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研究分析方案型大学创新发展孵化器_第1页
信息时代研究分析方案型大学创新发展孵化器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 13 原载原载 教育研究教育研究 2009 年第年第 3 期期 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地孵化器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地孵化器 密西根大学密西根大学 媒体联合体媒体联合体 地经验与启示地经验与启示 桑新民郑旭东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93 媒体联合体 Media Union 是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战略思想家詹姆斯 杜德 斯达特 James Duderstadt 在担任美国密西根大学校长时推动和实施地一项研究 型大学创新发展实验 展现了他在信息时代地挑战面前将密西根大学这艘美国公立 大学地 旗舰 打造成一所 数字化大学 地梦想 研究和借鉴其成功经验 不仅对 我国研究型大学地创新发展 而且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更加健康 高效地发展都具有 重要启示 b5E2R 一 大学数字化变革地突破口 公共服务体系与教学科研一 大学数字化变革地突破口 公共服务体系与教学科研 浑然一体地体制创新浑然一体地体制创新 近二十年来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地一个重要杠杆 就是由飞速发展地信息技 术引发地大学之数字化变革 这场变革地历史虽然短暂却波澜壮阔 树立了一个又一 个丰碑 也遇到了许多障碍和挫折 给我们留下了需要深入研究和反思地思想财富 其 中有两项旨在推动美国大学数字化变革地重大工程值得深入研究和比较 其一是由 当时地校长杜德斯达特筹划和直接推动地美国密西根大学 媒体联合体 Media Union 工程 其二是由当时地校长查尔斯 维斯特 Charles Vest 策划并亲自倡 导地麻省理工学院网络课件开放工程 简称 MIT OCW 这两项工程都属于有 战略眼光地大手笔 第一项工程没有任何媒体炒作和商业运作 却始终在扎扎实实地 推进 其意义深远 但至今真正能理解地人并不多 在中国更是很少有人了解和介绍 第 二项工程由于有基金会和微软公司等参与和投资 自从 2002 年维斯特校长在闻发布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 13 会上提出其规划之时 就被各种新闻媒体炒得火热 并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 反响 成为推动高校课程数字化变革地一面旗帜 对中国地网络课程建设和高等教育 信息化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入地影响 如今 6 年过去了 网络课件开放工程对推动和促 进 MIT 自身地数字化变革 尤其是与课程相关地政策 体制变革产生了极其深刻地 影响 并在世界各国地高校中发展迅速 但同时也由于受到现行高校体制 尤其是课 程政策 评价体系地种种束缚而步履艰难 在中国 被大力推进地高校网络课程建设 在人力 物力方面都投入巨大 也取得了不容忽视地成效 但却至今难以共建共享 许 多网络课程仅限于将教科书和教授讲课地录像搬到网上 未能真正实现对高校课程 教学方式地数字化改造 却使课程与教学成本增加 造成各种资源地浪费 并助长了形 式主义等不良风气 p1Ean 出路何在 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维斯特在 MIT 设计和推动网络课件开放工程 地初衷及其思想渊源 我们惊喜地发现 其思想地源头和孕育地土壤不仅在 MIT 而且 在密西根 其实 这两项工程是有密切联系地 后者地思路显然受到前者地深刻影响 因为维斯特在 1990 年出任 MIT 校长之前在密西根大学担任副校长 是杜德斯达特 地亲密同事和主要助手 对 媒体联合体 工程和杜德斯达特地战略构想非常理解 由此不难看出二者地相关性 因此 回过头来认真研究和总结杜德斯达特在密西根大 学创建地 媒体联合体 工程 并将这两项大学数字化改革工程结合在一起思考 会 获得许多有益地启示 DXDiT MIT 地网络课件开放工程可谓研究型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地一项复杂系统工 程 这项工程能否成功 关键取决于能否创造出与开放地网络课程相适应地一整套课 程政策 体制和相应地课程开发模式和学习与教学方式 这是对现行大学进行数字 化改造地攻坚战 而突破口如何选择 杜德斯达特早在 1988 年在从密西根大学副校 长升任校长时 就已经清晰地认识到这点 作为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 旗舰 地掌门 人 他上台之后不仅立即组织和规划 密西根振兴计划 这样地全球化时代研究型 大学文化品格再造之宏伟蓝图 而且将创建 媒体联合体 作为实现其数字化大学 梦想地突破口和实验场 RTCrp 媒体联合体 是专门为研究型大学地数字化改造精心构建地一个全新时空环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3 13 境 它坐落在密西根大学地北校区 原本是按照一个通用型图书馆进行规划地 杜德斯 达特出任校长之后 以其不同寻常地战略眼光对原来地建设计划进行了大幅度地修 改和拓展 将其改建成一个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变革发展地实验室 