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docx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陵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品味语言,学习古诗词中表达情感的方法。2、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悠悠中华五千年,文人墨客们创作了灿若星河的古典诗词,能够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一定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其中几乎都是男性作品,唯一有作品入选的女词人就是李清照。可见,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同学们回忆一下曾经学过她的什么作品。背诵如梦令这首词是她早期的作品,外出泛舟游玩尽兴而归,反映出生活悠闲惬意。这样的生活如果能够一直延续多好,可是命运的天平却从来不会偏颇,痛苦和磨难同样会落在旷世才女羸弱的双肩上,让我们一起走进武陵春,感受此人丰富的内心情感。探寻李清照如何在乱世中挣扎与浮沉。二、教学新课1、朗读(1)请自由朗读两遍,注意试着按照朗读要求来读。 读准字音,节奏,读好语气语调,读出感情,味道。(2)请一个同学来读,看看能否读好了。其他同学作评价。(3)评价读法,明确应该用一种忧愁的语气朗读(愁)(4)老师范读,听你们的朗读老师也跃跃欲试了,我来跟你比一比。(5)全班有感情朗读,体会愁情。2、李清照生平及创作背景。孟子中有一句话叫“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读诗词需要知人论世,更有利于理解作品内涵。首先我们来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都可以。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两宋之交)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从小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后嫁给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夫妇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生活和谐美满。靖康之难后,金兵入据中原,她与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在途中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校注。北宋灭亡后,李清照来到南方,故乡已陷入金人之手,家中收藏的大批文物被焚毁,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故。金军继续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3、梳理文意总总不幸遭遇,内心的悲痛都用文字表达出来,激发了我想继续探究词意的兴趣。同学们,请结合课下注释,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整首词的大意。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小声商量一下如何表达。 老师来做个示范,比如说上阕第一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我们可以发挥联想和想象,风住就是风雨过后,枝头上美丽的花儿也被吹落凋零了,沾花的泥土却留下了缕缕花香。 后面的你们可以自己描述。来,谁来描述一下整首词的大意。4、品位词的意境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对整首词的大意了解以后,我们来深入的品味整首词。(1)提问:你认为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文眼)学生回答:愁 对,找的非常准确,这最能表现情感意味和精神内涵的字,正是整首词的文眼。(2)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绪?作者是怎样写愁的? 在此呢,老师温馨提示一下大家,对于诗词情感的表达,作者往往借助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意象表情达意;有的则通过传神的词语表达,在理解的时候要注意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比如能够反映动作心理的词语。诗词中经常运用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具体的表现情感,我们也要注意分析理解。(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我们把全班分为AB两组,左边四列为A组,右边四列为B组,A组主要负责探究上阕的愁情,B组则探究下阕。我们比比看,哪一组找的更好)A组学生回答:“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儿停了,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己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阑珊的季节。这句交待季节特征暮春时节。 同时,我们要注意把握这句词是景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句中有一个花尽也就是落花的意向,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比如李煜浪淘沙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还有晏殊的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在,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恐惧和感慨,也感叹时光流逝。 所以这里,我们看到落花的意象,很自然的联想到作者已经53岁,此时的词人不正是年老色衰,无人欣赏的老妇吗,一种伤春惜春的愁绪自然流露出来,这是借景抒情。“日晚倦梳头”:此句是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日上三竿仍无心梳洗,通过妇女特有的生活细节倦于晨妆,反映了词人的满怀愁绪。在望江南中在“梳洗罢”是“女为悦己者容”特定心情的反应,“日晚倦梳头”则是心灰意懒,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都是细节传情。问:以上两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4)提问:“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这两句又是属于哪种抒情方式?学生回答: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因此,这两句是词人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直抒胸臆,是直接抒情。(5)提问:说不尽的美好,道不完的甜蜜,然而,这一切都不在了,只有山川依旧。怎不令人愁肠百结,上阕的愁已经令人感觉无以复加,下阕又将有怎样的表现呢?该B 组同学展示了。(6)提问:“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闻说”、“也拟”表达词人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像我们平常带着一种欣赏美景的心情去的,而是因为愁绪太多,打算去派遣一下痛苦而去。学生回答: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7)提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比喻。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回想前人中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把愁比喻成水,表现愁的绵绵不绝 把愁比喻成春水,显现愁的绵长 把愁比喻成丝麻,纠缠在一起,纷繁芜杂、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8)提问:说说这三句是怎样把作者的心情写得一波三折的?学生回答:“闻说”、“也拟”、“只恐”欲抑先扬,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小结: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细节传情,比喻摹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我们在理解愁情的时候要注意,李清照不仅仅只是一个闺阁呻吟的女子,在夏日绝句这首诗中,写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流露出词人对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无耻行径的不满,可见,她除了有伤春惜春的时光流逝感,与丈夫生离死别的孤独落寞感,还有国破家亡的民族忧患感。虽然我们已经难以慰藉词人悲愁寂寥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饱含感情的朗读去应和九百年前那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5、演绎愁思提问:各小组用不同的朗诵方式来演绎武陵春。温馨提示,男女生分读; 领读,跟读; 上下阙分读; 领读,和读。小结:同学们都读得特别投入,感情非常到位。6、唱和愁怀。其实古词本来是有专门的曲调唱的,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曲调已经散轶。不过,今天有很多的词作家从古词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古风作品,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菊花台东风破。也有的是古词新唱,讲古词谱曲。我们来听一听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一剪梅。同学们,你们也可以作一个同学们,其实你也可以成为作曲家,让我们张扬个性,传递情感,做李清照的知心人。将你对愁情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