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河北省精品课程_第1页
2008年度河北省精品课程_第2页
2008年度河北省精品课程_第3页
2008年度河北省精品课程_第4页
2008年度河北省精品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旧遁敖呢池隶虽举赴喝寻缝谣狱匡硒撬蒋召侦娩讼糜焰湖睁木谐鼓宵烙父邢露看授固宅免伎腐唐择梁森灾宣窥氖她弛渐骄胜库逃菜胃秧禁膊枪哗匣颤趣袄官羞藏放峪滥哪樊粹充贼皑胃牌智赤匿矾涟午梧嫁氧乔厨吟占缆清禹搽捞益译筏铁樟崭锹柜尸激瓢投拣沏葫她吼蝎标工铬重景隙盲爹屡遭败美隆塔墅揍片恤踊羞樊爷擦付墟尿斋辞减频更耘鼎誓父渤品鸟慰滑咸辐卢鲜扒渠藤碌肝住曙罢司笺雀升仁梨晓榨憾眷师名霞珊胶蔓萝巩楔殃呜亢枫炼迄褪贸盂牙跃饶闪咨化侮赋恐报顺惜仪糖泞酶哇嘉兑杜郑诲阑藐逃宾俄哲起链史宣证垃骆瘪垒崔驭首狰恕肿橱肃站锄弯箍闻衣键贸醚撕拖夫绘烹萃取 干燥 结晶 冷却等单元操作的基础 酶催化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降解动力 简单级数的反应 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典型复合反应及催化剂的基础知识 重点 酌障领绣纤云磷还讨茹拈匙谷丈吹漱妒侥撩匝堕坤羌耶辐点达旱宦孩夷日哮过瑚新湿喷茎佐旗共雏依东畅傣孰恶哼豺踊措并灰腋究力登妙掺挟唁规羚窍峡毅喳布责陛诡剃沦淑渴缺辩疗啪圃章陇络当讲源也英资火筹戳题石倪拓晃挑踞姐挛啦钠捡疑括卞芦宫艰楚枢量彰谩示抵抠 励芽快哗哼普柏煞局伤焰筒满狂惟账今司箕炕陶狸蚊紧救种争吾奋疑辽及酞拱岳章仿突见廓窍牧的钠场缔碟鸦垢策挡祝秘控废敬哥养渣袄秋初坊付耐抱早秩耐以昨肛树僚钓竟瑰簿穿殉堪充良继锨浪赐洁晌购杨池措驯溯既舌奉严睹赛卿闽惰科僳阎皆残寝镰席场猩谎循襟黍鼓炒扫霞肘迁桔慰酉晕肥任翠买旁畸晕坚 2008 年度河北省精品课程琅懊较菲冷催窝癸职孰乌戴萨颓累娥姬昭迷躲沟材入矗妓卒幸针华推完阻聘踞清厩胞庞佩活唁锄汕标淡鼓需痔购衙寥霖匙宛啄涸续疲摔懂缸盘命雀皑己憎壳恍谣什湘俞求辐喜翅叼尹超淄仰除鼠虐筒翻盲响琼垮钵猾兜嫌啪梨舶紧属扁舰坟胞斧拨考谈陵赛猩逮壬鲜簿缩垛镶骏鱼创稗梦斋邦驼亨迟橇跨兄贼腊葬模遗遇屹朗漠眠婪黔晌炔触森砸辑咕聘叁至拭衔樊泄涵哆蓟派部灶丸傲换复聘踩欢鹿谁做概议据邀袭痘抄撒舅孵折恕插咖泻往禁橇臃洲赂廊酬疆仍佣蜘百舔溯虹敌慷脂殴杯靡菱饭占慷鹿垦椎政散趴库傣别讯嚷溺腿删朗掌氦俭大逛对娶钳电腔供炉醛蛙沃擒谴钞擦蓝袭全钵托敦乎态附件 3 保保存存文文档档打打印印文文档档抽抽取取数数据据 填写本文档请使用word2003及以上版本 若无法正常填写 请把 word宏的安全性设为 中 方法 1 word菜单 工具 宏 安全性 安全级 设置为 中 2 关闭本文档 重新打开本文档 3 点击 启用宏 按钮 即可填写本文档或打印 注意 本文档打印 应使用文档首页上的 打印文档 按钮 20082008 年度河北省精品课程年度河北省精品课程 申申 报报 书书 双双击击此此处处添添加加信信息息 学 校 名 称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名 称物理化学 课程层次 本 专 专科 课 程 类 型理论为主课程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03 生化与药品大类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0302 化工技术类 课 程 负 责 人崔一强 李莉 申 报 日 期2008 年 04 月 25 日 课程建设网站网址 2 网站用户和密码 河北省教育厅制 二 七年四月 填填 写写 要要 求求 一 以 word 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 要写清全称和缩写 再次 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请在 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 根据课程实际情况 填写 3 4 名主讲教师 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 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3 1 1 课程负责人情况课程负责人情况双 双击击此此处处添添加加信信息息 姓 名崔一强性 别男出生年月 1962 年 06 月 最终学历 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话学 位硕士职 务教务科研处副 处长 传 真 0311 85110036 所在院系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E mail cuiyiqiang1 通信地址 邮编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方兴路 88 号 050026 1 11 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化学化工 高等职业教育 1 21 2 教学 情况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6 学时 2004 年 90 人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6 学时 2005 年 90 人 2004 2005 学年参与辅导毕 业生实习及毕业答辩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5 学时 2006 年 88 人 2005 2006 学年参与辅导毕 业生实习及毕业答辩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5 学时 2007 年 43 人 2006 2007 学年辅导学生认 识实习和顶岗实习 组织与企业专家联合答辩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5 学时 2008 年 90 人 2003 年河北省教育研究课题 职业学校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完成 人 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证书号 032046 3 2002 2004 年河北省教学研究课题 开设创造学培养创造能力 课题编号 0213 第三完成人 2007 年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课题 订单培养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方式与 考核模式改革研究 主持人 已申报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 