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疗法_第1页
神经阻滞疗法_第2页
神经阻滞疗法_第3页
神经阻滞疗法_第4页
神经阻滞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神经神经阻滞阻滞疗法疗法 一 枕大神经阻滞疗法一 枕大神经阻滞疗法 枕大神经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和运动纤维 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最大一分支 1 解剖 由 C2 神经之后支纤维构成 通过 C 1 2 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 绕 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角并穿过半棘肌和斜方肌及其腱膜达皮下 并支配该肌运动 感觉 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 2cm 处紧贴枕骨上升 与枕动脉伴行 走在动脉之内侧 最后分布于枕 后和顶部的皮肤 司颅后半部皮肤的感觉 2 病因 由于以上解剖特点 枕大神经在其行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 又多次发生曲折而绕穿枕 下的肌层和筋膜 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肉 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继 发性病变而产生症状 因此 枕大神经病变可由外伤 颈椎疾患 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 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 临床 表现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 多呈针刺或刀割样放射性痛 主要位于一侧的枕下 并向 枕上 头顶部放射 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 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 或自发或因旋转头部 尤 其是向对侧旋转而被诱发 有时颈部活动 咳嗽 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 多数病人在疼 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 此外 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 多数病人平时也有颈部 僵硬感 4 检查 可见颈肌紧张乃至强迫头位 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 患侧枕大神经出口处 C2 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 相当于风池穴 及顶结节 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 并可向 头顶及前额部放射 有的在枕部头皮下可扪及痛性小结节 枕大神经支配区皮肤也多有感觉过敏 或减退 少数病程较长者甚至可显示脱发现象 5 操作 1 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 即上项线之中点 旁开 1 5 2cm 在上项线下用手指触 摸枕动脉搏动 枕大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 此处从内至外的排列为神经 动脉 静脉 即枕动 脉内侧为枕大神经 外侧为枕静脉 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 可令病人俯卧 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 触及动脉搏动后 在其内侧垂直进针 深约 2cm 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麻感 并向头顶部放射 穿刺成功后 