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黔高速六标段 路基强夯技术总结 1 工程概况 K43 687 902 高路堤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县新店镇境内 路基长 215m 路线走向方位角 326 路线中心最大填方高度约 22 2m 最大边坡高度为 34 5m 本段路线方案通过路堤区属构造剥蚀中山 地貌区 沟谷切割斜坡地形 拟建路段跨域山间沟谷及斜坡 斜坡 所在山体最高处约 1303m 沟谷及斜坡下现为旱地 种植玉米 果 树等 地势较陡峭 两侧为缓坡 地表坡度约 5 30 沿中线处地 面标高 1276 1303 相对高差 27m 为减少路堤自身沉降 填土到一 定高程后采用强夯补强 2 施工机械及人员配置 1 机械配置 序 号 机械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备注 1 强夯机1路堤强夯 2 推土机1平整场地 3 压路机1平整场地 4 水准仪1沉降观测 5 全站仪1测量放样 2 人员配置 三 设计标准 强夯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 项 目 序 号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测方法及频率 1 夯点布置满足设计要求观察 尺量 全部检验 2 低能量满夯满足设计要求观察 尺量 全部检验 主 控 项 目3 强夯加固地基的承 载力和有效加固深 度 满足设计要求 每 3000m2抽样检验 12 点 其中 动力触控试验 6 点 静力触探试验 3 点 荷载试 验 3 点 4 强夯夯坑中心偏移 不大于 0 1D 且小 于 150mm 测量检查总夯击点的 10 5 强夯地基处理范围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 沿线路纵向每 100m 抽样检验 5 处 一 般 项 目 6 强夯地基处理横坡 0 5 坡度尺量 沿线路纵向每 100m 抽样检验 5 个断面 序号姓名职务职责备注 1工区长施工生产总负责 2技术负责技术总负责 3工程师现场技术负责人 4技术员现场测量 施工记录 5试验员现场试验 6安全员现场安全 7领工员现场领工 组织生产 8强夯机手强夯作业 9杂工辅助强夯机作业 四 施工方法 1 设计强夯施工工艺 设计采用夯锤 10 吨 提升 10m 对路堤进行强夯 锤径 2 5m 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 间距 4 5m 强夯每层夯击遍数 3 遍 每遍夯 击次数设计为 5 击 三遍强夯结束后 应普夯一次 落距 1 5m 3 0m 锤印彼此搭接不小于 0 5m 单点一般不小于 1 3 击 强夯高程见典型横断面图 2 施工准备 查明强夯范围内所有管线 调查场地上空 地下构造物 管线的位置及标高 采取改迁或防护措施 防止强夯施工造成损坏 经查本段落有移动光缆地埋一根和 220V 电线一根 采取改迁措施 清表压实地基后直接填筑路基 填筑之前在清理表层土后 的坡面上开挖不小于 2m 的台阶 台阶向内倾斜 4 填土按照正常 填筑要求填筑至设计强夯层 试夯 观测夯锤落距于下沉量的对应关系 验证最后夯击 总下沉量 3 强夯施工 测量层面标高并记录 在整平后的场地上用白灰或者用红 色塑料袋标注第一遍夯击的夯点 用白灰网格交叉点标注夯点 用 红色塑料袋标注夯点 起重机就位后 检查夯锤重量及起重机标注高度 并对准 夯点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 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 放下吊 钩 测量锤顶高程 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 应及时 将坑底整平 夯击时 先夯第一排 然后夯第二排 夯击时用水准仪测 量并记录记录下沉量 依次顺序夯击完第一遍后 将夯坑填平 第 二遍于第三遍重复第一遍步骤 且每遍间隔时间为 7d 夯点次数 为 5 次以最后两击的平均沉降量不大于 50mm 为控制标注 可依 强夯试验结果作适当调整 三遍强夯完成后 应普夯一次 落距 1 5m 3m 锤印彼 此搭接不小于 0 5m 单点夯击 1 3 次 夯击结束后将路基整理平整 自然沉降一个星期后开始正 常填筑路基直到下一夯击层 重复以上 步骤 五 施工检测 强夯施工除了严格按照施工步骤进行外 有专人负责施工过程 中的检测工作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 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要 求 在每遍夯击前 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 夯锤对准夯点夯击 误差不得大于 15cm 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 发现偏差和漏夯及时进 行纠正 测量人员每一夯点进行水准仪观测详细记录 记录开始时 间 结束时间 夯锤自由落体的高度 点夯夯击能量 点夯的次数 点夯夯坑深度 点夯夯点的数量 同一夯点中心夯击误差 相邻夯 点间距 夯击偏差 同点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 即高程差变化值 见下表 六 结论 路基夯击共分 4 遍 第一至第三遍为点夯 第四遍为普夯 通过 前后试验数据对比 强夯过程中测量的夯沉量数据进行分析 1 夯沉量 根据每点夯击遍数下沉量观测数据进行分析 按照设计要求 最 后两击下沉量的夯沉量不大于 5cm 夯锤在夯击第四与第五击已经 