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原理作业集 60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第九章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9 1 何谓凸轮传动中的刚性冲击和柔性冲击 试补全图示各段的 s v a 曲线 并 指出哪些地方有刚性冲击 哪些地方有柔性冲击 解 刚性冲击 从动件加速度产生无穷大的变化而引 起的冲击 柔性冲击 从动件加速度产生有限量的变化而引 起的冲击 位移 速度 加速度图补全如图 在 b c 处有刚 性冲击 在 o a e f 处有柔性冲击 9 2 在图示的从动件位移线图中 AB 段为摆线运动 BC 段为简谐运动 若要求在两段曲线连 接处 B 点从动件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相等 试根据图中所给数据确定 2的大小 解 AB 段可认为是 行程为 推程角为 的摆线运动规律 的前半段 BC 段是 行程为 推程角为 的简谐运动规律的后半段 AB 段和 BC 段在 B 点的速度应相等 加速度 均为 0 在 B 点 时 有 0 解得 0 mms C B A 45 1 2 7 12 4 25 s v a o o o 2 abcef 4 257 122 1 h 2 2 10 AB 20 2 BC 12 2 8 50 4 252hh AB AB AB AB h v 00 1 2 cos1 BC BC BC BC h v 00 2 sin 2 BCABBCAB vv 指 21 2 2 2 1 1 1 1 1 2 sin 22 2 2 2 cos1 2 hh 69 70 8 2 2 rad 机械原理作业集 61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9 3 试用图解法设计一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凸轮以等角速度逆时针回转 偏距 e 10mm 基圆半径 r0 30mm 滚子半径 rr 10mm 从动件运动规律为 凸轮转角 0 150 时 从动件等速上升 20mm 150 180 时 从动件远休 180 300 时 从动件等加速等减 速下降 20mm 300 360 时 从动件近休 求位移 计算 作图均可 解 从动件在推程段和回程段位移方程为 推程 0 150 回程 等加速段 0 60 等减速段 60 120 各点位移值如下 或位移曲线图 A O 0 r 凸轮转角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从动件位移s0481216 202017 5102 5000 mm m ls 001 0 s 2 2 3 2 0 20 0 hs 2 0 2 2 hhs 2 0 2 0 2 hs 机械原理作业集 62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9 4 试用图解法设计一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基圆半径 r0 30mm 凸轮以等角速 度顺时针回转 从动件运动规律为 凸轮转角 0 150 时 从动件以余弦加速度运动上升 20mm 150 180 时 从动件远休 180 300 时 从动件等加速等减速下降 20mm 300 360 时 从动件近休 求位移 计算 作图均可 解 从动件在推程段和回程段位移方程为 推程 0 150 回程 等加速段 0 60 等减速段 60 120 各点位移值如下 或位移曲线图 s 2 2 3 2 0 20 凸轮转角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从动件位移s01 916 9113 09 18 09 202017 5102 5000 A O 0 r mm m ls 001 0 2 cos 1 0 hs 2 0 2 2 hhs 2 0 2 0 2 hs 机械原理作业集 63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9 5 试用图解法设计一滚子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 lOA 55mm lAB 50mm r0 25mm 滚子半径 rr 8mm 凸轮以等角速度逆时针回转 从动件运动规律为 凸轮转角 0 180 时 从 动件以余弦加速度运动顺时针摆动 m 20 180 300 时 从动件等加速等减速摆回原位 300 360 时 从动件静止 求位移 计算 作图均可 解 从动件在推程段和回程段位移方程为 推程 0 180 回程 等加速段 0 60 等减速段 60 120 各点位移值如下 或位移曲线图 mm m l 001 0 mm 1 凸轮转角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270 300 330 360 从动件位移 01 34 5 10 15 18 67 20 17 5 10 2 5 000 2 2 3 2 0 20 A O 0 r B 2 cos 1 0 m 2 0 2 2 mm 2 0 2 0 2 m 机械原理作业集 64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9 6 如图所示 偏置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凸轮实际轮廓线为一圆心在 O 点的偏 心圆 其半径为 R 从动件的偏距为 e 试用作图法 1 确定凸轮的合理转向 2 画出该机构的凸轮理论廓线 基圆及基圆半径 3 标出当从动件从图示位置升到位移 s 时 对应凸轮的转角 及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解 