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八年级期末供题考试历史试卷(2020.01)B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期末供题考试历史试卷(2020.01)B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期末供题考试历史试卷(2020.01)B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期末供题考试历史试卷(2020.01)B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期末供题考试历史试卷(2020.01)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4 页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期末供题考试历史试卷 四川教育版八年级期末供题考试历史试卷 2020 012020 01 B B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根据 太平军洋枪队 甲午战争 廊坊战役 等视频材料 我们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 A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B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C 反抗侵略英勇斗争 D 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历程 2 2 分 下列关于第一 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 A B C D 3 2 分 近代中国由于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一步步陷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 不正确的是 A 形式上独立 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 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 半殖民地 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独立自主权 第 2 页 共 14 页 D 半封建 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 又保存了资本主义 4 2 分 据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统计 1894 年前的 50 多年间 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 103 家 到 1913 年 外资企业增加到 300 余家 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条约 签订 B 北京条约 签订 C 马关条约 签订 D 辛丑条约 签订 5 2 分 八国联军中的 奥 指的是 A 奥地利 B 澳大利亚 C 奥匈帝国 D 奥斯曼土耳其 6 2 分 为了更多地了解近代历史 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四部影视作品 请你按历史发展过程安排观看顺 序 鸦片战争 辛丑条约 火烧圆明园 甲午风云 A B C D 7 2 分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 开辟市场 推销工业品 掠夺原料 C 为了向中国输出资本 第 3 页 共 14 页 D 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8 2 分 1866 年 闽浙总督左宗棠上书清廷 自海上用兵以来 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 藩篱竟成 虚设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 非整理水师不可 欲整理水师 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 同治皇帝准其上奏后 左 宗棠创办了 A 江南制造总局 B 福州船政局 C 轮船招商局 D 京师大学堂 9 2 分 1902 年 北京城一茶馆里四位汉人聊天 张三说 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 李四说 我参加 过义和团 王五说 我家住在东交民巷 赵六说 我读过 万国公报 他们谁在说谎 A 张三 B 李四 C 王五 D 赵六 10 2 分 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 不包括 A 民族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11 2 分 之所以说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 总司令 主要是因为他 A 创办 新青年 杂志 B 提出 自强 和 求富 的口号 C 发表 文学革命论 第 4 页 共 14 页 D 创办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2 2 分 95 年前 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的怒吼 掀起了一场彻底的 不妥协的 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2 分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 你能推断出他探究的主题是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4 2 分 2015 恩施 下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发生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 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井冈山会师 南昌起义 西安事变 重庆谈判 A B C D 15 2 分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井冈山会师的资料卡片 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1928 年 4 月 朱德 陈毅率领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毛泽东 朱德将军队改编 第 5 页 共 14 页 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这次会师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是中国共产党 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 发生的时间 B 历史人物 C 会师的过程 D 历史意义 16 2 分 2017 年 1 月 教育部下发的 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 十四年抗战 概念的函 中明确要求 凡有 八年抗战 字样一律改为 十四年抗战 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 确保树立并突出 十 四年抗战 概念 十四年抗战 开始于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7 2 分 某同学在编写 红军长征 剧本时 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 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 第四次反 围剿 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C 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 四渡赤水河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18 2 分 2012 年元旦某中学组织了一次主题为 感受长征 的文艺汇演 以下几个历史场景 按时间先 后排序正确的是 巧渡金沙江 甘肃会宁大会师 强渡大渡河 召开遵义会议 A B 第 6 页 共 14 页 C D 19 2 分 下图是号称 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 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 局部 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 因是 A 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 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20 2 分 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 孙中山先生联俄 联共与农工政策 行之于 1925 年至 1927 年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 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 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 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 合作 A 辛亥革命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B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C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解放战争 D 辛亥革命 长征 抗日战争 21 2 分 采用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是小丁在探究中国与某国关系发展简 史时制作的年代尺 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关系 A 美国 B 德国 第 7 页 共 14 页 C 英国 D 日本 22 2 分 1940 年 国民党和伪军不断散布八路军 游而不击 专打友军 不打日军 的谣言 但是谣言 没传多久 就被一场战役的枪炮声给粉碎 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这场战役是 A 台儿庄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 23 2 分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而召开了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一大 24 2 分 徐中约在 中国近代史 中写道 1947 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 取得了充 分胜利的政府军队出现了问题 部分原因是由于越来越多的部队担任起戍守其占领地区的职责 实际作战部队便 相应地减少了 由此可见 转折点 指的是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国统区人民厌倦了战争 C 中共军队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人数 D 国民党军队的实际作战部队从此减少 25 2 分 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辽沈战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转战陕北 淮海战役 第 8 页 共 14 页 A B C D 26 2 分 下列关于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时机成熟的条件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美国已经对蒋介石彻底失望 退出了中国 B 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 只有零星部队在负隅顽抗 C 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百多万 与人民解放军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D 国民党军队全部退到了长江以南 企图与中国共产党隔江而治 27 2 分 1946 年 6 月 蒋介石对 发动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A 华东解放区 B 华南解放区 C 陕甘宁解放区 D 中原解放区 28 2 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南京 也基本结束于南京 下列史实中 最能反映 中国近 代史基本结束于南京 的是 A 南京条约 签订 B 中华民国成立 C 日本占领南京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9 2 分 下列有关 古田会议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通过了 古田会议决议 第 9 页 共 14 页 B 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C 在上杭古田召开 D 是人民军队建立的标志 30 2 分 由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的著名高等学府是今天的 A 清华大学 B 北京师范大学 C 北京大学 D 首都师范大学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343 分分 31 15 分 中华文明的发展 既经历过璀璨辉煌 引领世界的时代 也有过停滞落后 奋起直追的岁 月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 璀璨辉煌 引领世界 第 10 页 共 14 页 以上两幅图分别反映历史上哪两次不同地区的交往事件 列举两项我国古代对西方文明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的科技成果 2 停滞落后 奋起直追 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 一部中国近代史 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 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 中国 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近代中国 进步之花 的盛开 离不开向西方学习 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 3 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32 13 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 中 铸就了惊天动地 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抗战精神 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 也是时代 的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 按照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 创举 或事件 意义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改变了军队 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井冈山道路开创了一条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2 材料二 202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 七年级 1 班同学开展了 诗歌长征 纪念活动 品读毛泽 东的 长征 帮助他们完成纪念活动 第 11 页 共 14 页 根据诗歌指出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 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3 材料三 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从面对外来侵略 国难当头之际 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 从掩埋了牺牲战友 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 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 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 到 1938 年在正面战场和 1940 年杂敌后战场 中华儿女一致抗日 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 根据材料总结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33 15 分 2015 年 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近代以来 中日两国发 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 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 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不断膨胀 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 夺取中国的东北和台湾 占领 全中国 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材料二 中日历史的对话空间是三个层面互相交错的 政治 情感 和学术 在情感层面 中日两国的历史 体验也极不对称 在中国民众看来 中国是战争的被害者 日本是加害者 而在日本民众看来 日本也是战争受 害者一一 人文历史 中日学界的分歧与共识 1 请回答 日本在哪一次战争后割占我们的宝岛台湾 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2 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惨败告终 而抗日战争历经八年 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综合所学知识 从战争 性质和抗战力量两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中日两国民众对战争的感受十分不同 请就这种不同谈谈你的看法 第 12 页 共 14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