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之汉字本体初探_第1页
对外汉语之汉字本体初探_第2页
对外汉语之汉字本体初探_第3页
对外汉语之汉字本体初探_第4页
对外汉语之汉字本体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世纪的曙光 而且是人类文明得以长传并继承发展的承载 性工具 从一般的文字发展规律来看 文字的发展变化总是从形象到抽象 从 感性到理性 从复杂到简单 但并不一定都经历表形文字 表意文字 表音文 字三个阶段 表音和表意是图画文字发展的两大趋势 汉字作为语素 音节文字 其表意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文字发展的潮流之下 汉字应当在坚持其表意特性 的基础上继续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 文字发展 两种趋势论 三阶段论 汉字特点 Abstract The character is the dawn of civilizat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for human to inherit their civiliz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general character s development regulations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aracter is invariably from graphic to abstract from emotional to rational and from intricate to simple while this development does not always experience pictograph ideograph and phonograph Ideograph and phonograph are two different development trends of pictorial writing As a morpheme syllabic character the ideographic characteristic of Hanzi is obvious Under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s Hanzi should insist on its ideographic characteristic and constantly spread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to the world Key words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s theory about the two trends of character s development theory about the three stage of character s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nzi 1 文字发展的 两种趋势论 之于汉字 历史上许多民族都创造过原始文字 但只有极少几个民族的文字达到能够 完备记录语言的成熟程度 可称为严格意义上的 自源文字 它们是 西亚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古埃及的圣书字 古印度的梵文 中国的甲骨 文和中美洲的玛雅文 世界上的文字大都起源于图画文字 但并不一定都经历 表形文字 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三个阶段 表音和表意是图画文字发展的两大 趋势 王宁先生指出 汉字也起源于图画文字 但是 延续图画象形文字的发 展趋势是表意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 汉字顽强地维护着自己表意文字的特 点 一方面又不断地为了适应被它记录的汉语而进行内部调整 成为世界上最 古老 最具严密系统的表意文字 我们主张世界文字发展的 两种趋势论 不同意 三阶段 以及由此引 发的 汉字落后论 从上述对文字发展趋势的基本阐述中 我们可以发现 世界文字发展的方向大致为以下两种趋势 图画文字 表意文字 表音 文字 图画文字 表形文字 表意文字 表音文字 王宁先生所说的 汉 字也起源于图画文字 延续图画文字的发展趋势是表意 汉字顽强地维护着自 己表意文字的特点 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看法 本文是从 两种趋势论 的角 度来谈汉字的特点 即承认汉字发展的趋势是表意 不同意世界文字发展的 三阶段论 以及由此引发的 汉字落后论 但应当注意的是 汉字并不是 单纯意义上的表意文字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图画 文字阶段 以表形文字为基础 以表音文字为主体的表音文字阶段 以形声字 为主体 还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阶段 需要指出的是 这与 文字发展的 三阶段论 是截然不同的 汉字发展至今 象形 指事 会意这 三种具有表意性质的汉字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形声字占汉字的比例越来越 大 按照广义的形声字来计算 汉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重很大 据朱骏声 六书爻列 说文 中的形声字占 82 现代汉字中形声结构的字约占 90 1 形声字比重的增多 是否意味着汉字发展的表音趋势 苏培成先生的 现代 汉字学纲要 给出了答案 在 现代汉字学纲要 一书中 苏培成先生提出了 现代汉字的新六书 分别是 会意字 形声字 半意符半记号字 半音符 半记号字 独体记号字和合体记号字 其中具有表意性质的汉字 会意字 半 意符半记号字 意符表意 音符表音的形声字 占绝大多数 这说明形声字比 重的增多并不影响汉字的表意属性 反而证明了汉字的发展趋势是表意而非表 音 2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上面已经提到 汉字发展的趋势是表意方向 但表意性只是汉字的一个重 要属性 它并不能代表汉字的根本性质 