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中感受美_第1页
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中感受美_第2页
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中感受美_第3页
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中感受美_第4页
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中感受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中感受美让小学生在学习古诗中感受美 青田高湖镇中心小学 章春芬 摘要摘要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小学古 诗教学要以形态为手段 以想象为翅膀 以情感为纽带 以意境为归宿 通过 感悟 积累 运用 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领略古诗的无穷魅力 引导学生 充分发掘美 展示美 体验美 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 1 关键词 关键词 小学生 古诗学习 感受美 一 一 学习古诗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学习古诗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在 2000 年颁发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简称新大纲中 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0 篇 低年级背 诵古诗词是每学年 30 篇以上 中年级 30 篇左右 而高年级则为 20 篇以上 2001 年新试行的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段 第二学段为 50 篇 段 第三学段为 60 篇 段 而且在其附录的 古 诗词背诵推荐篇目 就有 70 首 2 可见在背诵优秀诗文总量上是相当大的 而且在 语文课程标准 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在第一学段 让儿童诵读儿歌 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 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中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领悟内 容 而在第三学段中则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 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可见 小学的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提高了 内容也趋向丰富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二 二 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与原因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与原因 一 现状 一 现状 审视如今的现状 情况不容乐观 学校有老师在中 高段随机抽取了十名 小学生 提问他们 是否喜欢古诗 时 只有一名小学生表示 因为古诗读起 来很舒服 而比较喜欢 有三名小学生表示 没感觉 无所谓 其余六名小学 生则表示 不喜欢古诗 当问到为什么不喜欢时 其中一名小学生说 不感兴 趣 不觉得古代的东西有什么好的地方 四名小学生说 不知道在说什么 没 兴趣 另外一名小学生则用方言说 古诗太 背时 了 学了也没什么用 一 点也不想学 虽然调查的只是一部分小学生 但至少也说明了小学生中存在着 对古诗学习缺乏兴趣的问题 为此 浙江大学教育系朱作仁教授的题为 古诗词精选 序文中有一段话 值得我们深思 参加全国政协八届九次常委会议的几位文化界人士谢冰心 启 功 张志公等向会议提出了关于 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 认为 中国 文化时至今日 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目前我们一代人的古典学科基础 已远不如上一代人之深厚 断我们而起的年青一代则更无起码的古典基础可言 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 诵读古诗文尚处于一种消极 盲目 低效的状态 二 原因 二 原因 导致这种不容乐观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何在呢 我们归结了一下 主要有以 下几条 1 1 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 今天的小学生 尤其是城市里的小学生所面对的是前人从未遭遇过的崭新 的时代 这是一个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判断标准多元化的时代 一个缤纷繁杂 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 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斥着喧嚣 浮华与诱惑 令人躁动不 安的时代 网络文学 卡通漫画 影碟光盘 其信息良莠不齐 等通过发达的 报刊 电视 网络等传媒手段纷至沓来 像打开了潘多拉音乐盒似的毫无遮拦 地向人们涌来 迎合了追求轻松与时尚的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于是实用主义 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充斥社会各个角落 不自觉地改变着每一个人 置身于这 样的时代 一些少年儿童也跟着浮躁的社会风气走 争先扑向网络 卡通等新 奇事物 课堂外捧起的是漫画等时尚读物 在家里拿起的是游戏开关 漫步于 校园与家庭之内 我们寻常可见的是 许多同学对动画片 漫画书 以及各类 电视剧 尤其是武打 枪战片的热衷 却鲜见有自发诵读古诗词的现象 巨大 的外界诱惑和冲击 使得学生的思想与感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姿态 2 2 应试体制原因 应试体制原因 现在的应试体制使得学校 老师 家长 学生不得不过度注重分数 古诗 词在语文卷中的权重也小的可怜 考试是 四量拨千斤 的玩艺儿 古诗词只 占 5 左右的比重 而且只要粗粗地浏览一下各地的语文试卷 对古诗词的命题 几乎是千卷一律 一则默写 二则解释加点词 句 三则考查诗词的主题思想 且答案是 教参 上的 唯一 能引起老师 学生 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吗 难 怪众口一词的 不读唐诗宋词一样考高分 发到学生手里 小学生必背古诗 词 70 首 就当废书束之高阁了 他们认为 让学生读那么多的古诗文有何益处 试卷上就那么几分 读读课本上的也就足以应付了 何必还让学生浪费时间呢 老师和家长也跟着学生 同甘苦 共存亡 疲于应付考试 无暇分出多余精力 进行诵读古诗文 正像北京师范大学正泉根教授指出的 问题的症结在于整个 应试教育的大环境 太过功利和浮躁 在于从大学到中学 从中学到小学整个 教育人才培训机制的不当 呜呼 这位诗歌老人 杨白老 又是雪上加霜 3 3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 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没有意识到诵读古诗文的重要性 没有专门的古诗词课 程设置 学生所学习的古诗词散见于各册教材之中 学时分散 教学缺乏系统 性 不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迅速提高他们的古诗词修养 有 的教师虽然已经明白古诗的重要性 但教师往往自身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文学修养不足 而且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 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 点放在内容的解析上 围绕着一首古诗词 往往要从诗人的简历到写作背景 乃至每一个字 词 句 一路解读分析下来 显得繁琐而又庞杂 而且 这样 的教学显然超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不能不说这是一个 少 差 慢 费 的 过程 学生们经历得多了 自然会对古诗词产生敬而远之之感 另外 小学生 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 兴趣指向性强 要他们自觉静下心来背古诗文 确非易事 家长不了解诵读古诗文的意义和要求 从而也无法知道督促 这些 都是造成学生不能好好地诵读古诗文的重要原因 三 在学习古诗中感受美的策略三 在学习古诗中感受美的策略 一一 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 因此 在古诗教学 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 以及提高学生 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诗的语言美 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 