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工程测量》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工程测量》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工程测量》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工程测量》复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3 批次适用批次适用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 模拟题一模拟题一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多选 错选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多选 错选 不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不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 按设计位置把点位标定到实地的工作称为 B A 测绘 B 测设 C 监测 D 以上说法都对 2 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 需要用仪器观测的数据是 A A 尺间隔 B 竖盘读数 C 仪器高 D 瞄准高 3 设地面上有 A B 两点 两点的高程分别为 HA 19 186m HB 24 754m 则 A B 两点 的高差 hAB A m A 5 568 B 5 568 C 43 940 D 43 940 4 DJ6 表示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不超过 A A 6 B 2 C 10 D 12 5 对地面上已有的地物和地貌进行测量 计算其坐标或在图纸上描绘出来 称为 A A 测定 B 测设 C 监测 D 以上说法都对 6 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中 为保证测量质量 地形点的间距选择一般是 B A 随仪器的精度而定 B 随比例尺和地形而定 C 随测绘方法而定 D 随绘图技巧而定 7 某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1 2000 则其比例尺精度为 A A 0 2m B 0 02m C 0 5m D 0 05m 8 地形等高线经过河流时 应是 C A 直接相交通过 B 近河岸时折向河流下游 C 近河岸时折向河流上游 D 近河岸时折向河流上游并与河流正交 9 变形观测时 必须以稳定不动的点为依据 这些稳定点称为 B A 变形点 B 基准点 C 标志点 D 工作基点 10 用钢尺丈量某段距离 往测为 112 314m 返测为 112 329m 则相对误差为 C A 1 10000 B 1 3750 C 1 7500 D 1 15000 二 名词解释 本题共二 名词解释 本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6 分 分 11 等高线 等高线是指地面上相同高程的相邻各点连成的封闭曲线 也就是设想水准面与地表面相 交形成的闭合曲线 12 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假想的不受潮汐 风浪干扰 静止的平均海水面伸延穿过大陆和岛屿所形 成的闭合曲面 人们设想将静止的海水面向整个陆地延伸 用所形成的的闭合曲面代替地 球表面 这个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是水准面中的一个特殊的水准面 是重力 1103 批次适用批次适用 等位面 三 填空题 本题共三 填空题 本题共 8 小题 每空小题 每空 1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3 在钢尺精密量距的成果计算时 要进行的三项改正数计算是温度改正 尺长改正 倾 斜改正 14 测量上常用的高程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 基准线是铅垂线 15 线路直线段上的线路控制桩有交点桩和直线转点桩 16 根据已知水准点的分布情况和实际需要 水准路线一般可布设成附和水准路线 闭合水准路线 和支水准路线 17 在碎部点测绘点的平面位置 根据地形条件和控制点的布设 可采用直角坐标法 极 坐标法和交会法 18 测量的基本原则是 在布局上 先整体 后局部 在工作方法上 先控制 后碎部 在精度上 从高精度到低精度 19 梯形分幅法用于国家基本图的分幅 矩形分幅法用于 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图 的分幅 20 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仪器误差 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影响 而测量误差按其性 质不同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四 简答题 本题共四 简答题 本题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分 共 18 分 分 21 试述在线路的交点上 测设圆曲线主点的步骤 答 1 在 JD 点安置经纬仪 以线路方向 亦即切线方向 定向 自 JD 沿两线路方 向分别量出切线长 T 即得线路起点 ZY 或终点 YZ 2 后视 YZ 点 顺时针拨角 180 2 得分角线方向 沿此方向自 JD 点量出外矢 距 E 得圆曲线中点 QZ 22 线路横断面测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 线路横断面测量的常用方法有 经纬仪视距法 水准仪法和测距仪法 23 何谓水准管的分划值 其数值大小与测量仪器的精度关系如何 答 水准管一格的弧长 2mm 所对应的圆心角称为水准管分划值 其数值的大小反映了 仪器置平精度的高低 分划值愈小 其灵敏度愈高 五 案例分析题 本题共五 案例分析题 本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0 分分 共共 20 分 分 24 完成表 