s R O A 0 r e 机械原理作业集 65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9 7 试标出以下凸轮机构从图示位置转过 60 后从动件的位移 s 或 及压力角 解 a 解 b 60 0 r s 60 0 r 机械原理作业集 66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9 8 在图示两凸轮机构中 从动件的起始上升点均为 C0点 1 试在图上标出从 C0点到 C 点接触时 凸轮转过的角度 及从动件的位移 s 或 2 标出在 C 点接触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解 a 解 b A B C 0 B 0 C O 0 r O 0 B B 0 C C 0 r s 机械原理作业集 67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9 9 图示为一偏置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凸轮轮廓由三段圆弧和一段直线组成 它们 的圆心分别为 O O 及 O 半径分别为 r 27mm r 54mm 及 r 7mm 偏距 e 12mm 滚子 半径 rr 8mm 试 1 画出凸轮的理论轮廓曲线及基圆 2 标出从动件的行程 h 推程运动角 o及回程运动角 o 3 标出图示位置从动件的位移及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4 标出凸轮由图示位置转过 60 时 从动件的位移 s 及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解 mm m l 001 0 r r O r O O 0 r 0 h 0 s 60 s 机械原理作业集 68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9 10 一对心滚子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 r0 50mm 滚子半径 rr 15mm 凸轮以等角速度顺时针转动 当凸轮转过 0 180o时 从动件以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 律上升 h 40mm 凸轮再转 0 150o时 从动件以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返回原处 其余 02 30o时 从动件静止不动 试用解析法计算 60o 240o时凸轮实际轮廓曲线上点的坐标 解 理论廓线方程 实际廓线方程 推程等加速度段方程 当 0 180 h 40mm 因为凸轮顺时针转动 以 60 3 代入时 角在第二象限 时 回程余弦加速度段方程 当 时 8254 22 72sin 24 6 5 60 sin 6 52 40 sin 2 00 h d ds 求 x y 值时以 240 代入得 角在第四象限 cos sin 0 0 ssy ssx sin cos r r ryy rxx 22 sin ddyddx ddx 22 cos ddyddx ddy 50 00 rs 90 0 9 80 3 4022 2 2 2 0 2 h s 4444 29 60cos 9 8050cos 9993 50 60sin 9 8050sin 0 0 ssy ssx 1465 44 60cos 9 8050 60sin 3 404 cos sin 4 2 0 2 0 ss h d dx 5110 42 60sin 9 8050 60cos 3 404 sin cos 4 2 0 2 0 ss h d dy 6936 0cos 7203 0 sin 6395 187203 0154444 29sin 5947 40 6936 0 15999 50cos r r ryy rxx 150 0 60 180240 40 6 5150 0 mmh 1803 26 6 5 60 cos 1 2 40 cos 1 2 0 h s 0902 38 240cos 1803 2650cos 9741 65 240sin 1803 2650sin 0 0 ssy ssx 3228 18 0902 38 7674 19 240cos 1803 2650 240sin 8254 22cos sin 0 ss d ds d dx 3868 77 9741 65 4127 11 240sin 1803 2650 240cos 8254 22sin cos 0 ss d ds d dy 9731 0cos 2304 0 sin 6332 34 2304 0 150902 38sin 3776 519731 0 159741 65cos r r ryy rxx 2 0 2 2 h s 机械原理作业集 69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9 11 图示凸轮机构中 凸轮为一偏心圆盘 圆盘半径 R 30mm 圆盘几何中心 O 到回转中心 A 的距离 OA 15mm 平底与导路间的夹角 60 当凸轮以等角速度 1rad s 逆时针回转时 试 1 标出凸轮廓线的基圆半径 r0 2 标出从动件的行程 h 3 求出凸轮机构的最大压力角 max与最小压力角 min 4 求出从动件的推程运动角 0和回程运动角 0 5 求出从动件的最大速度 vmax 解 1 基圆半径 r0是凸轮回转中心 A 到理论廓线 迹点 B 的轨迹 的最小向径 3205 17 30cos 0 OAR r 2 从动件的行程 h 如图所示 6410 34 30cos 0 r OAR h 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90 30 4 从动件的推程运动角 0和回程运动角 0 均为 180 5 