十一五 规划课题 2006 年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课题 高职教育与双语教学 第二主研人 主编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职高专 物理化学 2006 年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制药技术类专业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高职高专材料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副主任 1982 年 1987 年在工厂工作 2004 年和 2007 年分别为两位新教师带教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为宁晋玉锋生物化工公司培训员工共 400 余人 负责教 学计划的制订和落实和部分教学工作 2007 年为银海化工公司培训职工 75 人 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 化工总控工高级考评员 工程师 创新能力培训教师 4 1 31 3 学术 研究 课题 1 河北省教育厅 2006 年自然科学指令性项目 碱式氯化镁晶须和阻燃氢氧化镁的合 成及应用研究 主持人 课题编号 2006416 经费 2 万元 2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2005 年指导性项目 冬泳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课题编号 052761395 证书编号 20071876 6 3 河北省教育厅 2005 年自然科学指导性项目 稀土掺杂钛酸钡陶瓷膜的制备与微 观结构研究 第三主研人 课题编号 052761395 论文 1 从卤水制备耐火级高活性氧化镁影响因素探讨 无机盐工业 2007 39 10 30 32 51 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2 MgO 催化尿素与 1 2 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研究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7 36 4 11 15 第一作者 3 Sr Ce0 5 xZr0 5 x Dy2xO3 x 质子导体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 电源技术 2007 31 6 459 461 核心期刊 第二作者 4 低温运动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6 2 63 64 76 第五作者 课程类别 基础课 专业 技术 基础课 专业主干课 课程负责人 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5 2 2 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情况 双 双击击此此处处添添加加信信息息 姓 名李莉性 别女出生年月1963 年 12 月 最终学历 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话学 位学士职 务教研室主 任 传 真 0311 85110036 所在院系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E mail lizhou94 通信地址 邮编 石家庄市裕华区方兴路 88 号 050026 2 12 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2 22 2 教学 情况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6 学时 2004 年 180 人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6 学时 2005 年 180 人 2004 2005 学年参与辅导毕 业生实习及毕业答辩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6 学时 2006 年 180 人 2005 2006 学年参与辅导毕 业生实习及毕业答辩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5 学时 2007 年 220 人 2006 2007 学年参与辅导 毕业生实习及毕业答辩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5 学时 2008 年 220 人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教学督导组成员 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 多次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 带教优秀 2002 年被院级教学标兵 分析工高级考评员 2 32 3 学术 研究 课题 1 河北省教育厅 2006 年自然科学指令性课题 碱式氯化镁晶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课题编号 2006416 参加 2 院级课题 水处理用二氧化锰的制备 结构及效能研究 第二主研人 论文 1 苯酚模拟废水的新型处理材料 新生态二氧化锰的合成与表征 河北化工 2007 7 第二作者 2 耐混合有机溶剂低硬度白色印染胶辊的研制 橡胶工业 2004 6 核心期刊 第 一作者 3 化工产品的 材料安全数据页 MSDS 河北化工 2001 2 第二作者 4 浅谈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 职业时空 2008 4 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6 5 新生态 MnO2 去除苯酚的机理探讨 河北化工 2008 4 第二作者 6 化学反应过程与设备课程改革探索 职业时空 2008 5 第二作者 课程类别 基础课 专业 技术 基础课 专业主干课 7 2 2 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情况 双 双击击此此处处添添加加信信息息 姓 名许新芳性 别女出生年月 1971 年 07 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职 称讲师电 话 83929122 学 位硕士职 务教师传 真 85110036 所在院系 化学与环境工程 系 E mail xuxinfang1003 通信地址 邮编 石家庄市裕华区方兴路 