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 中 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 它合乎乐曲的韵律 节奏 讲究 韵脚的合辙 平仄的搭配 以及字数 句数的整齐 均衡 因此 凡称诗 即 便不唱 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 铿锵有声 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 让人感受到 悦耳顺畅的音韵美 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如李白的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中一 二 四句的 光 霜 乡 押韵 但句内平仄交错 句间平仄相对 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 古 诗的节奏五言诗与七言诗也截然不同 五言诗如李贺的 马 大漠 沙 如雪 燕山 月 似钩 何当 金 络脑 快马 踏 清秋 七言诗如李白的 早发白帝城 朝辞 白帝 彩云 间 千里 江陵 一日 还 两岸 猿声 啼 不住 轻舟 已过 万重 山 节奏划分各不相同 古诗的语言就 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 缓急交替 整齐匀称的节奏美 4 古诗的语言美 还指语言的精确美 凝炼美 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 因而 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 凝炼含蓄 有时一字一词 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如李白的 望天门山 天门终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写天门山附近长江的雄伟景色 以简洁的画面 表现 长江的磅礴水势及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险要 其中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 日边来 这一句中的 出 和 来 化静为动 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地势的险要 给人以动态美 古诗的语言美 也表现在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上 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诗人 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如李白诗歌的豪放 杜甫诗歌的现实 白居易诗歌的 通俗等 显示出古代诗人语言的不同风格之美 3 古诗的教学 忌逐句串讲 关键在于朗读 朗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全过程 如果总是形式单一的朗读会使学生产生厌倦 因此 在教学生朗读古诗时 我 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我首先会很有感情地范读一遍 再一句一句 地领读 同时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有停顿 有节奏 读出感情 因为低年 级学生最善于模仿 在巩固练习朗诵时 我除了让学生分组读 比赛读之外 还会让学生通过拍节奏的方式朗诵古诗 让学生边拍边读 也可一组拍节奏另 一组按此节奏朗读 这样使学生掌握了古诗的节奏 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在学生比较熟悉古诗之后 则让学生表演背诵 学生通过表演提高了学习兴趣 还会通过一些动作或表情的辅助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古诗内容 这样不仅加深了 对诗意的理解 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 则要让学生更好地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比如 通 过配上古典音乐让学生进行朗读 读出古诗的古典韵味 让学生模仿诗人的样 子 摇头摆尾的吟诗 学生们都是非常有兴趣的 二二 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在中外艺术史上 许多人把诗与画相提并论 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 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 意大利大画家达 芬奇说得更形象 你如果把 绘画叫做 哑巴诗 画家也可以把诗人的艺术叫做 瞎子画 宋代著名文学 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 画家王维 摩诘 的 蓝田烟雨图 时说 味摩 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后人在谈到诗与画的共同点时 常以苏轼评论王维的作品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作为依据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 是因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性 如诗与画都 具有色彩美 结构美 韵律美 意境美 等等 因此 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 句 常常被告人选作绘画的题材 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 其中不少堪称 诗中有画 的名篇 如杨万里的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 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人着眼于小池 抓住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等景物的特点 用清新活泼的语言 描绘了一幅静谧 温馨而富于 生机的 泉池小荷 图 韩愈的 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 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如丹青妙手 抓住春雨如酥 草 芽初露的特征 运用国画家的渲染技法 以淡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色彩朦胧的 早春烟雨 图 杜甫的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 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一句一景 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 的画卷 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鹂之 黄 柳之 翠 鹭之 白 天之 青 雪之 白 还有暗含诗中的江之蓝 船之褐等 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 远近高低相映成趣 真是一派春和景明 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象 诗和画虽然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 但是 画是视觉艺术 诗是语言艺术 两者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 画 是用线条 色彩 形体 构图等来表现 的 具有直观性 诗 是用语言描述的 无形画 具有间接性 因此 教师在 古诗教学中 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 启发学生去想象 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 的画面美 怎样启发学生的想象 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画面美呢 首先 教师的教 学语言要生动形象 如果教师能用生动的语言 绘声绘色地描述出古诗的画面 学生就能从教师的描述中感受到诗的画面美 其次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 活经验 如袁枚的 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 闭口立 描绘的是骑牛高歌的牧童 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 明白如话 浅显易懂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 蜻蜓 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 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感受到 诗中的画面美 其三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景物 如骆宾 王的 鹅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其中 红 绿 白 清 等词能引起视觉上的美感 歌 有听觉感受 浮 拨 等动词有触觉感受 