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 5ml 5 7d 治疗 1 次 2 病人坐位 头部端正微前屈 在 C 2 棘突 枕下第一个突出的棘突 与乳突尖连线的中 点处 相当于风池穴 先以拇指尖或棉签深压 以找出向头顶乃至前额有放射感的痛点 并标 记之 此点就为进针的穿刺点 在此点上穿刺 针进入皮下后使针尖朝上约 45 缓慢推进 当出 现放射性痛感时示针尖已刺中或接近枕大神经 若针尖已触到骨质仍无放射痛 则将针退至皮下 向左 右稍加调整再重新进针 直至出现放射痛为止 抽无回血 注入配制的合剂 5ml 为取得长 期的效果 也可先注入 2 利多卡因液 2ml 再注入 95 酒精 1 2ml 因为椎动脉就在枕大神经稍外方 约在乳突尖与 C 2 棘突连线的中外 1 3 交界处 故在做枕 大神经多次调整方向的穿刺时 勿靠外方 以免损伤椎动脉 二 枕小神经阻滞疗法枕小神经阻滞疗法 2 枕小神经 lesser occipita nerve 为感觉神经 来自第二颈神经的前支 1 解剖 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出现后 沿该肌后缘向上 穿过颈深筋膜和跨过胸锁乳突肌止 点到头颅外侧浅筋膜 在此分出耳支 乳突支和枕支 管理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中间区域的感觉 枕小神经自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点处穿筋膜浅出 受嵌压时 可产生枕后外侧痛 枕小神经的表面投影 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一点 乳突后缘与斜方肌起点之中间为一点 上述两点的连线为枕小神经的表面投影 2 临床表现 枕小神经病变引起的症状和枕大神经相似 疼痛部位以耳后 乳突后为主 压痛 点常位于乳突后下方的胸锁乳突肌乳突附丽区的后缘 相当于医明穴 3 操作 1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上 1 2 用手按压有酸胀感 在此垂直进针 在深约 2cm 处注入合剂 5ml 2 上项线上 枕大神经之旁开 2cm 乳突后方沿胸锁乳突肌附丽区的后缘处 用配制的合剂 5ml 做局部浸润注射 5 7d 治疗 1 次 枕大神经 枕小神经注射疗法可治疗头枕部头痛 失眠 某些精神病及高血压 治疗高血压 时 注射的药物中用维生素 B 12 代替确炎舒松 三三 耳大神经阻滞疗法耳大神经阻滞疗法 耳大神经 great auricular nerve 为感觉神经 来自第二 第三颈神经 1 解剖 耳大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 枕小神经的下缘出现 斜跨胸锁乳突肌的外面向上 穿深筋膜 继续上升 在颈阔肌的深部与颈外静脉平行而在其后方 分支到腮腺 耳郭下部两面 和乳突的皮肤 表面投影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垂直上升至耳垂 为耳大神经的表面投影 2 临床表现 耳大神经病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其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由一侧的枕下向耳部的放 射性疼痛 疼痛常于夜间或转动颈部时发作 往往以耳垂及耳轮较重 呈刺痛性质 并可伴有烧 灼感 检查时常于患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后缘处有压痛 耳郭前后面 耳后及腮腺区皮肤感觉过敏 3 操作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进针 直刺 1 2cm 局部酸胀或向头侧传导时 注药合剂 5 10ml 5 7d 治疗 1 次 耳大神经注射疗法常用于治疗耳大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症状 也可治疗失眠 神经衰弱 耳 鸣 重听 精神病等 四 肩胛上神经阻滞疗法四 肩胛上神经阻滞疗法 肩胛上神经 suprascapular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 来自 C 5 6 脊神经 间或有 C 4 脊神经纤维加入 1 解剖 肩胛上神经自臂丛上千的后面发出 向下外后方向行走 