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参考资资料料 19901990年至今的历届高考咏诗怀古诗试题年至今的历届高考咏诗怀古诗试题 1990年 阅读下面文天祥的文天祥的 念奴娇念奴娇 完成12题 水天空阔 恨东风 不借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 忽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 金 人秋泪 甲 堂堂剑气 斗牛空以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 南行万里 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 乙 睨柱吞嬴 回旗走 懿 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 秦淮应是孤月 1 甲 乙 两处的文句依次是 D A 此恨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B 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 C 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 D 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 2 词中的 睨柱吞嬴 指的是 C A 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 B 贾谊奋笔着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 C 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 D 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 1996年 全国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 完成10 11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 赤壁东风 更惊起 南阳卧龙 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 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 10 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 错误的一项是 3分 D A 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 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 洒酒于江 表示凭吊 B 多应借得 赤壁东风 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 C 便成名八阵图中 是化用杜甫 名成八阵图 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 D 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 刘备 孙权及曹操 11 关于这首元曲 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C A 作者以设问开卷 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最后以概述作结 全篇有 分有总 首尾相应 B 作者用 惊起 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 这一转变 C 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 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 意欲建功立业的宏 图伟愿 D 这首元曲风格雄健 高昂 大有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的遗风 而又没有 人生 如梦 的悲伤感叹 2001年夏季上海市高考试题 摸鱼儿摸鱼儿 淳熙己亥 自湖北漕移湖南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 为歌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几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 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阑 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注 长门事 汉武帝时 陈皇后失宠 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 奉黄 金百斤 请司马相如写 长门赋 代为陈情 武帝阅后深为感动 陈皇后复得宠幸 蛾 眉曾有人妒 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被放逐后 屈原在 离骚 是将此事比成 蛾眉 美貌女性 遭妒 1 作者辛弃疾 字幼安 号 1分 答案 1分 稼轩 2 词的上阙 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2分 A 设问借代 B 设问比拟 C 夸张比拟 D 夸张借代 答案 B 3 杨玉环 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 汉武帝宠幸 但都死于非命 所以词中 玉环飞燕皆尘土 的寓意是 2分 答案 主和派 或 奸臣小人 没有好下场 意思对即可 4 这道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 愁 字上 愁 指什么 为什么说 闲愁最苦 答案 3分 愁 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 报国无门的情绪 意思对即可 1分 这 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意思对即可 2分 20022002 20032003年已查 无年已查 无 20042004年已查年已查 2004年青海卷 全国 IIII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江城子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 落霞明 水无情 六代繁华 暗逐逝波声 空有始苏台上月 如西 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 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 暗寓历史沧桑 词中 水无情 空有姑苏台上月 两句含有 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案提示 水无情 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 暗指六朝帝王 被历史无情地淘汰 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空有 