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模拟试题4_第1页
马原模拟试题4_第2页
马原模拟试题4_第3页
马原模拟试题4_第4页
马原模拟试题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不同角度 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 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 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由其后各个时代 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 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这是 A 从理论的创造者 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 B 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 C 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 D 从理论品质角度形成的回答 参考答案 A 考生答案 A 具体得分 2 2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A 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 B 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 C 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2 3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 这个 总和 是指 A 社会中现存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 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生产工具的总和 参考答案 B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0 4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把社会历史理解为 A 社会形态的演变史 B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C 国家政权的更替史 D 思想文化的交流史 参考答案 B 考生答案 A 具体得分 0 5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 争取民主自由问题 B 争取人类解放问题 C 争取公平正义问题 D 夺取国家政权问题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A 具体得分 0 6 狭义的 经济结构 是指 A 产业结构 B 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C 收入结构 D 制度结构 参考答案 B 考生答案 B 具体得分 2 7 在我国现阶段 新兴的民营企业家阶层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 要的推动作用 因而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这种说法属于 A 历史唯物主义 B 阶级调和论 C 历史唯心主义 D 阶级夸大论 参考答案 A 考生答案 A 具体得分 2 8 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 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 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参考答案 C 考生答案 A 具体得分 0 9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 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 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C 具体得分 0 10 社会再生产是 A 生产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的统一 B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C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D 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统一 参考答案 B 考生答案 A 具体得分 0 11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 以价值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B 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C 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技术构成 D 以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价值构成 参考答案 B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0 12 金融资本是 A 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B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C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D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资本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2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是 A 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 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C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D 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 规定物质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2 14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A 不起任何作用 B 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C 有时起作用 有时不起作用 D 起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 B 考生答案 B 具体得分 2 15 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这是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 B 考生答案 B 具体得分 2 16 假象是指 A 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2 17 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是典型的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反映论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机械反映论观点 参考答案 A 考生答案 A 具体得分 2 18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 间接经验 B 社会实践 C 人的意识 D 客观事物 参考答案 B 考生答案 B 具体得分 2 19 真理就是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 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 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 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2 20 国家 十二五 规划提出 人口问题已不仅仅是 人数 问题 而主要是 人的全面发展 问题 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国家 人口思想的变化说明认识具有 A 客观性 B 规律性 C 反复性 D 无限性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B 具体得分 0 21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 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 长相 青蛙说 奶牛体形很大 四条腿站立 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 身上布满黑色斑点 喜欢吃青草 于是 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 小 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A 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 感性认识是丰富 生动和正确的 C 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 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参考答案 C 考生答案 C 具体得分 2 22 荀子说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 明也 这里所讲的 行 是指 A 对事物具有耳闻 B 对事物要亲自眼见 C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 规律 D 要亲自实践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2 23 2006 年 12 月 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 7 年中对火星表面相 同地点拍摄的照片 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 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 需的液态水 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 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 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 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 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变化 参考答案 A 考生答案 A 具体得分 2 24 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 日心说 当作 异端邪说 加以打击 毁掉哥白尼的书 烧死布鲁诺 监禁伽利略 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 的规律 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 日心说 这一事例说明 客观规律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 的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 A B C D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2 25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米勒因发明 DDT 于 1948 年获得诺贝尔奖 DDT 因其 稳定性 脂溶性 药效普适性等特点 一度大量生产 普遍使用 后来发现 DDT 的使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 这一事例表 明 A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具体的历史的反映 B 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C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D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参考答案 A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0 26 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 塑造了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初等具有丰富个性 的典型形象 而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 一千个人 心中有一千个林妹妹 以上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矛盾具有特殊性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 映 认识受主 客观因素影响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0 27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开发方式 更要求人们 思想观念的变革 这是因为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实践的主体是智力与 体力的统一 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具有导向作用 A B C D 参考答案 D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2 28 古代西方的 回忆说 近代的 天赋观念论 以及中国古代的 生而知 之 的认识思想是 A 唯物主义反映论 B 唯心主义先验论 C 经验论 D 可知论 参考答案 B 考生答案 D 具体得分 0 29 打着 援助 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 A 老殖民主义 B 新殖民主义 C 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 D 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 参考答案 B 考生答案 C 具体得分 0 30 一言可以兴邦 一言可以衰邦 的说法是 A 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 B 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 C 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 D 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参考答案 A 考生答案 C 具体得分 0 二 多选题二 多选题 共 10 题 每题 2 分 说明 选择多项正确的答案 小计 0 00 分 已经批改已经批改 1 下列事物中 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 范畴的有 A 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 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 人们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D 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 参考答案 ABD 考生答案 ACD 具体得分 0 2 社会基本矛盾主要指的是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D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 AB 考生答案 DAB 具体得分 0 3 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有 A 由于其调节的自发性 导致社会各部门比例失调 造成资源浪费 B 引起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两极分化 C 导致垄断发生 障碍技术进步 D 调节社会分配 参考答案 ABC 考生答案 BA 具体得分 0 4 一切以条件 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这句话是 A 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 辨证唯物论的观点 C 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 D 肯定联系的条件性的正确观点 参考答案 BD 考生答案 AC 具体得分 0 5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A 个性中包含共性 B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 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D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 ABCD 考生答案 BD 具体得分 0 6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 A 一种不包含任何肯定的否定 B 一种 扬弃 C 一种保留旧质的肯定 D 一种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E 一种包含某种肯定的否定 参考答案 BE 考生答案 EDB 具体得分 0 7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 的是 A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 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B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的 C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也是认识 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参考答案 ABCD 考生答案 BAD 具体得分 0 8 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 A 客体的属性和功能 B 主体的需要 C 实践的历史条件 D 实践的对象化 E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参考答案 AB 考生答案 EB 具体得分 0 9 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B 世界统一于存在 C 万物皆在我心中 D 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参考答案 AD 考生答案 AC 具体得分 0 1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主体是 A 一般的抽象的人 B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一定的集团和社会 D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参考答案 BCD 考生答案 BD 具体得分 0 三 判断题三 判断题 共 10 题 每题 2 分 说明 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 小计 10 00 分 已经批改已经批改 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考生答案 正确 具体得分 2 2 必然王国的社会状态是人们完全认识了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必然性 摆脱了 盲目必然性奴役的状态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考生答案 正确 具体得分 0 3 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进而推动生产的分工和协作的广泛发展 使 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 最终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正确 考生答案 错误 具体得分 0 4 垄断利润是通过改进技术和增加贷款获得的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错误 考生答案 错误 具体得分 2 5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缓和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 盾 正确 错误 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