位于斜方肌之下 至肩胛骨 的上缘 与肩胛横动脉 即肩胛上动脉 伴行 肩胛上神经在肩胛横韧带之下穿过肩胛切迹而入 冈上窝 继续向下经肩胛冈切迹而达冈下窝 其运动纤维司理冈上肌 冈下肌的运动 感觉纤维 布于肩关节和肩锁关节 3 2 操作方法 自肩胛骨的内缘沿肩胛冈至肩峰作一平线 取其中点 紧贴肩胛冈上缘穿刺 垂 直进针深 3 4cm 就可抵遇骨性的组织 然后针尖稍向上 向外 约 45 就可有从骨性组织滑 入肩胛切迹的落空感 再推进 3 4mm 有时就可有刺中神经的酸胀感放射至肩关节 若无异感也 不必特意寻找刺中肩胛上神经的异感 在此部位注药时 病人常有向肩部传射的酸胀感 在肩胛 切迹处注入配伍的合剂 10 15ml 肩胛上神经注射疗法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引起的肩部疼痛 常可收到明显效果 5 7d 治疗 1 次 一般 4 5 次多可获愈 少数无效病人做肩胛横韧带切断 肩胛切迹扩大术 常可收到 满意效果 手术要注意解除包裹神经的结缔组织及瘢痕组织的压迫 同时在暴露肩胛横韧带时注 意其浅面可能有静脉网存在 五 桡神经阻滞疗法五 桡神经阻滞疗法 桡神经 radial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 桡神经为臂丛后束的最大分支 含有 C 5 7 和 T 1 神经的纤维 1 解剖 桡神经从臂丛后束分出后 于腋动脉和肱动脉的后方及肩胛下肌 背阔肌 大圆肌之 前下行 与肱深动脉伴行 通过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 沿肱骨桡神经沟转至肱骨后 再向 下外行 于肱外上髁上方约 10cm 处穿臂外侧肌间隔到臂前部 然后由肱肌与肱桡肌 桡侧腕长伸 肌间下行至肱骨外上髁的前方 并在肱桡肌下分出骨间背侧神经深支 延续支此时又叫浅支 在 肱桡肌下与桡动脉相伴继续下行 至前臂上 2 3 处 沿旋后肌之前 肱桡肌之后 桡动脉之外侧 经旋前圆肌 指浅屈肌的桡骨头及拇长屈肌之前至前臂下 1 3 处 腕上约 7cm 处 离开桡动脉 经肱桡肌腱下 转至手背穿出筋膜并分成 5 个指支 分布于手背及桡侧三个半手指的背面皮肤 深支主要为运动神经纤维所构成 主要分布于肌肉 关节 并与尺神经的分支相吻合 主要 支配上臂和前臂的全部的伸肌 浅支主要为感觉神经纤维所构成 分布于上臂后面的皮肤 前臂 背面的皮肤 手背桡侧面皮肤和第一 第二指背皮肤的一部分 以及第三手指背皮肤桡侧缘的一 部分 1 上臂表面投影 腋后横纹端为一点 自肩峰至肱骨外上髁作一连线 其中 下 1 3 交接处 为一点 肘横纹中 外 1 3 交接处为一点 以上三点连线即为桡神经在上臂的表面投影 2 前臂表面投影 肘横纹中 外 1 3 交接处为一点 前臂外侧缘 自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 分为三等份 其中 下 1 3 交接处为一点 第一掌骨底背侧为一点 以上三点连线即为桡神经在 前臂的表面投影 2 穿刺方法 1 上臂后正中线中间点穿刺法 垂直进针 直达骨质 深 2 3cm 刺中桡神经时有明显胀 麻感 并向臂 手的桡侧放射 2 桡神经绕过肱骨部位穿刺点的穿刺法 自肩峰至肱骨外上髁连线分三等份 在中 下 1 3 交接处或肱骨外上髁的外侧面直上 8 10cm 处垂直进针 深约 1 5cm 针感同上 此穿刺点即相当 于桡神经绕过肱骨部位 因此穿刺针可于肱骨上觅得异感 注入配伍的合剂 5 10ml 如寻不到异 感 可将合剂于肱骨表面作扇状浸润 也能达到同样的疗效 4 3 肘部桡神经穿刺法 肱骨内 外髁作一连线 此连线与肱二头肌腱外缘交点 沿肱二头肌 腱外侧缘刺入 针将接触肱骨时便可刺中桡神经 针感同上 如异感不易得到时 则可将配制的 合剂 5 l0ml 扇状注射于肱外上髁前方 也可取得很好疗效 4 腕部穿刺法 桡神经浅支在未达腕部之前 又分为内 外两侧支 但均可于桡骨外侧的侧 轴线上进行注射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方法是于距桡骨茎突上 2 3cm 或 4 5cm 处做穿刺 注入 配伍的合剂 3 4ml 于桡骨外侧的肌膜下 再把针尖移向桡骨的腹侧面 至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 即桡动脉的内侧 在肌腱与骨膜之间注入合剂 3 4ml 最后 再将针尖移向桡骨的背侧 于 骨膜和肌膜之间再注入合剂 3ml 如此腕部的桡神经穿刺犹如围绕桡骨侧轴线外侧做 U 形扇状 浸润 3 临床应用 桡神经的运动神经纤维 