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B B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央视热播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 一个馒头 到各种小吃 全方位展示了 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米饭 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A 河姆渡人 B 元谋人 C 半坡人 D 北京人 2 2 分 农业出现后 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 过起定居的生活 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 的房屋样式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3 2 分 下面为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顺序表 其中空框内应填的是 A 黄帝 B 鲧 C 舜 D 伯益 第 2 页 共 13 页 4 2 分 下列哪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5 2 分 相传禹把全国分为九个州 并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个巨鼎 后来以 九鼎 比喻分量之重 一言九鼎 由此而来 我国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青铜立人像 D 青铜神树 6 2 分 史载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而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这里的 封建 指的是 A 分封诸侯 B 实行变法 C 设立郡县 D 设置行省 7 2 分 2008 年 5 月 12 日 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 距震中不足 15 公里的岷江上著名水利枢纽工程基 本完好 它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分洪 灌溉和运输的巨大作用 主持修建这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的是 A 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 B 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庞涓 C 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D 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商鞅 第 3 页 共 13 页 8 2 分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买卖 奖励耕战 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建立县制 派官吏管理 A B C D 9 2 分 下面是炎帝 黄帝与蚩尤三个部落的发展演变历程 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10 2 分 夏 商 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 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在我国历史 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 A 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 国君暴虐无道 统治残暴 C 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 诸侯内乱 11 2 分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的青铜器是 第 4 页 共 13 页 A 司母戊鼎 B 青铜神树 C 编钟 D 四羊方尊 12 2 分 当你在 百度搜索 中输入 甲骨文 殷墟 等关键词时 最可能出现的朝代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3 2 分 据 史记 记载 禹年老时 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 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 继承了父亲的位 置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伯益建立夏朝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14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 大变革 指 A 诸侯争霸 战乱不断 B 由春秋五霸变为战国七雄 C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D 公天下 变为 家天下 15 2 分 如图是位于苏州市中心观前街的玄妙观 创建于公元 276 年 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 道教宫庙 至今己有 1700 多年历史 所以被称为 江南第一古观 观内保存着一尊老君像石刻 乃是唐宋时期作品 老 君的原型应该是 第 5 页 共 13 页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16 2 分 山西省有 三晋都市报 山东省有 齐鲁晚报 河北省有 燕赵都市报 这些报纸的命名与 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17 2 分 半坡遗址在今天哪个城市附近 A 余姚 B 西安 C 北京 D 泰安 18 2 分 通过历史事件的比较 找出异同点和易混点 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秦国的商鞅变 法和北魏的孝文帝改革相比较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B 都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进程 第 6 页 共 13 页 C 都顺应了历史趋势 D 改革都有阻力 19 2 分 仔细观察下图 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 城濮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大泽乡起义 D 牧野之战 20 2 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 21 2 分 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 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 故常以 钟鸣鼎食 来形容富贵人家 生活奢侈豪华 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 还用作 A 装饰品 B 食器 C 乐器 D 盛水器皿 22 2 分 郭沫若说 春秋末年以来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 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 打击 致命的打击 缘于 第 7 页 共 13 页 A 商鞅变法 B 秦始皇 焚书坑儒 C 陈胜吴广起义 D 刘邦项羽起义 23 2 分 观察下图 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 B C D 24 2 分 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实行了 授民授疆土 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第 8 页 共 13 页 C 世袭制 D 奴隶制 25 2 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名称是什么 A 秦朝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二 二 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26 15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立 东迁于洛邑 避戎寇 平王之时 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 齐楚秦晋始大 政由方伯 霸 史记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筐天下 论语 材料三 春秋无义战 孟子 1 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 分析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3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看待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27 20 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绵延不绝 成就辉煌 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阅读有关材料 回答 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 诸侯割据纷争 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儒 法 道 墨 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 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 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 第 9 页 共 13 页 面 材料二 如图所示 图片来自蔡志忠 孔子说 仁者的叮咛 材料三 夫严刑者 民之所畏也 重罚者 民之所恶也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 而严刑重罚之可以 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 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 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 法可厚德 德可 固法 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 自律和他律并重 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 百家争鸣 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百家争鸣 的 社会根源是什么 2 据材料二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弟子整理成哪本书 战国时期继续发扬儒家思想的是谁 3 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韩非子生活在什么时期 他是 百家争鸣 中哪一 家 的代表人 物 4 依据材料四 指出正确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28 5 分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第 10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从汉代以来 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 圣人 的代表 材料三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 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 以尚书任天下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 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五 故宫导游说 这个不起眼的 偏房 下图 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 成为了这个 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 外景 1 根据材料一 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 材料二中汉代是如何把孔子放在 圣坛 上作为 圣人 代表的 3 仔细观察材料三 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理 实行了什么制度 该时期 我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民 族是什么 4 材料四反映了我国那一朝代官制的变化 5 导游所说的 偏房 指的是哪一机构 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