从动件的最大速度 120 时 图示位置 45 有 mm m l 001 0 sin cos sin cos 180sin 90 sin AOAP AOAP AOAP maxmax APv 在 AOP 中 有 smmAPv AO AP 3205 17 3205 17 60sin 15 sin maxmax max A O R 0 r h 0 0 90 P 45 90 机械原理作业集 70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9 12 试分别标出四种凸轮机构在图示位置的压力角 解 a b c d 0 0 v 机械原理作业集 71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第十章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0 1 已知一条渐开线 其基圆半径为 rb 50mm 试求 1 渐开线在向径 rK 65mm 的点 K 处的曲率半径 K 压力角 K及展角 K 2 渐开线在展角 K 10 时的压力角 K及向径 rK 解 1 2 10 2 当 20 的正常齿渐开线标准齿轮的齿根圆和基圆相重合时 其齿数为多少 又若 齿数大于求出的数值 则基圆和根圆哪一个大 解 当基圆与根圆重合时 当 时 当 z 42 时 由式 可知 等号左边不变右边增大 说明根圆大于基圆 mmr inv r r KbK KKKK K K b K 5331 413439tan50tan 542578793 7 13752 0 180 34393439tantan 3439715137 39 76923 0 65 50 cos mm r r K b K K K 8171 67 0342cos 50 cos 0342 174533 0 10 2 cos 2 ch z mr mz r afb fb rr cos1 2 2 1cos 2 cos 2 ch z z ch ch z m mz a a a 25 0 1 cha指45 41 9396 0 1 25 1 2 cos1 2 ch z a 机械原理作业集 72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3 有一个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如图 用卡尺测量出三个齿和两个齿的公法线长度为 W3 61 84mm W2 37 56mm 齿顶圆直径 da 208mm 齿根圆直径 df 172mm 并测得其齿数 z 24 试求该齿轮的模数 m 分度圆压力角 齿顶高系数和径向间隙系数 a h c 提示 m 均取标准值 且 15 或 20 a h c 解 当 15 时 当 20 时 因此可知齿轮 m 8 15 又 10 4 一对渐开线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机构 已知两轮的分度圆半径分别为 r1 30mm r2 54mm 20 试求 1 当中心距 86mm 时 啮合角等于多少 两个齿轮的节圆半径 r1 和 r2 各为多少 a 2 当中心距 87mm 时 啮合角和节圆半径 r1 和 r2 又各等于多少 a 3 以上两种中心距下 齿轮节圆半径的比值是否相等 为什么 解 1 2 3 两种中心距下 齿轮节圆半径的比值相 O b rr b p b p b s W a b cos 72856 7 cos 56 3784 61 cos cos 23 23 WW m WWmpb 0012 8 15cos 72856 7 m 2246 8 20cos 72856 7 m 22 2 chzmdhzmd afaa 1 82 248208 2 m mzd h a a 25 0 82 182172248 2 2 m mhdmz c af mmrra845430 21 6132233878 23 9178 0 cos 20cos 86 84 cos cos cos 111 a a mmrr mmrr 2857 55 3878 23cos 20cos 54 cos cos 7143 30 3878 23cos 20cos 30 cos cos 22 11 25248666 24 9073 0 cos 20cos 87 84 cos cos cos 111 a a mmrr mmrr 9286 55 3878 23cos 20cos 54 cos cos 0714 31 8666 24cos 20cos 30 cos cos 22 11 常数 1 2 1 2 b b r r r r 机械原理作业集 73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等 因为 10 5 已知一正常齿渐开线标准齿轮 z 18 m 10mm 20 求齿顶圆齿厚和基圆齿厚 当齿 顶变尖时 齿顶圆半径又应为多少 解 齿顶厚 基圆齿厚 齿顶变尖 sa 0 则 mm invrss bb 2816 17 014904 0 57 84220cos708 15 2cos mmmhrr mmrr mm mz r mm m s aa b 1001090 57 8420cos90cos 90 2 1810 2 708 15 2 10 2 mm invinvr r r ss aa a a 8173 6 014904 0 068084 0 1002 90 100 708 15 2 2 invinvr r r s aa a mm r r inv r s inv a b a a a 0923 105 5236cos 57 84 cos 5236 10217 0 014904 0 2 90 708 15 2 1 2 2 1 115132253 32 100 57 84 cos cos 11 a b a r r 机械原理作业集 74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6 图示一对渐开线齿廓 G1 G2啮合于 K 点 试在图上作出 1 齿轮 