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人教版人教版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中国央视每年评选感动中国人选 若穿越历史时空 来到 1839 年 你推选的最佳人选是 A 林则徐 B 道光帝 C 琦善 D 李鸿章 2 2 分 对中国人而言 19 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 一个艰难的世纪 一个抗争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中的 大事 哪一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戊戌变法 3 2 分 圆明园大量珍贵文物流落海外开始于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 2 分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 大葡萄叶 可后来由于东北 西北大片土地割让 变成 了一只 大公鸡 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A 英国 B 法国 第 2 页 共 12 页 C 俄国 D 德国 5 2 分 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是在 A 1853 年 B 1854 年 C 1855 年 D 1856 年 6 2 分 下图为清政府创办的某学堂课程内容 该学堂最早出现于 A 十八世纪末 B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C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D 二十世纪初 7 2 分 19 世纪末 状元实业家张骞为 实业救国 创办了 A 大生纱厂 B 安庆内军械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汉阳铁厂 8 2 分 1895 年 美国 纽约时报 评论说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 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 第 3 页 共 12 页 的无能 这里所说的 无能 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A 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 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 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C 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 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9 2 分 19 世纪末 康有为 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A 推翻清政府 B 发动人民群众 C 建立共和国 D 挽救民族危亡 10 2 分 有学者痛陈 当 20 世纪揭开帷幕的时候 中国是那样贫穷 衰败 任人摆布 仿佛已经奄奄 一息 濒临灭亡的边缘 材料中 任人摆布 主要体现在 A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D 外国侵略势力渗透到长江上游 11 2 分 有人认为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 量变 辛亥革命是个 飞跃 这里的 飞 跃 指的是辛亥革命 A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 推翻了封建制度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2 2 分 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 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 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 这里 第 4 页 共 12 页 是指 A 武汉 B 上海 C 沈阳 D 南京 13 2 分 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 单位 次 材 料反映出 时间人力车马车轿子自行车汽车有轨电车 1889 年 544911000 1926 年 146000034593936922 A 等级观念的消失 B 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14 2 分 国民痛苦 水深火热 土匪军阀 为虎作伥 帝国主义 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 救国救民 总 理遗命 炳若晨星 这一誓词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五四运动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5 2 分 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 A 中央革命根据地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 5 页 共 12 页 C 湘赣革命根据地 D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6 2 分 观察如图中的地点 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事件发生在 A B C D 17 2 分 1935 年 2 月 毛泽东在 忆秦娥 娄山关 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 中感慨 雄关漫道真 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 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8 2 分 天朝田亩制度 书摘 从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 饱暖 等语句 可知太平天国的理想境地是 A 共产与民主 B 共产与平等 C 平等与自由 第 6 页 共 12 页 D 民主与科学 19 2 分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指挥者是 A 林彪 B 刘伯承 C 朱德 D 彭德怀 20 2 分 毛泽东指出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其中转折点指 A 挺进大别山 B 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C 渡江战役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 二 连线题连线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21 5 分 请将下列左边的历史人物 或群体 中间的历史事件以及及右边的口号 或主张 用线段将他 们连接起来 李鸿章 A 辛亥革命 自强 求富 孙中山 B 西安事变 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陈独秀 C 洋务运动 民主 科学 青年学生 D 五四运动 三民主义 张学良 E 新文化运动 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8282 分分 22 32 分 近代百年 风云变幻 国共两党各显风流 书写了那个时代最厚重的历史篇章 兄弟齐心 共图伟业 力挽狂澜 第 7 页 共 12 页 同室操戈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制胜之道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民族之殇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光明前途 统一大业 必将实现 1 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 统一全国为目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 国共两党同仇敌忾 在哪一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 20 世纪 40 年代末期 国共两党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什么 4 依据上面图文信息分析 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的原因是什么 5 通过以上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探究 你能获得什么感悟 6 1949 年 4 月 23 日 解放 国民党政权垮台并败逃台湾 10 月 1 日 的举行标志着新 中国诞生 至此 海峡两岸 骨肉分离 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7 海峡两岸血脉相连 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23 20 分 有人说 1901 年 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1911 年 一道闪电划过 却黑暗依旧 1921 年 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 说一说 1901 年 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 的依据 2 1911 年 一道闪电划过 指什么 为什么说 黑暗依旧 3 你如何理解 1921 年 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4 从 20 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程中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4 30 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史话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是近年网络上的流行语 有 第 8 页 共 12 页 学者认为 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 对外侵略扩张 导致中日 友谊之船 说翻 就翻 友谊之船 侵略之船 材料二 新闻纪实 2017 年 1 月 教育部下发 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 十四年抗战 概念的函 明确要求在教 材中落实 十四年抗战概念 的精神 将 八年抗战 改为 十四年抗战 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 抗战 处于东北义勇军 东北抗日联军 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 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 件投降书期间 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 即 八年抗战 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 就是 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 的说法 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 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 行为 摘编自人民网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 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指出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 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 第 9 页 共 12 页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十四年抗战 的起止时间 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 4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 十四年抗战 的起止时间 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 5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落实 十四年抗战概念 的重大意义 6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落实 十四年抗战概念 的重大意义 第 10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1 页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