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新人教版奈曼旗新人教版奈曼旗 2019 20202019 2020 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 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模拟测试卷 I I 卷 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2222 题 共题 共 4444 分分 1 2 分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 从采集到种植 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 进的主要因素是 A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产工具的改进 2 2 分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 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B 传播汉朝文化 C 建立西域都护加强统治 D 开辟丝绸之路 3 2 分 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 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赤壁之战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A B C D 4 2 分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 几千年来 历代医家在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 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的内 容 下列医学成就属于李时珍的是 A 制成 麻沸散 第 2 页 共 13 页 B 写成 伤寒杂病论 C 写成 千金方 D 撰写成 本草纲目 5 2 分 东汉以来不断内迁的少数民族 五胡 除匈奴 鲜卑外 还有 羯 羌 氐 犬戎 A B C D 6 2 分 某同学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 请帮他拟定一个正确的主题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繁荣开放的社会 7 2 分 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 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 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第 3 页 共 13 页 8 2 分 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有 甲骨文 司母戊鼎 秦兵马俑 圆形方孔钱 A B C D 9 2 分 历史剧 唐太宗 在影视城拍摄要在书房书架上摆上一些书 请你选择 论语 史记 齐民要术 水经注 资治通鉴 A B C D 10 2 分 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 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 符 这张卡片是 A A B B C C D D 11 2 分 刘秀以柔术治天下 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第 4 页 共 13 页 下令释放奴婢 减轻负担 减轻刑法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整顿吏治 严惩贪官污吏 合并州县 裁撤冗员 A B C D 12 2 分 孔子朝罢归来 家人报告 马厩失火 孔子听后 问 伤人乎 这则材料体现了孔子倡导 的什么思想 A 仁 B 民贵 君轻 C 兼爱 非攻 D 无为而治 13 2 分 2000 年前 丝绸是中国的名片 1000 年前 瓷器是中国的名片 500 年前 茶叶是中国的名 片 其中与 丝绸是中国的名片 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文景之治 B 昭君出塞 C 张骞出使西域 D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4 2 分 下列各项与汉武帝无关的是 A 平定七国之乱 B 大规模治理黄河 第 5 页 共 13 页 C 颁布推恩令 D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15 2 分 下图的考古发现 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 此 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朝代 D 铁器时代 16 2 分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 位于中国河南安阳殷都区小屯村周围 横跨洹河两岸把 商朝都城迁到这里的国君是 A 商汤 B 盘庚 C 武丁 D 商纣 17 2 分 史记 周本纪第四 记载 武王 封尚父 姜子牙 于营丘 日齐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 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第 6 页 共 13 页 18 2 分 据新华社消息 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 2014 年 4 月 5 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 来自 全国各地 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 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A 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 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 他是中华民族的 人文初祖 D 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9 2 分 贾谊在 治安策 中提出 欲天下之治安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小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亡 邪心 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 派张骞出使西域 B 设置 十三州部 C 颁布 推恩令 D 反击匈奴 20 2 分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它们最早出现于 A 原始社会 B 战国后期 C 春秋晚期 D 史前时期 21 2 分 河北省有 燕赵都市报 山东省有 齐鲁晚报 山西省有 三晋都市报 湖北省有 楚天都 市报 这些报纸的得名 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禅让制 D 郡县制 第 7 页 共 13 页 22 2 分 史料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直接的史料 二是间接的史料 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 是直 接的史料 凡是已被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 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 三国演义 B 后羿射日 C 商朝金文 D 炎帝传说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5 5 题 共题 共 5656 分分 23 20 分 2013 年 11 月 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曲阜时指出 研究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要坚持历 史唯物主义立场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代 代表人物主要主张 春秋孔子 战国孟子 秦朝秦始皇 汉朝汉武帝 材料二 孔子之道 远传于四域之外 东经朝鲜 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 孔子之道 又流行于欧美 英 法 德 美 意 奥之学者 热心研究孔子者 岁炽日烈 就全世界观之 论语 之价值 已与 新约全 书 竞胜 日 岛南戈吉朗 诸子百家 1 材料一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 儒学发展历程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 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 的内容 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2 根据材料二 概括指出 孔子之道 的影响 3 李大钊认为 孔子和儒家思想是 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作为当代中学生 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第 8 页 共 13 页 24 6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阳武侯祠联 收二川 排八阵 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 蜀 定南蛮 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 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 杜甫有诗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请回答 1 两则材料描述的是哪个人物 2 材料中 取西蜀 东和北拒 水面偏能用火攻 分别指什么 3 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 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25 6 分 统一是人心所向 大势所趋 维护统一 巩固统一 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 那些有利于国家统 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阅读下列材料 毛主席诗 沁园春 雪 1936 02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请回答 1 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 2 材料中的 秦皇 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 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除称自己为皇帝外 还在中央 政府主要设置了三大官职 哪个官职负责管军事 3 材料中的 汉武 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 他采纳谁的建议创办什么学校 第 9 页 共 13 页 4 综合上述材料 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一淡你的认识 26 10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 正度量 调轻重 决裂歼陌 教民耕战 是以兵动而地广 兵休而国富 故 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秦策三 材料二 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 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 隋朝 的统一 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 战时共产主义 这种权宜之计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于是它立即被抛弃了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 反对无偿额征用 注重实际的列宁意识到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四 新政期间 美国国会通过了 国家工业复兴法 等法案 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 价格等制 定公平竞争法规 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摘自 历史 经济成长历程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改革 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改革的影响 2 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根据材料二 这一改革顺应了当时哪些历史潮流 3 材料三中提到的 改革 是什么政策 根据材料三 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 根据材料四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5 综合上述内容 成功的改革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27 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第 10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 看图懂史 1 材料一中哪个国家后来势力大增 它实力增强主要与哪次变法有关 说出这次变法的两点内容 2 材料二中李白所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一事件后建立了怎样的国家 为巩固这一国家 统治者在政治 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3 结合所学和材料三 指出汉武帝为什么 心神不宁 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让自己心神安宁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选题单选题 共共 2222 题 共题 共 4444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