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粮情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在粮情监测领域 数据采集大多是由分布在广阔领域里的传感器网络进行的 一般来说数据源是离粮情监 测系统的终端相对较远的 基于这个原因 传统的粮情监测系统大多是有线系统 这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 进行施工的难度 而且有线系统还有着布线困难 易遭雷击等特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位于底层的传感 器节点采集信息后通过无线网络进行向上级节点传送信息 最终到达总节点的自组网络系统 无线传感器 网络以其低成本 低功耗 系统易于安装等优点 不仅解决了有线粮情监测系统所固有的易于被雷击 安 装成本高等问题 同时更因其较低功耗解决了有线系统随时通电的要求 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的 口号 目前国内外的粮情监测系统大多为有线的粮情系统 在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雷击 线路人为破坏 等问题 而且布线非常的困难 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现有的无线粮情系统也普遍具有传输距离近 功耗 较大 续航能力差等缺点 需要经常性的更换电池 文中设计和实现了一个主要针对粮库的无线粮情监测系统 系统采用了 Sub G 频段中的 433 33 MHz 进 行无线通信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采集信息 并通过 CDMA 模块进行远距离传输 具有了低功耗和 远距离监控等特点 系统节点睡眠模式下电流为 2 3 A 两节 5 号电池可保证节点工作 3 年以上 1 系统整体架构系统整体架构 整个系统分为主节点 1003 D 分节点 1003 传感器节点 由测量温湿度的节点 1002 和测温节点 1001 组成 3 种类型 1002 节点连接着温湿度传感器 温湿度传感器由测量温度的热敏电阻和测量湿度的霍尼韦尔湿 度传感器 HIH4000 组成 1001 节点连接有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 每个粮仓带有一个分节点 1003 一 个分节点 1003 下属一个 1002 节点和若干个 1001 节点 主节点 1003 D 下属一个 1002 节点作为外温外湿 系统框图如图 1 所示 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数据通过尤线通信的方式传到分节点 1003 每个分节点 1003 将收到的信息 发送到主节点 1003 D 1003 D 通过串口将数据传送到 CDMA 模块 由 CDMA 网络将数据传送到远端的 PC 机上 底层节点 1001 和 1002 都有自己的专属 ID 以便上位机进行区分温度节点 1003 节点也被赋予 了自己的 ID 平常所有的节点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模式 当上位机对某一个仓发送采集命令时 命令通 过 CDMA 网络传送到 1003 D 节点上 然后 1003 D 节点向下一层节点 1003 发送唤醒命令 相应的 1003 被唤醒后开始发送唤醒其所属的 1001 和 1002 节点的命令 传感器节点 1001 和 1002 采集数据后然后向上 一级节点传送 最后通过 1003 D 经 CDMA 网络传到上位机 由上位机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 2 系统硬件设计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所使用的 MCU 是 silicon labs 公司生产的 Si1000 芯片 Si1000 器件是完全集成的低功耗混合信号片 上系统型 MCU 它集成了 8051 单片机内核和射频芯片为一体 具有 4 k 的片内 RAM 和 64 k 的 FLASH Si1000 芯片集上电复位 电压监测器 看门狗定时器和系统时钟为一体 是真正独立的片上系 统的解决方案 Si1000 的频率使用范围是 240 960 MHz 接收灵敏度最高可达 121 dBm 输出功率是 20 dBm 它内置了天线多样性 并且支持跳频技术 另外 Si1000 芯片为了提高性能 对 CIP 51 核和 外围器件做了关键性的增强 在 CIP 51 核的基础上 Si1000 的扩展中断源提供了双中断源 允许众多的 模拟的和数字的外部设备去中断控制器 Si1000 包含着包括上电复位 看门狗定时器在内的 8 个复位源 