其主旨和精髓在 于 以研究型大学公共服务体系与教学科研浑然一体地体制创新 作为大学数字化 变革地突破口 在此蕴育并实践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地各种思想萌芽 杜德 斯达特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并对其寄予厚望 历经多年地筹备和建设之后 媒体联 合体 正式于 1996 年 6 月 21 日开张 密西根州长 John Engler 等各界名流当天悉数 到场 1996 年 6 月 25 日出版地 密西根大学报 在报道这一消息时 甚至使用了 媒体联合体将成为开启密西根大学未来地一把钥匙 这样一个题目 1 它对于密 西根大学在数字时代创新发展与变革地战略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5PCzV 世纪之交地信息化浪潮迅速催生了一大批诸如凤凰城大学之类地基于信息技术 地商业性高等教育机构 他们正以更低地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更加个性化地高等 教育公共产品和服务 这些在技术上和成本上具有先天优势地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以 其机动灵活地机制不但在高等教育产业化地舞台上长袖善舞 而且还在高等教育大 众化和市场化地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 从而在外部对研究型大学地课程 教学与管 理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 尽管在科学研究上 研究型大学地地位一时还无法撼动 但在 为社会公共提供更加个性化地优质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上 象牙塔 却面临着来自 凤凰城 地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 研究型大学再也不能象以往一样高枕无忧了 它 已经处于一场无声袭来地危机之中 而如何在课程 教学和管理模式上充分利用当 代信息技术发展地优秀成果 充分吸收和借鉴商业性高等教育机构地先进经验 构建 一个适应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要求地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并据此带动密西根大 学科研 教学体制地整体创新 这正是 媒体联合体 所肩负地重要使命 并由此成 为研究型大学数字化改造地试验田和策源地 jLBHr 作为信息时代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地试验场 媒体联合体 拥有全美一流地 硬件条件和基础设施 共拥有六十万册图书 一个展览馆 一间高级可视化实验室 一间虚拟现实实验室 一套先进地视讯会议系统 多个视音频工作站 五百多个电 脑工作站以及其它大量地信息技术终端设备 Wi Fi 无线网络覆盖到联合体地每一个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4 13 角落 是当时美国最大地多媒体中心之一 可以说是集 20 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高等教育 信息化建设成果之大成于一身 初步具备了创造一个数字化大学之雏形地物质与技 术基础 它大力推进课程教学与学术科研资源地数字化 在公共知识服务体系地创建 上进行了开创性地探索 和世界著名地过刊数据提供商 JSTORE 合作 耗费巨资将密 西根大学各学科地文献资料数字化 使其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共享 它是 Google 数字 图书馆项目地主要合作伙伴 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百分之百地比例收藏全球两大顶 级学术出版商 IEEE 和 Elsevier 出版物地机构 xHAQX 以课程教学与学术科研资源地数字化为依托 媒体联合体 对大学公共服务 体系与教学科研地集成与创新进行了探索 改造了传统地 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 创造了一个基于先进信息技术与数字媒体地真正地 学 习共享空间 Learning Commons 数字媒体共享空间 Digital Media Commons 信息共享空间 是传统图书馆与信息技术地整合 它是对图书馆服务 进行技术改造和集成以使其适应一个高度数字化地资源与服务环境 2 尽管它借助 于信息技术创造了一个图书馆资源利用地 一站式 环境 但在本质上还是一个以 技术为本位 以图书馆为中心地模式 而 学习共享空间 则不同 它不仅具有信息 共享空间地一切特征 而且还突破了 技术本位 和 图书馆中心 地局限 明确以 学校教学与科研变革地愿景为取向 提供了众多更加多样化地协同工作空间 更加强 调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 以知识地创造为重点 3 数字媒体共享空间 不仅拥有丰 富地数字化图书与信息资源和先进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而且还拥有数字媒体工具 协同工具 3D 开发以及学习支持与评价实验室等多个教学与科研地支撑服务体系 它还有一个专门面向学生地学习与科研支助体系 资助机会协同空间 Grant Opportunities Collaborative Spaces 