文字性质的确定决定了该种文字在世 界文字类型中的归属 文字的性质 指的是该种文字区别于别种文字的本质 1 苏培成 现代汉字学纲要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76 页 特征 确定文字性质的标准只有一个 就是看这种文字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 单位 2 拼音文字的记录单位是字母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 它的记录单位 是语素 关于汉字性质问题的讨论 不同的人持不同的看法 赵元任先生把汉 字叫做词素文字 吕叔湘先生认为汉字是语素文字 并且是语素文字的唯一代 表 与语素文字说相近的是叶蜚声 徐通锵两位先生提出的语素 音节文字说 他们认为汉字 是一种语素 音节文字 即每一个汉字基本上记录语言中的一个 单音语素 少数语素不止一个音节 只能用几个字表示 但每个字记录一个音 节 如 玻 璃 彷 徨 等 3 关于汉字性质的界定 具有代表性的概念 界定是苏培成先生在 现代汉字学纲要 中做的总结 人们常说汉字是形音 义的统一体 有些汉字不记录语素 只记录语素的一部分 这样的汉字只有形 体和读音 没有意义 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如 葡 萄 徘 徊 蟋 蟀 这样的字数量很少 不反映汉字的本质 这样一些字的存在不影响汉字是语素 文字的论断 4 综上所述 汉字的根本性质 或者说本质特征是语素 音节 文字 表意性是汉字的一个重要属性而非本质特征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 有过所谓的图画文字 这说明表意性是早期文字的共同属性 但许多民族的文 字都演变成了拼音文字 失去了表意性 汉字系统则长时间地保留着以形体表 意的古老 原始的属性 5 汉字是语素 音节文字 这既是汉字的根本性质 也是汉字的本质特征 除 此之外 汉字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数量繁多但高频字集中 现代汉语通 用字表 收通用字 7000 个 相对于拼音文字的几十个字母数量是非常多的 虽 然汉字数量多 但高频字集中 很多字在书籍报刊中的复现率非常高 就学习 2 苏培成 现代汉字学纲要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页 3 叶蜚声 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1 第 164 页 4 苏培成 现代汉字学纲要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2 页 5 殷寄明 汪如东 现代汉语文字学 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第 16 页 英语来说 只有掌握了 4000 6000 个英文单词才能够正常地阅读英文书籍报刊 而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中的一级 二级常用字共 3500 个 覆盖率合计 99 48 因此 汉字的这一特点有利于国际汉语教学 结构复杂 信息量大 汉字由 于其数量繁多 因此成千上万个汉字在形体上要有区别 现代汉字结构的复 杂性 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结构单位多 第二方面是组合方式多 汉字 根据部件的多少 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 合体字有五种部件组合类型 即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包围结构 框架结构和品字结构 构形构意具有理据 性 这是说汉字的意符和音符和整字的字义字音有联系 现代汉语新六书 中的会意字 形声字是有理据类字 半意符半记号字 半音符半记号字是半理 据字 独体记号字和合体记号字是无理据字 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朱德熙 说 汉字最大的长处就是能够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古今汉语字音差别很 大 但由于字义的变化较小 而且两千年来字形相当稳定 没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先秦两汉的古书今天一般人还能部分看懂 有些方言语音差别很大 彼此 不能交谈 可是写成汉字 就能互相了解 道理也是一样的 6 3 汉字的评价和前途 对汉字的正确认知是对汉字做出公正评价的前提 就国内而言 关于汉字 的评价分为三个阶段 古代对汉字的评价 近百年来 1894 1994 对汉字的评 价以及 文革 后有关汉字的评价 汉字改革 是清末以来语文现代化运动 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改革 前 由于汉字难认难写 只有读书人基本了解 汉字的相关知识 因此人们认为汉字是禁锢思想的桎梏 不利于人们的教育普 及 在这个时期 研究汉字的学者如钱玄同 鲁迅对汉字的使用都持否定的态 度 认为汉字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 中国文字改革分两步走的构想也应运而生 第一步完成当前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即简化汉字 推广普通话 制定并推 行汉语拼音方案 第二步实现拼音化 7 对 拼音化 的理解基本是指用拼 6 朱德熙 汉语 语法丛稿 第 201 页 7 苏培成 现代汉字学纲要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87 页 音文字代替汉字 那么 汉字会被拼音文字代替吗 首先 支持汉字拼音化的 人们大都是认为拼音文字比汉字在实际应用中更简便 更有优势 但实际情况 并非如此 这一点在前面的例子中已有讲过 其次 汉字有三千年以上的历 史 和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技术方面看 在汉字和拼音文字势均力敌 时 汉字不会被拼音文字所取代 就是在汉字处于某种劣势时 由于它有强大 的习惯势力来支持 也不会轻易被取代 8 综上所述 汉字是语素 音节文字 具有明显的表意性 这决定了汉字数量 繁多 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