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九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一章第一章 声现象声现象 单元复习目的单元复习目的 一 知识和技能 1 复习声音的产生 传播 声音的特性 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 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 传播的条件 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 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 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 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 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 过程和方 1 通过复习和归纳 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 通过复习活动 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 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复习重点复习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特征 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 声音的三个特性 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复习难点复习难点 音调 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超声波 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时间 3 3 月月 2626 日日 一 复习引入一 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 的音乐 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 影响工 作 妨碍休息 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 发现之一 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 三音石 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 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 二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 物体叫声源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 液体 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 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 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 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 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 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 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用心 爱心 专心2 二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 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 织传给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 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 任何部分发生障碍 例如鼓膜 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 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 声音通过头骨 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 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 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 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 声音传到两 只耳朵的时刻 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 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 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听到的声音是立 体声 三 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 为赫兹 赫 Hz 物体在 1s 的时间里如果振动 100 次 频率就是 100Hz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 20Hz 到 20000Hz 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 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 20000Hz 的 声音叫超声波 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 2 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 动时 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物体的振幅越大 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越大 3 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不同 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人们 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则的 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的来源 物理学角度看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 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噪声源包括以下几种 交通噪声 汽车 火车 飞机 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性的噪声源 对环境的影响最突 出 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 车辆拥有量增加 交通噪声污染日益严重 工业噪声 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和设备 不但直接对生产者带来危害 对附近周围的居 民影响也很大 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元凶 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用的混凝土搅拌机 打桩机 推土机 钻机 风动工具等产生巨大 的噪声 生活噪声 公共娱乐场所 商场 市场等发出的声音以及人群的喧哗声 家庭噪声等都 称为生活噪声 生活噪声一般强度不大 在 80 分贝以下 但它使人心烦意乱 干扰人的正 用心 爱心 专心3 常工作与生活 2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人们用分贝 dB 来划分声音等级 噪声的等级不同 所造成的危 害也不同 3 噪声的控制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的方法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即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五 声的利用 利用声能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三 例题分析三 例题分析 例例 1 1 关于声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 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例例 2 2 如图甲所示 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 如图乙 鱼儿能听见拍手声 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例例 3 3 关于 声速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物体振动得越快 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 幅度无关 例例 4 4 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例例 5 5 唐诗 枫桥夜泊 中的诗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中的钟声是因为 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 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 钟声 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例例 6 6 通过学习 声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 只要物体在振动 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 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 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例例 7 7 浦东新区浦东新区 20062006 花匠在挑选花盆时 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 根据敲击声来 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 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三个特征全都有 例例 8 8 如图所示 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 两侧设有 3m 左右高的透明板墙 安装这些板 墙的目的是 A 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用心 爱心 专心4 B 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 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 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例例 9 9 广州市广州市 20062006 l 小明学了 电磁波 和 声波 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 纳表 表 中 和 的说法是错的 填写表中序号 波的种类电磁波声波 传播速度 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 度都是 3 108m s 声波在固 液 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 相同 传播介质 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应用事例 用于无线电通讯 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 2 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 这是从 途径减少 噪声 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例例 1010 绵阳市绵阳市 20062006 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 正 确的是 A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 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 产生 C 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D 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 产生 例例 1111 2006 年潍坊市 超声波在科学技术 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请你说出 两个应用的实例 说明 3 月 27 日 28 日九年级学生统一参加中考一摸考试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授授 课时间 课时间 3 3 月月 3030 日日 一 基础知识讲解一 基础知识讲解 1 声音的产生 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 物体的发声就停止 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 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 敲打门 桌子 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 声 C 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 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 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 生的巨大的涛声 D 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 子弹 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 秋风怒号 2 声音的传播 用心 爱心 专心5 A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 空气 声波传播 固体 液体 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 优劣 B 声速 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 物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 有v固 v液 v气 15 空气中声音速度为 340m s 3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A 声源在振动发声 B 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如空气 C 听觉器官完 好 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 着重讲清楚鼓膜 形成起振 听小骨 放大震动 听 神经 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 人的头骨 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 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 觉中枢形成听觉 声音的三个特性 A 音调 声音的高低 也即通常所讲的 调子高低 问题 决定音调的因素 频率 教师再将一下频率的概念 单位 人的听觉范围 20Hz 20000Hz 超声波 高于 20000Hz 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 次声波 低于 20Hz 的声音 人听不到这种声 其他动物可以听到超声波 次声波 B 响度 指声音的强弱 大小 即通常指的 嗓门大小 问题 它由物体的振幅决定 教师比较频率和振幅的不同 C 音色 某种声音所独具的特质 如二胡 小提琴 无论在白天 黑夜 人们都能区分 就是它们的音色不同之使然 1 噪声 物理定义 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环保角度上的概念 影响人们学习 休息 工作 谈话的声音 噪声强弱的表示 用分贝 dB 表示 教师讲一讲保证工作 学习的声强级 保护人 听力的声强级等知识 噪声的控制 从三个方面实施 声的利用 声音中含有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回声 回声定位 声音中含有能量 超声波除结石 城市噪声中声能的开发 研究中 做下面一组填 空题 二 堂上练习二 堂上练习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 声音在固体 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 真空 传播声音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 以上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如果 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 使原声加强 乐音特征是 其中音调跟 有关 响度 跟 有关系 用心 爱心 专心6 噪声减弱的途径有 6 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 在闽南民 间广泛流传 它的主奏乐器琵琶 南琶 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 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 7 在 探究声音的产生 的活动中 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说话时声带在振 动等一系列现象后 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 产 生的 8 小玉爱听收音机 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 嘟 嘟 嘟 共有六响 从第一声到 最后一声 前后间隔 10 秒钟 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 有一天 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 一响后 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 这是为什么 9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 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 所需要的器材 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 要符合安全 原则 l 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 3 实验分析与结论 10 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 用相同的方法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 的声音 11 小提琴发出的悠扬的琴声是靠 振动产生的 演奏前 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 琴弦 拧紧或放松 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 12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 震耳欲聋 这是指声音的 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 出的声音 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13 刚竣工的三峡大坝经过超声波检测 无一结构性裂缝 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 人 耳不能察觉 原因是超声波 A 速度太快 B 响度太小 C 频率太高 D 频率太低 14 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话中 不正确的是 A 声音在固体 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 C 真空不能传声 D 打锣时 要使锣停止发声 只须用手按住锣面就可以了 15 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A 真空 B 木头 C 空气 D 水 16 比较声音在海水 铁管和空气中传播速度 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海水 铁管 空气 B 铁管 海水 空气 C 空气 铁管 海水 D 空气 海水 铁管 17 百米赛跑时 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 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 B 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 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 D 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18 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用心 爱心 专心7 B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C 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D 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 20 次到 2 万次 19 有一根长 100 米的空心钢管 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