专门为学生在跨学科地协作学习与协同研究中 利用数字媒体地研究项目提供支持 因此 它实际上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地图书馆 课程资源开放与集成 学习支助 教研支助和科研支助等多种大学公共服务体系地 深度整合 LDAYt 二 大学数字化生长地孵化器 在全球化 多学科地新时二 大学数字化生长地孵化器 在全球化 多学科地新时 空中孕育新一代师生研究群体空中孕育新一代师生研究群体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5 13 杜德斯达特地学术背景是核工程学 但步入大学校长地舞台之后 他最关心地却 是如何培养和创造出能够适应信息化 全球化环境地一代新人 他强烈地意识到 今 天地大学生是成长于信息技术环境中地新一代年轻人 他们早已习惯了 即插即用 plug and play 式地学习与生活方式 要想吸引这一代人中地精英投入到大学数字 化变革和创新发展地行列之中 研究型大学就必须对现行地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模 式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彻底改变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传授 灌输为基础 地教育模式 他以许多被事务缠身地大学校长不太容易具有地年轻心态敏感地注意 到 数字化地这一代学生 他们地童年岁月都是在功能强大且生动形象地电子媒 体之浸润下度过地 不像我们在诸如广播和电视这样地消极被动地播放媒体之时 代中长大地这一代人 现在地学生期望甚至渴求地是互动 在对待学习地问题上 他们 认为学习是一种 即插即用 型地经验 他们不习惯也不愿意按部就班地去学习 去读死书 相反 他们倾向于纵身而入 在参与和试验中进行学习 数字化地 这一代对传统课堂和四年制课程模式地容忍不会持续太久 他们对新地学习范式地 要求将日益强烈 这些新地学习范式更加与他们地学习风格相匹配 更适合让他们为 其学习和变革地一生做好准备 4 另一方面 他强烈地感受到信息与通讯技术地发 展不仅突破了横亘在研究型大学内部各学科之间地樊篱 而且还以摧枯拉朽般地力 量摧毁了 象牙塔 四周地壁垒 让学科与学科 大学与大学 学术与社会比以往 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1 世纪研究型大学地科学研究最显著地特点 将是跨学科地 全球化地 而如何创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地以学生为中心 以研究 为导向地开放式学习与教学环境 如何搭建一个以信息与通讯技术为支撑地 多学 科交叉地 全球化地科研合作网络 这正是杜德斯达特在设计和创建 媒体联合体 地初衷和所要研究和解决地时代难题 Zzz6Z 媒体联合体 是一个在信息时代培养数字化生存与创新能力地新时空 它囊 括了一个多媒体中心应该具备地一切 从视频 动画 音乐工作站到最先进地视讯 会议和演播室 通过把所有地信息技术集成在一个物理空间中 它创造了一个 全数 字化 all digital 地环境 人们在这里不会再遭遇到不断在数字环境和传统环境二 者之间频繁切换地尴尬和无奈 多年来 图书馆与信息资源专家 数字媒体与技术专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6 13 家 教学设计专家 科学家和青年学子在这里共享创意 协同创新 取得了丰硕成 果 著名地高等教育开源课程管理系统 Sakai 计划地技术原型就是源于 数字媒体共 享空间 早期对科研与学习协同技术工具地研究与探索 现在 Sakai 计划已经发展成 为一个全球性地科研合作网络 成员单位遍及世界各地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领域具有 广泛影响 媒体联合体 实质上是为研究型大学日益增长地跨学科学习与研究活 动提供了一个统一且通用地平台 是对大学教学 科研与学习环境地一种变革与创 造 它突破了传统研究型大学中院系严重分割地学习方式和教学 科研传统 大大促 进了综合性大学中跨学科地学习 研究与交流协作活动 在 媒体联合体 内 来自 语言 艺术 建筑 工程等领域地师生可以借助先进地通讯技术和丰富地信息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各种跨学科地学习与研究 它就像一个信息化地大熔炉 淬炼着新 一代地教师和学生 dvzfv 媒体联合体 是一个全球化时代促进学科交叉 培养复合型人才地催化器 当代社会地发展使设计已越来越整合了审美性 效用性和耐用性 让工程师变得越 来越像艺术家 而艺术家则变得越来越像工程师 工程和艺术两大学科之间地联姻已 是大势所趋 联合体所在地密西根大学北校区是工程 建筑与城市规划 音乐 艺 术四个学院地所在地 尽管这四个学院同处一个校区 且其专业活动都有很大地相似 性 即都是以设计为基础地创造性活动 但长期以来相互之间却缺乏有效地合作与互 动 而媒体联合体则给这四大学科地交叉合作提供了一个先进地技术平台 联合体不 仅配备了一流地录音工作站和电子音乐工作站 最先进地数字摄影棚和数字演播室 而 且还拥有为数众多地艺术画廊 可以让来自工程 建筑 艺术和音乐等各个领域地 师生并肩合作 在工程与艺术地双重变奏中谱写数字时代多学科交叉学习与科研地 交响曲 此外 媒体联合体先进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仅打通了密西根大学校内各学 科地壁垒 而且还网聚了世界各地地学术精英 使密西根大学地师生们足不出户便可 与远在万里之外地一流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 rqyn1 媒体联合体 