24 1 中的计算 表 24 1 丈量 次数 丈量结果 m V mm VV计 算 189 02724 289 034 525 观测值中误差 m 3 9 mm 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mx 2 0 mm 1103 批次适用批次适用 389 025416 489 030 11 算术平均值 x V 0 VV 46 算术平均值相对中误差 K 44500 1 25 要在 AB 方向测设一个坡度为 1 的坡度线 已知 A 点的高程为 46 425m AB 之间的水 平距离为 130m 另又在 AB 间架设水准仪 测得 B 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5 638m 试求视线高 程 A 点水准尺的读数及 B 点的高程 视线高程为 50 763 m A 点的水准尺的读数 4 338m B 点的高程 45 125 m 六 计算题 计算结果如出现小数的 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本题共六 计算题 计算结果如出现小数的 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本题共 1 小题 小题 16 分 分 26 将图 26 1 中数据填入表 26 1 中 并进行计算 A 2 B 3 215 2 805 3 488 1 355 3 1 图 26 1 表 26 1 点 号 公里数 km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 程 m A120 000 1123 490 2122 137 3118 924 B121 731 0 4 3 488 2 3 490 0 6 1 355 2 1 353 0 5 3 215 2 1 213 0 6 2 805 2 1 731 2 11 723 81 731 辅 助 计 算 fh h测 HB HA 1 723 121 731 120 000 0 008m fh 容 40 40 58mm L1 2 fh fh 容 精度满足要求 1103 批次适用批次适用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 模拟题二模拟题二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多选 错选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多选 错选 不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不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 相对高程是由 A 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A 任意水准面 B 水平面 C 大地水准面 D 竖直面 2 地貌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态 地面高低变化大 倾斜角一般在 2 6 比高不超 过 150m 的 称为 D A 平地 B 山地 C 高山地 D 丘陵地 3 下面不属于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的是 B A 建立施工控制网 B 确定场地平整的设计高程 C 变形观测 D 建筑物 构筑物的详细放样 4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平距大 则地形的坡度 A A 平缓 小 B 陡 大 C 不变 D 都不对 5 线路直线段上的线路控制桩有 D A 中桩和边桩 B 交点桩和边桩 C 边桩和直线转点桩 D 交点桩和直线转点桩 6 消除仪器下沉的影响 D A 采取设置偶数测站的方法 B 使前 后视距离相等 C 前 后视中使用同一根水准尺 D 采用 后 前 前 后 的观测程序 7 为了充分显示地貌的特征和便于地形图的阅读和应用 在地形图上常采用 B 三种 等高线 A 山谷线 山脊线 地性线 B 首曲线 计曲线 间曲线 C 地形线 地性线 示坡线 D 以上都对 8 平板仪的安置包括概略整平 对中 精确整平和定向四项工作 最为重要的一项为 D A 概略整平 B 对中 C 精确整平 D 定向 9 在施工放样中 当建筑场地平坦 且控制点离放样点不超过一整尺段长度时 可采用 C A 极坐标法 B 角度交会法 C 距离交会法 D 直角坐标法 10 表示地物的符号有 A A 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 线性符号 注记符号 B 等高线 等高距 等高平距 注记符号 C 比例符号 等高距 等高平距 注记符号 1103 批次适用批次适用 D 比例符号 等高线 等高距 注记符号 二 名词解释 本题共二 名词解释 本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6 分 分 11 比例尺精度 答 把图上 0 1mm 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称为比例尺精度 12 水准点 答 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 称为水准点 记为 BM Bench Mark 1 分 水准点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 三 填空题 本题共三 填空题 本题共 8 小题 每空小题 每空 1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3 DJ6 级光学经纬仪主要由基座 照准部 度盘及其读数装置组成 14 影响钢尺量距精度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定线误差 尺长误差 温度测定误差 钢尺倾斜误差 拉力不均误差 钢尺对准误差及读数误差等 15 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最短长度时 根据比例尺精度 可以确定测图比例尺 例如某项工程建设要求在图上能反映地面上 10cm 的精度 则采用的比例尺不得小于 1 1000 16 利用地形图进行平整场地中的土石方的估算常用的方法有方格网法 等高线法 和断面法 17 产生水准测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仪器误差 