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题考试题_第1页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题考试题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1 9 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九年级化学实验专题复习 备课人 吴勤波 一 常用仪器 1 可加热地仪器 中学化学实验中可直接加热地仪器主要有 和 等 需要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地仪器有 等 不可以加热地玻璃仪器主要有 等 b5E2R 2 计量仪器 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到地计量仪器主要有 称量仪器 精确 g 容量仪 器有 精确到 mL 精确到 mL 容量瓶 只有一个刻度线 等 测温仪 器有 其中零刻度线在上地是 无零刻度线但相当于零刻线在下地有 零刻度线 在左边地有托盘天平地 零刻度线在中间地有托盘天平地 p1Ean 3 用于物质分离地仪器 用于固 液不相溶地混合物地分离仪器是 组成过滤器 用于两种不相溶地 液体混合物地分离仪器有 用于分离互溶但沸点不同地液体混合物地仪器有 用于除杂和干燥地仪器有和 DXDiT 4 用于存放药品地仪器 存放液体用瓶 存放固体药品用 药品必须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药品必 须存密闭保存 氢氟酸用瓶盛放 盛放 等药品地试剂瓶用塞子 盛放 等药品地试剂瓶用塞子 RTCrp 选用原则 根据状态选口径 根据稳定性选颜色 根据酸 碱性和腐蚀性选瓶 塞 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 玻璃仪器地洗涤及装配 1 洗涤 1 冲洗法 往容器里注入少量水 不超过容积地三分之一 振荡 倒掉 反复几次 再使容器口朝 冲洗外壁后将容器放于指定位置晾干 如果是试 管 则应 5PCzV 2 刷洗法 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地物质 可以往容器里倒入少量水 选择 合适地配合去污粉洗涤剂 往复转动 轻轻刷洗后用水冲洗几次即可 jLBHr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2 9 3 药剂洗涤法 对于用水洗不掉地污物 弄清楚污迹地成分及形成过程 再 根据不同污物地性质用药剂处理 如 玻璃器皿里如附有不溶于水地碱 碳酸 盐 碱性氧化物及 MnO2等物质 可以用清洗 必要时可加热 附有油脂地 仪器 用清洗 粘附有硫磺地仪器 用或溶解后除去 粘附有 I2地仪器 用溶解清除 4 洗净标准 xHAQX 2 装配 一般原则 拆卸则相反 1 仪器地连接 玻璃管插入橡皮塞孔 玻璃管地插入端要 然后稍稍用力 转动插入 切不可 以免玻璃管折断伤手 玻璃管和管连接 玻璃管端用水润 湿后 稍用力即可插入橡皮管 烧瓶口 或试管口 塞橡皮塞 左手握烧瓶颈 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瓶口 塞进部分约相当于橡皮塞高度地二分之一 LDAYt 2 气密性检查 用双手捂住烧瓶或试管 借手地热量使容器内地空气 容 器内地空气则从导管口 把手拿开 过一会儿 可看到水沿导管上升 形成 说明装置不漏气 Zzz6Z 3 铁架台地使用 需要加热地实验 应该先把放在铁架台上 估计焰地高度 并固定 再放 最后用铁夹固定烧瓶颈 dvzfv 二 常用药品地存放和取用 1 存放 大多数化学试剂都有腐蚀性或毒性 平时都应妥善密封保存于试剂瓶 中 对于易变质或具危险性地化学试剂 还应有特殊地保存方法 rqyn1 1 易补氧化而变质地试剂 活泼金属 K Ca Na 等遇 O2和 H2O 都会剧烈反应 而变质 一般保存在煤油里 以 Li 地密度煤油 所以要用封存 Emxvx 2 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或水蒸气 吸水 潮解 水解 而变质地试剂 如 NaOH 石灰水 漂白粉 碱石灰 无水 CaCl2 电石 水玻璃 P2O5 Na2O2等应 密封保存 石灰水现用现配 浓硫酸易吸水 应密封 各种试纸一般也应密封 保存 SixE2 3 见光易分解或变质地试剂 如 HNO3 AgNO3 AgBr AgI H2O2 新制氯水 等 一般应放于色试剂瓶中或用纸包裹 于冷暗处密封保存 6ewMy 4 易燃或易爆试剂 如白磷 少量保存在中 大量则应保存于 切割小块白 磷应在中 红磷 硫磺 镁粉等应远离火种 远离氧化剂 置于阴凉处 易燃 易爆挥发性有机物 强氧化剂 如 NH4NO3 KClO3 不能混合存放 kavU4 2 取用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3 9 1 药品地取用量 药品地取用量应严格按照实验说明书中规定地用量 如无 规定 固体以能遮住试管底部为准 液体取 mL 指示剂一般取滴 y6v3A 2 固体药品 固体用镊子夹取 或物质用取用 向试管里装粉末 应用 取少量药品 伸入放地试管中 2 3 处 然后将试管 如果试管直径较小 可将固 体粉末倒入对折地纸槽 送入平放地试管底部 向试管里装块状固体 将试管 用夹块状固体 使其 M2ub6 3 液体药品地取用 取少量液体时 可用吸取 有时用蘸取 取用一定 体积地液体时 可以用或 取用较多液体时 可以直接倾倒 取下瓶盖放在桌 面上 标签向倾倒液体 倒完后 两容器口靠一下 防止瓶口残留液体流到 瓶地外壁和腐蚀标签 0YujC 三 溶液地配制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地溶液 1 计算 根据要求计算出所需溶质及溶剂地 质量 若是液体则要换算成体积 2 称量或量取 固体用天平称量 液体用 量筒 3 溶解 4 把配好地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 贴好标签 注明浓度 eUts8 练习练习 1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里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地药品可用夹取 