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B卷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B卷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B卷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B卷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B B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在学完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一课后 同学们开展了模仿 北京人生活的一天 的 体验活动 在活动的场景中 与史实相符的是 A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 种植水稻 C 穿着麻布衣服 D 烧烤食物 2 2 分 范文澜在 中国通史 第一编中写道 1929 年发现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 牙 齿等化石 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或石英 打击成为有棱角的石片 材料描述的远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3 2 分 下列原始文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 B C D 第 2 页 共 13 页 4 2 分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 并过着定居生活 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 术的是 A 山顶洞人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大汶口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5 2 分 周围一带系沼泽地 建造住宅时 先打下 1 米长木桩 其后于地梁上铺设 10 多厘米厚地 板 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 地板上为起居住室 从材料可以推断出所反映的原始居民应该生活在 A 辽河流域 B 海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6 2 分 国父孙中山说 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 其中的 轩辕 指的是 A 宽厚待人的舜 B 克己爱民的尧 C 人文初祖黄帝 D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 7 2 分 观察图 请判断 和 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A 分封 桀 B 宗法 纣 第 3 页 共 13 页 C 禅让 启 D 推选 启 8 2 分 战国兼并战争规模之大 参战兵力之多 交战区域之广 持续时间之长 远超前代 下列战役不 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 牧野之战 B 马陵之战 C 桂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9 2 分 西周时期 周王每年举行隆重的授土 授民仪式 象征授予诸侯对封国的统治权力 材料反映的 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10 2 分 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是在 A 公元前 2070 年 B 公元前 1600 年 C 公元前 1046 年 D 公元前 770 年 11 2 分 洹水安阳名不虚 三千年前是帝都 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 1959 年视察殷墟时 留下的著名诗句 出土于殷墟的如图文物是 第 4 页 共 13 页 A 四羊方尊 B 司母戊鼎 C 大盂铜鼎 D 战国宴乐铜壶 12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社会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 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增强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 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浪潮 A B C D 13 2 分 鼎 作为礼器 是传国重器 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是统治权力的象征 不可僭越 所谓 天子九 鼎 诸侯七鼎 卿大夫五鼎 元士三鼎 但春秋晚期寿县蔡侯墓使用了九个鼎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分封制有所动摇 B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14 2 分 仔细观察下图 判断此图是 第 5 页 共 13 页 A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B 春秋形势图 C 战国形势图 D 秦朝疆域图 15 2 分 春秋战国时代历时 500 余年 其间战争此起彼伏 风云人物层出不穷 局势跌宕变幻 下面哪一 项不是这一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 A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B 各诸侯国之间发生了残酷的战争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思想学术繁荣各国竞相变法 16 2 分 下图中文物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的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A 鼓励耕织 B 严明法度 C 推行县制 D 统一度量衡 17 2 分 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第 6 页 共 13 页 A 建立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严刑峻法 18 2 分 东流不尽秦时水 润泽天府两千年 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A 长城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19 2 分 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 我国古代思想家最平提出 仁 的学 说 主张 爱人 为政以德 的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20 2 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 天下兼相爱则治 交相恶则乱 习近平主 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 道家学派 B 儒家学派 C 墨家学派 D 法家学派 21 2 分 中国银行行徽 图一 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 图二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 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第 7 页 共 13 页 A 商朝 B 周朝 C 秦朝 D 汉朝 22 2 分 在政府组织上 他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 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其所想到 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 而无力作巨大的改变 他 是指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隋文帝 23 2 分 帝国的终结 一书中说 秦 虽死犹存 它亡得悲壮 在政治上 秦 虽死犹存 是指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修筑长城 24 2 分 率军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的是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第 8 页 共 13 页 D 刘邦 25 2 分 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不包括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二 二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26 20 分 走近遗迹 触摸历史 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东省龙川县境内发现了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出土大量陶器和石锛 石斧 石锥 石锤等石器 还有众多的纺轮 石镞等磨制石器 制作精良 专家称该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 纺织厂 广州文史网 材料二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上的黄帝陵 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 号称 华夏第一陵 陵园里 的轩辕庙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 面阔七间 进深三间 装饰精致华丽 百度百科 材料三 2017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之一的栎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境内 是秦献公至孝 公时期 孝公于公元前 350 年迁都成阳 汉刘邦初期的都城 是西安附近秦成阳 汉长安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 有居住及作坊 水井等遗址 15 处 中国考古网 材料四 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的司马迁祠 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而建的祠墓 坐落在陕西省韩城 市韩奕坡悬崖上 陕西旅游网 1 结合材料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哪一原始居民也掌握了纺织和制衣的技术 为了 适应黄河流域的气候 这一原始居民的房屋是什么样式的 他们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轩辕庙正殿如果要挂一个牌匾 你认为上面应该书写什么内容 和轩辕黄帝同一时 第 9 页 共 13 页 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还有谁 3 根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推断 栎阳城是不是商鞅第一次变法时的秦都 你的依据是什么 商鞅变法 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4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司马迁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 其代表作是什么 这一代表作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5 根据对本题的探究 归纳出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 27 20 分 材料一 罢兵西归 封诸侯 班赐宗彝 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 丘 曰齐 材料二 如图 1 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2 周天子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些人 他们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3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 说说这种政治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8 20 分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 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 2011 年 1 月 11 日 一座总高为 9 5 米的孔子 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第 10 页 共 13 页 材料三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 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 国史大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图一是谁的石像 他生活在我国的什么时期 他是哪一学说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记录在哪一 部著作里 2 据材料二和图二 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 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孔子在教育对象和教育方法两方面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 绝大的影响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