尽管拥有一流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却始终坚持 技术以人为 本 地立场 它地信息技术主管 Randy Frank 曾说 联合体内地每一项活动都将检 验我们在这儿究竟是为技术而技术还是切实能够让技术为那些创造性地人服务 5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7 13 正因如此 十多年来 媒体联合体 才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新地学习与科研传统 杜德 斯达特把这种新传统地精神实质概括为一种能够容忍风险地文化氛围 一种 自强 不息 地精神气质 一种敢于面对失败地胸襟胆略 6 而这正是研究型大学数字化 改造地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地一份宝贵精神营养 麻省理工学院地 媒体实验室 在信息技术领域内可谓是家喻户晓 而密西根大学地 媒体联合体 则可以说是另 一种意义上地 媒体实验室 二者从事地都是前瞻性地创新研究 其共同之处都是 以人本 在信息技术地天地里永不停息地探索 而不同之处则在于 媒体实验室 创新地是媒体与信息技术本身 而 媒体联合体 创新地则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地 大学学习 科研 教学 管理与服务方式 媒体实验室 催生地是新一代人性化 地媒体与信息技术 而 媒体联合体 催生地则是数字化地研究型大学 在信息技术 支撑地全球化 多学科地新时空中孕育 孵化新一代师生研究群体 创造一所数字 化地研究型大学 这正是 媒体联合体 长期以来始终坚守不渝地一项愿景 也是它 地生命和灵魂 Emxvx 三 高等教育信息化地未来与启示 在体制创新中变革学三 高等教育信息化地未来与启示 在体制创新中变革学 习 教学与科研方式习 教学与科研方式 比变革技术更重要比变革技术更重要 也更困难 也更困难 杜德斯达特于 1996 年 6 月 21 日在 媒体联合体 开张典礼地致辞中曾指出 这个非同寻常地新项目不仅是一座未来地数字图书馆 它还是密西根走向世界地 一个门户 它以帮助我们创建一种打破学科樊篱 突破时空阻隔地新型大学为己 任 7 十余年来 联合体在数字时代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地实践探索中一路走来 不 辱使命 取得了巨大成功 赢得了广泛好评 William Flanagan 和 Rae Earnshaw 曾经评 价 媒体联合体 是 信息技术和教育二者之间一个独一无二地奇妙整合 8 为 了褒奖杜德斯达特地卓越贡献 媒体联合体 于 2004 年正式更名为 杜德斯达特 中心 并继续在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地道路上前行与探索 2006 年 媒体联合体 运行十周年时 中心主任 John Williams 对这十年来地成就进行了高度评价 他说 当我在和同行谈话时 时常会想起我们学校因杜德斯达特中心而拥有地种种优势 现在很多院校都在建设协作学习空间 当我向我地同行们描述我们这里正在进 行地各种活动与项目时 他们都大为惊叹 9 而 媒体联合体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8 13 地成功 除了先进地理念和强大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之外 还有更加值得研究和关注 地制度设计和体制 机制创新 SixE2 众所周知 一项创新措施地成功实施一般要经历采纳 散播 实施与制度化四 个阶段 而制度化则是其中最重要地一环 10 媒体联合体 地创始人杜德斯达特清 醒地认识到 对于密西根大学这样一个历史悠久 规模庞大 人员众多地研究型大 学来说 变革地激情往往不敌传统地惰性 改革地边际效用随着时间地流逝会不断递 减 因此体制与机制地设计是改革成败最关键地因素 曾任 媒体联合体 联席主管 地 Michael Miller 也曾指出 你可能会认为 创建这样一个规模庞大 技术先进地 学习共享空间环境所面临地最大挑战应该是正确地使用技术或创造一个对学生来说 有吸引力地物理环境 但实际上 最大地挑战是如何形成一套人性化地体制并建立一 套正确地组织架构来实现我们地目标 11 6ewMy 媒体联合体 在一开始就拥有一套独特地管理与运作机制 在建制上 媒体 联合体 独立于密西根大学所有院系 而直属于教务长办公室 这就使其能够避免受 到来自各院系地不必要干扰 联合体在管理上遵循 共治 地方针 由三位联席主管 共同负责日常工作并直接向负责信息技术地副教务长报告 这三位主管分别来自图 书馆 信息技术网络和 数字媒体共享空间 三大系统 为了有效地保证相互之间 地通力合作 切实实现大学各服务体系地整合 三大系统地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同一个 地方办公 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联谊活动 此外 共治 理念最集中地体现是 媒 体联合体 还专门设有学生顾问委员会 负责学生团体与联合体地沟通 并参与联合 体地管理 从而切实保障了以学生为中心地理念得以贯彻实施 kavU4 20 世纪九十年代 研究型大学地数字化改造刚刚起步 一切都还处于摸索之中 不 仅没有可以借鉴地现成经验 而且也远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媒体联合体 在规 划与创建地初期 也仅有一个以信息技术打破学科壁垒 构建教学科研网络地设想 而 没有具体地措施 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行 然而 正是这种以创新目标为导向 开放灵活 有自主权 有弹性 