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家的观点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_第1页
从道家的观点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_第2页
从道家的观点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_第3页
从道家的观点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_第4页
从道家的观点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从道家的观点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浅谈从道家的观点来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 摘要摘要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是当今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现今 道家提 倡 万物与我为一 物无贵贱 自然无为 的哲学思想不断被人类的道德深 化所认同 这些具有明显生态维度的伦理思想 与深层生态学所主张的人与自然 相统一的生态整体观 尊重自然的生态平等观以及顺应自然的生态实践观高度契 合 道家生态伦理的研究对于现如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及民众生态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关键词 道家 人 自然 和谐 自华夏文明产生之日起 我们的祖先便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 问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古代道家的先哲们更早地表 现出认知自然的敏感性和超越性 经过不断的凝聚于提炼 形成 了朴素的生态智慧 事实上 这些非凡的生态伦理思想 与数千 年后西方创立的较为完善的深层生态学理论具有高度的契合 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 紧密相连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 就 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1 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问题随着人类历 史的发展历久弥新 自然界作为客观存在 在人类诞生前 没有 人类介入的情况下是严格遵循自身规律自发地趋向平衡发展进化 的 人类产生以后 便注定了需要从自然界获取生存和发展所必 需的物质资料和空间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对自然 界开发利用的需求不断提高 进而对自然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类以自己的需求为前提 强行利用自己的意志来改变自然 以 1李瑞环 关于我国绿化的几个问题一在政协第九届金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摘要 J 中胃林业 1999 7 4 5 此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 人与自然的 关系经历了由和谐到失衡 再由失衡到新的和谐不断演进发展的 过程 具体来说分为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 崇拜自然 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统一阶段 2 征服自然 人与自然的 外在对立阶段 3 冲突和协调自然 人与自然的再度和谐统 一阶段 而需要特别指出 第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非第 一阶段原始被动和谐的重复 而是建立在以人的意志为基础之上 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当今人类社会正努力朝着这一方 向奋进和过渡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 顺应天理 道家的核心观念就是一种顺 应自然 清静无为的思想 对于这一种理念的了解是探讨道家经 典中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的基础 道家经典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十分丰富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 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道家把人的产生和存在都看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人本身即 自然的一部分 天人合一 不仅是他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 描述 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应然表达 老子最先表达出了天人 合一这一观念 他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2不仅人要遵循自然之道 连天地万物都要以此为准则 此后 庄子将天人合一的观念明确化 他提出 天与人一也 的说法 2 老子 第 16 章 无受天损益 无受人益难 无始而非卒也 人与天一也 3道 家将 天人合一 作为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 把人与自然和谐相 处作为人的极重要的道德规范 庄子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理想状态 至德之世 同与禽兽居 族与万物并 4 此时的 人 便真正的达到了 天人合一 的理想境界 二 反对以人类为万物中心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深层生态学 Deep Ecology 是西方当代环境保护思想中最重 要的流派 是与浅层生态学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 挪威哲学家阿 恩 奈斯在 1973 年首先提出 深 浅 环境观点的区别 浅 层生态学旨在 反对污染和资源消耗 其中心主题是保护 发 达国家人民的健康和财富 而深层生态学则采取 理性 全景 的观点 首先抛弃了 人处于环境中心 的人类中心主义 把人 与自然作为统一整体来认识 处理和解决生态问题 庄子认为万物皆有各自的本性 有符合自身发展变化的特定 规律 人们应当顺应它们各自的本性而非以自身意志而强行干预 这种 无以人灭天 天人不相胜 的思想是一种可贵的环境伦 理思想 阴符经 中用 贼盗 二字极为绝妙地概括了天地 万物 人类三者之间关系的本质 同时也表达出了对人类中心主 义观念的讥讽之意 人与自然万物都是自然系统中的成员 彼此 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人类只是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人既 不在自然之上 也不在自然之外 而在自然之中 人类与自然是 3 庄子 山木 4 庄子 马蹄 高度统一的关系 人不能与环境分开 反对个体脱离自然 三 自然危机与人类生存危机相统一的思想 道家对人类忽视自然环境深表担忧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 莫大于欲得 5人类违背自然规律 对自然进行无尽的索取 必 然要遭到自然的报复 天地自然与人并生为一 人类破坏自然实 际上也是对人类自身的摧残 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 里也提到 人 类每一次征服自然的时候 先不要高兴得太早 因为必然会遭到自 然界加倍的惩罚 阴符经 中把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相互偷取 相互掠夺的关系诡称 杀机 突出了人类与自然对立 紧张的 关系 以此来说明生态失衡 环境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 严 重性和紧急性 从而体现了 阴符经 贼盗 思想的用意 四 人类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 合理利用自然的思想 道家在实践中主张以自然无为的态度去对待自然万物 其认 为自然界存在着自身的限度 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时主张合理 利用自然万物 因此 道家在生态伦理的实践中提出了 知止 知足 的思想 列子 中关于人类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 利 用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思想是很丰富的 列子 天瑞 篇反映了 我国古代人民能够认识自然规律来为人类服务的思想 当今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对生态伦理的 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足够重视 当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社会 发展的战略选择时 对道家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提炼和阐述 全球 5李聃 老子 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范围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对 天人合一 观念的历史追述中可以看出 其充分体现 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从整体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特点和 规律 对自然的认识 要与对人的认识相联系 自然界的存在与 人类社会的存在是统一的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也是人类社 会活动赖以持续的基本 这里包含着对自然和人类整体的认识 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人的活动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这些 都是时代需要继续深化探讨的主题 此外 天人合一 的本质 要求即是和谐 内在的统一 人类工业化文明是基于 人类中心 主义 的理念 结果是人类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但也造成了 环境的破坏 能源的枯竭和自然灾害的泛滥 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然 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代也有一 些人提出的 自然本位主义 即要求人以自然为中心 要人们 放弃社会生产 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这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 人们已经认识到 和谐共生才是人与自然最高的价值选择 无疑 天人合一 为人类提供了最好的哲学理念 最后 天人合一 强调的是对立事物的统一 这就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 一个很好的方法论 虽然它因为中国哲学自然的缺陷 没能从辩 证思维上进一步发展起来 但它仍然从方法论上昭示着人们 人 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脱离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物质 生产是片面的 而只强调物质生产则是不科学的 综上所述 天人合一 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有着丰 富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 这需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态度 取其精 华 去其糟粕 我们坚信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时 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杨萍 道家生态智慧与深层生态学之契合 学术交流 2010 4 93 第 4 期 2 王健 论道家与儒家 天人合一 自然观的形成与演变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 12 4 第 8 期 3 甘正芳 人与自然 论道家的深层生态思想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1 17 第 11 期 4 杨启亮 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南京师范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11 第 6 期 5 冯永昌 浅析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和谐自然观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版 2008 8 11 第 3 期 6 吕洪涛 张卿均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 科学版 2005 10 4 第 5 期 7 赵春福 鄯爱红 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 道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意义 齐 鲁学刊 2001 2 161 8 陈光磊 道家经典中环境伦理思想探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