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题.doc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题.doc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题.doc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题1、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1)2009年江苏扬州市【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齐策)【乙】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往见郭隗先生昭王曰:“寡人将谁朝?”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战国策燕策)【注】厚币:拿着丰厚的钱财。谁朝:拜见谁(宾语前置)。涓人:宫中洒扫的人。见事:被侍奉,被重视,受重用。乐毅和后面的邹衍、居辛分别是魏、齐、赵三地的名士。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王之蔽甚矣 ( )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 )(4)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D隗且见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关句子。(6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译文: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译文: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乙文告诉我们: (2分)(2)2009年江苏常州【甲】邹忌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桡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战国策齐策一)【注释】闬:念hn。 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曲桡:桡,念n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说:念shu,劝说,说服。 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卜:念b,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17解释下列词语。(2分)(1)门庭若市: (2)面刺: (3)期年: (4)不相说: (5)走: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译文: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译文: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答: (3)2009年江苏徐州市【甲】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巨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臣之妻私臣 私:_ (2)皆以美于徐公 以:_(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 (4)卒得反国 反:_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B于是入朝见威王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C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内外不闻吾过 及鲁肃过浔阳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三个句子。(6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译文:_(3)吾知所以亡矣。译文:_9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原因:_启发:_(4)2008湖北黄石市【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今 齐 地 方 千 里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义项有:作动词,计算。作动词,列举。二读“ sh ”,义项有:表事物的数目。 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 ”,义项有: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读音: 词义: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文:_(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译文:_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答: (5)【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小孺子:年轻人。 三旦:三天。 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 务:一心,一定。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 分)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 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14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译文: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2 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6)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注 仕:旧称做官为仕。夫子:晏子。仄陋:狭窄浅薄。维:维系。弼:纠正。 8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时时而间进( )(3)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4)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 )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2分)(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译文: (2)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译文: 9选文中邹忌和高缭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对你为人处世方面有什么启示?(4分)答: (7)邹忌修八尺有余王之蔽甚矣。”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窥:( )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译文: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答: 11.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1)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注释】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浅:狭,窄小教:这里指教化张:乐器上弦修:设置饬:通“饰”,修饰论:评定(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战:( ) 期年:(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琴 瑟 不 张(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译文: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译文: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段的内容。(3分)答: (8)【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盖闻之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廪(),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说范政理【注】公叔文子:人名复胜公叔。 公叔子:人名。喑:哑,不能说话上:指朝廷 缕:线。 仓廪:仓库。7甲、乙选文都出自汉代刘向编写的作品,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史书 。该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秦末近二百五十年间的历史。(2分)8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臣之妻私臣: 今齐地方千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合升斗者实仓廪: 9用乙文中的话来说“王之蔽”的结果。(2分)答: 10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译文: (2)宁云妨国之治哉? 译文: 11甲、乙两文的劝说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答: (9)【甲】于是入朝见威王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