满足设计要求的夯沉量值 2 高程下沉量 强夯完成地表整平压实后 地表平均下沉量为 0 325m 高程变 化见下表 3 动力触探 强夯前后选择对应里程位置进行动力触探试验 承载力均满足设计 要求 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见下表 承载力 Kpa 平均承 载力 Kpa 承载力 Kpa 平均承载力 Kpa 10180220 20180260 30150220 10150220 20150220 30150260 10180260 20150260 30150260 10180260 20180220 30180220 10150260 20180220 30180260 10180220 20150220 30150220 247 220 动力触探试验分析表 序号里程桩号位置 贯入度 cm 左 中 右 170 160 4 5 6 K43 750 K43 750 K43 750 180 强夯后 1 2 3 233 233 260K43 690右 强夯前 233 左K43 690 K43 690中 170 150 160 4 静力触探 通过强夯前后对地表进行静力触探试验 此种地层不适宜采用静力 触探仪进行对比试验及检测 因地表土层强夯前厚度在 0 5 1 2m 之 间 强夯完成后土层厚度为 0 3 0 8m 土层内夹有砂砾石等杂质 导致在进行静力触探试验时出现固定锚杆上移 不能固定静力触探 仪 仪器探头不能正常贯入现象 得到的试验数据不完整 不能真 实反映地基承载力情况 5 载荷试验 经第三方检测 分别在 K43 690 中心线左侧 3m K43 690 中心线右 侧 3m K43 750 中心线左侧 3m 处进行平板载荷试验 强夯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均 180Kpa 满足设计要求 6 室内土工试验 地基土湿陷性评价 检测处理后地基的湿陷性消除情况 通过对地基 土采集土样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后综合确定 湿陷性系数检测结果 为 0 001 湿陷性系数小于 0 015 满足消除湿陷性要求 本段在 地基土处理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湿陷性已消除 7 结论 根据试验段强夯结果分析确定 强夯遍数采用 3 遍点夯 1 遍普夯 的施工工法 夯点间距按 4 5m 正三角形布置 能满足设计要求 点 夯夯击遍数确定最小夯击数不少于 5 击 夯击能按照设计要求不小 于 2000KN m 根据到场的不同设备确定夯锤起吊高度 保证夯击能 的功效 六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 强夯钱应对起重机 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 并进行试 吊 2 现场从事强夯作业人员需经培训 合格后方可上岗 同时 必须持从业操作合格证 3 强夯施工产生的噪音不应大于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界限 GB12523 的规定 强夯场地与建筑物间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振 或防震措施 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震动对领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 生有害影响时 应设置监测点 并采取控隔振沟等隔振减震措施 一般既有建筑 50m 范围内不宜采用强夯措施 当桥台附近 涵洞 附近需进行强夯时 可先进行路基范围的强夯后 再施工桥台 涵洞 4 起吊夯锤保持匀速 不得高空长时间停留 严禁急升猛降 方锤脱落 停止作业时 将夯锤落至地面 夯锤起吊后 臂杆和 夯锤下及附近 15m 范围内严禁站人 5 天气干燥时宜洒水降尘 强风 大雾 雨天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产险知识精要
- 离婚房产分割协议中关于未成年子女权益保障细则范本
- 离婚房屋产权转移协议书范本三则
- 通信设备知识产权补充协议含多款通信专利
- 班组管理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达州公安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第04章 常用体外诊断仪器的功能模块
- 催收质检培训员工
- 《范爱农》课件大纲
- 文旅企业IP创新开发策略与2025年市场拓展分析报告
- JGJ46-2024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标准
- 《铁路轨道维护》课件-钢轨钻孔作业
- 《酶切连接与转化》课件
- 中药处方点评培训
- 危险固体废物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西点制作工艺-第二版教材全套课件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
- 酸枣仁介绍课件
-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与指导课件(第二课时)
-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制作与品质要求
- 乡镇报灾系统培训课件
- 如何辅导初中数学差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