每个复位源除了用来上电复位 复位输入引脚和 Flash 错误外 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关闭 在供电方面 Si1000 的工作电流一般稳定在 5 mA 左右 在睡眠模式下 它的电流为 2 A MCU 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图如图 2 所示 Si1000 中集成了射频收发模块 这大大地节省了系统所耗费的资源 它的可使用的频率范围为 240 960 MHz 输出功率已达 20 dBm 接收灵敏度达到 121 dBm 自带了发送和接收 FIFO 芯片内置发送 接收 待机 睡眠 4 种模式 其中睡眠模式在文中系统中的低功耗设计中占据非常大的作 用 在发送数据时 数据信息是以包结构发送的 每发送一个包或接收到一个包的数据时 芯片会以中断信号 的方式通知 MCU 进行处理 通过在软件中对射频模块的的各个参数进行配置 可以使系统达到一个理想 的通信效果 在实际通信中 经过实验 视距效果下可以达到 2 5 公里的通信距离 而且保证不丢失数 据包 系统 CDMA 模块选用的是 Anydata 公司生产的 DTM518C 该模块支持 CDMA 800 频段 EVDO Rev A 超 低的功耗电流 待机 1 5 mA 关机 10 A 最大工作电流 580 mA 工作温度范围为 35 75 电源 电压范围为 3 3 4 2 V 单片机选用的是 PIC18F14j11 单片机 它是一种引脚低功耗 高性能的单片机 最大容许输出电压为 5 5 V 工作电压范同是 2 0 3 6 V 达内嵌入式培训 3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 为了节省电池能量 必须降低常态模式下节点的电流消耗 对于簇头路由节点来说 其主要仟务就是唤醒 感测器节点并把感测器节点采集的有效数据发送到管理节点上 因此在绝大多数时间按内 将节点的射频 通信模块 RF 和微控制器模块 MCU 置于最低能耗的休眠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传感器节点来说 除了 射频通信模块和微控制器模块 还带有传感器装置 以及为传感器装置提供能量的电源调理模块 在 RF 与 MCU 模块处于极低能耗的休眠状态时 还应该将传感器相关的模块完全关断 只有在感测器节点真正 工作时 才把这些设备上电 初始化 簇头路由节点本身处于低能耗 Listen Sleep Listen 机制时要被管理节点唤醒 因此采用的是 4 8 kbps 的 波特率进行通信 经过试验证明 当前导码为 5 个字节 有效载荷为 3 个字节时 发送一个数据帧所耗时 间约为 21 ms 同理 只有使 1003 节点的侦测窗口开至 50 ms 时 才能保证两个数据包的完整覆盖 簇头节点的低能耗模式流程图如图 5 所示 传感器节点的工作周期设定为 5 s 5 s 中的 4 995 s 处于低能耗的休眠状态 剩余的 5 ms 侦听信道 0 如 果有自己的唤醒命令 就不再休眠 如果没有 就继续休眠 传感器节点 1001 节点 与簇头路由节点的通 信波特率是 115 2 kbps 即传感器节点每秒可以发送 115 200 个二进制位 经过试验检测 当前导码为 5 个字节 有效载荷为 26 个字节时 发送一个数据帧所耗时间约为 1 83 ms 当侦听窗口为 5 ms 时 至少 可以保证有两个唤醒命令帧被传感器节点捕获的到 系统中作此设计 正是增强通信鲁棒性的考虑 节点 低功耗代码如下 传感器节点的低能耗模式流程图如图 6 所示 4 实验应用实验应用 系统完成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测试 采集数据完整率在 95 以上 满足目前粮库对粮情系统的要求 用上 位机软件点击测温 系统就会按照设置以各仓位进行上传数据 经过上位机软件进行处理 收到的粮食温 度如图 7 所示 5 结论结论 文中设计的系统依靠电池供电 具有低功耗 成本低 使用时间长等特点 能够及时的回传采集到的粮食 温湿度信息 具有较好地通信距离 由于系统采用了低功耗设计 系统电池使用时间可达到 3 5 年 底 层节点封装在密封盒中 可以有效的防止熏蒸和虫害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有线粮情监测系统来说 这也 为系统的易于施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对于现有的无线粮情系统 本系统拥有更远的传输距离和系统使用 寿命 系统可通过 CDMA 模块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远距离传输 这使工作人员进行超远距离的进行粮情 监测成为现实 成都嵌入式培训哪里好 选择达内嵌入式培训开启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