管理上肢伸展运动 其支配的肌肉 图 3 44 有肱三 头肌 肘后肌 肱桡肌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旋后肌 指总伸肌 小指固有伸肌 尺 侧腕伸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与食指固有伸肌等 除肱桡肌为屈前臂的肌肉外 桡 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均为伸肌 肱三头肌为伸肘的肌肉 桡侧腕长 短伸肌 尺侧腕伸肌为伸腕的 肌肉 指总伸肌与拇指伸肌和食指 小指固有伸肌均为伸展手指的肌肉 因此 桡神经麻痹以伸 展运动障碍为其主要症状 如患肢腕部下垂 无力上举 发生典型的 腕垂 手 wrist drop 当握拳时垂腕更为明显 桡神经的穿刺注射疗法可治疗桡神经支配区的疼痛 也可治疗桡神经麻痹 七 尺神经阻滞疗法七 尺神经阻滞疗法 尺神经 ulnar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 含有 C 7 8 和 T 1 的神经 纤维 1 解剖 尺神经自臂丛分出后经肱三头肌的前面及肱动脉内侧下行达臂中部 图 4 74 在 臂中部穿过内侧肌间隔的后方 由肱三头肌内侧缘下行至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 沿途与尺 动脉伴行 经尺侧腕屈肌两头之间至前臂 沿前臂内侧 指深屈肌浅面下行 在前臂尺神经上半 为尺侧腕屈肌遮盖 下半较浅 仅位于皮肤及浅筋膜之下 并紧靠尺动脉之内侧 至腕上方 5cm 处分出一背支经腕横韧带浅层及豆状骨桡侧入手掌 分成深 浅两支 1 浅支 又分 2 支 尺侧分布于小指掌面的尺侧缘 桡侧为第四指掌侧总神经 分布于小指 及环指掌面的相对缘 2 深支 随尺动脉掌深支人手掌深部 分布于小鱼际肌及掌深部诸肌 包括拇收肌 全部骨 间肌和第三 第四蚓状肌 尺神经在经过前臂时 分出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的尺侧半 图 3 31 对于第 四指 第五指的末节指关节屈曲均有作用 尺神经还支配小鱼际全部肌肉 大鱼际的拇收肌与拇 短屈肌内侧头 除第一 第二蚓状肌外 其他蚓状肌与全部骨间肌均属尺神经支配 尺神经麻痹 时 骨间凹陷明显 图 3 32 拇指第二节屈曲 第四指和第五指做屈曲状 中指有可能出现 同样症状 但各指第一节均呈伸展状态 即爪形手 图 3 32 图 3 183 表面投影 于上臂部在肱骨内侧缘中点至肱骨内上髁后面 肱骨内上髁与鹰嘴之间 的连 线 于前臂为肱骨内上髁的前面 肘横纹中 内 1 3 交接处 与豌豆骨的桡侧的连线 2 操作 5 1 肘部穿刺法 在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 用手指压之有麻感 在此处进针 针深约 0 5cm 刺中尺神经时有麻胀向前臂 手尺侧的放射感 在操作过程中 病人肘关节微屈曲 角度不 宜小于 90 因为有的人肘关节屈曲超过一定限度时 尺神经并不在肱骨内上髁的后面而在其前 面了 也可在肘关节伸直时穿刺 此时针尖可自肱内上髁之上刺入 穿过深筋膜入鹰嘴沟 针的 推进方向应与尺神经走行方向一致 穿刺成功后注入合剂 5ml 2 腕部穿刺法 病人手掌心向上放平 由尺骨茎突引一与尺骨长轴垂直的横线 此横线与尺 侧屈腕肌腱外缘相交点即为尺神经经过腕部的位置 在此处用 22 号长 8cm 的穿刺针垂直刺入 并 沿尺侧屈腕肌腱的外缘寻找异感 如无异感 可将穿刺针的针尖略偏向内侧 或将针尖伸入至尺 侧腕屈肌腱后膜下尺动脉的内侧试探 在腕部做尺神经穿刺一般无任何困难 一旦寻及异感 即 可注入配伍的合剂 5 10ml 本穿刺注射疗法可治疗尺神经瘫痪和尺神经支配区的疼痛 八 正中神经阻滞疗法八 正中神经阻滞疗法 正中神经 median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 含有 C 5 8 和 T 1 神 经的纤维 1 解剖 正中神经起于臂丛的内 外侧束 两束在腋动脉下段的前方或在其外侧结合成正中神 经 下行于肱动脉的外侧 在喙肱肌止点处斜行经过肱动脉的前方而达其内侧 继续沿动脉内侧 下行至肘窝 经肱二头肌腱之后 肱肌之前到达前臂 穿过旋前圆肌两头之间并跨过尺动脉的前 方 行走于指浅屈肌与指深屈肌之间 至腕部的腕横韧带上方 5cm 处即行走于皮下 此时位于指 浅屈肌与桡侧腕屈肌两肌腱之间 掌长肌腱在其内侧 在腕部过腕管达手掌 在掌腱膜下分为 3 条指掌侧总神经 第一指掌侧总神经又分为 3 