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1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1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1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1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18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单选题 单选题 2020 题 共计题 共计 4040 分 分 01 浙江省浦江县的 郑氏义门 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 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 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 明太祖朱元璋亲赐 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君主专制 D 宗法制 02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 新理论中国历史 中四上 提到 在封建制度下 周 天子具有 一尊 的统治地位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 封建制度 在我们现 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03 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 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A 建立刺史制度 B 确立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以法治理国家 04 历史记载 公元前 219 年 秦始皇东巡郡县 封泰山 禅梁父 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 皇帝临位 作制明法 臣下修饬 二十有六年 初并天下 罔不宾服 亲巡远方黎民 登兹泰山 周览东极 云云 秦始皇封山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 刻石颂德 流芳百世 B 齐鲁未稳 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 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 以示皇权至上 D 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05 秦统一后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 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并 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 定期朝觐皇帝 B 监督监察百官 C 负责地方行政 D 拥有世袭权 06 电视剧 大宋提刑官 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 据宋慈墓志铭记载 他先后做过 提点广东 江西 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 提刑官 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刺史 都察院 御史台 参知政事 A B C D 07 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 流动的中央政府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行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 C 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 行省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用心 爱心 专心2 08 郡县制 刺史制和行省制的相似之处是 A 最初都是地方行政区划制度B 其相应机构都直属于中央六部管辖 C 都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立D 都被其后的历代王朝沿用 09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 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 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 也正是这一制度 扼杀了创造力 培养 了顺从性 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 战国的军功爵制 B 汉代的察举制 C 唐朝的科举制 D 明清的科举制 10 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用 春联之设 自明太祖始 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 砂纸作底 用黑墨写字 并取名为 万年红 因 红 与 朱 义同 朱元璋此举用意在 于 A 强调 朱 姓的尊贵显赫 B 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 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 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1 自秦以后 君权逐步加强 曾有一些大臣说 昭代本无相名 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 之圣哉 下委之六部 这些大臣最早应是 A 秦代的三公 B 唐代的三省长官 C 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 清代的军 机大臣 12 水浒传 第七十七回写道 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 中 了十面埋伏 被杀的只身逃回汴京 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 军政 B 民政 C 行政 D 财政 13 大明律 规定犯有谋反 谋大逆罪 不分主犯 从犯 一律判决 凌迟处死 祖孙 三代也要株连斩首 还增加 奸党 一条 这突出反映了明朝 A 空前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 明初重视立法治国 C 严惩贪赃枉法行为D 重其重罪 轻其轻罪 的量刑原则 14 雍正七年 1729 年 青海军事兴 始设军机房 领以亲王 大臣 予银印 印藏内 奏事太监处 有事请而用之 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 参与国事决策 由皇帝的亲信组 成 A B C D 15 周代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 强调 亲亲 尊祖 与 敬宗 希望凝聚国族成员的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 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 用心 爱心 专心3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 A 宗庙祭祀活动频繁 规模日大 导致民穷财困 B 邦国各自发展 亲戚关系日远 甚 至相互兼并 C 强宗大族垄断土地 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 公卿大夫世袭 握有政权 促使官 僚体制发展 16 史学家钱穆曾说 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 统 政府 于 王室 之下 真不免为独 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 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 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 我们 作出的合理推断不包括 A 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B 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黑暗局面 C 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 王室 D 明清两代都是高度的中央集权社会 17 有学者指出 西汉 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 不能全部由中央集 体管制 于是采取了一种 斑马式 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 斑马式 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外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 郡县制度 18 元史 载 行中书省 凡十 一 秩从一品 掌国庶务 统郡县 镇边鄙 与都 省为表里 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 改变了宋朝地方无权 人浮于事的局面 B 行省设丞相 拥有行政大权 C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D 官职有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 19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 