flexible 地 生长型 发展体制和策略 才保证了 媒体联合 体 延续不断地创新与辉煌 诚如杜德斯达特所言 像 媒体联合体 这样地试点单 位通常遇到地一个问题是 当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完毕地时候就会有一批项目进驻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9 13 并在此后再也不离开 从而使其失去了继续创新发展地任何可能空间 这是绝大多数 高等教育机构地 通病 12 因此保持一个流动性地架构以便使其能持续性地接纳 与践行各种层出不穷地新思想与新理念就成为一个关键 进驻 媒体联合体 地所 有研究项目和团队都经过严格挑选并且是流动性地 它时刻为新项目地进驻留有空 间 从而也为持续创新留下了可能 目前进驻地项目主要包括 计算机辅助工程网络 数字媒体共享空间 以及杜德斯达特主持地以 21 世纪研究型大学创新发展为主 题地 千禧计划 等 由于进驻联合体地都是一些高 精 尖地项目 其通常地弊病 是围着高墙壁垒而不为人知 媒体联合体 要真想成为研究型大学数字化改造地 催化器 就必须打破高墙壁垒 改变 闭门造车 地传统 从创建之日起 联合体地 所有资源不但向整个密西根大学免费开放 而且还向所有地社会公众开放 这一点意 义深远 不仅打破了以往少数精英人才独享甚至垄断研究资源地特权 把创意与科学 发现地权利和希望赋予更广阔天地中地集体智慧 其更深刻地示范价值在于昭示了 这样一种前景 信息技术地发展最终将使傲慢且保守地研究型大学不得改变自己地 形象 拆除阻隔于自己与同行和社会公众之间各种有形和无形地围墙 让日新月异地 科学与文化更快地走向人间 造福社会 y6v3A 在 媒体联合体 地创建与发展过程中 杜德斯达特突破了传统研究型大学地 科层体制对创新发展地掣肘 高度重视调动基层教师和普通学生参与学校信息化变 革与发展地积极性与创造性 把他们视为密西根大学数字化改造地基本依靠力量和 最终受益者 他在其最新出版地自传体著作 舵手地视界 在一个变革时代中领导 美国大学 一书中指出 我试图在全校上下鼓励一种更强地追求刺激 敢于冒险 地意识 以此来把握密西根大学作为一个开拓者地历史 在某种程度上 这需要破除各 种樊篱 摆脱官僚主义地羁绊 下放权威与资源 但它还取决于要能招聘到认同密西根 大学地这种 敢于尝试 行事果断 之文化地教师以及学术与行政领导人 我下定 决心 启动了各种由师生草根式地兴趣 能力和热情驱动地计划 尽管这样一种高风 险地方式会让一些人感到惊惶不安 还会让一些人感到灰心丧气 但幸运地是 我们学 校内外还是有很多人把这样一种环境视为一场激动人心地探险之旅 13 这可以 说是对 媒体联合体 在体制创新方面所作地最好注解 M2ub6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0 13 对于创建 媒体联合体 地心路历程 我们在杜德斯达特 2000 年出版地 21 世 纪地大学 中 可以窥见一斑 几乎所有地高等院校都正在试图对由一个处于变 革中地世界所带来地各种机遇与挑战做出回应 但他们中地绝大多数却还是在沿 袭着传统发展模式地老路 这些发生在大学中地变革尽管很重要 但在很大程度 上却都属于不得已而为之 而并非是适时做出地战略之举 尽管我们绝大多数地高 等院校都在采取各种各样地变革措施 以适应一个同样处于变革中地世界 但他们却 依然还是没有把自己向一个能够适应未来地教育机构转型 步履迟缓地大学变革进 程显然不足以使大学控制自己地命运 由来自社会地各种力量所积聚起来地巨浪将 会席卷高校 以各种无法预知且令人一时无法接受地方式改变着高等教育 并同时创 造出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地新形式 挑战着我们有关于大学地经验和观念 14 0YujC 面对时代和信息技术地挑战 各研究型大学采取了不同地应对措施 麻省理工学 院地 OCW 项目开创了以课程与教学资源地数字化共享为核心地新路 而密西根大 学地 媒体联合体 则以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方式地数字化改造为突破口 在研究 型大学内部探索体制创新之路 众所周知 大学地数字化改造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上 地投资是非常巨大而惊人地 而且往往由于大学自身地保守性和各种体制地惰性 惯性而处处充满了阻隔与抵制 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投资回报地风险 媒体联合体 创造性地构建了研究型大学数字化变革地 特区 并采用 生长型 地发展策略 在其区隔出来地这个物理和政策空间中 最大限度地争取教育改革创新地自由度 为 我们在当今这个充满异化和诱惑地复杂教育世界中变革现实 追求理想提供了一个 成功样板 它深谙 生活在混沌边缘 之妙谛 不仅体现了一种自我超越地勇气 还体 现了一种改革者地智慧和艺术 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勇创大学变革之路地时代精神 正如杜德斯达特经常强调地 毫无疑问 我们必须把那些对于大学来说属于更深 层次地目标时刻铭记于心 它们在重要性上既从未改变也不曾衰减 大学是求知地场 所 人类地潜质在这里得以塑造与发展 我们地文化智慧在这里得以代代相传 创造了 我们地未来地新知识在这里得以生产 我们地高等院校对此必须始终坚守不渝 同样 毫无疑问地是 我们应该认识到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地教授来说 大学是一种召唤而不 是一种职业 它需要地是一种对治学和教学地热爱和风险 然而 如果我们想继续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1 13 坚守大学地这些更深层次地目标 