条指掌侧固有神经 分布于拇指掌侧面的两侧缘及 食指掌侧面的桡侧缘 第二 第三指掌侧总神经各分为 2 条指掌侧固有神经 分布于食指 中指 环指掌侧面的相对缘 表面投影 正中神经在前臂的表面投影为将肘横纹分为三等份 在中 内 1 3 交接处与腕部 掌长肌与桡侧屈肌之间的连线 2 操作 在上述投影任何一点均可刺中正中神经 但以下 3 种穿刺方法 更易刺中该神经 1 肘部穿刺法 在肘窝横纹内 中 1 3 交接处摸到动脉的跳动 在动脉内侧稍用力按压即感 到胀感 在此垂直进针深约 1 5cm 出现胀麻感 即为刺中正中神经 有时针感会向前臂放射 也可用以下方法定位 病人手掌向上平放 于肱骨外上髁及内上髁之间作一连线 然后再以 手指触知肱二头肌的位置 肱二头肌内缘与连线相交点即为肘部正中神经的穿刺点 2 前臂中部穿刺法 肘横纹中点与腕横纹中点连线的中点 垂直进针 2 3cm 刺中神经 时有明显的针感 3 腕部正中神经穿刺法 病人手掌向上平放 在腕部触知尺骨茎突 由茎突作一与臂长轴正 交的横线 此横线穿过掌长肌腱及桡侧屈腕肌腱之间的交点即为正中神经穿刺点 也可用以下方法定位 在掌侧横纹上 6 7cm 2 寸 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垂直 进针 2cm 刺中神经时有明显针感 用以上穿刺方法穿刺成功后即注入合剂 5 10ml 每 5 7d 治疗 1 次 6 3 临床表现 上肢的桡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内含感觉 运动和植物神经 3 种纤维 因此 在它们发生病变后即可出现相应部位的周围性运动麻痹 感觉障碍及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等症状 引起疼痛症状者却较少见 其临床表现多以运动障碍为主 但正中神经所含植物 神经纤维最丰富 故在其发生病变时往往会产生剧烈的灼性疼痛及显著的血管神经紊乱症状和营 养障碍 正中神经发生病变的临床表现 依其病因及损害程度不同而异 正中神经部分病变时 常出 现剧烈的上肢灼性疼痛 若正中神经病变发生于腕管内受压 则主要症状为第二 第三及第四手 指麻木 刺痛等异常感及鱼际肌群萎缩 正中神经完全麻痹的典型症状为前臂不能旋前 手屈腕 和握拳运动无力 拇指 食指不能屈曲也不能过伸 拇指不能做对掌 外展运动 肌萎缩以鱼际 肌群萎缩为最明显 拇指呈内收及伸展状 致使手掌平坦 拇指紧靠食指即形成所谓的 猿手 状 图 3 183 这是由于正中神经支配旋前圆肌 旋前方肌和前臂除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内侧部 以外的全部屈肌 此外 还支配手的拇短展肌 拇对掌肌 拇短屈肌浅头及第一 第二蚓状肌 因此 正中神经的功能是使食指和中指屈曲 拇指对掌运动 前臂与手的旋前运动 因尺侧腕屈 肌和指深屈肌的尺侧不属正中神经支配而属尺神经支配 因此 在正中神经麻痹时 仍可有腕与 第四 第五指的屈曲运动 而以第二 第三指的屈曲障碍为主要症状 此外 正中神经发生病变 时尚有桡侧手掌及三个半手指的感觉障碍 正中神经注射疗法可治疗因正中神经病变引发的上肢剧烈的灼性疼痛和正中神经瘫痪 九 闭孔神经阻滞疗法九 闭孔神经阻滞疗法 闭孔神经 obturator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 发自腰丛 含 有 L 2 4 神经前支的纤维 1 解剖 闭孔神经由腰丛发出后 沿骨盆侧壁下降 抵闭孔上方 穿闭孔进入大腿 立即分为 前后 2 支 其间被短收肌分隔 该神经分布于大腿内侧的内收肌群 耻骨肌 长收肌 短收肌 大收肌 股薄肌 及大腿内侧的皮肤 并有分支到髋 膝关节 2 操作 在腹股沟韧带内侧 耻骨结节下 2cm 处进针 直刺至针尖抵触骨质后 沿着耻骨上支 下缘向外上方推进 针尖对准髋关节 刺中神经时可出现内收肌的痉挛 即可注入常规配伍的合 剂 5 10ml 每 5 7d 治疗 1 次 5 次为 1 个疗程 闭孔神经注射疗法可治疗股内收肌病变引起的股内侧疼痛 股内收肌痉挛和大腿内侧皮肤麻 木等 对治疗股内收肌综合征有显著效果 十 股神经阻滞疗法十 股神经阻滞疗法 股神经 femoral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 发自腰丛 含有 L 2 4 神经前支的纤维 1 解剖 股神经从腰大肌外侧缘走出 于腰大肌和髂肌之间的沟内下降 行至腹股沟处穿腹股 沟韧带之后进入大腿 在韧带下 3cm 处分前后 2 支 布于股四头肌 股前面的皮肤 另有关节支 至髋 膝关节 