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犯错 就怕没错——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犯错.doc_第1页
不怕犯错 就怕没错——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犯错.doc_第2页
不怕犯错 就怕没错——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犯错.doc_第3页
不怕犯错 就怕没错——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犯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怕犯错 就怕没错浅谈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犯错日期:2011-12-15来源:官林小学 作者:刘惠华字体:大 中 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一位老师都要和几十个孩子日复一日的相处,在这期间,意外之事时常发生。今天在墙壁上画画了,明天剪同学头发了,后天把玻璃打碎了孩子们制造麻烦的速度,似乎总是比大人们能够预防和防范的速度快。所以,在学校,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最平常又最正常不过的,恐怕就是孩子出其不意或意料之中地犯错。这些大大小小的、繁杂琐碎的错误经常会让老师有疲惫的感觉,甚至不时让老师有发火或掀起狂风暴雨的欲望。然而,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生中从来没有犯过错的人,几乎找不到,心理学家盖耶也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由此可见,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对于学生的犯错,我们应当看成是一种不断地尝试和创新。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呢?法国作家封丹有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东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棉袄吹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对着行人呼呼地吹,行人为抵御北风的侵袭,始终把棉袄裹得紧紧的。东风则徐徐吹拂,不一会儿,行人便觉得温暖,开始解开衣扣,继而脱掉棉袄。北风和东风都要使行人脱掉棉袄,但由于使用的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这则普普通通的寓言告诉我们一个至关重要的道理:“无论什么教育,只有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人之职、育人之事,绝对不能暴风骤雨,更不能山洪暴发,而应以雪的方式灌溉”因此,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理解,会宽容。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错事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可以说错误是一笔财富,人们总是在不断地改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走向成熟,走向完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道德面貌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年龄小,阅历浅,更加容易犯错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犯错时,不要头脑发热,而要给予理解,要会宽容,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不仅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特有的智力水平、情感体验出发,把犯错看成是一种正常现象,真正思孩子之所思,想孩子之所想,更要把错误变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加以正确、巧妙地利用,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在每一次错误中发现、成长。与成年人相比,孩子更需要在温暖可靠的信任中去学习和探索,去克服幼稚和错误。学生小明拿走了同桌的画笔,或许他是想到了今天有美术课,自己没有带画笔。又或许他是没注意,把同桌的画笔收拾进书包。对于学生的过失行为,教师先不要武断地下结论,冒然地训斥和批评,而要在理解孩子内心的基础上,对其爱绘画加以肯定,鼓励他只要用功,定能成材。然后再指出画笔是同桌的,如果个人需要,须经同桌同意才能拿走,否则就是不文明的行为。这样,在掌握了学生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脱节的心理特点后,采用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方式,定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二、寻根源,想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各种各样、或好或坏的行为举动,都是在一定的动机支配下实行的,目的是寻求一种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动机,去决定做或不做,进而采取一定的行动。因此,当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要有“诊疗”的能力,弄清楚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发病源在哪儿?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孩子犯错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1、家庭教育的影响;2、模仿心理的盲从;3、持久性不够,当然还有很多错误的原因,有些是很多原因错综复杂在一起的,并不能完全割离开来,对号入座。 当病源、病根找到时,就要开始对症下药了。这就需要教师有教育的智慧,有治病的能力,能为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方法,如冷处理法,暗示法,旁敲侧击法,感化法等等。教师要创造适宜的心理和外部氛围,耐心地等待学生自我反省、悔过、自新。当然,有些时候,有些方法收效甚微;有些学生,问题会反复发作,这时,教师要有心理准备和足够的耐心,继续给他们提供帮助,毕竟他们的脚步正快乐而又自信地向前迈着,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一步。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方式加以“诊疗”,都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言语要亲切。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要注意多用肯定性、开导性、启发性的语言和语气,化指责为期望,和风细雨,以理服人,为孩子留有时间去思考,并在同学面前为他保留一点面子,使他从心里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消除对峙心理,自己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千万不要大声呵斥,出口伤人,用“不准”、“不行”、“不能”等语气下命令,或者以尖酸、刻薄的语气加以冷嘲热讽,一味揭短。三、软惩罚,促进步。心理学家认为,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因此,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惩罚仍然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负责任的教育。然而有人一听到惩罚就想到了体罚,其实不然,惩罚并不等于体罚,我们所赞成的惩罚是一种软惩罚,而不是硬惩罚(体罚)。软惩罚是一种善意的惩罚,它建立在老师爱学生的基础上,需要老师用适当、得体的言语和行为去影响学生,用真心去温暖他们,用真爱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承担责任,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错误过失负责任。软惩罚不是老师为了自己出气,为了宣泄不满情绪,为了向学生报复。在学生犯错时,教师要用好软惩罚这一手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和错误的类型,从学生个性出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如果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给班级抹黑,让班级被扣了分,就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可以给大家做一件好事或是表演一个节目,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惩罚。苏霍姆林斯基说:一生中从未犯错的人是很难找到的。小学低年级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难免行为幼稚,犯下一些错误。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即使对学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