明写六朝繁华已去 只剩月 亮高挂 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0052005年已查年已查 2005年 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湖州歌 其六 南宋湖州歌 其六 南宋 汪元量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 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 简析 望 在诗中的作用 2 简析 大江东去水悠悠 与苏东坡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表达的不 同情感 1 望 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 大江东去水悠悠 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拯救之时的悲痛心情 侧重现 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的流转 英雄不在的感慨 侧重怀古 20062006年已查 无年已查 无 20072007年已查年已查 全国卷 I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望江南 超然台 作 苏轼 春未老 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 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 后 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 超然台 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 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 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举火 节后举火称新火 1 从词中的 咨嗟 休对 且将 这些词语看 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 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答 2 请从 情 和 景 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解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 苏轼当时在密州 今山东诸城 上任 其时 当地 比岁不登 盗贼满野 狱讼充斥 超然台记 经过他一年尽心竭力的治理 局面趋 于安定 为了调节 济世 与 归隐 的矛盾心境 他于熙宁八年底修葺园北田台而成超 然亭 由其弟弟苏辙命名 点出其超然物外 优游自乐的情性 这首词便是次年春登超然 亭而作 词题一作 暮春 词调 望江南 即 忆江南 本为单词 宋人将其重复一遍 成为一种双调新格体 词的上片 写密州春景 前两句写登台前所见 春未老 以拟人的手法写仲春的 生机蓬勃 含意亲切 风细柳斜斜 似一特写镜头 细腻地描绘出季节的特征 斜斜 两字 形象地表现了柳条丝丝下垂 随风摇荡的绰约风姿 后三句再写登亭后眺望的景色 词人为眼前的春色所触动 意兴盎然地登上超然亭去欣赏全城的春景 只见 半壕春水一 城花 烟雨暗千家 壕 指护城河 碧绿的春水环城绕墙 满城娇红的鲜花相映绽放 好 一幅艳丽夺目的春光图 烟雨暗千家 进一步勾画出千家万户笼罩在烟雨迷蒙之中的朦 胧景象 既紧扣了春天特有的景象 又暗含着深沉的意蕴 为下片抒情作好铺垫 下片 抒乡思之情 词人登高望远 触景生情 眼前花红柳绿满全城 轻烟细雨暗千 家的景象 寒食 清明时节的传统风俗 勾起了词人思乡的情思 强化了欲归不得归的感 慨和叹息 寒食节 在清明前一天 相传春秋时 晋文公为哀悼不愿出山而被烧死的介子推 下 令举国禁火三日 故称寒食节 古人寒食 清明 又有扫墓的传统风俗 寒食节后 重新 生火 谓之 新火 咨嗟 叹息 酒醒后 词人为羁旅他乡 不能归乡省亲 扫墓而叹 息 为仕途失意 抱负未展却又不得归隐山林而叹 但苏轼毕竟是一位豁达超然的人物 此时未泯灭 致君尧舜 的宏愿 故而结尾三句笔锋一转 抒发了特有的随缘自适 自我 解慰的旷达胸怀 面对着来自家乡的 故人 词人说 让我避而不谈思念家乡的愁肠 而 悠然自得地生起新火煎烹新焙制的茶 邀客人一道美美地品尝吧 趁着自己年富力强的美 好时光 赋诗饮酒 享受人生 超然物外 忘却世间一切愁思苦闷吧 全词写登超然亭所见的春景及由此牵动的羁留异乡的乡愁 又以 超然 的情怀贯穿 其中 情景相融 天衣无缝 写景抓住时节特征 诗意盎然 为抒情制造气氛 抒情出自 肺腑 情真词显 又紧扣季节景物 上下呼应 其谋篇布局 章法韵格 乃天设地造 无 懈可击 显示了苏轼按谱填词的过人技巧 堪称双调 望江南 的典范之作 参考答案 1 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 又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 排遣的心情 2 情 的角度 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 描写中 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 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 景 的角度 细 风 斜柳 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 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 体现了作 者深厚的喻情于景的功力 浙江卷 16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 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乌衣巷 唐 刘禹锡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人月圆 金金 吴激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 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 堂前燕子 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 仙肌胜 雪 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 青衫泪湿 同是天涯 中吕中吕 山坡羊山坡羊 燕子燕子 元元 赵善庆赵善庆 来时春社 去时秋社 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 忙劫劫 春风堂上寻王谢 巷 陌乌衣夕照斜 兴 多见些 亡 都尽说 注 北宋亡后 吴激被迫仕金 在一农宴喜上 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 遂有此作 春社 秋社 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 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劫劫 匆忙急切的样子 1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 