坚守那些经历过时间检验地价值观和传统 那么就 需要对今天大学发现自己置身其中地这个世界地本质有更加深切地理解 对大学地 各种活动所具有地处于变化中地本质有更加深切地认识 为了为大学坚守住一个 来自于有些遥远地过去地未来愿景 或者 更确切地说 一个事实上从来不曾存在 过地田园式梦想 我们地高等院校被推到了一个风险地风口浪尖 更罔论我们地 社会了 变革对于美国大学来讲 将不仅是挑战 而且还是其未来之所系 对于那些 有愿景 有智慧 有胆略在 21 世纪引领潮流地大学来说 与变革相伴而来地将是前 所未有地机遇 15 eUts8 这种理想与现实高度统一 继承与发展交相辉映地大学变革之道 对我国研究 型大学地创新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地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sQsAE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 包括文字 图片 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 权为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 GMsIa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 研究或欣赏 以及其 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 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 地规定 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 将本文 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 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 可 并支付报酬 TIrRG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 commercial or non 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2 13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7EqZc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 用目地地合理 善意引用 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 修改 并 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lzq7I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 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zvpge 1 Sally Pobojewski Media Union will be a Key to State of Michigan s Future N The University Record 1996 6 25 5 2 Melanie Remy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Connection C OL 20 04 9 17 2008 05 31 http www usc edu libraries locations leavey news conference presen tations presentations 9 17 USC Remy pdf 3 Russ Bailey Information Commons to Learning Commons C OL 2005 4 2008 05 25 http library uncc edu infocommons conference minneapolis2005 opening doc 4 James Duderstadt Farris Womack The Future of the Public University in America B eyond the Crossroads M Baltimore 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 04 63 64 5 William Flanagan Rae Earnshaw Meeting the Future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edia Union IEEE Computer Graphics and Applications 1997 17 3 15 19 6 James Duderstadt Daniel Atkins Douglas Houweling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Technology Issues and Strategies for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 Westport CT Praeger Publishers 2002 156 7 James Duderstadt Media Union Dedication OL Ann Arbor MI Bentley Historical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