股神经的延续终支为隐神经 表面投影 腹股沟韧带的中点之后恰为股动脉穿过之处 在此处可扪及股动脉之跳动 其内 侧为股静脉 其外侧 1cm 为股神经穿腹股沟韧带处 由此垂直向下 5cm 即为股神经的表面投影 7 2 操作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 1cm 处下方垂直进针深约 2cm 针尖不宜向内斜 以免损及股动 脉 刺中股神经时局部麻胀并向大腿前面放射 即可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 5 10ml 股神经外伤在腰肌分支以上 则腰肌麻痹 大腿不能举起 下肢下垂 小腿不能伸直 大腿 前面肌肉明显萎缩 病人不能走路 若外伤伤在腰肌分支以下 则大腿可上举但患肢无力 虽可 在平地行走 但因股四头肌无力 不能登高和上楼 股神经注射疗法可治疗股神经损伤 股神经痛综合征及屈髋 伸膝的功能障碍 股神经的中 间皮神经和内侧皮神经自股三角的下端分出 如在腹股沟韧带下 2 3cm 沿缝匠肌内侧 于脂肪 层之下 膜面之上用配伍的合剂 5 10ml 做浸润注射 则可治疗股前内侧和下部内侧的麻木和疼 痛 十一 隐神经阻滞疗法十一 隐神经阻滞疗法 1 解剖 隐神经 saphenous nerve 为单纯感觉神经 是股神经延续终支 由股神经在腹股沟 韧带下分出后 与股动 静脉沿缝匠肌内缘相伴下行 并在股中 下 1 3 段内侧面三者一起进入 内收肌管 行至半途而穿过收肌管壁到达皮下 沿膝关节内侧和小腿胫骨的内侧缘下降 直抵足 内侧 支配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的皮肤 膝关节以下隐神经的表面投影 从膝关节内侧至小腿上 2 3 与大隐静脉伴行 恰位于大隐静 脉的后方 2 操作 以隐神经病变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穿刺注射部位 1 股部 如果隐神经于股内收肌管内受压而引起股下部 膝内侧和小腿前内侧持续性疼痛及 酸困感 走路或伸髋时疼痛增重 并且股内收肌管的隐神经出口处有明显压痛 则采用股内收肌 管隐神经注射疗法 方法 于大腿中 下 1 3 段交界的内侧面 用拇指沿股内侧肌与缝匠肌外缘之间向下压至股 内侧肌和内收肌间沟 找出具有向小腿内侧传导的异感的压痛点 即为内收肌管的隐神经出口处 图 3 89 由其稍下方进针 针尖稍朝上向压痛点深处斜刺至筋膜 如出现针感或注入少量 药物后有异感时 则注射常规配伍的合剂 5ml 然后继续进针少许 使针尖刚穿过股收肌腱板而入 内收肌管内 再注入药物 5ml 因隐神经与血管伴行 故针尖不宜过多改变方向寻找异感 以免刺 破血管而发生血肿 每 5d 治疗 1 次 5 次为 1 个疗程 2 小腿 如果隐神经是在小腿 因相伴的大隐静脉产生血栓性静脉炎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小腿 内侧及内踝区较弥散的持续性疼痛 走路 久站后加重 胫骨内缘及腓肠肌有压痛 并可向膝内 侧或内踝及足内缘放射 则行内踝上的隐神经注射疗法 方法 在内踝上 7cm 处直刺 针尖深入 3 4cm 即可遇有向足内侧放射的酸困或疼痛感 即可 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 5ml 每 5d 治疗 1 次 5 次为 1 个疗程 隐神经注射疗法用于治疗隐神经疼痛综合征引起的各种症状 常可收到很好疗效 十二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疗法十二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疗法 股外侧皮神经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为感觉纤维 来自腰丛 含 L 2 3 神 经的纤维 8 1 解剖 股外侧皮神经离开了腰丛后 沿腰大肌的外侧 于髂肌膜面之下 穿过髂肌斜向而达 髂前上棘下方 穿过腹股沟韧带外侧尽端之下 经过缝匠肌的起端而达股外侧 在距髂前上棘约 10cm 处分为前后 2 支 司理股外侧皮肤的知觉 2 操作 1 在髂前上棘下 内 2cm 处 用手指在此按压有酸胀感 在此处垂直刺入约 2cm 遇有刺中 神经的向大腿外侧放射的触电感时 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 5 10ml 2 于髂前上棘处作一垂直线 与腹股韧带的交点就为穿刺点 穿刺针向内 向下约 2cm 于 