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华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今的学生们天天唱着意境浅显的流行歌曲,却背不出字字珠玑的古诗文;学生们捧着卡通漫画看得津津有味,却对古典名著敬而远之;传统节日,不知意义何在;民族英雄,不知朝代事迹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社会,社会道德的缺失,精神底蕴的淡薄无一不和传统文化的逐渐失落有关。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一、把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让学生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要与学生价值取向共优化, 追求人文素养的精度和深度。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二、以文本为载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 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是中华文明的民族精神史。屈子投江,苏武手持旌节牧羊十八年,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在一篇篇激扬的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屈的民族英魂。语文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精华,它将一直熠熠生辉,流芳百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则是语文教师备课前就应该考虑的。 代表传统文化的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以他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典籍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我国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时刻牢记的教育指导思想。 三、发挥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主渠道的作用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志。因此,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们要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的甜味与魅力。具体可以作以下尝试: 1、诵读积累。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它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2、在课前预习时渗透传统文化,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发展。 3、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如,举办古诗词背诵比赛;师生共同搜集非物质文化材料;到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参观学习等, 集中体现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弘扬传统文化,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4、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一种科学与审美的校园中,自觉领略传统文化风采,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 四、通过“审美”继承传统文化教育 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最为诗意感性的“唐诗宋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触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初步兴趣。当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这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森林时,就会心醉神迷,乐而忘返,“复前行,欲穷其林”。我认为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手段: 1、配乐诵读法。古诗词所特有的音韵美可以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充分彰显出来。教师或利用朗读音频资料,或运用本身的朗读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吟诵,一起沉浸在诗歌“美”的意境中。 2、吟唱法。有些传世佳篇已经被谱成曲,成为现代流行歌曲的一部分。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虞美人等,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一起聆听吟唱的方法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借助优美的旋律完成对诗歌意境的多角度审美。 3、古诗配画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诗的又一大特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直观的画面表现诗的内容。很多学生有不错的美术基础,非常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把对美术的喜爱迁移到语文学习中,他们自发地挖掘诗歌意境,带着自己审美特点的精采纷呈的作品纷纷涌现。这是几种手段中做得最成功的一个。借助直观的画面,丰富的色彩和欣赏者自身的主观体悟,诗歌的意境被大大地丰富了。 4、写“唐诗小品”。“古诗配画法”还停留在直观审美上,适宜在学生整体中铺开。对于一部分领悟能力强,文字驾驭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写“唐诗小品”。把古人用凝练的文字表现出的意境用今天的语言,加上合理的想象,写成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再现诗词优美的意境。多种学习手段的交错运用,可以从不同侧面激发各个学习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学生的审美素质逐步提升,优美凝练的文字在不知不觉中积淀着学生的人文底蕴。 总之,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刻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为什么中国大量使用自行车11篇
- 我的朋友250字7篇
- 流浪地球观后感3550字10篇
- 纪检办案经验课件
- 早癌筛查教学课件
- 企业资料档案管理系统模板
- 庐山谣的文化内涵与自然美景:高二语文课文深度解读教案
- 地理《世界地理知识竞赛》教案
-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8篇范文
- 纪念刘和君课件
- 2物流行业2025年人力资源招聘策略研究
- 幼儿园大班家长会
- 非洲出国务工合同协议
- 大题04 板块模型(解析版)-【三轮冲刺】2025高考物理大题突破
- 统计分析在资产评估中的运用
- 网络基础知识课件教学
- 信号工-矿井提升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个人提供技术与公司合作协议书范本
- 劳务派遣与工厂签合同
-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
- 2025年镍厂招工考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