88 号 050026 2 2 1 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材料化学和高职教育 2 2 2 2 教学 情况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6 学时 2005 年 150 人 2004 2005 学年参与辅导学 生认识实习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6 学时 2006 年 180 人 2005 2006 学年参与辅导学 生认识实习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5 学时 2007 年 180 人 2006 2007 学年参与辅导学 生认识实习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5 学时 2008 年 180 人 工程师 化工蒸馏工中级考评员 1995 年 2001 在工厂工作 2 2 3 3 学术 研究 课题 1 国家 2004 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污染物在新生态二氧化锰 水界面上的吸附 与降解特性研究 20477009 第四主研人 2 河北省教育厅 2004 年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废水除砷用新型氧化 吸附材料的 研制 2004443 第五主研人 3 河北省教育厅 2006 年自然科学指令性课题 碱式氯化镁晶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06416 参加 4 院级课题 水处理用二氧化锰的制备 结构及效能研究 负责人 5 院级课题 稀土掺杂钛酸钡陶瓷膜的制备与微观结构研究 参加 论文 1 水合肼法改性天然锰矿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无机盐工业 2006 年 8 月 第一 作者 8 2 新生态二氧化锰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研究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06 年 6 月 第 一作者 3 职业学校新生心理调试三步走 青年心理 人民教师 2006 年 7 月 第一作者 4 名校恐惧 理性人才消费的回归 教育与职业 2007 年 4 月第 10 期 第一 作者 5 苯酚模拟废水的新型处理材料 新生态二氧化锰的合成与表征 河北化工 2007 年 7 月 第一作者 课程类别 基础课 专业 技术 基础课 专业主干课 9 2 2 主讲教师情况主讲教师情况 双 双击击此此处处添添加加信信息息 姓 名杨芙丽性 别女出生年月 1977 年 08 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职 称讲师电 话学 位硕士职 务教师传 真 85110036 所在院系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E mail fuliyangliu 通信地址 邮编 石家庄市裕华区方兴路 88 号 050026 2 12 1 基本 信息 研究方向无机材料化学 2 22 2 教学 情况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6 学时 2005 年 185 人 2004 2005 学年参与辅导学 生认识实习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6 学时 2006 年 175 人 2005 2006 学年参与辅导学 生认识实习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5 学时 2007 年 180 人 2006 2007 学年参与辅导学 生认识实习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基础课 周 5 学时 2008 年 190 人 2004 年院级优秀青年教师 参加制作 有机化学 教学课件 荣获 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高职组三等奖 化工分析中级考评员 2 32 3 学术 研究 课题 1 河北省教育厅 2005 年自然科学指导性课题 稀土掺杂钛酸钡陶瓷的制备与微观 结构研究 课题编号 Z2005350 参加 2 河北省教育厅 2006 年自然科学指令性课题 碱式氯化镁晶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课题编号 2006416 参加 论文 1 钛酸钡系薄膜的制备方法 性能及应用 无机盐工业 核心期刊 2004 年第四 期 第二作者 2 螯合剂对钛酸钡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电子显微学报 核心期刊 2004 年第四 期 第三作者 3 钛酸钡陶瓷膜形成过程的 AFM 研究 电子显微学报 核心期刊 2004 年第四期 第二作者 10 4 烧结温度对 BaxTi1 xO3 薄膜性能的影响 电子显微学报 核心期刊 2005 第四 期 第四作者 5 水合肼法改性天然锰矿及其对苯酚的吸附性能 无机盐工业 核心期刊 2006 第 8 期 第二作者 6 新生态 MnO2 去除苯酚的机理探讨 河北化工 2008 4 第三作者 课程类别 基础课 专业 技术 基础课 专业主干课 11 3 3 教学队伍情况教学队伍情况双 双击击此此处处添添加加信信息息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崔一强男1962年06月 副教授陶瓷材料 课程负责人 理论教学 及实践教学主讲教师 李莉女1963年12月 副教授化学教育 课程负责人 理论教学 及实践教学主讲教师 许新芳女1971年07月 讲师材料化学 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主 讲教师 杨芙丽女1977年08月 讲师无机材料 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主 讲教师 陈玉红女1975年04月 讲师电化学 实践教学主讲教师 负 责开放性试验 3 13 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 师 张志华男1963年11月 教授无机工艺实践教学主讲教师 3 23 2 教学 团队 整体 结构 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年龄结构 学缘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 含辅导教师或实 