皮下用常规配伍的合剂 5 10ml 做浸润状注射 常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股外侧皮神经注射疗法用以治疗因股外侧皮神经病变引起的股前外侧疼痛 皮肤麻木等 能 收到很好的疗效 5 7d 治疗 1 次 5 10 次为 1 个疗程 十三 坐骨神经阻滞疗法十三 坐骨神经阻滞疗法 坐骨神经 ischiadic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 来自骶丛 含 有 L 4 5 和 S 1 3 前支的纤维 1 解剖 坐骨神经总干和小坐骨神经 即股后皮神经 从梨状肌下缘穿出坐骨大孔后 前面是 孖肌 闭孔内肌和股方肌 后面为臀大肌 小坐骨神经 股后皮神经 绕臀大肌的后下缘转而向 中纵线浅出分布 因此 小坐骨神经病变常在坐骨结节外缘处扪及压痛点 坐骨神经总干在股骨 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中间偏内下行到达臀部 在臀大肌覆盖下降入大腿后方 行至股二头肌长头深 面 于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在走行中的沿途分支支配大腿后面的半腱肌 半膜肌和股二头肌 2 操作 病人侧卧 患侧在上 或俯卧位 髋关节向前做 135 角屈曲 使患侧下肢微屈 1 Labout 定位穿刺法 由股骨大转子的外侧至髂后上棘作一连线 在该连线中点向下作一 垂直线 在该垂直线上 3cm 处向内 向下直接刺入 当病人有感觉异常或有触电感向趾端放射时 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 10ml 本穿刺方法可同时治疗坐骨神经总干与小坐骨神经的病变 2 Hartel 定位穿刺法 于坐骨结节外缘与髂后上棘作一连线 再经股骨大转子尖作一水平 线 通常经过臀中裂上端 两线交叉处即为穿刺点 本穿刺法可治疗梨状肌出口处的坐骨神经 总干病变 此点的位置也相当于坐骨结节外缘和髂后上棘连线中点稍偏上或中上 1 3 交界处 3 分角线穿刺法 由股骨大转子外缘 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外缘三点作一个三角形 于股骨 大转子一侧的角作一角平分线 此线终止于髂后上棘和坐骨结节的连线上 此分角线的中点也可 作为坐骨神经总干穿刺的表面标志 4 坐骨神经总干穿刺法 在股骨大转子和坐骨结节间作一连线 该连线的中 内 1 3 交界处 即为坐骨神经总干的穿刺点 粗隆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和该点连线下半部也为坐骨神经总干径路 的表面标志 5 臀横纹中点穿刺法 在髋关节僵直固定不能前屈的病人 可使病人俯卧 下肢伸直 于臀 横纹中点垂直进针约 4cm 刺中坐骨神经时有酸胀或触电感向大腿后面 小腿 足趾放射即可注入 常规配伍的合剂 10 15ml 本穿刺方法对股后皮神经病变的治疗收效较差 6 臀皱襞下穿刺法 将臀皱襞下两指距离的股后中纵线上作为穿刺点 刺中坐骨神经后注入 合剂 10 15ml 9 7 股二头肌和半腱肌间穿刺法 病人取俯卧位 于股二头肌和半腱肌之间垂直进针 深 4 6cm 当有触电感时 退针少许并回抽无血 即可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 10 15ml 8 膝上坐骨神经干注射疗法 1 病人俯卧位 下肢伸直 小腿中部以下垫富有弹性的高 8 10cm 的枕头 使膝微屈 2 在体表测定腘窝外侧股二头肌的止端 也即长头和短头的止端 再于腘窝内侧测定股内 收肌与半膜肌 半腱肌腱的止端 3 腘襞之上 5 7cm 为腘窝的顶端 以此顶端的股二头肌内侧作为穿刺点 穿刺针与皮肤垂 直刺入 但可略偏向外侧 以避免损及腘窝中纵线上的胫动 静脉 针尖抵触股骨后侧后拔出少 许 5mm 左右 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 10 15ml 4 自腘窝处做坐骨神经干的穿刺 忌用穿刺针做多次试探性穿刺 尤其是忌做向内侧倾斜的 反复探索 腘窝的皮下组织较松弛 万一形成血肿 局部肿胀和疼痛常很强烈 故宁用较大容积 的注射用药 以弥散到达坐骨神经干周围 也勿为寻异感而反复穿刺 因此 在穿刺针推进过程 中 当穿过稍有阻力的深筋膜后 1 1 5cm 无论有无异感或触电感 均应停止针尖的前进 回抽 无血就可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 