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分 2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分 解析 朱雀桥 横跨南京秦淮河上 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 桥与河南岸的乌衣 巷 不仅地点相邻 历史上也有瓜葛 东晋时 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 开国元勋王 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 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 就是谢安所建 在字面上 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 用朱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 既符合地理的真 实 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 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 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 草和野花 一个 野 字 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 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 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 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 第二句 乌衣巷口夕阳斜 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 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 句中作 斜照 解的 斜 字 同上句中作 开花 解的 花 字相对应 全用作动词 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 夕阳 再点上一个 斜 字 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本来 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 应该是衣冠来往 车马喧闹 的 而现在 作者却用一抹斜晖 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 惨淡的氛围之中 第三句 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 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 写出了脍炙人 口的名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 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 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 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 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 作者特地指出 这些飞入百姓 家的燕子 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旧时 两个字 赋予燕 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 寻常 二字 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 从中 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飞燕形象的设计 好像是信手拈来 实则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作 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 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 起到了突出今昔对 比的作用 诗人以小见大 借小景物写出大主题 乌衣巷 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 的现况 对它的过去 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 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 寄寓在景物描写 之中 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 语言浅显 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 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吴激的 人月圆 的写作背景是这样 吴激本是北宋官员 北宋将亡 他奉命出使金 国而被强留 一次 他的朋友的酒宴上发现了歌女竟是北宋皇族中人 宋亡后被掳至北方 沦为妓女 于是 他由眼前这位曾是皇族女子的歌伎的遭遇 联想到自己的可悲命运 联 想到故乡 国家 感慨万千 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 痛国家沦陷 千古事 暗指北宋亡国 开头两句从整个时代背景写起 交代 了造成歌女和自己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为下面写诸多感慨张本 犹唱后庭花 是截取杜 牧 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中摘取出来的 这里的 后庭花 借指 宋朝歌曲 歌女流落天涯 被逼为娼 仍不忘故国歌曲 就自然唤起了词人的故国之思和 对歌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 旧时 以下三句 是从刘禹锡 乌衣巷 中摘取出来的 飞 向谁家 饱含亡国的沉痛和对歌女无限的同情 下片 悲人民流离 先实写歌女的美丽 仙女般的肌肤 洁白如雪 满头秀发 仍是 当年 宫髻 的打扮 忆往昔 恍然一梦 于是词人借用白居易 琵琶行 中的 同是天 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和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等诗句 寄寓无限 感慨 全诗由截取唐人现成诗句连缀而成 叙事抒情 表达新的情感 却天衣无缝 空灵蕴 藉 使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燕子是非常惹人喜爱的小鸟 它颜色鲜明 体形灵巧 叫声似儿语呢喃 娇恰动听 尤其爱飞入屋梁做巢 依依可人 且以时来去 与人们对时令的敏感 对离合的悲欢容易 发生联系 所以燕子早就成为诗人笔下的爱物 早在 诗经 中就有了 燕燕于飞 差池 其羽 燕燕于飞 颉之颃之 燕燕于飞 上下其音 等描写 自从唐代诗人刘禹锡写 