1 为主动时 两齿轮的转动方向 2 节点 P 节圆 r1 r2 啮合角 3 啮合极限点 N1 N2和实际啮合线段 21B B 4 齿廓 G1上与齿廓 G2上点 a2相共轭的点 a1 并用双线表示齿廓 G1上的齿廓实际工作段 5 比较齿廓 G1上 与齿廓 G2上 两段的长短 并分析其原因 解 齿廓 G1上 与齿廓 G2上 两段的长度不同 是因为齿廓间有相对滑动 1 Ka 2 Ka 1 Ka 2 Ka 1 O 2 O 1a r 2a r 2 a n n K 1 G 2 G 1 a 1 2 2 N 1 N 1 B 2 B 2 r 1 r P 机械原理作业集 75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7 一对正常齿渐开线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机构 已知 20 m 5mm z1 19 z2 42 试 1 计算两轮的几何尺寸 r rb ra和标准中心距 a 以及实际啮合线段的长度和重合度 21B B 2 用长度比例尺 l 1mm mm 画出 r rb ra 理论啮合线 在其上标出实际啮合线 21N N 21B B 并标出单齿啮合区和双齿啮合区 解 1 O 2 O 1a r 2a r 1b r 2b r 1 N 2 N 1 r 2 r P b p b p 1 B 1 B 2 B 2 B 单齿啮合区 双齿啮合区 mmmhrr mmmhrr mmrr mmrr mm mz r mm mz r mmzz m a aa aa b b 1105105 5 525 5 47 66 9820cos105cos 64 4420cos 5 47cos 105 2 425 2 5 47 2 195 2 5 152 4219 2 5 2 22 11 22 11 2 2 1 1 21 77 31 5 52 64 44 cos cos 1 1 11 1 a b a r r 24 26 110 66 98 cos cos 1 2 21 2 a b a r r 634 1 76 14 12 24 76 1420cos5cos 12 24 20tan24 26 tan42 20tan77 31 tan19 20cos 2 5 tan tan tan tancos 2 21 2211 2121 b b aa p BB mmmp mm zz m PBPBBB 机械原理作业集 76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8 若将上题的中心距加大 直至刚好连续传动 试求 1 啮合角 和中心距 a 2 节圆半径 r1 和 r2 3 在节点啮合时两轮齿廓的曲率半径 1 和 2 4 顶隙 c 和节圆上的齿侧间隙 jt 解 刚好连续传动 则 tan tan tan tan 2 1 2211 aa zz 1 412323 23 4293 0 4219 224 26tan4277 31tan19 2tantan tan 21 2211 zz zz aa mmpp mmrra mmr mmr mmrr mmrr 063 16 23 23cos 20cos 5 cos cos 94 15537 10757 48 3492 4223 23sin37 107sin 1571 1923 23sin57 48sin 37 107 23 23cos 20cos 105 cos cos 57 48 23 23cos 20cos 5 47 cos cos 21 22 11 22 11 mmsej mmaamcrrac mmmchrr mmspe mminvinv invinvr r r ss mm invinv invinvr r r ss t af af 7722 2 1228 6 895 8 69 4 11025 4194 155 25 41525 1 5 47 895 8 1676 7 063 16 1228 6 2023 23 37 1072 105 37 107 2 5 2 1676 7 014904 0 023791 0 14 970309 8 2023 23 57 482 5 47 57 48 2 5 2 21 21 11 11 2 2 2 22 1 1 1 11 机械原理作业集 77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9 有三个正常 齿制的标准齿轮 其参数如下 试问 这三个齿轮的齿形有何不同 主要考虑 rb s h 可以用同一把成形铣刀加工吗 可以 用同一把滚刀加工吗 列表分析比较 解 1 由于三个齿轮的齿形均不同 1 2 的 rb不同 渐开线的形状不同 1 2 与 3 的 s h 均不同 故不能用同一把铣刀加工 2 由于齿轮 1 2 的 m 相同 故可用同一把滚刀加工 齿轮 3 则不行 10 10 有一齿条刀具 20 m 4mm ha 1 c 0 25 刀具在切制齿轮时的移动速度 v刀 1mm s 试求 1 用这把刀具切制 z 14 的标准齿轮时 刀具中线距轮坯中心的距离 L 为多少 轮坯的转速 n 为 多少 2 若用这把刀具切制 z 14 的变位齿轮 其变位系数 x 0 5 则刀具中线距轮坯中心的距离 L 为 多少 轮坯的转速 n 为多少 解 1 2 齿轮编号 mz 1 20 220 2 20 250 3 20 520 mzrbsh齿形同一铣刀 同一滚刀 120 22018 79 2 5不同不能与2能 220 25046 98 2 5不同不能与1能 320 52046 982 5 6 25不同不能不能 已知参数计算尺寸分析 min 34 0 0357 0 3030 0357 0 28 1 144 122 28 28 2 144 2 rn srad mz v mmrL mm mz r 刀 min 34 0 0357 0 3030 0357 0 28 1 144 122 3045 028 rn srad mz v mmxmrL 刀 机械原理作业集 78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11 