10 15ml 因坐骨神经干较粗大 在实际操作中呈现异感的机会很 多 穿刺多可满意 每 5d 治疗 1 次 5 7 次为 1 个疗程 以上 1 4 穿刺法适用于臀部坐骨神经总干注射疗法 5 8 适用于股后部坐骨神经干 注射疗法 臀部的坐骨神经总干注射疗法也包括了小坐骨神经的治疗 股后部的坐骨神经干注射 疗法则对股后皮神经 小坐骨神经 的治疗无效 十四 胫神经阻滞疗法十四 胫神经阻滞疗法 胫神经 tibial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 是坐骨神经的分支之 一 1 解剖 胫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由坐骨神经发出 沿腘窝中间下降至腓肠肌内 外侧头之间 继 走行于比目鱼肌深面 到内踝后方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 表面投影 腘窝上角 腘窝下角 小腿后正中线上 1 3 与中 1 3 交接处 承山穴 跟腱与 内踝中间 太溪穴 以上四点之连线即为胫总神经的表面投影 2 穿刺方法 1 腘横纹中点 垂直进针 深约 2cm 2 于腿后侧的中纵线上 腓肠肌两头之间 腓肠深肌弓处垂直刺入 针尖略偏向外侧 以免 损及血管 针尖经过深厚的肌层 穿过坚韧具有一定阻力的小腿深筋膜 并触抵骨面后旋出少 许 退出该深筋膜外 即为胫神经所在 注入合剂 10ml 3 小腿后正中线上 中 1 3 交接处 承山穴 垂直进针约 3cm 4 跟腱与内踝中间 太溪穴 垂直进针约 1 5cm 用以上方法进针刺中胫神经时 当麻胀感沿神经的径路传射至足底时 即可注入常规配伍的 合剂 5 10ml 每 5 7d 治疗 1 次 5 次为 1 个疗程 胫神经病变时可发生小腿后侧及足底疼痛 并可产生足和趾屈肌 跖屈 的麻痹 使足跖内 侧的肌肉麻痹 跟腱反射消失 小腿后侧 足底 趾的跖面和趾末节的背侧等部位发生感觉障碍 胫神经注射疗法可使以上症状得到缓解或获得显著效果 10 十五 腓总神经阻滞疗法十五 腓总神经阻滞疗法 腓总神经 commun peroneal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 是坐骨神 经的分支之一 1 解剖 在腘窝上角自坐骨神经分出 沿腘窝外上壁 即股二头肌的内侧缘 下降 绕腓骨颈 后到它的前面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表面投影 从腘窝上角经股二头肌内侧缘至腓骨小头后下方作一连线 为腓总神经的表面投 影 2 穿刺方法 在腓骨小头后下方可触及腓总神经 呈索状有滑动和麻胀感 针由此处刺入 深 0 5 1cm 刺中神经时有触电感并向小腿外侧和足背放射 即可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 5 10ml 每 5d 治疗 1 次 5 10 次为 1 个疗程 腓总神经注射疗法可治疗小腿外侧和足背的疼痛 麻木 腓总神经损伤可产生足下垂并微向 内转 形成马蹄内翻畸形足 十六 腓深神经阻滞疗法十六 腓深神经阻滞疗法 腓深神经 deep peroneal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 是腓总神 经的分支之一 1 解剖 在腓骨颈前由腓总神经分出腓深神经后 穿腓骨长肌和趾长屈肌到小腿前肌群深面伴 胫前血管下行到足背 沿途发肌支支配小腿前肌群和足背肌肉 皮支仅布于 趾和第二趾背面的 相对缘 2 操作 在胫骨粗隆下 5cm 胫骨前嵴外 2cm 处进垂直进针 抵触骨组织后沿该骨面外缘 后 缘推进滑过约 1 cm 针入皮内总深约 3cm 刺中神经时有局部酸胀麻感并向脚或向大腿传射 膝 关节发软 即可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 5 10ml 每 5d 治疗 1 次 5 10 次为 1 个疗程 腓深神经注射疗法可治疗小腿胫前的疼痛和腓深神经瘫痪等 十七 腓浅神经阻滞疗法十七 腓浅神经阻滞疗法 腓浅神经 superficial peroneal nerve 为混合神经 有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 是 腓总神经的分支之一 1 解剖 在腓骨颈前由腓总神经分出后 经腓骨长 短肌之间下降 发肌支支配这两块肌肉 走到小腿中 下 1 3 交界 即外踝上 8 10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