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_第1页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_第2页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_第3页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_第4页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 导语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 明人推他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 与 柳宗元并称 韩柳 有 文章巨公 和 百代文宗 之名 作品 都收在 昌黎先生集 里 下面是为大家的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 欢迎阅读 一 人物生平 韩愈长庆四年 韩愈因病告假 十二月二日 因病卒于长安 终年 五十七岁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 父仲卿 为小官僚 韩愈3岁丧父 后随兄韩 会贬官到广东潮州 兄死后 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 7岁读书 13 岁能文 从独孤及 梁肃之徒学习 并关心政治 确定了一生努力 的方向 唐贞元二年 786年 韩愈十九岁 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 一连三次均失败 直至贞元八年 792年 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 按 照唐律 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 韩愈又三 次参加吏选 但都失败 三次给宰相上书 没有得到一次回复 三次 登权者之门 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 796年 七月 韩愈二十九岁 受董晋推荐 出任宣武军 节度使观察推官 这是韩愈从政开始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 边指导李翱 张籍等青年学文 边利用一切机会 极力宣传自己对 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 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 第二年 801年 通过铨选 这时期写的 答李翊书 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 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 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这年 秋末 韩愈时年三十四岁 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 这是韩愈步 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 任职四门博士期间 积极推荐文学青年 敢为人师 广授门徒 人称 韩门第子 贞元十八年 802年 写了名作 师说 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冬 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 在任不过两个月 为了体恤民情 忠于职守 上书 论天旱人饥状 因遭权臣谗害 贬官连州阳山令 韩愈 三年任职阳山令 深入民间 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 爱民惠政 德礼文治 新唐书 韩愈传 因此特书 有爱于民 民生子以其 姓字之 在阳山令任上 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 与青年 学子吟诗论道 诗文着作颇丰 今见之 昌黎文集 有古诗二十余 首 文数篇 此时构思并开始着述的 原道 等篇章 构成韩学重 要论着 五原 学说 这是唐宋时期 新儒学的先声 其理论建树 影响巨大 贞元二十一年 805年 年夏秋之间 韩愈离开阳山 八月任江陵法曹 参军 元和元年 806年 六月 韩愈奉召回长安 官授权知国子博士 元和三年 808年 韩愈改真博士 元和四年 809年 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 是年冬被降 职调为河南令 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 国子博士 元和八年 813年 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完成 顺宗实录 着 名史书编写 元和九年 814年 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 元和十年 815年 晋升为中书舍人 元和十二年 817年 协助宰相裴度 以行军司马身份 平定淮西乱 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 819年 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 京城一时间 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不顾个人安危 毅然上 论佛骨表 痛斥佛 之不可信 要求将佛骨 投诸水火 永绝根本 断天下之疑 绝后 代之惑 宪宗得表 龙颜震怒 要处以极刑 幸宰相裴度及朝中 大臣极力说情 免得一死 贬为潮州刺史 韩愈任潮州刺史八个月 概括说来 驱鳄鱼 为民除害 请教师 办乡校 计庸抵债 释放 奴隶 率领百姓 兴修水利 排涝灌溉 千余年来 使潮州文化成为 具有个性特色的地域文化 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 820年 正月 韩愈调任袁州刺史 虽然仅在袁州九个月 却办了一件 禁隶 的大好事 据新旧 唐书 记载 袁人以 男女为隶 过期不赎则没入之 愈至 悉计庸得赎所没入之父母 七百余人 因与约曰 禁其为隶 当地人为了感激韩愈的这一行 为 建了昌黎书院 今存 表示纪念 元和十五年 820年 九月 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 长庆元年 821年 七月 韩愈转任兵部侍郎 长庆二年 822年 单身匹马 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 史称 勇夺 三军帅 不费一兵一卒 化干戈为玉帛 平息镇州之乱 九月转 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 823年 六月 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京兆之地称 复杂难理 在韩愈整治下 社会安定 盗贼止 米价不敢上 后相 继调任兵部侍郎 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 韩愈因病告假 十二月二日 因病卒于长安 终年五十 七岁 二 主要成就 政治主张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 反对藩镇割据 唐宪宗时 曾随同裴 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 被贬潮州 后 迁袁州 即今江西宜春 任袁州刺史 任职袁州期间 韩愈政绩卓 越 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 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 洲 名为状元洲 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 宜春城中最高山头 建有状元楼 宜春市区有昌黎路 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教育思想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 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 招收弟子 亲授学 业 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 不失为一位有创 造性见解的教育家 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 广招后学 师说 柳宗元曾赞叹说 今之世不闻有师 独韩愈不顾流俗 犯笑侮 收招后学 作 师说 因抗颜为师 愈以是得狂名 韩愈在教 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 师说 进学解 和 杂说四马说 等等 在这些文章中 