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05_第1页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05_第2页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05_第3页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05_第4页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0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概 述,一、含义 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二、性能特点 味多甘淡,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三、适用范围 水湿证: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湿疮、泄泻、带下、湿温、湿痹等。四、现代药理 1.利尿作用 2.抗病原体作用 3.利胆保肝作用,五、配伍应用 1.如水肿骤起有表证者,配宜肺发汗药; 2.水肿日久,脾肾阳虚者,配温补脾肾药; 3.湿热合邪者,配清热药,寒湿相并者,配祛寒药; 4. 热伤血络而尿血者,配凉血止血药; 5. 泄泻、痰饮、湿温、黄疽等,分别与健脾、芳香化湿、或清热燥湿药配伍。 6. 利水渗湿药还常与行气药配伍,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以提高疗效。,六、分类 1.利尿消肿药 2.利尿通淋药 3.利湿退黄药 七.使用注意 易耗伤津液,对阴亏津少、肾虚遗精遗尿,宜慎用或忌用。,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一、性能特点 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偏于利水渗湿,服药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故具有利尿消肿作用。二、适应证 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茯 苓,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性状特征茯苓类球或块形,皮薄棕糙湿皱纹,剖面白粉或粒状,健脾渗湿又安神。,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 效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应 用 1各种水肿。本品甘补淡渗,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故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2脾虚诸证。能健脾补中。 3心悸,失眠。益心脾而宁心安神。,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附药 茯苓皮、茯神,茯苓皮 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性味同茯苓,功专行皮肤水湿。多用于皮肤水肿,常与五加皮、陈皮等同用。如五皮饮。用量15-30g。 茯 神 为茯苓菌核生长中天然抱有松根者。性味同茯苓。有宁心安神之功,专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健忘等。用量同茯苓。,薏 苡 仁,来 源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性状特征薏仁乳白小广卵,基宽微凹顶钝圆,腹面纵沟留棕皮,利水清热又补脾。,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 效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应 用 1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甘补淡渗,功似茯苓。对于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 2湿痹拘挛。能渗湿,又能舒筋脉,缓和挛急。 3肺痈,肠痈。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作粥食用,为食疗佳品。,猪 苓,来 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寄生于桦树、枫树、柞树等的腐枯根上。性状特征猪苓块状如猪粪,皮黑瘤突显皱缩,断面类白且细腻,利尿水肿通诸淋。,性味归经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功 效 利水渗湿。,应 用 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等。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茯苓强,凡是水湿滞留者均可选用。,用法用量 煎服,5-10g。使用注意 无水湿者忌用。,泽 泻,来 源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性状特征泽泻类圆倒卵形,表面黄白布岗纹,断面粉性多细孔,利尿渗湿相火清。,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功 效 利水渗湿,泄热。,应 用 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淋浊带下及痰饮等。淡渗,其利水作用较茯苓强,且性寒能泄肾与膀胱之热,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用法用量 煎服。5-10g。,冬 瓜 皮,来源 为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冬瓜的果皮。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小肠经。功 效 利水消肿。,应 用 水肿,小便不利。利水消肿,性偏凉能清热,以水肿偏有热者为宜。,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附药 冬瓜仁,为冬瓜的种子。又称白瓜子、冬瓜子。 性味与冬瓜皮同。功能清肺化痰,利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肺痈、肠痈,带下、白浊等。治肺痈的苇茎汤,治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中均用本品。 用量10-15g。,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一、性能特点 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性较著。主入膀胱、肾经。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长于利尿通淋。二、适应证 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车 前 子,来 源 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成熟种子。性状特征车前种子扁椭圆,表面黑褐凸一面,镜下种脐白岫点,通淋利尿兼明目。,性味归经 甘,寒。归肾、肝、肺经。 功 效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日,清肺化痰。,应 用 1.水肿、淋证。 甘而滑利,寒凉清热,有利尿通淋之功。对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漓涩痛者尤为适宜。 2暑湿泄泻。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 3目赤涩痛,目暗昏花,翳障等。