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解题方法点拨_第1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点拨_第2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点拨_第3页
选择题解题方法点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选择题解题方法点拨选择题解题方法点拨 湖南华容县新河中学 欧忠祥 414214 一 选择题的特点一 选择题的特点 选择题具有试题选材的灵活性 广泛性 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 是中 考物理试卷中的传统题型 它不仅有利于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可 以较好地体现大家思维的敏捷性 灵活性和发散性 二 选择题的类型二 选择题的类型 选择题一般是由一个题干和四个选项组成 题干可以是直接问句和不完整的叙述句 选项就是备选答案 备选答案中包括正确的答案和错误的答案 而错误答案往往都是非常 相似和逼真的 从表现形式上 选择题又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但在中考试题中 大都只出现单项选择题 从考查的内容上 选择题一般包括概念和规律 计算和实验三种 类型 三 选择题的解法三 选择题的解法 1 1 直接判断法直接判断法 该方法是从题目条件中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 一些考查对概念的记忆 理解以及熟练 掌握情况 常因对关键性词语理解不透而出错的概念理解性选择题 常用直接判断法 有 些实验选择题也可以用此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 例例 1 1 下列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 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 染的是 A 师傅在用切割机械雕刻精美的石雕时 用棉花团塞住耳朵或戴防声耳罩 B 小明的邻居在晚上看球赛时 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C 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 不断地按喇叭 D 在图书阅览室内 谈笑风生 解析解析 从环境角度上讲 凡属影响人们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由此 不难知道 题中各选项中涉及的声音都是噪声 但只有 A 对噪声进行了防止 采取的措施 是在接收处减弱 故正确答案是 A 例例 2 2 对于 力与运动的关系 问题 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 著名 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其核心含义是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 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解析解析 我们知道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明确 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就可以直接判断出选项 C 是正确的 2 2 排除法排除法 该方法是当答题时遇到主命题不完整 必须经过对备选项逐个进行分析 逐个淘汰错 误答案 直到选出正确答案 一些考查对物理概念 物理规律掌握的熟练程度 概念规律 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的概念性选择题和实验选择题常用此法 例例 3 3 一物体沿固定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 物体在下滑的过程中 A 动能不变 势能减小 机械能不变 B 动能不变 势能减小 机械能减小 C 动能增大 势能减小 机械能不变 D 动能增大 势能减小 机械能减小 解析解析 物体沿固定的斜面匀速下滑 匀速 说明速度不变 而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 2 则动能不变 下滑 说明高度变小 而物体的质量也是不变的 则重力势能变小 由此 可排除 C D 选项 又因为斜面是粗糙的 要克服摩擦做功 一部分机械能要转化为内能 所以机械会变小 由此可进一步排除 A 故正确答案是 B 例例 4 4 如图所示 电源电压为 6 V 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偏转 电压表 的示数为 6 V 两表接法均正确 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A 电灯 L 的灯丝熔断 B 开关接触不良 C 电灯 L 被短路 D 电流表被烧毁 解析解析 此题要找出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故障 应从题目中所给 出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偏转 这可能是 电路中没有电流或电路中的电流很小很小 电压表的示数为 6 V 这说明电压表与电源组 成了回路 属于通路状态 故 B C D 三个选项均不可能 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只能 是电压表直接连接在电源两端了 电流表电阻很小 在电路中相当于一根导线 显然 是 由于灯泡 L 的灯丝熔断所造成的 正确答案为 A 例例5 5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并保持不变 R1 R2为两个相同阻值 的电阻 开关S1闭合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开关S2断开时 R1两端的电压为3V B 开关S2断开时 R2两端的电压为6V C 开关S2闭合时 R1两端的电压为3V D 开关S2闭合时 R2两端的电压为6V 解析解析 本题是针对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来说的 解答时应从开关S2的开闭情况并结合 电路结构入手进行分析 然后逐一排除 当开关S2断开时 电阻R1和R2串联在6V的电源上 因两电阻的阻值相等 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 R1和R2分得的电压相等 即各为 3V 选项B被排除 当开关S2闭合时 电阻R2被短路 相当与没有连入电路 此时 电源电 压全部加在电阻R1两端 则R1两端的电压为6V 则可排除选项C D 正确答案为A 3 3 推理判断法推理判断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直接从条件出发 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答案 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 照做出选择 这种方法一般适应于考查内容为概念和实验类型的选择题 例例 6 6 如图所示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A B 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不计 空气阻力 且V1 V2 则它们所受到的拉力F1与F2的关系为 A F1 F2 B F1 F2 C F1 F2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解析 我们知道 当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物块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即在水平方向上拉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由题中的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知道 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及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是相同的 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不难知道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 的摩擦力相同 故对物体所用的拉力与摩擦力相等 正确答案为 C 例例7 7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实验中 小明同学连接完电路 在开关断开时 发现 电压表示数为9V 合上开关后 发现电压表示数变为3V 如图所示 对这一电路分析正确 的是 A R1 电压与R2电压之比为3 1 3 B R1电阻与R2电阻之比为2 1 C R1电流与R2电流之比为2 1 D R1功率与R2功率之比为1 3 解析解析 结合题给条件和电路特点可作如下推理 在开关断开时 电阻R1和电压表串联在 电路中 因R1的电阻与电压表的电阻相比 可以忽略不计 则电压表测的实际上就是电源 电压 即为U 9V 合上开关后 电压表测的是电阻R2 两端的电压 即U2 3V 由串联电路的 电压规律可知U1 6V 则R1 电压与R2电压之比为2 1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有R1 R2 U1 U2 2 1 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 故两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之比为1 1 根据P UI可知 两 电阻的功率之比为P1 P2 U1I1 U2I2 将已知比值待入可求得为P1 P2 3 1 故正确答 案为B 例例 8 8 如图所示 甲 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 甲 乙 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 乙两杯中 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 所受浮力为F甲 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 所受浮力为F乙 可以肯定的是 A 甲 乙 B 甲 乙 C F甲 F乙 D F甲 F乙 解析解析 根据题给条件和所学的浮力知识可进行如下推理 鸡蛋在甲盐水中处于悬浮状 态 在乙盐水中处于漂浮状态 而当物体处于漂浮和悬浮状态时 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 到的重力 则F甲 F乙 G蛋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 液gv排可知 在所受浮力相同时 液 体的密度越大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小 则正确答案为 B 4 4 求值对照法求值对照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题给条件 运用物理规律 公式 计算出题目要求的结果 然后与备 选项进行对照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多用于计算型选择题 例例 9 9 如图所示 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R0 10 当闭合开关 S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在中点 c 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 0 3A 移动滑片 P 至 b 端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 0 2A 则 电源电压U 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分别为 A U 3V R 5 B U 6V R 20 C U 6V R 10 D U 3V R 15 解析解析 本题属于计算型选择题 要得出正确答案 应结合题中所给出的物理情景并结合 相关规律进行计算 然后找出正确的选项 设电源电压为U 当滑片滑在变阻器的中点时 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有 U I1 R0 R 2 1 移动滑片 P 至 b 端时 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有 U I2 R0 R 2 由 1 2 式联立并代入已知数据可解得 R 20 U 6V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例例 1010 如图所示 建筑工人用一个滑轮组将重为 60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2m 所用的时间 为 40s 人所用的拉力是 400N 不计绳重及摩擦 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动滑轮的重为 200N B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 4 C 拉力所做的总功为 2800J D 此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