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 光荣革命 之后 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 成力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 国内阁制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 王权 得到空前强化 B 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 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 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 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20 时人评说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对 这番话 下列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 东汉察举制的流弊 推举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 唐代科举制的弊端 考上秀才的寒门弟子才识多平庸 C 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 导致重文轻武 武将怯于外侮 用心 爱心 专心4 D 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 文人品性不端 武人不能打仗 二 二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3 3 题 共计题 共计 6060 分 分 21 20 分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 相攻击如仇雠 诸侯更相诛伐 周 天子弗能禁止 摘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 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 六王咸伏其辜 天下大定 今 名号不更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 无穷 材料三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 赖宗庙 天下初定 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 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郡置守 尉 监 请回答 1 材料一主要叙述了哪一历史现象 4 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4 分 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 是什么 6 分 3 根据材料三 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2 分 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4 分 22 20 分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用心 爱心 专心5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哀帝说 丞相者 统理海内 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朱元 璋却认为 自秦以下 人君天下者 皆不鉴秦设相之患 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说 夏 商 周 汉封建而延 秦郡邑而促 短促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 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 8 分 2 西周 秦 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6 分 3 秦朝 西汉 宋代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6 分 23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 谕中节省臣曰 朕设科举 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 令所司多取 用心 爱心 专心6 文词 及试用之 不能措诸行事者其重 朕以实心求贤 而天下以虚文应之 甚非所以称 朕意也 其暂罢天下科举 明史纪事本末 卷十四 材料二 经义之文 流俗谓之八股 盖始于 明宪宗 成化以后 明初之制 可及 本朝时事 以后功令盖密 恐有借以自炫者 但许言前代 不及本朝 至万历中 大结止 三四句 于是国家之事罔终 在位之臣畏首畏尾 其象已见应举之文矣 日知录 试文格式 材料三 是年 1610 年 侍即王图主庚戌会试 汤 宾尹以庶子 身份 为分校官 单人韩敬 尝受业宾尹 及会议 敬卷为他考官所弃 弃 淘汰 宾尹越房 越房 超越 职权 到其他评卷房 搜得之 与各房互换闱卷凡十八人 强录敬为第一 明通史 卷七十四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朱元璋 设科举 的目的 2 分 和 暂罢科举 的理由 2 分 2 材料二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分 3 从材料二 三句可以看出明朝后期的科举与明初的科举有何不同 4 分 产生这种 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4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7 4 朱元璋为什么不能使科举恢复隋唐时期的生命力 6 分 04 C 结合皇帝制度的特点及秦始皇的统治需要 只有 C 项适合 05 C 题中材料所述是指郡守 县令 他们的职责即是 C 项 06 A 宋代 提刑官 有监察职能 题中前三项有此职能 第四项 参知政事 是副相 分割宰相 同平章事 的行政权 07 A 理解 流动的中央政府 是指元朝中央政府通过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08 C A D 两项不适合 刺史制 B 项不适合郡县制和刺史制 09 D 题中材料所述 实际上是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辩证评价 10 B 理解题中朱元璋祈望 万年红 的寓意 11 C 从题中关键词 无相 票拟 六部 综合判断这最早是指明代的内阁制 12 A 宋代 在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宰相 之下设三个副相 其中一个是枢密使 其 职能机构是枢密院 分管军政 13 A 明初 刑罚严酷只是表面现象 其实质是空前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14 C 项 降低了行政效率 和 项 参与国事决策 不符合军机处的实际 15 B 本题应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正是周朝统治后期分封制的弊端导致了宗法制维护统 治秩序的作用减弱 其余三项分析不正确 16 A 题中材料只是关于明朝废除丞相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和实质 并不涉及明朝以前中 国社会的性质问题 即选 A 项 用心 爱心 专心8 17 A 明确西汉 斑马式 省级组织是指郡国并行 18 A 元朝行省制度使地方政府职能强化 正是针对宋代地方权力太弱的弊端 19 D A 项错在 两国皇权强化 B 项错在 两国最高权力 C 项错在 丞相 20 A 从题中关键词 举孝廉 可判断为察举制 从题中材料的含义可明确这是指察举制 在东汉以来的弊端 解析 1 材料一中 周天子不能制止 诸侯争霸 实际上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 2 结合课本知识回答皇帝制度的特点 结合材料指明秦朝以来三公九卿制度的职权划分 及相互关系 3 从材料三直接判断为郡县制 从分封制的弊端及郡县制的积极作用角度分析原因 22 答案 1 焦点问题 皇权与相权问题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 思想控制和文化 专制问题 官吏选拔问题 8 分 2 变化 西周实行分封制 秦实行郡县制 元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6 分 3 变化 秦朝设置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西汉汉武帝设置 中朝 丞相 属于 外朝 成为执行机构 宋代 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 设置参知政事分割宰相权力 6 分 解析 1 材料一指君相关系 材料二是指地方制度 再加上思想控制及选官制度 即是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必须解决的四个焦点问题 2 回顾课本 较易答出西周 秦 元各自的地方行政制度 3 回顾课本关于秦 汉 宋三代对丞相制度的规定及君相关系的调整相关知识即可回答 23 答案 1 目的 实心求贤 巩固明朝政权 2 分 理由 科举录用的人没有办事 能力 2 分 用心 爱心 专心9 2 原因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2 分 3 不同 明初注重选拔有能力的人才 后来 八股取士和科场舞弊不能选拔有真才实学 的人 4 分 主要原因 八股取士成为文化专制的手段 科举成为士人进入仕途的惟一途 径 统治集团内部腐败 致使舞弊成风 4 分 任答两点即可 4 原因 朱元璋虽然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弊病 但他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