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C卷_第4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2月月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5 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 1212 月月考试卷月月考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2 分 初一同学观看专题片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 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 B C D 2 2 分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都能建造房屋 过着定居生活 都能制作陶器 都种植水稻 都饲养家畜 都使用磨制石器 A B C D 3 2 分 传说中造字的人是 A 黄帝 B 仓颉 C 嫘祖 第 2 页 共 15 页 D 伶伦 4 2 分 约公元前 1300 年 将都城迁到殷 使商朝的国力日益强盛的商王是 A 商汤 B 盘庚 C 商纣 D 武丁 5 2 分 下图文物 正确的表述是 A 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突出代表作品 B 该青铜器的名称是商代的四羊方尊 C 1939 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 D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6 2 分 下列不属于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A 巨鹿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官渡之战 D 淝水之战 7 2 分 下列连线中正确的是 A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 B 纸上谈兵 孙武 战国时期 第 3 页 共 15 页 C 围魏救赵 赵括 春秋时期 D 退避三舍 晋文公 春秋时期 8 2 分 战国时 它使成都平原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被誉为 世界水利文化的 鼻祖 它是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永济渠 9 2 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 的发展进程 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 正确的是 造纸术 县制 活字印刷术 中央集权制 A B C D 10 2 分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我国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11 2 分 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下列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 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 讲求 仁政 第 4 页 共 15 页 B 以 礼 治理国家 C 因材施教 D 有教无类 12 2 分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老师安慰他说 一次的失败不要紧 说不定 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 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 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13 2 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A B C D 14 2 分 下图是我国某一王朝的政治体制示意图 创立这一政治体制的王朝是 第 5 页 共 15 页 A 秦朝 B 隋朝 C 元朝 D 清朝 15 2 分 建议汉武帝允许诸王分封地给子弟 建立小侯国的是 A 董仲舒 B 主父偃 C 张汤 D 李斯 16 2 分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 东到临洮 C 西起长安 东到河北 D 西起陇西 东到长平 17 2 分 秦始皇于公元前 221 年灭六国 完成统一 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A 公元前 2 世纪早期 B 公元前 2 世纪晚期 第 6 页 共 15 页 C 公元前 3 世纪早期 D 公元前 3 世纪晚期 18 2 分 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其中 破釜沉舟 与下列哪一 场战役有关 A 城濮之战 B 马陵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 19 2 分 如果你是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太学的一位学生 你不可能看到的教材是 A 诗经 B 春秋 C 道德经 D 礼记 20 2 分 秦皇汉武是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君主 在对待诸子百家态度上截然不同 表现为 焚书坑儒 和 独尊儒术 其根本目的相同之处是 A 为了实现思想 大一统 B 为了解决王国的威胁 C 为了加强皇权 巩固统治 D 为了促进文化教育 大一统 21 2 分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臣愚以为 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这 一意见 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推动儒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适应了加强中 央集权的需要 第 7 页 共 15 页 A B C D 22 2 分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为一位明代名医的陵墓题词 医中之圣 集中国药学之大成 本草纲 目乃 1892 种药物说明 广罗博采 曾费 30 年之殚精 造福生民 使多少人延年活命 伟哉夫子 将随民族生命 永生 这位名医应是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李时珍 23 2 分 汉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是对以下哪条历史经验的总结 A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实行 马上治天下 C 采取高度集权措施 D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4 2 分 表格归纳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 空框 中应填的是 A 西周 春秋 B 春秋 战国 C 东周 战国 第 8 页 共 15 页 D 西周 东周 25 2 分 东汉后期 继位的皇帝年幼 不能主政 导致政治腐朽不堪 社会混乱的局面 导致东汉走向衰 亡的主要原因是 A 八王之乱 B 王莽篡权 C 五胡内迁 D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26 2 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 西周 B 秦朝 C 东周 D 秦国 27 2 分 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 与汉武帝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在本质上的共同之处是 A 加强思想控制 维护统治 B 排斥其他学派的思想 C 都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D 都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8 2 分 曾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 积极改革 最终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 晋文公 B 宋襄公 C 齐桓公 D 楚庄王 第 9 页 共 15 页 29 2 分 下列选项属于孔子思想的是 A 无为而治 B 为政以德 C 依法治国 D 兼爱非攻 30 2 分 农业稳 天下安 下列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发展的有 商鞅变法 奖励农耕 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 二 二 辨析题辨析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31 5 分 春秋晚期的孔子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 仁政 的学说 他的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 有重要地位 以上表述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3 3 题 共题 共 5959 分分 32 15 分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某校七年级 3 班 学生围绕 传统文化 这一主题开展探究学习 请你参与 合作探究 论从史出 小灵同学所在小组抽到下面一段材料 同学们据此展开讨论 请你依据材料作扼要阐述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 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 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 他的 手段是利禄引诱 结果 始皇失败了 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拓展提升 古为今用 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后 老师又提供了一则新闻材料 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 请你发表观点 第 10 页 共 15 页 2014 年 9 月 24 日 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 国家主 席习近平讲话指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 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为 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1 材料中秦始皇 不要人民读书 指什么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 对此历史事件作简要评价 2 结合所学知识 说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请列出三条他在教育上的成就或主张 3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33 30 分 创新是引领时代和事业前行的不竭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秦皇汉武缔造了秦汉帝国的辉煌 实现了秦汉大一统局面 请分别举出他们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创新的地 方治理措施 2 秦皇汉武缔造了秦汉帝国的辉煌 实现了秦汉大一统局面 请分别举出他们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创新的地 方治理措施 3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实践 列宁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 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将根据实验作出 判断 20 世纪 20 年代初 列宁领导苏俄进行了怎样的 实验 它实施的经济效果如何 4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创新实践 列宁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 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将根据实验作出 判断 20 世纪 20 年代初 列宁领导苏俄进行了怎样的 实验 它实施的经济效果如何 5 一国两制 的构想 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所展现的创新智慧 请指出 一国两制 中 的 一国 是指什么 举例说明这一构想在实践中已结出了怎样的硕果 6 一国两制 的构想 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所展现的创新智慧 请指出 一国两制 中 的 一国 是指什么 举例说明这一构想在实践中已结出了怎样的硕果 34 14 分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 11 页 共 15 页 材料二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 公孙弘的建议 京师设立学校 又令郡县推举孝廉 茂才 供朝廷选用 儒学 与仕途结合起来 要做官非学儒不可 士人都变成儒生了 京师的学校 太学 五经博士当教官 有正式学生五 十人 叫做博士弟子 全国各郡保荐学生到博士处受业 待遇同博士弟子一样 名额不定 两种学生都是一年考 一次 考上中等的给官做 考下等的黜令退学 又选通经学的小官吏作地方官府的卒吏 职务是用经义装饰政事 范文澜 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 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造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因此从隋唐时 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 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 与各种政务并 不相合 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 愚化百姓 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 经过乡试 会试 殿试 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 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 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 的社会基础 逮慧娟 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度的近代化 1 图 A 中孔子的言论体现了 的学说 其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是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 从孔子 到孟子 大体经历了五代 孟子将孔子民本思想发展为 仁政 主张 民贵君轻 同时孟子提出做人要有骨气 和正气 如教材中 孔孟民本思想的实质是 图 B 孟子言论被后世凝练为 成为中 华民族几千年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 民族 人民英勇无畏 甘愿牺牲的民族精神 2 选做题 以下两个小题 请任选一题作答 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是何意图 依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的特点 分析其积 极作用 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哪些 依据材料三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分析其对国家治理 的积极作用 3 综合上述材料 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文化自信 第 12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3030 题 共题 共 606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