取药品时 应 先将瓶塞取下 放在桌上 用过地药匙或镊子要立刻 以备下次使用 sQsAE 2 在题后地横线上简要写出下列操作造成地不良后果GMsIa 1 倾倒细口瓶里地液体时 标签没向着手心 2 加热后地试管直接放在实验桌上 3 被加热地试管外壁有水 3 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见地一些仪器 请按要求填空 a b c d e f g h i j k lTIrRG 按要求填写上述仪器地名称 可直接用于加热地玻璃仪器是 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用于夹持试管地仪器是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地是 收集或贮存气体地仪器是 既能用来配制溶液又能作较大量试剂反应容器地是 4 下表是空气中地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地气体成分对照表 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他气体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4 9 空气中地气体 78210 030 070 9 呼出地气体 781641 10 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地同学设计了简单地实验方案 验证呼出地气体与吸入空气 地成分地含量有什么不同 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新课标第一网7EqZc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验证依据 1 2 根据判断 CO2含量不同 3 根据判断 O2含量不同 4 根据判断 H2O 含量不同 5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 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地气密性 目地是为了 伸入制氧气试管里地导管不宜过长 原因是 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其目地是 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 其目地是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当气泡时 再开始收集 6 如图制取氧气 1 写出仪器名称 a b c d e 2 指出装置中地错误 3 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 如何判断 氧气已收满 4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如何判断氧气已收满 7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a 点燃酒精灯 加热试管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将药品装入试管 塞一团棉花 用带导气管地橡皮塞塞紧试管 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lzq7I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地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zvpge 8 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地鳔 见下图 产生了兴趣 他确定了 探究鳔内气体体 积和成分 作为研究性学习地课题 小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知 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 1 4 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 探究分两步进行 NrpoJ 1 测量鳔内气体体积 小明设计了两种方法 A 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鳔内气体 测量其体积 B 在水下剌破鳔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 如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5 9 右图 你认为这两种方法中不合理地是 理由 2 探究鳔内气体地成分 给你两集气瓶地鳔内气体 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方法现象结论 验证鳔内含 O2 验证鳔内含 CO2 9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 取 4 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地干燥纸花 分别按下图进行 实 验 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到纸花地颜色变化是 I 纸花变红 纸花不变色 2 该同学进行地 I II 两项实验 说明什么 3 写出实验 中发生反应地文字表达式 1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地同学欲利用下列 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 CO2气体产生 设计地探究过程如下 请回答其 中地有关问题 1nowf 1 假设 绿色植物在呼吸过程中有 CO2气体产生 2 设计方案 使绿色植物在避光地黑暗处发生呼吸作用 检验呼吸过程中产生地气体 3 查阅资料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 水 二氧化碳 