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 )卷_第1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 )卷_第2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 )卷_第3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 )卷_第4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 )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1 页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教科版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III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2 分 学者齐卫平认为 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 有三个主导因素 第一 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 要发源地 第二 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也是 A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2 2 分 鸦片战争后 清政府 赔了夫人 又折兵 不算 还搭上了许多银子 最主要的是让人家割走了 中国的 A 香港 B 澳门 C 台湾 D 香港岛 3 2 分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 下图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第 2 页 共 11 页 4 2 分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 主要是因为 A 两次战争的目的相同 B 两次战争的规模相同 C 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D 挑起战争的借口相同 5 2 分 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 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 甲午风云 火烧圆明园 A B C D 6 2 分 太平天国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运动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 A 中央军队和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B 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C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 敌人的长期封锁围困 7 2 分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淸王朝的统治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淸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 在广西桂平县宣布起义 B 在永安封王建制 C 定都天京 D 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 8 2 分 1889 年 张之洞在 筹设炼铁厂折 中说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局 然所造皆系军火 于民间 第 3 页 共 11 页 日用之物 尚属阙如 他主张 A 实行三民主义 B 任用维新人士 C 宣传民主科学 D 创办民用工业 9 2 分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培养了科技人才的历史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0 2 分 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 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 标志中国近代化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洋务运动 D 鸦片战争 11 2 分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促进了思想启蒙 C 发展了社会经济 D 推动了政治改革 12 2 分 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 表示 不能为亡国之君 于 1898 年 6 月 11 第 4 页 共 11 页 日颁布诏书 宣布变法的皇帝是 A 同治皇帝 B 道光皇帝 C 光绪皇帝 D 宣统皇帝 13 2 分 近代以来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 今年又是戊戌年 追 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 它们的共同点有 A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4 2 分 马关条约 签订后 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严重阻碍 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A 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 C 增开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为商埠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5 2 分 下列历史事件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北伐战争 新文化运动 百日维新 A B C D 第 5 页 共 11 页 16 2 分 北地终招八国兵 金械坐被联军毁 拳民思想一朝熄 又换奴颜事洋鬼 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 作包括 火烧团明园 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的签订 A B C D 17 2 分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 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与 中国的首都 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 占领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B C D 18 2 分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驻守 不准中国人居住 这项内容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第 6 页 共 11 页 19 2 分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的选项 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 时务报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 A B B C C D D 20 2 分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中说 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孙中 山革命活动的开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 下列革命活动孙中山参与的有 成立同盟会 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成立兴中会 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B C D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212 分分 21 12 分 判断正误 1 1856 年 英国联合德国 攻陷广州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 戊戌变法持续了 103 天 最终失败 因此又称 百日维新 3 谭嗣同杨锐 梁启超康有为康广仁 刘光第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 后人称为 戊戌六君子 第 7 页 共 11 页 4 马关条约 签订后 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 以此为契机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 狂潮 5 门户开放 政策反映出日本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三 三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2 2 题 共题 共 3535 分分 22 30 分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从 1840 年到 1911 年 面对列强的一次又一次侵略 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抗争 但依然签订 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陷入了苦难的深渊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 更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史 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 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 1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这次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2 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什么 该条约是与哪个国家签订的 3 在已经学习过的中国近代史中 列强曾几次攻占首都北京 分别是什么战争 4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冲击最为严重的条约是什么 是与哪个国家签订的 5 哪个条约的哪一款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6 在近代中国 都涌现出了哪些民族英雄 选择一人介绍他的事迹 并写出我们要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7 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3 5 分 近代以来 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政治民主化 在政治体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 阅读下列材 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 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 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总成治体 日本效欧美 以三十年而慕成治体 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 近采 采纳 日本 十年而霸图定矣 材料二 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后总结说 我们革命的目的 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 洲人专制 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 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数富人专制 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在中国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但新建立的政体有名 无实 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并没有使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随之消亡 旧的观念 旧的礼教 依然左右着人 第 8 页 共 11 页 们的思想和行动 材料四 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 复古也 共和也 帝制也 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 而国民 若观对岸之火 熟视而无所动心 1 材料一中康有为等人掀起的救亡图存的运动是什么 其主张中国学习日本的什么政治体制 当时中国的 政治体制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的 政治革命 在同盟会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 它实际上是要求在中国建立什么政治体制 3 材料三和材料四认为导致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体有名无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解决这一问题 当 时先进的中国人高举了哪两面大旗与之进行斗争 4 综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中国近代政治体制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 第 9 页 共 11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2020 题 共题 共 404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0 页 共 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