用标准齿条型刀具范成切制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 已知 20 m 2mm ha 1 c 0 25 1 当轮坯角速度时 欲切制 z 90 的标准齿轮 求轮坯中心与刀具中线之间的srad 5 22 1 距离 L 及刀具移动的线速度 v刀 2 在保持 L 和 v刀不变的情况下 若轮坯角速度改为 求所切制的齿轮的齿数srad 5 23 1 z 和变位系数 x 并说明所切制出来的齿轮是正变位还是负变位齿轮 3 在保持 L 和 v刀不变的情况下 若轮坯角速度改为 试计算被切制齿轮的齿srad 1 22 1 数 z 和变位系数 x 并说明最后的加工结果如何 示意画出三种情况下刀具中线 加工节线与轮坯分度圆 节圆及轮坯中心与刀具中线之间的距 离 L 并画出节点 P 的位置 1 2 3 mmrv mmrL mm mz r 4 5 22 1 90 90 90 2 902 2 刀 2 2 9490 94 2 9422 94 5 23 1 4 m rL x m r z mm v r 刀 8 0 2 4 8890 4 88 2 4 8822 4 88 1 22 1 4 m rL x m r z mm v r 刀 加工的是负变位齿轮 加工的是正变位齿轮 由于 z 不为整数 加 工的结果所有的轮齿都切掉 L rr 刀 v 节线 中线 P 解 中线 节线 O rr L P xm 节线 中线 O rr L P xm O 机械原理作业集 79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12 齿轮与齿条无侧隙啮合如图 试在图上 1 画出实际啮合线 2 画出齿条节线 3 画出齿轮节圆 21B B 4 画出啮合角 5 画出齿轮 齿条齿廓实际工作段 6 若以该齿条为刀具范成加工齿轮 标出该齿轮的变位量 xm 并说明是正变位 还是负变位 7 判断这样加工出来的齿轮是否产生根切 并说明理由 8 画出被加工齿轮齿廓的渐开线起始圆 rq 中线 6 正变位 7 这样加工出来的齿轮不会发生根切 因为刀具的齿顶线没有超过极限啮合点 N1 A 1 O 1 11 rr 1a r mha 1 2 1 B 2 B P xm q r 1 N 解 节线 机械原理作业集 80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1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与齿条标准安装 齿条主动 齿轮的 z1 20 m 10mm 20 ha 1 c 0 25 齿条比例尺为 l 1mm mm 试画出 1 齿轮节圆 r 1 齿条节线 用 节线 1 表示 2 理论啮合线和实际啮合线 3 用图示量出的线段计算 4 若齿条为加工该齿轮的刀具 从图示位置向轮心靠近 4mm 画出加工时的节圆 R 1 刀具 中线 刀具节线 用 节线 2 表示 及啮合角 并判断是否产生根切 说明理由 解 中线 会发生根切 因为刀具的齿顶线已超过极限啮合点 N1 节线 1 节线 2 731 1 20cos10 1 51 21 b p BB mmmhrr mm mz r aa 11010100 100 2 2010 2 11 刀具中线 1 B 2 v 2 B 1 N 2 N 11 rr mm4 1 R 1a r 1 O P 机械原理作业集 81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14 图示回归轮系中 已知 z1 18 z2 41 z3 40 z4 20 20 m 4mm 试问有几种传 动方案可供选择 哪一种方案较为合理 列表比较并说明理由 不要求计算各轮几何尺寸 其中 3 4 方案较为合理 1 z 2 z 3 z 4 z 解 mmzz m a mmzz m a 120 2040 2 4 2 118 4118 2 4 2 4334 2112 有 7 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 a 齿轮1 2 齿轮3 4 1a a12 118mm 标准齿轮传动负传动 2a a12 118mm 高度变位传动负传动 3a a34 120mm 正传动标准齿轮传动 4a a34 120mm 正传动高度变位传动 5a12 a a34 正传动负传动 6a a34 正传动正传动 机械原理作业集 82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15 如图所示三对齿轮传动 已知 z1 12 z2 47 z3 15 z4 45 z5 36 z6 25 两轴中心距 a 120mm 20 ha 1 c 0 25 m 4mm 试确定三对齿轮的传动类型 说明理由并确定各 轮的变位系数 1 可取 则 2 可取 则 3 可取 则 2 z 4 z 6 z 1 z 3 z 5 z a mmzz m a mmzz m a mmzz m a 122 2536 2 4 2 120 4515 2 4 2 118 4712 2 4 2 6556 4334 2112 aa aa 34 12 2941 0 17 1217 5303 0 014904 0 0214466 0 20tan2 4712 tan2 8382224773 22 924 0 cos 20cos 120 118 cos cos cos min 1min min1 21 21 11121 12 z zz hx invinv zz xx a a a 2941 0 min11 xx2362 0 2941 0 5303 0 2 x 6471 1 17 4517 1176 0 17 1517 020 min 4min min4 min 3min min3 2134 z zz hx z zz hx xx aa 1176 0 min33 xx min434 1176 0 xxx 正传动 零传动 因 z3 17 所以需用 高度变位传动 负传动 aa 34 4706 0 17 2517 1176 1 17 3617 467 