了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著名的怀古诗之后 燕子又成为感叹兴亡的象征物 刘作脍炙人口 后人趋之步之者不少 但名作在前 不要说超越 写出自己的特色也非易事 这首小令在寓意上与刘作相比并无 新的开掘 依然是感慨盛衰兴亡 在表现方面 也有意蹈袭刘句 使我们读着便有 似曾 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 浣溪沙 的感觉 但它并不觉得雷同 陈旧 读来给人以 千秋 观里逢新燕 宋陆游 春游 的新鲜感 这成就便很难得 我以为这首曲子的新鲜感主 要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 是突出了燕子的形象 在刘诗中燕子与野草 夕阳等作为乌衣巷边许多景物之 一被写到的 当然是重点 但仍不是唯一歌咏的对象 其次 在手法上主要是记叙燕子的 行踪 描绘的成分不浓 而这首曲以 燕子 为题 它成了全曲的中心形象 曲中用了大 半篇幅刻画燕子 首二句写燕子的来去 燕子是候鸟 春来秋去 与乡村社日并无直接关 系 但燕子却有 社燕 的 封号 人们说它是 春社来 秋社去 春社按习俗在立春 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燕子来去大约在此前后 却并非准在这一天 但人们的印象并非无缘无故 因为社日是农民祈祷丰年 感谢神祇的日子 盛大而又欢乐 带着喜悦的心情 人们也就赋予燕子社来社去的品格了 来时春社 去时秋社 现成语 信手拈来尚不足为奇 而下一句 年年来去搬寒热 却是非常新鲜奇特的想象 燕子趋热 避寒被说成是在搬运寒热 这想象并非无据 它与热俱来 与寒俱去嘛 着一 搬 字 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然而作者的命意却并非在于歌咏燕子 而在于说明 在这年复 一年的搬运中 时光流逝了 朝代更替了 盛的衰了 衰的盛了 而燕子却依然如故 它 们 语喃喃 忙劫劫 它们切切私语些什么 在春风中飞来飞去作什么呢 原来是在找寻 它们曾经筑过巢的王谢家的画堂 这一 寻 字比仅用 飞 字意蕴丰富多了 它包含它 们曾是 旧时王谢堂前燕 的意思 也包含飞来飞去寻找的过程 以及王谢之家已经不存 在等多重意蕴 巷陌乌衣夕照斜 句略略改动 作为前面描写的燕子的背景 在结构上也 与刘诗先描写背景有所不同 使燕子的形象更为突出了 其二 是散曲的风格特点与诗也不同 乌衣巷 诗虽然自然流畅 仍然是较为含蓄的 诗中并没有出现 兴 亡 等字样 而感慨就寄寓在野草 夕阳等意象和它们构成的境界 中 对燕子 用 飞入 隐去了 寻 的过程 而散曲对燕子形象的刻画 特别是用 寻 字将寓意表达得更显豁了 尤其是结尾二句 直抒胸臆 利用 山坡羊 句格的特点 将 兴 亡 对比起来 抒发感慨更为有力 这种作法在散曲中并非仅见 还有张养浩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潼关怀古 张句直接发议论 意思更加显明尖锐 这首小令仍 就燕子生发 说燕子春去秋来 见了许多兴亡更替 也尽由它们去评说 这就避免了作者 自己的感慨议论 而具有了委婉的风致 与张养浩散曲相比各有特点 而与刘禹锡诗相比 仍然是散曲的风味 参考答案 1 燕子兴亡 2 刘诗今昔对照 寓情于景 含蓄深沉 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 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 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 赵曲以议论作结 点破兴亡 明快直露 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湖北卷 1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郎飞雪晴去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1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 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 并作简要说明 4分 2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解析 全唐诗 所录吴融 华清宫 诗分作两组 一组二首 另一组四首 这是 华清宫 二首 的第一首 华清宫 与唐玄宗 杨贵妃的名字密切相联 如杜牧的 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 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它选取杨贵妃看到贡品 荔枝来到骊山之下时心情欢悦的角度 揭露了统治阶级为一己私利而不恤民生疾苦的罪恶 吴融的这首 华清宫 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 以小显大 通 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 但所创造的意境 却独具一格 首句 四郊飞雪暗云端 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 一个 飞 字具有动态的美感 绘 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 雪花飞舞的景色 一个 暗 字 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 空而至的威势 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 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 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 惟此宫中落旋干 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 一个 惟 字 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 围 一个 旋 字 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 迅速溶化 消失的情景 含蓄 地写出了宫中之暖 与首句构成对照 第三句 绿树碧帘相掩映 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 华清宫地下温泉喷 涌 地上宫殿金碧辉煌 禁墙高筑 能够遮风御寒 因此宫中温度较高 树木常年青绿 这里的 绿树 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 碧帘 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 奢靡 结句 无人知道外边寒 写出了华清宫主人耽于声色 不以国事为重 不以民苦为忧 的昏庸形象 诗人含蓄地指出 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 冬天的到来都一概不知 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 寒冷 呢 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 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 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 