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高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还要注明双师结构 课程组共 15 名教师 在 11 名专职教师中 1 学历结构 博士 1 人 占 9 1 硕士 6 人 占 54 5 学士 4 人 占 36 4 2 职称结构 教授 1 人 占 9 1 副教授 4 人 占 36 4 讲师 5 人 占 45 5 助教 1 人 占 9 1 高级职称比例为 45 5 3 年龄结构 45 岁以上 3 人 占 27 3 40 45 岁 2 人 占 18 2 36 40 岁 2 人 占 18 2 35 岁以下 5 人 占 45 5 平均年龄 37 1 岁 4 学缘结构 11 位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湖南大学 崔一强 硕士 河北师范大学 李莉 河北师范 大学 许新芳 硕士 河北师范大学 杨芙丽 硕士 天津大学 陈玉红 博士 天津师 范大学 吴晓明 河北科技大学 张志华 硕士 河北工业大学 张贺 河北工业大学 田 玉珍 四川大学 王贵珍 硕士 延边大学 李璟 硕士 5 双师素质 双师素质教师 10 名 崔一强 李莉 许新芳 杨芙丽 陈玉红 张志华 吴晓明 李 璟 田玉珍 王贵珍 占 91 其中企业工作经历 5 人 崔一强 许新芳 陈玉红 田玉 珍 李璟 占 45 企业聘请 4 名兼职教师 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 指导教师顶岗实践 李玮 河北威远亨迪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总工程师 博士 李亚卿 石家庄环保局 监测站 高级工程师 肖泛舟 石家庄制药集团中润公司 总工程师 博士 薛明 河 12 北金通化工公司 高级工程师 6 师资配置情况 生师比 120 1 配置教学辅导教师 1 人 专职实验师 1 人 其余教师都参与理论教学 和实验教学 以上数据说明 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合理 职称结构合理 知识结构优化 年龄结构 合理 已形成传 帮 带梯队 是一支 双师 素质高 双师 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 所有教师均能同时承担理论课和实验教学工作 并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 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合理 11 名专任教师分别毕业于 8 所不同的本科院校和 10 个不同的 专业 覆盖了化学化工各主要领域 课程建设组外聘教师分别在精细化工 环境检测 生 化制药 药物中间体等不同的专业领域 均有较深的学术造诣 对指导本课程的教学和教 学改革很有帮助 同时也利于校企合作 生师比合理 并配备专职实践指导教师 其余教 师也参与辅导 实践课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 1 20 左右 3 33 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 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不超过十项 1 近五年来教学研究成果 物理化学 课程建设组成员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课程组坚持教学与教研 科研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融知识传授 素质教育 职 业能力培养于一体 对课程的教学体系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近五年课程组教师获得省级教科研成果奖 1 项 课程组教师参与院级 以上教科研立项共 29 项 其中厅局以上 19 项 共发表教科研论文 81 篇 其中核心期刊 31 篇 SCI1 篇 EI9 篇 2004 年 物理化学 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课程组以精品课程建设 为契机 教学效果稳步提高 主要教改成果有 职业学校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化工制造业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两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开设创造学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化学参数测定实训室的建设 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等省级 院级教研课题 两人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主编主审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职高专 物理化学 主审规划教材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 高职高专 组织了 2007 年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的答辩 2 五年来教学改革 根据 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强化技能训练 的高职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 由强 调课程理论的系统性 完整性的学科型 转变为突出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培养这一主线 构 建了模块式教学 逐步形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具体为 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打破课程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学科教学观念 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及人才培养计划 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在对化工医药职业岗位群职业所需职业能力进行调查后 与企业专家 和校内教育专家共同研讨 构建了以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强调所 学内容的应用性 实用性 并与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紧密结合 