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辛亥革命.docx_第1页
第9课辛亥革命.docx_第2页
第9课辛亥革命.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昌起义中的七个第一武汉地区第一个革命团体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此后,清廷更加腐败,帝国主义侵华更加猖狂。湖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纷纷投笔从戎,在军队中进行革命的宣传、组织工作。黄兴在长沙成立华兴会后,派胡瑛来武昌联络张难先等人,在新军中传播革命思想。1904年7月3日,由张难先、胡瑛、吕大森、曹亚伯等十二人发起,在武昌多宝寺街正式成立了“科学补习所”。这就是辛亥革命运动在武汉地区成立的第一个革命团体。该团体借科学研究为名,在新军和学校中开展活动。 武汉地区第一张革命报纸 1909年,原有罗某主办的汉口商务报开办半年多后行将停业。是年 12月,革命党人宛思演变卖部分田产接收顶办商务报。宛任报社总经理,另有革命党人詹大悲任主笔,何海鸣任编辑,查光佛、梅宝矶等任撰述,刘复基任会计兼发行,该报即成为武汉地区第一家宣传革命的报纸。商务报不仅抨击时政、宣传革命,而且报社成为革命党人的联络点,藉以秘密集会、储藏弹药枪械等。1910年4月,该报被清朝政府查封。它虽仅存四个月而终,但却被公认为当时武汉报界“革命之先锋”。 提出在武汉起义的第一人 1910年11月,部分革命党人在日本东京商议回国举义地点,大多数人主张在西南边省,惟杨时杰力排众议,主张在武昌。他认为以前几次在边陲起义,都是旋起旋灭。而武汉为九省通衢,有兵工厂、楚望台军械所可资军械,有新军和军校可充中坚力量,有官钱局、造币厂、商场可资军饷;腹心暴动,必然震动全国、推倒清廷。杨的意见,当时未被采纳。 第一次商定的起义日期 1911年9月23日,文学社、共进会负责人在雄楚楼10号刘公家中,商议两团体联合事宜,决定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孙武为军政部长,刘公为总理。翌日,两团体在武昌胭脂巷11号胡祖舜家中举行联席会议,成立起义总指挥部,制订了起义计划。同日,南湖炮兵事发,打草惊蛇,情势危急,总指挥部临时商定10月6日起义(适值中秋节,故有“八月十五杀鞑子”之说),以武胜关外塘角辎重营举火为号,白布绾臂为标志。不料,风声外露,湖广总督加强防备;加之原拟湖北、湖南同时发动,而湖南筹备不及;原定黄兴来鄂主持,而黄兴尚未赶到,因此,起义日期被迫延迟。 第一个“中华民国”文告 1911年10月10日一夜激战,次日早晨武昌全城光复。因起义前革命党主要领导人或惨遭捕杀,或被迫出走,此刻重新推选军政首领至关重要。张振武、李作栋等革命党人决定以代表民意机关的咨议局为会商地点,并邀原咨议局长汤化龙等讨论组设军政府问题。10月11日上午讨论决定由黎元洪出任都督,下午强迫黎出场承认就职,黎虽未点头,而军政府已宣告成立,布告必有人署名。当时革命党人李诩东挺身而出,在东京同盟会预先拟好的原件上代书一“黎”,于是,“中华民国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很快贴遍武昌,此为中华民国开国第一次发布的文告。 第一部资产阶级约法 武昌起义后,湘、陕、晋、滇、浙、桂等省纷纷响应。11月9日,黎元洪一面以大都督名义通电各省,请派代表莅鄂组织临时中央政府,一面委托宋教仁、张知本等,按中华民国约法规模拟具鄂州临时约法。内容分总纲、人民、都督、政务委员、议会、法司、补则等七章,共六十条。作为武昌起义和整个辛亥革命高潮的产物,鄂州临时约法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精神,首先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基本上具备了资产阶级宪法的性质。以后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即以鄂州临时约法为蓝本。 武昌起义第一枪 发生在1911年的辛亥武昌起义第一枪,是由清末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中的革命党人打响的。 清末湖北革命党人的两大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都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有密切联系,都很重视在新军中发展组织。工程第八营,为湖北新军最先成立的部队,其中革命党人也最多(主要是共进会员)。1911年9月,在同盟会中部总会关于注重内地暴动的方针推动下,文学社与共进会决定联合举行起义。工八营的革命党人,被责成于起义时首先占领本营驻守的楚望台军械所,以便供应起义各营所需弹药。 事有不测,当起义正加紧准备时,设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的政治筹备处, 10月9日因配制炸弹而被破获,起义计划暴露,行动势必提前(计划定于10月 16日行动)。当天下午5时,负责联络的邓玉麟、杨洪胜赶到工八营,密召该营革命党的总代表熊秉坤通报情况,传达军事指挥部的命令:当夜12时由南湖炮队首先发难;工八营听到炮响,即行占领楚望台军械所;起义标记为左臂缠以白绷带,口号“同心协力”。入夜,熊秉坤想法通知了士兵中的每个革命党人。与此同时,工八营代理管带(营长)阮荣发,得悉营中有革命党 300多人,酝酿当晚起事,遂加强防范,命令各队(连)官长挑选亲信士兵 30人,分3路巡查前后栋营房及营内四周;各排出口,均由官兵持枪实弹守卫,士兵在室内睡觉,不得擅动武器、不得高声说话、不得出室大小便(在室内用痰盂盛装)。由于清方在城内实行戒严。邓玉麟未能及时将起义命令传达到南湖炮队。工八营的革命党人枕戈达旦未闻炮响,焦虑之中,三位起义负责人(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惨遭杀害的噩耗、清方四出搜捕革命党人的消息接连传来,大家悲愤填膺。 10日上午,熊秉坤秘密召集同志商议,决定在起义已失去统一指挥的紧急关头,由本营孤注一掷冒险发难。经与相邻的第二十九标(团)、三十标党人取得联系,先约10日下午3时晚操之际动手,后因晚操被临时宣布停止, “三时之约”改为“七时之约”即晚间点头道名后、二道名前,以放枪三响为号,直奔军械所会合。熊秉坤借用膳之机,迅速将当晚7时发难的决定告知本营各队代表。 傍晚,熊秉坤大致布置完毕,又到各队营房省视。快到7时,一贯敌视革命的值日排长陶启胜,带着两名护兵巡查到二排楼上住房,见金兆龙、程正瀛抱枪和衣而卧,顿生疑心。陶呵斥金:“你敢造反?”金针锋相对:“老子就造反,你又如何?”陶恼羞成怒,命护兵夺枪捕人。金兆龙抢前与陶扭打,同时大喊:“伙计们,今不动手更待何时?”众人围上。程正瀛先以枪托击陶头部,陶放下金想逃,程忙开枪射击。陶启胜腰部中弹,连滚带爬逃下楼去(后死于家中)。此时,人声沸腾,士兵们蜂拥下楼。代理管带阮荣发,右队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持枪弹压,并以杀家灭族相威胁。程正瀛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