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3 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D D 卷卷 姓名姓名 班级班级 成绩成绩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2 分 根据媒体报道 元谋人以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被评为 云南十大名片 之首 元谋人的 唯一性和 独特性 主要体现在元谋人 A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生活在中国云南省元谋县 C 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 会直立行走和使用打制石器 2 2 分 在北京人的生活中不会出现的是 A 使用磨制的石器 B 狩猎 C 采集 D 用火烧烤食物 3 2 分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 学会建造房屋 B 原始农业的发展 C 能够直立行走 D 知道挖井取水 4 2 分 半坡和河姆渡聚落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火的使用 B 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 2 页 共 13 页 C 能建造房屋 D 使用陶瓷 5 2 分 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 最后发展形成华夏族的部落是 A 蚩尤 B 炎帝 C 神农 D 伏羲 6 2 分 历史上 某人吸取父亲 鲧 治水失败的教训 采用筑堤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把汹涌的洪 水引入大海 他是谁 A 尧 B 舜 C 鲧 D 禹 7 2 分 武王 封功臣谋士 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蔡 材料体现的是 A 周初分封 B 商鞅变法 C 秦设郡县 D 汉初分封 8 2 分 夏商西周时期 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阶级是 A 士 B 平民 C 奴隶 第 3 页 共 13 页 D 奴隶主 9 2 分 我国铜器的出现最早是在 A 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B 原始社会后期 C 商周时期 D 秦汉之际 10 2 分 有人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这是因为商朝 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A B C D 11 2 分 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B 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 C 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 D 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12 2 分 下列属于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的是 孙膑 白起 孙武 管仲 第 4 页 共 13 页 A B C D 13 2 分 学习夏商周历史 把夏桀 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 其标准是 A 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 都以统治残暴而著称 C 都重用人才 改革内政 D 都轻徭薄赋 爱民如子 14 2 分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人物的故事 下列人物与成语连接错误的是 A 孔子 因材施教 B 越王勾践 问鼎中原 C 陈胜 吴广 揭竿而起 D 刘备 诸葛亮 三顾茅庐 15 2 分 通过历史事件的比较 找出异同点和易混点 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 秦国的商鞅变 法和北魏的孝文帝改革相比较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B 都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进程 C 都顺应了历史趋势 D 改革都有阻力 16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急剧变化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发表意见 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局 面 下列选项 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 A 兼爱 非攻 第 5 页 共 13 页 B 要求统治者用 仁政 轻徭薄赋 C 无为而治 D 主张改革 反对空谈主义 提倡法治 17 2 分 小明同学在课本剧中扮演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 下列属于他的台词是 A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B 祸兮 福所倚 福兮 祸之所伏 C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D 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 18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 其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的主张是 A 无为而治 B 兼爱 非攻 C 春秋无义战 D 仁政 19 2 分 易中天在 帝国的终结 一书中说 秦 虽死犹存 它亡的悲壮 在政治上 秦 虽死犹存 是指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20 2 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采取了许多措施 其中 对促进我国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A 建立专制集权统治 第 6 页 共 13 页 B 统一文字 货币 度量衡 C 焚书坑儒 D 北击匈奴 修筑万里长城 21 2 分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在秦朝的疆域图中标出秦长城的起止点 请问秦长城的起 止点是 A 西起辽东 东到临洮 B 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C 西起咸阳 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 东到长城 22 2 分 下列史实 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中可能查阅到的是 A 华佗制成 麻沸散 B 汉明帝建造白马寺 C 蔡伦改进造纸术 D 陈胜吴广起义 23 2 分 楚虽三户能亡秦 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 项羽骁勇善战 B 秦始皇死后 子孙无能 C 陈胜吴广起义动摇了统治基础 D 秦的暴政 24 2 分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词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广为流传 属 于项羽的事迹是 A 建立张楚政权 第 7 页 共 13 页 B 灭掉六国 统一全国 C 巨鹿之战败秦军主力 D 率兵直逼咸阳 秦朝灭亡 25 2 分 三字经 中有云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其中 五霸 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 七雄 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 齐桓公 秦朝 B 晋文公 齐国 C 齐桓公 秦国 D 楚庄王 秦国 二 二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4 4 题 共题 共 8080 分分 26 25 分 在中国古代 皇帝的勤与惰 明与昏 仁与暴往往决定着国家的兴与亡 请结合下列有关秦汉 时期帝王的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 如图所示 史论话秦亡 材料二 及至始皇 废先王之道 燔百家之言 以愚黔首 隳名城 杀豪杰 收天下之兵 以弱天下 之民 陈涉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而响应 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 过秦论 漫画话汉兴 材料三 如图所示 1 根据材料一所示信息 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秦建立这一制度 采用的是战国末期哪一位思 第 8 页 共 13 页 想家的主张 2 秦始皇为加强统治 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此外 秦始皇还采取了许多巩固统一的措施 请举一例 有关经济方面的措施 3 材料二中的 废先王之道 是秦亡的原因吗 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陈涉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指的是什么事件 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5 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中的西汉帝王分别都有谁 如何用一句话评价图二中的帝王 27 20 分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周平王即位 把都城迁到洛邑 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 平王时期 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 诸侯以强 并弱 齐 楚 晋等开始强大起来 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记载 西周初年 周王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的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 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 这与周初分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 那么 周初 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3 历史上把 齐 楚 晋等开始强大起来 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这一阶段称为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 齐 楚 晋出现的霸主分别是谁 4 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间除了使用武力外 还积极展开政治和外交攻势 当时主要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外交 策略 它们分别是什么 28 15 分 翻开中国古代史 我们可以发现 改革创新是贯穿古代史的一条明显主线 阅读下列材料 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 记述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 为田开阡陌封疆 而赋税平 材料二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 姓氏 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摘自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 第 9 页 共 13 页 材料三 隋朝统一全国后 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 进行改革 改用考试的方法 向平民阶层选拔新 进官员 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 不问什么门第 一律委任官职 柏扬 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 商君 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 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2 材料二的内容是历史上哪个朝代推行的改革措施 这次改革有什么重要历史作用 3 材料三反映的选拔人才的创新制度是什么 这一创新制度完善于哪一朝代 29 2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初并天下 自以为德兼山皇 功过五帝 乃更号曰 皇帝 命为制 令为诏 除谥法 李贽 史纲评要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郡置守 尉 监 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 材料三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馀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史记 材料四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初并天下 的 王 是指哪一个历史人物 并天下 有何意义 2 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实行了哪些措施 3 写出材料三中 长城 的东西起点 第 10 页 共 13 页 4 请写出材料四中秦朝统一后规范使用的货币及文字字体名称 第 11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2525 题 共题 共 505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