有机物 氧气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过程 有机物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能量 4 实验 操作步骤 简 答 将各装置按上图 所示连接好并装入化学试剂 C 中放入绿色植物 A 装置地作用是 B 装置地作用是 C 处玻璃罩不能透光地原因是 往 A 地导管口缓缓连续鼓入 空气一段时间 A 装置中应观察到地现象是 有关化学反应地文字表达为 D 装置中应观察到地现象是 5 结论与讨论 能表示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成功地两个主要现象是和 如果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地结论不正确 原因是多方面地 请你从实验条件控制上找出 可能地两个原因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6 9 一是二是 10 如图是简易电解水装置图 试回答问题 1 电解一段时间后 A B 两管水位均有下降 其中 管 水位下降较快 其原因是 2 A B 两管中产生地气体分别为 11 1911 年 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地 粒子 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地氦原子 轰击金箔 时 金原子地核电荷数为 79 相对原子质量为 197 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 有一小部分 粒子改变了原有地运动路径 原因是 2 大多数 粒子不改变原来地运动方向 原因是 3 极少数 粒子被弹了回来 原因是 12 如图是用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氧化铜地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下列实验步骤 加热 通入一氧 化碳 请用上述实验步骤地标号标号填空 实验开始 时 应先 然后 fjnFL 2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 A 装置中出现地现 象为 说明有 生 成 B 装置中出现地现象为 说明有 生成 tfnNh 3 装置 A 中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 B 中地反应化学方 程式为 装置 C 地目地是 HbmVN 4 反应结束 应先 待冷却后 13 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 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 俗称铜绿 主要成分是 Cu2 OH 2CO3 为探究铜在空气中生锈地条件 利用图 5 甲装置 实验 过近一个月观察 发现 B 中铜丝生锈 而 A C 中铜丝无明显变化 由此小林同学 V7l4j 得出结论 铜生锈地主要原因是铜与空气中氧气 水蒸气接触 新 课 标第 一网83lcP 试回答 1 该同学得出地结论正确吗 2 你认为参与铜生锈地物质还可能有 3 为验证你地判断 可用图中乙所示地装置进行实验 其中 NaOH 溶液地作用是除去 空气中地二氧化碳 通过近一个月地观察发现 D 中铜丝基本无变化 由此可认为 铜在条件下难于生锈 故参与铜生锈地物质有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7 9 mZkkl 14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打开分液漏斗地活塞 他会看到 1 实验 1 中澄清石灰水地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地原因是 2 实验 2 中澄清石灰水地现象是 产生此现象地原因是 理由是 15 已知 2KClO3MnO22KCl 3O2 若用 KClO3和 MnO2充分加热后得到地 残余固体来配置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 地 KCl 溶液 二氧化锰难溶解于水 设计了如下实验操作 蒸发 称量 过滤 溶解 装瓶并贴上标签 计算 AVktR 1 正确地操作顺序为 某些操作可重复使用 本实验中需要地玻璃仪器 除细口瓶和量筒外还有 2 请在装有所配制溶液地试剂瓶 见右图 标签上标明相应信息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 包括文字 图片 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植物油 蒸馏水 干燥空气 A B C 甲 蒸馏水 空气 足量 NaOH 溶液 D NaOH 溶液 乙 图 5 5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 8 9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 ORjBn 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 研究或欣赏 以及 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 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 法律地规定 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 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 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 地书面许可 并支付报酬 2MiJT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 commercial or non 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