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 指出 人非生而知之 提出了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 的命题 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 就是自己的老师 他还提出了 业精于勤 荒于嬉 行成于思 毁于 随 的至理名言 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 指出 世有伯乐 然后 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 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 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 才 使用人才的思想 是孔子 举贤 老子 尚贤 思想的新发 展 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 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 力批判 文学成就 他的古文众体兼备 举凡政论 表奏 书启 赠序 杂说 人物传 记 祭文 墓志乃至传奇 无不擅长 可大致概括为论说与记叙两 类 其论说文气势雄浑 结构严谨 逻辑性强 名篇如 谏迎佛骨 表 原道 原毁 争臣论 师说 等 记叙文则爱 憎分明 抒情性强 名篇如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张中丞传后叙 祭十二郎文 柳子厚墓志铭 等 韩 文雄奇奔放 风格鲜明 语言上亦独具特色 尤善锤炼词句 推陈 出新 许多精辟词语已转为成语 至今仍保存在文学语言和人们的 口语中 韩诗成就虽不如其散文 在中唐亦占有重要地位 对宋诗 影响颇大 古文运动 后人把他与柳宗元 苏轼 苏辙 苏洵 曾巩 欧阳修 王安石合 称为唐宋八大家 并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 列 称为 杜诗韩笔 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2 韩柳倡导 的古文运动 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诗力求新奇 重气 势 有独创之功 韩愈以文为诗 把新的古文语言 章法 技巧引 入诗坛 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 扩大了诗的领域 纠正了大历 766 780 以来的平庸诗风 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 并使这一 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 所谓古文运动 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 体文 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 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 段 韩愈提倡古文的目的 就是 通其辞也 本志乎古道也 以古文来振兴儒学 恢复 圣道 韩愈认为 文以载道 文 和道必须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首先重视的是道 本深而末茂 形 大而声宏 韩愈以 物不得其平则鸣 为根据提出了一条理论 认为人 有不得已而后言者 韩愈认为 文体上应该学习古代圣 贤之为文 但必须 师其意 不师其辞 韩愈还提出 写文章应 该 唯陈言之务去 去陈词滥调 务争有所创新 韩愈领导唐代 古文运动是成功的 从此 古文自唐以后为一大变 一改淫 靡的文风 苏轼据此称是 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的文学主张 对 于后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实践活动都有积极的影响 文学创作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 现存诗文700余篇 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 的散文 诗歌创作 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 诗 论 说 传 记 颂 赞 书 序 哀辞 祭文 碑志 状 表 杂文等各种体 裁的作品 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语言鲜明简炼 新颖生动 为古文 运动树立了典范 韩文风格雄健奔放 曲折自如 其散文作品大致 可分为以下几类 杂文 与论说文相比 杂文更为自由随便 或长 或短 或庄或谐 文随事异 各当其用 如 进学解 通过设问设 答的方式 反话正说 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 行文轻 松活泼 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 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 如 杂说 获麟解 等 形式活泼 不拘一格 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 序文 即赠序 大都言简意赅 别出心裁 表现对现实社 会的各种感慨 如 张中丞传后叙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 孟东野序 等 此外 韩愈还在传记 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 出才能 如 毛颖传 柳子厚墓志铭 等 传记 抒情散文 韩 愈的传记文继承 史记 传统 叙事中刻画人物 议论 抒情妥帖 巧妙 张中丞传后叙 是公认的名篇 他的抒情文中的 祭十二 郎文 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 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 光怪陆离为主 如 陆 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等怪怪奇奇 内容 深刻 南山诗 岳阳楼别窦司直 孟东野失子 等 境界 雄奇 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 押险韵 韩愈也有 一类朴素无华 本色自然的诗 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 但律诗 绝 句亦有佳篇 如七律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张十一功曹 题驿梁 七绝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题楚昭王 庙 等 三 人物轶事 谏诤之路 韩愈曾与柳宗元 刘禹锡同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贞元十九年 803年 关中地区大旱 韩愈查访发现 灾民流离失所 四处乞讨 关中 饿殍遍地 目睹严重的灾情 韩愈痛心不已 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 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 消息 上报朝廷说 关中粮食丰收 百姓安居乐业 这激起了韩愈 的一腔怒火 他奋笔疾书 向皇上递交了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 反映真实情况 并请求减免这一地区的租税 韩愈这一举动不 仅没有引起唐德宗的重视 反而在小人谗言之下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元和十四年 819年 早已被调回长安的韩愈又以一篇 论佛骨表 上疏直谏 对兴师动众 耗费巨资 掀起迎拜佛骨狂潮的宪宗加以 劝诫 他在文章中恳请 将佛骨 投之于水火 永绝根本 以断天 下后世的迷信疑惑 此皆群臣之所未言 陛下之所者也 一 切灾殃 由臣承担 上天鉴福 绝不怨悔 可唐宪宗读后大为震 惊 要对韩愈处以极刑 多亏一众官员为韩愈求情 他才幸免一死 被贬为潮州刺史 被贬后 韩愈写下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 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的诗句 表达了他 忠心进谏 一心为国为民的情怀 文死谏 武死战 这是中国古代为官者的最高境界 韩愈曾写 道 愿辱太守荐 得充谏诤官 可见 他的仕进理想就是做好 一名谏官 要做好谏官 就不能怕得罪人 哪怕是皇帝 欲进短策 无由至彤墀 刳肝以为纸 沥血以书词 虽然他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