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新版_第1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新版_第2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新版_第3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新版_第4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江苏省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B B 卷新版卷新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隋朝为了实现国家统一 灭亡的割据政权是 A 北周 B 齐朝 C 梁朝 D 陈朝 2 2 分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 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 下图 补题碑文 下列 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A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B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发展生产 C 善于选拔并重用人才 D 为 贞观之治 的到来奠定基础 3 2 分 以下表述与开元之治相关的是 A 独尊儒术 加强统治 B 皇帝亲自下地耕作 给百姓做榜样 C 合并州县 革除弊政 D 烧毁一批珠玉锦绣 不再用奢侈品 4 2 分 有专家认为 买东西 这个词来源于唐代 其依据应该是 第 2 页 共 11 页 A 唐朝长安人买物品只能到东市和西市这两个地方 B 唐朝时期才有东和西两个字 C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常与东边的日本和西边的欧洲做贸易 D 舶来语 从阿拉伯传入中国 5 2 分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 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 经济繁荣 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 如唐朝时期的 贞 观之治 和 开元盛世 等 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国内各地区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 B C D 6 2 分 下列对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叙述属于隋唐时期的是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蔡侯纸 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诗仙 李白 诗圣 杜甫 画圣 吴道子等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甘肃敦煌莫高窟是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标有确切日期的活字印刷品 天工开物 被外国学者称为 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 第 3 页 共 11 页 B C D 7 2 分 学习了隋唐史后 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 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奔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 2 分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 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融合 两 宋时期 曾出现宋与辽 西夏 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9 2 分 建立西夏国的党项族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一支 A 匈奴族 B 回纥族 C 契丹族 D 羌族 第 4 页 共 11 页 10 2 分 假如时光倒流 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 你不可能遇到 A 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B 主人家桌子上摆着定窑茶水壶 C 人们乘坐配有指南针的海船 D 主人正在讲西夏灭金的故事 11 2 分 辽 西夏 金 元 清五个政权 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 契丹 党项 女真 蒙古 满族 B 党项 契丹 蒙古 女真 满族 C 女真 契丹 党项 满族 蒙古 D 党项 契丹 满族 女真 蒙古 12 2 分 行省制度 即今天的地方行政区划 省的前身产生于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13 2 分 北宋时著名的书院中 位于长沙的是 A 岳麓书院 B 石鼓书院 C 白鹿洞书院 D 应天府书院 14 2 分 我国历史上曾建都北京的朝代有 秦 西汉 元 明 清 第 5 页 共 11 页 A B C D 15 2 分 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 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刘高同学从图书馆借 来了 康雍乾三朝实录 论军机处与极权统治 文字狱的研究 三本书 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 下列论文题 目最符合刘高同学想法的是 A 浅谈焚书坑儒 B 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C 明清的君主专制 D 清王朝的振兴 16 2 分 史载 郑和船队在占城时 其买卖交易 使用七成淡金或银 中国青瓷盘碗等品 甚爱之 则将淡金换易 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A 加强了经济交流 B 发展了航海技术 C 树立了明朝国威 D 促进了政治交往 17 2 分 以下哪一项发明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 A 造纸术 B 指南针 C 火药 D 印刷术 18 2 分 小明同学想了解我国有关药物学方面的知识 他可以查阅的资料是 第 6 页 共 11 页 A 天工开物 B 本草纲目 C 水经注 D 齐民要术 19 2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成书于明朝中期的 三国演义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 水浒传 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 明朝末年的 西游记 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 红楼梦 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 勇于反抗的精神 20 2 分 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三重 现今故宫博物院是 A 皇城 B 宫城 C 京城 D 外城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21 25 分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图 1 第 7 页 共 11 页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六经 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 纪可一 民之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 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 以尚书任天下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 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 这个不起眼的 偏房 图 2 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 成为了这个王 朝的权力中心 1 根据材料一 秦始皇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采取了什么措施 2 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3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4 导游所说的 偏房 指的是哪一机构 5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2 20 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内涵丰富 源远流长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 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 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 新声巧笑于 柳陌花衢 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 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为辞 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 北宋时期 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其 板印刷 一板已布字 更互用之 瞬息可就 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 元朝时 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 并创造了排字 转盘 摘编自黄悦翎 匡导球 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 等 材料三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 这一 李约瑟之谜 的根本原因在于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 课程设置 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 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 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 中国的前现代生产 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 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 技术进步的停滞 最终 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 第 8 页 共 11 页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 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宋词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指出活字印刷术具有什么优点 3 据材料三 指出作者认为中国 技术进步停滞 的根本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4 请根据材料四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23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疆域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 有不及焉 元史 地理志 材料二 材料三 两宋时期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丝 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 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回答问题 1 根据材料一 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 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 管理台湾地区 2 材料二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 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哪个地区 3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