这样的昏庸之辈 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 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 提供土壤 这首诗意境新颖 讽意含蓄 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鲜明对比 造成结构的错落 诗情的跌宕 夸张的成功运用也成为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李约 字存博 汧公勉之子 自称萧斋 官兵部员外郎 其诗语言朴实 感情沉郁 诗十首 皆是不错的作品 其中尤以 观祈雨 为最善 该诗将久旱 以致 桑条无叶土 生烟 祈雨的情景与朱门的处处歌舞升平相对举 深刻揭露出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 终年贪图享乐 醉生梦死的社会现实 给人印象深刻 华清宫 唐离宫名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644 在此建 汤泉宫 高宗咸亨二年 671 改名 温泉宫 玄宗天宝六载 747 扩建 始改名 华清宫 每年十月至次年 三月 携杨贵妃至此过冬 在今陕西临潼城南 骊山的西北麓 为游览胜地 自古咏华清 宫者众多 杜牧 崔橹等较为有名 尤其杜牧的 过华清宫绝句 中的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更是千古传诵 李约的这首 过华清宫 通过咏史抒怀 表达对荒淫误 国的统治者的讽刺 从而感叹王朝的兴替更迭 诗的首句直陈 君王 耽于 游乐 而荒疏国政 机 即政务 万机 指纷繁的军国 大事 在 君王 的心中与贵妃娘娘 游乐 要紧 至于军国大事不屑一顾 万机轻 这就点明了唐王朝即将衰落的根本原因 第二句进一步指出耽于 游乐 的后果 一曲 霓裳四海兵 面对内忧外患 唐明皇还是不相信安禄山会叛乱 还在华清宫演出 霓裳羽 衣舞 而转眼之间 四海之内 兵变如潮 后果不堪设想 这和杜牧的 霓裳一曲千峰上 舞破中原始下来 过华清宫绝句 之二 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怀古 那么 后两句是伤今 当年 人已尽 他们穷奢极欲 耽于游乐的地方 现在是宫殿废弛 杂树 丛生 一片萧条荒凉景象 这就和前面所写的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的游乐景象构成鲜明的 对比 突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玩物丧志 耽乐误国 正如苏轼 所言 三风十愆 按 三风十愆 指各种恶习 古所戒 不必骊山可亡国 参考答案 1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 或对照 映衬 手法 2分 第一首诗宫内宫外 或空间 对比 宫外飞雪阴云 分外寒冷 宫内绿树掩映 温暖 如春 1分 第二首诗今昔 或时间 对比 昔日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 今朝杂树丛生 宫殿 荒凉 1分 2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 鞭挞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2分 第二首 诗通过咏史抒怀 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感叹王朝的兴衰 2分 意思答对即可 此题言之 成理 也可酌情给分 江西卷 14 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金陵晚望 金陵图 高蟾 韦庄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 高蟾 韦庄 均为晚唐诗人 1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 伤心 诗人为什么伤心 2 两位诗人一位说 一片伤心画不成 一位说 谁谓伤心画不成 请结合诗歌对 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 金陵晚望 秋天的傍晚 诗人登上金陵 今南京 城头远望 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 一 股沧桑之感 涌上心头 这里所说的 一片伤心 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 浮云落日是有形 之物 丹青能画 而 一片伤心 乃抽象感情 所以纵有丹青妙手 也难以描绘 黄叔灿 唐诗笺注 说 画不成 三字 是 伤心 二字这神 这是很辩证的 正因为画不 成 故见 伤心 之深 也正因为伤心如此 所以谁也难以曲曲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高 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 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衰落 崩溃的末日 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 无能为力 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 一片伤心 而这 一片伤心 在一般画家笔下是 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 金陵图 这是一首题画之作 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彩绘 有感于心 挥笔题下了这首 诗 画家是什么人 已不可考 他画的是南朝六代 东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 的故 事 因为六代均建都于金陵 这位画家并没有为南朝统治者粉饰升平 而是写出它的凄凉 衰败 他在画面绘出许多老木寒云 绘出危城破堞 使人看到三百年间的金陵 并非什么 郁郁葱葱的帝王之州 倒是使人产生伤感的古城 这真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组画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 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结尾两句 感慨深沉 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 无可挽回地正在走向总崩溃的末 日 他为此感到苦恼 而又无能为力 他把这种潜在的危机归结为 一片伤心 而这 一 片伤心 在一般画家笔下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韦庄显然是读过高蟾这首 金陵晚望 的 当他看了这六幅南朝故事的彩绘之后 高 蟾 一片伤心画不成 的诗句 似乎又从记忆中浮现 真个是画不成么 你看这六幅南 朝故事 不是已把 一片伤心 画出来了吗 于是他就提起笔来 好像针对高蟾反驳道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为什么就画不成社会的 一片伤心 呢 只是 因为一般的画家只想迎合世人的庸俗心理 专去画些粉饰升平的东西 而不愿意反映社会 的真实面貌罢了 诗人在否定了 伤心画不成 的说法后 举出了一个出色的例证来 君看六幅南朝 事 老木寒云满故城 请看这幅 金陵图 吧 画面上古木枯凋 寒云笼罩 