善清肝热而能明目。 4痰热咳嗽。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 治疗高血压病,用本品煎汤代茶饮。,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宜布包。,附药 车前草,为车前的全草。 性味功用同车前子,且能清热解毒。用治热毒痈肿,内服或用鲜草捣烂外敷。用量102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滑 石,来 源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性状特征滑石块状不规则,体白或灰略光泽,手模滑腻质松软,利水通淋清暑热。,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胃、膀胱经。 功 效 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收湿敛疮。,应 用 l.小便不利,淋沥涩痛。能清膀胱热结,通利水道,是治湿热淋证常用药。 2暑湿,湿温。甘寒,既能利水,又能解暑热,是治暑湿之常用药。 3湿疮,湿疹。外用有清热收湿敛疮作用。,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宜布包。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瞿 麦,来 源 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带花全草。性状特征瞿麦茎直色黄绿,节膨线叶均对生,顶花红色冠丝裂,清热利水又通淋。,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 效 利尿通淋,活血通经。,应 用 1湿热淋证。苦寒泄降,能清心与小肠火,导热下行,而有利尿通淋之功,为治淋要药。尤以热淋、血淋最为适宜。 2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用法用量 煎服,10-15g。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扁 蓄,来 源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篇蓄的全草。性状特征扁蓄草茎基分叉,叶片狭椭或披针,托叶鞘状花腋生,利水通淋疗虫痒。,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膀胱经。功 效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应 用 1湿热淋证。能清下焦湿热,利尿通淋。 2虫积腹痛,湿疹阴痒。,用法用量 煎服,10-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使用注意 多服泄精气。,地 肤 子,来 源为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地肤的成熟果实。性状特征地肤子扁五角星,表皮灰绿背显棱,腹面星裂含黑子,清热利尿止痒行。,性味归经 苦,寒。归膀胱经。 功 效 利尿通淋, 清热利湿,止痒。,应 用 1淋证。苦寒降泄,能清利下焦湿热,故用于膀胱湿热。 2. 皮肤风疹,湿疮,周身瘙痒等证。,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外用适量。,海 金 沙,来 源 为海金沙科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性状特征海金沙呈细粉状,孢子轻滑色棕黄,浮于冷水沸则沉,清热利水以通淋。,性味归经 甘,寒。归膀胱、小肠经。功 效 利尿通淋,止痛。,应 用 1各种淋证。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功专利尿通淋止痛,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2小便不利,水肿。又能利水消肿,尤以湿热肿满为宜。,用法用量 煎服,6-12g;宜布包。,附药 海金沙藤,为海金沙的全草。 性味功效与海金沙同,而更长于清热解毒。 多用治热淋,石淋等证。其次亦可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和黄疸。煎服,15-30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敷。,石 韦,来 源 水龙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庐山石韦和石韦或有柄石韦的叶片。性状特征石韦叶片长卵形,全缘革质中脉明,叶背棕毛孢囊密,利水通淋热咳宁。,性味归经 苦、甘,微寒。归肺、膀胱经。 功 效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应 用 1湿热淋证。为清热利尿通淋常用药。 2肺热咳嗽气喘证。 此外,本品寒凉,入血分又能凉血止血。故亦可用于血热出血证。,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大剂量30-60g。,萆 解,来 源为薯蓣科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绵萆解和粉背薯蓣的根茎。性状特征萆解薄片外皮黄,切面粗糙海绵样,对光照视筋脉显,利湿化浊痹通康。,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胃经。功 效 利湿去浊,祛风除湿。,应 用 1膏淋,白浊证。能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小便混浊,或如米泔之膏淋要药。 2风湿痹证。,用法用量 煎服,10-15g。使用注意 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一、性能特点 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苦泄寒清而利湿,利胆退黄。二、适应证 湿热黄疸证。,茵 陈 蒿*,来 源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等的全草。性状特征茵陈卷曲绒团状,灰绿密被白柔毛,叶片羽裂小线形,清热利湿能退黄。,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 效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应 用 1黄疸。苦泄下降,寒能清热,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出,故为治黄疸之要药。 2湿温,湿疹,湿疮。,用法用量 煎服,10-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蓄血发黄及血虚萎黄者慎用。,金 钱 草 *,来 源 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神仙对坐草) 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性状特征金钱草为过路黄,茎细对叶宽等长,主脉一条背面突,利水通淋除湿黄。,性味归经 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功 效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应 用 1湿热黄疸。 2石淋热淋。能利尿通淋,排除结石,故治石淋尤为多用。 3用于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用法用量 煎服,30-60g。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虎 杖 *,来 源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茎叶亦可入药。性状特征虎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