0 014904 0 009330516 0 20tan2 2536 tan2 7011171853 17 9554 0 cos 20cos 120 122 cos cos cos min 6min min6 min 5min min5 56 65 65 11561 56 z zz hx z zz hx invinv zz xx a a a a 3 0 5 x167 0 6 x 解 机械原理作业集 83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16 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 已知 m 2mm z1 z2 10 20 ha 1 c 0 25 用齿条 刀范成加工 求其不发生根切的最小中心距 a min 解 查渐开线函数表 10 17 一对高度变位齿轮 z1 12 x1 0 5 z2 33 x2 0 5 m 20mm 20 ha 1 c 0 25 今将大齿轮2的齿数改为z 2 32 而小齿轮仍用原来的 中心距也不变 试确定大齿 轮2 的变位系数x 2 解 将大齿轮齿数改为 z 2 32 后 则有 4118 0 17 1017 min 5min min2min1 z zz hxx a mmzz m a20 1010 2 2 2 21 04488 0 1010 4118 0 4118 0 20tan2 014904 0 tan2 21 21 zz xx invinv 35 281228 mmaa3551 21 35 28cos 20cos 20 cos cos min ammzz m a 450 3312 2 20 2 21 mmzz m a440 3212 2 20 2 21 0399 0 5 05399 0 5399 0 5399 0 014904 0 0238358 0 20tan2 3212 tan2 0541232472 23 9188 0 cos 20cos 450 440 cos cos cos 12 21 21 111 xx invinv zz xx a a 机械原理作业集 84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18 已知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 z1 15 x1 0 3128 z2 21 x2 0 1921 m 5mm 20 ha 1 c 0 25 试 1 判断在用齿条形刀具范成加工这两个齿轮时 是否会产生根切现象 2 求这对齿轮作无侧隙啮合传动时的中心距 a 解 不会发生根切现象 查渐开线函数表 10 19 某机床上装有一对正常齿标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 且按标准中心距安装 已知 m 5mm z1 z2 60 20 后因齿轮磨损 将两轮拆下一起修理 修理后两轮齿顶圆直径均减 少 4mm 试 1 计算修理后齿轮的变位系数 x 分度圆直径 d 齿顶高 ha 2 说明修理后齿轮是否发生根切 3 若将修理后的齿轮重新安装到原位置 计算节圆上的齿侧间隙 j t和顶隙 c 解 1 齿面磨损后渐开线被破坏 修理后相当于对该齿轮进行负变位加工 2 不会发生根切现象 3 min22min11 min 2min min2 min 1min min1 2353 0 17 2117 1176 0 17 1517 xxxx z zz hx z zz hx a a 017344 0 2115 1921 0 3128 0 20tan2 014904 0 tan2 21 21 zz xx invinv mmaa mmzz m a 5892 90 21cos 20cos 90 cos cos 90 2115 2 5 2 21 mmxmmhh mmmzd m x mmxm aa 354 05 300605 4 0 5 22 2 min min 1min min 5294 2 17 6017 xx z zz hx a mmmcc mmxmjt 25 5 4 9118 2 20tan54 022tan22 21 机械原理作业集 85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20 已知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z1 20 z2 80 m 5mm 20 ha 1 c 0 25 安装中心距 a 255mm 试问 1 此传动存在什么问题 2 若将标准齿轮改为变位齿轮 为何种传动类型 3 若按 x1 x2 z2 z1分配变位系数 则计算齿轮 1 的齿顶圆半径 ra1 解 1 存在问题 有侧隙 不是标准顶隙 重合度降低等 2 正传动 3 mmzz m a250 8020 2 5 2 21 aa aa 0707577 1 014904 0 02269 0 20tan2 8020 tan2 6135228879 22 9213 0 cos 20cos 255 250 cos cos cos 21 21 111 invinv zz xx a a mmmyxh mz r yxxy m aa y x xx x z z x x aa 92925 585 0707577 0 85661 0 1 2 205 2 0707577 0 10707577 1 1 5 250255 85661 0 21415 0 5 0707577 1 5 4 20 80 1 1 1 21 1 21 2 1 2 2 1 机械原理作业集 86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21 已知一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安装中心距 a 155mm 传动比 i12 8 7 m 10mm 20 ha 1 c 0 25 试设计这对齿轮传动 确定齿数 传动类型 变位系数 计算几何尺 寸 验算齿顶厚 