观测误差和外界条件的影响三方面 18 附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和闭合水准路线的基本相同 所不同的仅是高差闭合差 的计算不同 19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测绘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对碎部点间 距有不同的限定 20 误差传播定律描述了观测值中误差和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的关系 四 简答题 本题共四 简答题 本题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分 共 18 分 分 21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是什么 其外业工作主要包括哪些 答 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3 分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包括 踏勘选点 建立标志 角度测量 测角 边长测量 测距 3 分 22 望远镜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有哪些部件组成 答 望远镜的作用是照准和看清目标 并能截取水准尺上的读数 望远镜主要由物镜 目镜 调焦透镜和十字丝分划板等组成 23 水准仪有哪些主要轴线 各轴线之间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 答 水准仪的主要轴线有以下四条 望远镜视准轴 cc 水准管轴 LL 圆水准器轴 L L 及仪器竖轴 vv 各轴线之间应满足以下条件 圆水准器轴线应平行于竖轴 即 L L VV 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 即 LL CC 1103 批次适用批次适用 十字丝中横丝应垂直于竖轴 五 案例分析题 本题共五 案例分析题 本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0 分分 共共 20 分 分 24 将水平角观测手簿填写完整 测 站 目 标 盘 位 水平度盘读数 0 半测回角值 0 一测回角值 0 备 注 B10 12 54 C 左 125 13 12 115 00 18 B190 13 06 A C 右 305 13 00 114 59 54 115 00 06 25 设地面有 A B 两点相距 60m 仪器在 A B 间距 A 点 3m 处测得高差 hAB 0 268m 现将仪器搬到距 B 点 3m 处 测得 A 尺读数为 1 494m B 尺读数为 1 266m 试分析 1 A B 两点正确高差为多少 2 如何使仪器满足水准管轴平行视准轴 1 设由于夹角 i 引起的高差为 h 正确高差为 HAB 则有 HAB hAB h 0 268 h 1 又根据近 B 的测量结果得 HAB 1 494 1 266 h 0 228 h 2 由式 1 2 解得 HAB 0 248m h 0 02m 2 将仪器放在距 A 点或 B 点 3m 处 调节微倾螺旋 使中丝在远端尺上的中丝读数移 到正确读数的位置 此时水准管气泡不居中 符合气泡不吻合 用校正针拨动水准管一端 的上 下两个校正螺钉 先松一个 再紧另一个 将水准管一端升高或降低 使符合气泡 吻合 此项校正要反复进行 直到 i 角小于为止 再拧紧上 下校正螺钉 0 2 六 计算题 计算结果如出现小数的 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本题共六 计算题 计算结果如出现小数的 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本题共 1 小题 小题 16 分 分 26 附合导线 AB12CD 的观测数据如题图 1 所示 试用表 1 表格计算 1 2 两点的坐标 已 知数据为 xB 200 00m yB 200 00m xC 155 37m yC 756 06m DA 边的方向角 AB CD 000045 8444116 1103 批次适用批次适用 图 1 表 1 增量计算值改正后的增量值坐标 点 号 观测值 右角 改正后 的角值 坐标方 位角 边长 m x y x yxy 点 号 12345678910111 2 45 00A B 0 3 239 000 3 239 79 2 200200 B104 29 7 297 2 6 0 07 74 40 0 06 287 8 0 74 74 287 8 6 1 0 3 147 0344 147 24 4 125 5 3 487 8 6 1 72 13 9 187 8 1 0 05 57 31 0 04 178 8 5 57 26178 8 9 2 0 3 214 000 5 214 79 4 182 7 9 666 7 52107 3 6 93 40 0 02 27 40 0 02 89 29 27 42 89 31 C 0 3 189 301 4 189 20 4 155 3 7 756 0 6C D 116 8444 1 分 1 分 D 578 4 7 x 44 49 y 555 9 5 116 CD 6 4 116 CD 8444 f 211 2 1 f 容容 40 n 40 4 021 f f 容容 xC xB 155 37 200 00 44 63 yC yB 756 06 200 00 556 06 fx 0 14 fy 0 12 0 18 22 x f y ff K 3137 1 47 578 18 0 D f 1103 批次适用批次适用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 模拟题三模拟题三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多选 错选 一 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多选 错选 不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不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 设地面上有 A B 两点 A 为后视点 B 为前视点 测得后视读数为 a 前视读数为 b 若使 AB 两点之间的高差为 