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4页
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0 页 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2 分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之一 隋朝时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就通到北京 当时北就被称这 A 涿郡 B 北平 C 大都 D 中都 2 2 分 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一段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 其中 处建立的是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明朝 3 2 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 个民族 56 朵花 56 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 56 个民族 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在我国古代 各民族之间友好交往 相互交融是主流 以下史实中有利于民族交融的是 北魏孝文帝改革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文成公主入藏 A B 第 2 页 共 10 页 C D 4 2 分 搜集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玄奘西游 鉴真东渡 的相关资料 研究的课题是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5 2 分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反映了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 唐 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开唐诗革新先河 对诗歌发展影响深远的遂宁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陈子昂 6 2 分 有关唐和吐蕃友好往来的叙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唐蕃已经 和同为一家 了 B 大昭寺内有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壁画 C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D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加深了唐蕃的友好 7 2 分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 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 正确的是 A 秦汉时期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宋元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 3 页 共 10 页 D 明清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8 2 分 白龙马 蹄朝西 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 西天取经 歌曲中的 唐三藏 的原型到达西天 天竺 后 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 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 俗记录在哪本书中 A 大唐西域记 B 史记 C 西游记 D 唐诗三百首 9 2 分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的时期 下列有关隋唐繁荣与开放的叙述 正确的是 唐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唐朝时印刷的 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标有确 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都洛阳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 富丽堂皇 文成公主人藏 密切了唐蕃联系 玄奘西行 A B C D 10 2 分 唐玄宗后期爆发的 安史之乱 从性质上看是一场 A 农民战争 B 统一战争 C 兼并战争 D 叛乱战争 11 2 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 者李煜 937 年 978 年 在亡国后书写了大量怀念故国的词句 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他所说的 故国 应该属 第 4 页 共 10 页 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五代时期 D 两宋时期 12 2 分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略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 民族的生活 A 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13 2 分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郾城大捷 陈桥兵变 蒙古统一 北宋灭亡 A B C D 14 2 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由 50 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在这个大家庭内 每一个民族都产生过杰出的人 物 每一个民族都在历史上留下过自己的痕迹 都为中华文明光耀世界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下列所述史实一一对 应 错误的一项是 A 吐蕃族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落 建立都城逻些 B 契丹族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 建立政权 创制文字 C 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 颁行文字 起兵抗辽 第 5 页 共 10 页 D 党项族忽必烈自称皇帝 效仿唐宋制度 订官制 军制 15 2 分 记述东方经历与见闻 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神往的著作是 A 荷马史诗 B 天方夜谭 C 大唐西域记 D 马可 波罗行纪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8484 分分 16 19 分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 宋 鉴五代藩镇之弊 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 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 一切收了 州郡 遂日就困弱 宋 朱熹 朱子语类 1 上述材料中所说的 藩镇之弊 始于唐朝哪位皇帝 当时爆发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2 为解决 藩镇之弊 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老师设计了以下表格来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治国方略 请你结合所学 完成下表 目的 治国方略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收 兵 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定期换防 文臣统兵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收 财 权 设 收地方财赋 增加了中央 财政收入 收 赏 罚刑 政 权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 轮换制 设 分割知州 的权力 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3 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改革措施 当时为了加强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第 6 页 共 10 页 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 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特点 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17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 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 河 是指什么 2 此 河 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3 此河开通的目的是什么 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4 请说出这条 河 的南北起止点 18 20 分 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 观察下面图片 回答问题 请回答 1 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 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 请问他是谁 在他统治期间 开凿了 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是什么 2 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 社会安定 经济恢复发展 被后世誉为什么 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 现的一个原因 3 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 请问他是哪位皇帝 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 4 图四中历史人物黄袍加身当了皇帝 请问他是哪位皇帝 他当皇帝是在哪儿发动兵变登上皇位的 19 25 分 唐朝政策开明 经济繁荣 文化发达 声名远播四海 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请 第 7 页 共 10 页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君之所以明者 兼听也 其所以暗者 偏信也 魏征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 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十五年 641 年 正月 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 回到吐蕃后 他对亲近的人说 我父祖未有通 婚上国者 今我得尚大唐公主 为幸实多 选自 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至 开元 十三年 725 年 封泰山 自后天下无贵物 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 面三十二文 绢一 匹二百一十文 东至宋 今河南商丘南 汴 今河南开封 西至岐州 今陕西凤翔 夹路列店肆待客 酒馔丰 溢 南诣荆襄 今湖北荆州 襄樊 北至太原 范阳 今北京 西至蜀川 今四川成都 凉府 今甘肃武威 皆有店肆 以供商旅 远适数千里 不持寸刃 杜佑 通典 材料四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材料五 中国古代曾积极同世界各国交流 汉朝有这样一条路 沿着这条路 东方的丝织品及冶铁等技术相 继传至欧洲 西方的汗血马 音乐等也纷纷东来 唐朝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历经艰难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 又矢 志不渝把唐朝文化传播四方 1 采纳魏征建议开创 贞观之治 的皇帝是谁 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2 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材料中的 公主 是指谁 3 请根据材料归纳开元年间繁荣的表现 不得摘抄原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元年间的哪些措施对上述 局面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4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唐朝主要的文学形式是什么 5 材料体现了文明交流的哪些形式 请列举 这一群人 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据材料的史实 请你谈谈 对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华文明的启示 第 8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