一片凄清荒 凉 南朝六个小朝廷 哪一个不是昏庸无道 最后向敌人投降而结束了它们的短命历史的 这就是三百年间金陵惨淡现实的真实写照 将高蟾的 金陵晚望 和本篇作一比较 颇耐人寻味 一个感叹 一片伤心画不成 一个反驳说 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 其实 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 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答案 1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 2 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 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 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 从 落日 秋声 等意象中 生出一片伤心之情 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 世上的画家是 看不出来的 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 认为画家用 老木 寒云 等意象 足以表现出 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 所以说 伤心是难画成的 20082008年已查 年已查 江苏卷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 亦作 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2 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0 1 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 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寄寓人 事沧桑 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 比喻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忧奸邪为非作歹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 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 1 颔联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抓住关键词 吴宫 晋代 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 颈联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抓住 关键词 山 青天 水 白鹭洲 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 前一句是昔 后一句是今 目的显而易见 古今对比 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 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 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浮云 比成那些蒙蔽 君王的奸邪小人 遮住了自己望长安 自己不得见长安 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20092009查查 重庆卷 重庆卷 12 阅读下面的曲词 回答问题 6分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 破纸迎风 坏槛当潮 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 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 不闹 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 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 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 何处笙箫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分 白鸟飘飘 绿水滔滔 嫩黄花有些蝶飞 新红叶无个人瞧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借代 反问 通过 白鸟 绿水 嫩黄花 新红叶 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 飘飘 滔 滔 有些蝶飞 无个人瞧 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赏析赏析 折桂令 这支曲子 写明亡后南京的残破景况 抒兴亡巨变后人的感情与情绪 重 点写了秦淮河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支流 经南京市区西入长江 南京夫子庙一带六朝时十 分繁华 这种 繁华 中 妓院占了不小的成份 众多妓院造成了倚型的繁荣 何况昔日 的妓院里有名妓李香君 李香君的教曲师傅就是此时来怀古的苏昆生 秦淮本是昔日南京 繁华的象征所在 如今却粉黛无影 笙箫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7秋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同步教学设计:第19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 18.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 20《蜘蛛开店》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 4.2 做自信的人 说课稿-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安全知识培训个人总结课件
- 安全知识园本培训课件
-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5
- 安全督察队培训课件
- 22.1.3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 第四单元 11~20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安检员X射线机培训课件
- 空调收购拆除合同范例
- 【MOOC】航天推进理论基础-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工程进度保证协议
- 超市员工岗位职责(33篇)
- 《前列腺穿刺中国专家共识》
- 麦肯锡商业计划书模板
- 项目经理职业生涯规划
- 除锈剂MSDS参考资料
- 高一英语选择性必修一课文及翻译(外研版新教材)中英Word精编文档
- 消防管道支架工程量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