sa sa 0 4m 和重合度 解 可能的传动方案如下 比较而言 方案 1 较为合理 现按方案 1 进行设计 取 53 1647 14 155 1 2cos cos 1 2cos cos 2 21 12 1 12 1 21 zz mmi mz i mz zz m a 方案 z1z2a 传动类型传动比误差 11416150 正传动 0 21417155 高度变位传动 6 25 31516155 高度变位传动 6 67 41517160 负传动 0 83 5572 0 014904 0 028424 0 20tan2 1614 tan2 9443245802 24 9094 0 cos 20cos 155 150 cos cos cos 21 21 111 invinv zz xx a a 0588 0 17 1617 1765 0 17 1417 min 2min min2 min 1min min1 z zz hx z zz hx aa 0572 0 5 05572 0 5 0 10 150155 2972 0 26 0 1428 1 14 16 21 12 1 2 2 1 yxxy m aa y xx z z x x mmsmmmxs d d mmrmmdd mmrmmdd mmrmmhdd mmrmmhdd mmhmmyxhmh mmrmmmzd mmrmmmzd a a b a bb bb aaa aaa aaa 6 1787 17 20tan2972 0 2 2 tan2 2 8331352272 355510370318 37 8 164 56 131 cos cos 17 7535 15020cos160cos 78 6556 13120cos140cos 028 92056 184028 1221602 4 82 8 164 4 1221402 028 12 4 12 0572 0 2972 0 1 10 801601610 701401410 211 2 1 1 11 1 222 111 2222 1111 21 1 222 111 mmmsmmminvinvr r r ss aaa a a 4 017 6 4 067 5 2 211 1 1 11 28 1 tan tan tan tan 2 1 2211 aa zz 机械原理作业集 87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22 某工厂仓库现存有四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它们的基本参数为 齿轮 1 z1 19 m 3mm 20 ha 1 c 0 25 齿轮 2 z2 21 m 3mm 20 ha 1 c 0 25 齿轮 3 z3 81 m 3mm 20 ha 1 c 0 25 齿轮 4 z4 79 m 3mm 20 ha 1 c 0 25 现要修配一对外啮合齿轮传动 其中心距 a 150mm 要求传动比 i 4 0 1 问 1 在这四个齿轮中能否选出一对满足要求 为什么 2 尽量利用现有齿轮提出最佳修配方案 可另加工一齿轮 并作简要说明 解 1 不能选出一对满足要求的齿轮 2 用 z3 81 的齿轮 再加工一个 z 20 的齿轮 满足传动比要求 但 须用负传动 不是最佳方案 用 z4 79 的齿轮 再加工一个 z 20 的齿轮 满足传动比要求 且 须用正传动 为最佳方案 7619 3 21 79 150 7921 2 3 2 150153 8121 2 3 2 150147 7919 2 3 2 2632 4 19 81 150 8119 2 3 2 2 4 4224 3223 4114 1 3 3113 z z i mmzz m a mmmmzz m a mmmmzz m a z z i mmzz m a 05 4 20 81 3 z z i ammzz m a 5 151 8120 2 3 2 3 ammzz m a 5 148 7920 2 3 2 4 95 3 20 79 4 z z i 机械原理作业集 88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23 在图示回归轮系中 已知直齿圆柱齿轮 z1 15 z2 32 z3 30 z4 20 m 2mm 中心距 a 50mm 问 1 轮 1 2 与轮 3 4 应选什么传动类型最好 为什么 2 若 1 2 轮改为斜齿轮传动来凑中心距 当齿数不变 模数不变时 斜齿轮的螺旋角应为多少 3 斜齿轮 1 的当量齿数是多少 4 若已知该对斜齿圆柱齿轮的参数为 n 20 han 1 cn 0 25 齿宽 b 30mm 试计算该对 齿轮的重合度 解 1 齿轮 1 2 用正传动 齿轮 3 4 用高度变位齿轮传动或标准齿轮传动 2 3 4 1 z 2 z 3 z 4 z mmzz m a mmzz m a 50 2030 2 2 2 47 3215 2 2 2 4334 2112 4565199484 19 94 0 502 3215 2 2 cos 21 a zzm 0596 18 9484 19cos 15 cos 33 1 1 z zv 5451282624 284120340371 34 9149 35 7618 29 cos cos 7459 314917 631665 21cos0851 68cos 8809 147618 291665 21cos9149 31cos 01211665 21 3872 0 tan 9484 19cos 20tan tan cos tan tan 0426 360851 722120851 682 9575 179149 352129149 312 0426 340851 68 9484 19cos 322 cos 9575 159149 31 9484 19cos 152 cos 2 1 1 11 1 222 111 111 2 22 1 11 2 2 2 1 1 1 at a b at btb btb n tt anana anana n n d d mmrmmdd mmrmmdd mmrmmmhdd mmrmmmhdd