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眼 耳 鼻 皮肤等多种 感官去感受 学生就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 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其四 教师 要善于运用幻灯 绘画等辅助手段 有些诗 通过观看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能 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加深对诗的理解 有的教师将绘画渗入古诗教学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有位教师在教 望庐山瀑布 时 先画出诗人李白望 瀑布的简笔画 教前两句诗时 让学生自己画出 香炉峰 生紫烟 和 瀑 布挂前川 的景象 教后两句诗时 教师在学生画的瀑布上再有力地添上几笔 以突出瀑布的动态和 飞流直下 的气势 这样 学生对诗中的画面美就有了 深刻的感受 三三 批文入境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批文入境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 指作者的立意 即思想 情感 境 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所谓意境 是艺术家的 审美体验 情趣 理想与经过提炼 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 艺术境界 就古诗而言 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 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 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 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事物的情 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 人高兴时 高山起舞 大海唱歌 江河弹琴 花草欢笑 人悲伤时 大海哭泣 江河哽咽 鲜花溅泪 鸟鸣惊心 正如清代 吴乔在 国炉诗话 中所云 诗以情为主 景为宾 景物无自生 惟情所化 情哀则景哀 情乐则景乐 如孟浩然的 宿建德江 前两句 移舟近烟渚 日暮客愁新 写诗人把船停靠在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夕阳西下 引起新的愁思 接着将笔锋一转 后两句描绘诗人在舟中领略到的极富特色的景物 野旷天 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诗仅仅是描写景物吗 显然不是 沈德潜评价此诗 说 下半写景 而客愁自见 诗人孟浩然出身寒微 40 岁到长安 求仕失 望 其愁之深是可以想见的 此刻 他孑然一身 面对四野茫茫 江水悠悠 明月孤舟的景色 把仕途的失意 羁旅的惆怅和对故乡的思念等旧怨新愁 都 很自然地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了 因此 这两句诗看似 景语 实为 情语 情景交融 构成了风韵天成 含而不露的意境美 7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古诗的意境美 是诗人在创作中的刻意追求 因此 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也应该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美 如何引导学 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 刘勰在 文心雕龙 中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诗人 情动而辞发 诗中蕴含着强烈的感情 教师必须 引导学生 披文入情 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 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 具 体说来 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 一曰动情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 并通 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 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 使他们一同进入或欢 欣或伤感的情态 这就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 表情 动作等富于感情 切忌无 动于衷的一般讲解 有时 教师适当讲述与所教古诗内容相关的故事 或让学 生背诵与教学内容相近的其它古诗 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情 二曰入情 入 情 必须 披文 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 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 启 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 又要 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 如柳宗元的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 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如何借描写 江畔雪景 借歌咏垂钓 寒江 的渔翁 来寄托自己的清高和孤傲 抒发自己 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心情 又要抓住 绝 灭 孤舟 独钓 寒江 等词语仔细品味 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 三日悟境 悟境 即领悟意 境之美 叶圣陶在 语文教学二十韵 中说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一 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 由于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 而作为主观感受的 意 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 境 中 因此 教师在古 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 境 才能使学生 悟其神 会其 意 领悟古诗 的意境美 四四 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古诗 既充满着诗情画意 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 如白居易的 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它蕴含着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扼杀的 的深刻哲理 苏轼的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 身在此山中 它给人们以启迪的哲理是 对任何事物 只有全面观察 了解 不局限于一隅之见 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然而 诗人表达哲理与哲学家阐述哲理的方式是有区别的 正如别林斯基 所说 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说话 诗人用图画和形象说话 一个用逻辑上的 论证 而另一个则用图画罢了 古诗诗人在进行创作时 往往把自己的情操 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 或给人以鼓舞 或给人以启迪 因而诗中暗含深刻 的哲理 如叶绍翁的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 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一首古今传诵的写春景的名诗 然而 只要我们深入思索 就能悟到这样一个哲理 一切新生事物 美好事物都具有 旺盛的生命力 任何人想压制它都是不可能的 6 根据哲理诗的特点 要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 以下几个关系 一曰形与神 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 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 关系 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 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 哲理总是因形而 生 借形以寓 因此 教师应启发学生由形悟神 探求诗中的意蕴 理解诗的 哲理美 如王之涣的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教师在教学时 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