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总课时1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教学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抓亮点、得方法、学迁移”落实点抓亮点: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描述黄河的现状时运用了很多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详细而明确地告诉了读者黄河成为“祸河”的原因。得方法:1、朗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反复朗读、比较句子体会运用列数学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学迁移:(语段阅读)1、摘录文中的数据。2、从这些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3、如果把这些百分数换成其他的词语,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比较句子)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1、 驱动导入(1) 兴趣导入通过预习,这篇课文你最有感触的是什么?分享一下你的预习感受吧。提示:可以从以下方面说(课题、作者、修辞手法、文章结构、表达方法、主题情感等。)(2) 任务导入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该怎么学呢?(读“自学提示”)让学生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根据导语提炼学习方法,再根据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任务导入: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发源于青藏高原,曲折东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从上游到下游的流向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上游河面不宽,水也不深,河水清澈见底,到中游泥沙大量增多,携带着大量泥沙进入下游,随着河道变宽,水流变得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变为“地上河”。 但是,后来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 单元展开(1) 第一单元学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1、 多通道导学:导学单:(课件出示)(1)理解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 找近义词 分解词素 查字典) 摇篮 悬河 生息繁衍 忧患 植被 水土流失 (2)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 自主性预学学生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时间约为三分钟,教师巡视、指导。3. 交互式研学(1) 同桌交互学习:交流导学单,互相讨论自学成果(2) 全班交互学习。A简要交流同桌交互学习的情况。B重点交流导学单(2)(3)。(课文讲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原因是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要治理黄河,为人民造福。) (课文先写黄河发生变化,接着写变化的原因,最后写要治理黄河。)4. 巩固性促学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课题提问:黄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怎样治理黄河?把这两方面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二、 第二单元学习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1、多通道导学(1)黄河原来怎样?读课文,请你划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2)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原因,并说说这两方面原因的关系。(3)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2、自主性预学学生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时间约为四分钟,教师巡视、指导3.交互式研学(1)同桌交互学习:交流导学单,互相讨论自学成果(2)全班交互学习。教学预设:一、出示句子: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自然条件很好,可与今日江淮流域媲美。 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师:原来的黄河是这样的美,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所以我们才称它为母亲河,(课件出示黄河原来的图片)那么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呢?划出重点语句谈理解。 二、出示句子:抓亮点:1、朗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得方法:2、反复朗读、比较句子体会运用列数学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出示句子:(第一组)“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十几亿吨,其中大部分被搬到了大海,另一部分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体会:用上了“16、12、4”这些确切的数字,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黄河冲积下来的泥沙量很大,沉积量也很大。(第二组)“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苦难。”“2000年间决口无数次,改道多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作者用了“2000年、1500次,改道26次”这种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具体而深刻地感受到了黄河带给人们的灾难,这些可怕的数字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学迁移:(语段阅读)酸雨沉降会导致大片森林枯亡,树木受酸雨侵蚀以后,叶子脱落,抗病虫害能力下降,然后枯死。在我国南方重酸雨区,已发现一些森林衰亡观象。重庆南山1800公顷马尾松林死亡率达46%;四川蛾眉山金顶冷彬死亡率达40;四川奉节县芳革坝林场6000多公顷华山松96已死。酸雨还会毁坏农作物,使之减产。我国受酸雨危害的农田有4000多万亩,每年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1、摘录文中的数据。2、从这些数据中你读懂了什么?3、如果把这些百分数换成其他的词语,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比较句子)三、引导学生读第六自然段。1.划出黄河变化的重点句子。 “一是自秦朝以后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二是人口迅速增长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2.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原因。 自然因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人的因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天然保护后,发生水土流失。 3.说说这两方面原因的关系。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这两方面原因是相互联系的,由于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保护层,黄土就变得更加松散,植被就很难生长,所以绿色就变得更少。 这两种原因都造成共同的结果: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中的泥沙越来越多,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也越来越大。) 四、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们为治理黄河设计了许多方案,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4、 巩固性促学:(总结课文,激发情感)因为气温转寒和人口迅速增长这两个原因,造成黄河两岸水土严重流失。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越来越大,所以治理黄河任重道远。我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三、达标总结(1) 达标评价对照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认识到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教训是要保护自然,不要人为破坏自然。)(2) 收获整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除了达成目标以外,你还有哪些收获?(3) 拓展延伸请你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没有破坏大自然的现象。设计意图导入既为了揭题又是为了向学生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