mmrmm zm d mmrmm zm d 0831 3 629 1 4541 1 629 1 2 9484 19sin30sin 4541 1 1665 21tan2624 28 tan32 1665 21tan0371 34 tan15 2 1 tan tan tan tan 2 1 2211 n tattat m b zz 机械原理作业集 89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24 已知一阿基米德单头蜗杆与蜗轮啮合传动 其参数为 z2 40 d2 280mm q 9 20 ha 1 试求 1 蜗杆的轴面模数 mx1和蜗轮的端面模数 mt2 2 蜗杆的齿距 px1和导程 l 3 蜗杆的分度圆直径 d1 4 两轮的中心距 a 及传动比 i12 解 1 2 3 4 mm z d mmm tx 7 40 280 2 2 21 mmpl mmmp x x 99 21 99 217 1 1 mmmqd6397 1 1 2 1 2 2 1 12 2 1 40 1 40 5 171 409 2 7 2 d d z z i mmzq m a x 机械原理作业集 90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25 在图示的各蜗杆传动中 蜗杆均为主动 试确定图示蜗杆 蜗轮的转向或螺旋线的方向 a 蜗轮为 左 旋 蜗轮转向为 逆 时针 b 蜗轮为 右 旋 蜗轮转向为 逆 时针 c 蜗轮为 右 旋 蜗轮转向为 顺 时针 d 蜗杆为 右 旋 蜗轮为 右 旋 蜗杆为 左 旋 蜗杆转向为 顺 时针 e f 蜗杆为 右 旋 蜗杆转向标在图上 机械原理作业集 91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26 已知一对等顶隙直齿圆锥齿轮 z1 15 z2 30 m 5mm ha 1 c 0 2 90 试确定 这对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 将各参数尺寸名称和几何尺寸计算式及其结果填入下表 将各部分尺寸标注在下图上 名 称 分度圆锥角 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齿顶高 齿根高 顶隙 分度圆齿厚 齿宽 锥距齿槽宽 齿顶角齿根角 顶锥角 根锥角 当量齿数 c f2 zv2 s e R B a f a2 a 1 f1 zv 1 ha2 hf2 da 1 d f 1 ha 1 h f 1 da 2 d f 2 小 齿 轮大 齿 轮 1 d1 2 d2 mmmha5 mmmha5 4326 tan 21 1 zz6263 1 mmmz75 1 mmmz150 2 mmhd a 94 83cos2 11 mmhd a 47 154cos2 22 mmhd f 27 64cos2 11 mmhd f 63 144cos2 22 mmmc212 0 mmm85 7 2 mmzzm85 832 2 2 2 1 523 tan 1 Rha 9330 1 f 9222 1 f 77 16cos 1 z mmm85 7 2 mmR283 54 tan 1 Rhf 1367 2 f 1259 2 f 08 67cos 2 z mmmcha6 mmmcha6 a h da1 d1 df 1 f h 1a 1 1f s 2f 2 2a 2f d 2 d 2a d c R B e 机械原理作业集 92 班 级成 绩 姓 名任课教师 学 号批改日期 10 27 试比较各种类型的齿轮机构的特点 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蜗杆蜗轮直齿圆锥齿轮 基本参数 标准值所在面端面法面主平面大端 齿形曲线渐开线渐开螺旋面 主平面上为渐开线 齿轮齿条 理论上为球面渐开 线 齿廓接触情况 点或线接触 直线斜直线空间曲线直线 正确啮合条件 最少齿数 当量齿数 标准中心距或锥距 传动比 ch zm a nan nn ch z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
- 2025年麻醉科临床麻醉应急处理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复兴是我的责任课件
- 2025年肝脏疾病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治与护理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课件教育
- 民族团结花课件
- 2025年普外科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处理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精神科护理技巧与团体治疗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精神科常见病例诊疗技术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放射电影学临床诊断综合考试答案及解析
- 尿道损伤专题知识讲座
- 长沙会战优质获奖课件
- GB/T 254-2022半精炼石蜡
- 校本课程篆刻教学设计
- GB/T 20967-2007无损检测目视检测总则
- GB/T 12220-2015工业阀门标志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二章课件
- PS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新都区文化产业发展建议报告
- 时代邻里4度°服务美学品质关怀体系
- 养老机构行政值班查房记录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