不能革命 援引今古 洒洒 万言 长素以为 革命之惨 流血成河 死人如麻 而其事卒不可就 然则立宪可 不以兵刃得之耶 即如英 奥 德 意诸国 数经民变 始得自由议政之权 近观日 本 立宪之始 虽徒以口舌成之 而攘夷倒幕之师在其前矣 使前日无此血战 则后之立 宪亦不能成 故知流血成河 死人如麻 立宪所无可幸免者 公理未明 即以革命明 之 旧俗俱在 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 3 近时志士 舌敝唇枯 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 然而欧美强矣 其民实困 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 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 睹其祸害未萌 诚可举政治革命 社会 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 民报 发刊 词 请回答 1 上述三则材料对待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认识均借鉴了东西方列强的做 法 指出其中的异同之处 8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革命设想 4 分 6 第 39 课 从洋务新政到辛亥革命 资料 阅读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 前者英 法各国 以日本为外府 肆意诛求 日本君臣发愤为难 选宗室及大 臣子弟之聪秀者 往两国制器厂师习各艺 又购制器之器 在本国制习 现在已能驾驶轮 船 造放炸炮 去年英人虚多恫吓 以兵临之 然英人所恃为攻战之利者 彼已分擅其长 用是凝然不动 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 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1 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从日本的发展中得到什么认识 有何局限性 材料二 如铜 铁 洋布等类 皆关民生日用 洋船转运迅捷 输纳又仅半税 国税 则载在和约 无可议加 以至彼此轻重悬殊 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 跨 津 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 雇洋匠 以资倡导 因为铸造军器要需 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 用也 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 皆能设法开办 船械制造所用煤铁 无庸向外洋购运 榷其余利 并可养船练捕 此军团之大利也 李鸿章 筹议海防折 1874 年 2 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有何作用 2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见 洋务派在抵抗外来侵略方面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7 材料三 改革派人士认为 了解西方的最好途径是和平 而不是战争 他们相信西方人 志在贸易 而不在领土 因此 中国的方针是用商业特权安抚侵略者 用物质的诱饵来控 制他们 地方上有几位高级官员赞成和平的外交策略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李鸿章 他 后半生尽力维持和平 从不轻言战争 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 19 世纪后半期的中国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民族独立 一是国家富强 当时一种观 点 洋务派 认为 中国之所以有外患 是因为贫穷 只要我们富强 外患就自然解决了 中国革命论 4 从材料三 四可以看出 洋务派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并说明其主要意图 对此 你有何认识 5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洋务派在寻求富强的指导思想上有哪些致命的弱点 37 异 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 开国会 实行权力制衡 建立起近代资 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 主张通过革命推 翻清朝统治 实现民主共和 孙中山通过列强革命后的弊端认为必须要政治革命和社会革 命同时进行 6 分 同 学习东西强国 实现国家富强 2 分 评价 孙中山的革命设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中 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建立民国 社会 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 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 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 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4 分 16 B 共 7 分 1 逐步消灭汉人民族意识 使其衷心服从满族统治 1 分 8 2 辫子不利于打仗 不便于操作机器 不卫生 易被外国人嘲笑 任选 2 点 2 分 3 辛亥革命时期 推翻清政府 建立中华民国 人民思想解放 任选 2 点 2 分 4 政治变迁 生产方式转变 审美观差异等 任选 2 点 2 分 33 1 民族工业的数量 资本小到进入 黄金时代 工厂数量资本攀升 2 分 而 同期的外商企业设厂多 资金雄厚到企业数量增长趋缓 资本比重有所下降 2 分 2 第一段 鸦片战争以后 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 中国近代工业也开始发展起来 19 世纪 60 年代 除了清政府兴办一些洋务企业之外 有一部分商人 地主和官僚也在通 商口岸投资新式工业 2 分 第二段 甲午战争以后 由于民族危机的深重 实业救国的呼声高涨 出现了投资近代工 业的热潮 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进入了 黄金时代 2 分 3 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帝国主义的严重压迫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外国资 本卷土重来 民族经济发展又逐渐陷入困境 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还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 和破坏 广大农民生活贫困 市场狭小 帝国主义 封建地主经济和反动政府成为中国生 产力发展的严重阻碍 3 分 答出双重压迫即给 2 分 37 1 中国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 封建势力还很 强大 中国还没有摆脱外国的控制 政局动荡 科技教育落后等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4 分 2 出现投资近代工业 实业救国 的热潮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 黄金时代 2 分 3 颁布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 亲身实践 实业救国 思想 成功 创办一系列近代企业 成为民族工业的楷模 2 分 23 1 学习西方技术 富国强兵摆脱外来侵略 没有认识到日本在学习科技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