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A卷_第1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A卷_第2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A卷_第3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A卷_第4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北京市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A A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2 分 学习隋唐史后 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奔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 2 分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是对武则天统治的高度评价 最能支持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A 奖励农业生产 B 重用有才能的人当官 C 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 2 分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曾说 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 解决人民的怨气 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 条件 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国之命在人心 的内涵与唐太宗哪一思想是一致的 A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B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C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D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4 2 分 有容乃大 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 以下能体现唐朝 有容乃大 的是 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吐蕃与唐朝 和同为一家 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马可 波罗来中国经商 A 第 2 页 共 12 页 B C D 5 2 分 苏湖熟 天下足 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 其方向是 A 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 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 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 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6 2 分 李白是唐朝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称为 诗仙 下列作品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A 新乐府 B 蜀道难 C 长恨歌 D 琵琶行 7 2 分 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 300 万户到开元末年增加到 841 万户 这是 A 贞观之治的成效 B 农业发展的结果 C 开元盛世的成效 D 任用贤能的结果 8 2 分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采取 的办法 削弱相权 A 分化事权 B 减少数量 C 限制自由 第 3 页 共 12 页 D 使用亲信 9 2 分 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 宋太宗 B 宋徽宗 C 宋钦宗 D 宋高宗 10 2 分 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 B 知州的权力很大 不受牵制 C 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 D 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11 2 分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辽 契丹族 西夏 元昊 阿骨打 党项族 北宋 赵匡胤 金 阿保机 A B C D 12 2 分 两宋时期 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建立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族 B 契丹族 C 党项族 D 蒙古族 第 4 页 共 12 页 13 2 分 隋 元大运河的相同的作用主要是 A 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B 世界航海史的壮举 C 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D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14 2 分 1271 年 意大利的一位旅行家自威尼斯出发 历时三年半 来到中国 他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 请你判定这位旅行家是 A 达芬奇 B 马可 波罗 C 麦哲伦 D 哥伦布 15 2 分 小明要研究元朝时中央政府与台湾的历史 他选取的材料最好是 A 郑成功在历史上的贡献 B 郦道元的名著 水经注 C 三省和六部的管理职能 D 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和职能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111 分分 16 2 分 北方人以 为主粮 南方人以 为主粮 17 2 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出自 之口 他是 人 18 4 分 走近遗迹 触摸历史 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 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 共同祭拜人文初祖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都江堰凝聚了 父子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暂慧 第 5 页 共 12 页 红米饭 南瓜汤 重上 在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回望苍茫群山中的星星之火 大包干 春潮涌 走向希望的田野 在安徽 感受十八户农民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19 1 分 元代的 不仅创造了木活字印刷 还发明了转轮活字盘 20 2 分 唐太宗在位期间 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史称 唐玄宗在位前期 唐朝进入了鼎 盛时期 史称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10110 分分 21 10 分 世界博览会是一个世界性 非贸易性的大规模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的超大型活动载体 2010 年 的世博会将在 四大发明 的故乡 中国举办 1 我国的 四大发明 是什么 这些发明各出现在什么时期 并举出一件 四大发明 在我们生活中运用 的事例 2 你认为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何重大意义 22 30 分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回答问题 1 写出隋朝的建立时间 2 写出隋朝的统一时间 3 写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4 写出隋朝大运河各段的名称 5 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及南北起止点 第 6 页 共 12 页 6 作用 意义 23 20 分 习近平强调 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 就是坚持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坚持睦邻 安邻 富 邻 突出体现亲 诚 惠 容的理念 自古以来 中国政府 民 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 来 外交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诗 材料二 第五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为保障本国独立 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护国 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 国的友好合作 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摘编自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1 材料一所说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 2 据材料二 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3 结合所学 依次举出材料三中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 4 据材料四 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24 20 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 阿诺斯指出 汉朝之后的 1000 年 对中国人来说 是一个伟大的黄金时代 第 7 页 共 12 页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把黄河文明 两河文明 恒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 明最重要的起源地 串联在一起 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 唐六典 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 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 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 单位 万户 地区 朝代 西汉 2 年 西晋 280 年 唐代 742 年 宋代 1080 年 北方 965149493459 南方 11165257830 材料四 1 从材料一中找出 丝绸之路 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并举一事例 3 根据材料三 写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 4 材料四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该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25 30 分 中国古代 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 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 如今 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 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阅 读材料 回答问题 第 8 页 共 12 页 材料一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 唐中后期 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 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 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 成本低 安全度高 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 外贸易主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白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承接古今 连接中外 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因为 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 平等互利 包容互鉴 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 又顺应和平 发展 合作 头 赢的 21 世纪时代潮流 将 中国梦 与 世界梦 进行有机地衔接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陈凤英 习近平 一带一路 构想战略意义深远 1 写出材料一中 A B 两点分别代表的地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2 写出材料一中 A B 两点分别代表的地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3 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的因素 4 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的因素 5 据材料三 指出今天在共建 一带一路 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6 据材料三 指出今天在共建 一带一路 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第 9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1515 题 共题 共 303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1111 分分 第 10 页 共 12 页 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