hAB大于零 则为 B 正确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2 施工测量为了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 必须遵循的组织原则是 A A 由整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B 由局部到整体 先控制后碎部 C 由整体到局部 先碎部后控制 D 由局部到整体 先碎部后控制 3 在水准测量中 若后视点 A 的读数大 前视点 B 的读数小 则 B A A 点比 B 点高 B A 点比 B 点低 C A 点与 B 点可能同高 D A 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4 量距宜在 C 进行 A 无要求 B 晴天 C 阴天 D 都不对 5 在野外进行地形测图中 为保证测量质量 地形点的间距选择一般是 B A 随仪器的精度而定 B 随比例尺和地形而定 C 随测绘方法而定 D 随绘图技巧而定 6 在进行土木工程测量角度时 用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可以忽略对角度的影响的测区面积 应不大于 C A 50km2 B 75km2 C 100km2 D 150km2 7 绝对高程是由 B 起算的地面点的高度 A 任意水准面 B 大地水准面 C 水准面 D 竖直面 8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不包括 D A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B 量边 C 测转折角 D 测高差 9 测图比例尺为 1 500 一般地区地形点最大间距为 A m A 15 B 30 C 50 D 100 10 我国 1980 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椭球体几何参数为 A A a 6378140m 1 298 257 B a 6378140m 1 298 3 C a 6378245m 1 298 257 D a 6378245m 1 298 3 二 名词解释 本题共二 名词解释 本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6 分 分 11 水准管的分划值 1103 批次适用批次适用 答 水准管上 2mm 圆弧所对的圆心角 称为水准管的分划值 12 系统误差 答 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观测时 符号和大小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的误差 称为系统误差 三 填空题 本题共三 填空题 本题共 8 小题 每空小题 每空 1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3 在 0 000m 以上的墙体称为主墙体 其标高利用墙身皮数杆来控制 14 在一个测站上 平板仪的安置包括概略整平 对中 精确整平和定向四项工作 15 在地形图上量算曲线图形面积 根据要求可采用透明方格纸法 平行线法和电子求积 仪法等三种方法 16 测量控制点包括三角点 导线点 图根点 水准点等 17 点的平面位置放样常用方法有极坐标法 角度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和直角坐标法 至 于选用哪种方法 应根据控制网的形式 现场情况 精度要求等因素进行选择 18 线路工程的勘测通常分初测和定测两个阶段 19 常用的观测水平角的方法有测回法和方向观测法 20 地形图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 四 简答题 本题共四 简答题 本题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6 分 共分 共 18 分 分 21 简述变形观测的目的 答 变形观测的目的是从多次观测的成果中发现变形规律和大小 分析变形的性质和 原因 对建筑物采取防护措施 22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消除 答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指目标实像所在平面没有与十字丝分划板平面重合 消除的方 法是仔细调节物镜调焦螺旋 直到眼睛上 下移动时读数不变为止 23 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求前后视距相等 答 在水准仪测量中 注意前 后视距离相等可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与水准管轴 不平行于视准轴对高差的影响 五 案例分析题 本题共五 案例分析题 本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0 分分 共共 20 分 分 24 完成表 24 1 中的计算 表 24 1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竖直角 指标差 平均竖直角 左57 30 2432 29 36 OA 右302 29 5432 29 54 932 29 45 注 表中所测竖直角为仰角 25 角度测量数据见表 25 1 试分析 1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2 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1103 批次适用批次适用 表 25 1 点 号 观测左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M A17 00 01 1017 00 11 1190 29 23 10190 29 33 2168 35 31 10168 35 41 3170 53 01 10170 53 11 B287 54 10 10287 54 20 N 50 2 分 2 分 147 56 25 344 56 36 355 26 09 344 01 50 334 55 01 82 49 21 2 分 辅 助 计 算 f f 容 40 40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