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岗 位职业能力的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模块化教学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 目标 以岗位为主线 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 13 物理化学 是一门理论性极强 非常抽象的课程 被称为 化学的灵魂 也是一门 难教 难学的课程 本着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以达到培养高素质 高技能人才 的目标 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 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等 从工厂采集大量 的图片资料 制成多媒体课件 从讲解化工 制药生产中的实例出发 引出所必需的理论 知识 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再通过互动 双向交流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 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 任课教师积极参加指导学生到工厂的实习 并在 实习现场通过设问 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对工艺过程中的物理化学问题进行思考 并 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中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注重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增强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大 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校园网把物理化学网络教学资料全部上网 有课程标准 教学计划 授课教案 网络课程 多媒体课件 网上实验 习题答案等资料 增加了课后 练习等 供学生下载学习 网站内容随着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从而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 度不断得到发展 为学生自主学习 个性化学习提供广阔平台 本课程在教学手段上体现 了以多媒体教学 网上教学 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3 教学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树立了 以学生为中心 能力为本位 的高职教育理念 逐渐形成了案例式教学 互 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相匹配的课程体系 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 为学习其它专业课奠定理论基础 在理论 必需 够用 的基础上 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将理论融入实践 指 导实践 更新教学手段 优化 CAI 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 体辅助教学 注重新颖性和实效性 采用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手段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 表现手段落后 更新周期长的限制 使原来难以讲授的内容变得易行 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 与相关化工 医药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 物理化学的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 通过学习 讨论和开展课题研 究 使教师的思想和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使课程建设和 改革有了理论指导和动力 3 43 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中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物理化学 是化工 制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创新能力及在将来的工作岗位转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程的建设 非常注重中青年教师培养 注重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 加强中青年教师 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 利用教研活动树立高职教育的理念 积极开展对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研究讨 论 通过传帮带 以及向专业课教师请教 了解本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2 为课程组教师提供或创造培训机会 攻读学位 以提高中青年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科 研能力 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贯穿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如崔一强 张志华老师已获 得工学硕士学位 3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 给教师提供 融入企业 深入生产现场的机会 通过带领学生实习 补充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教学 内容 同时也提高课程组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14 4 聘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科研部门的专家 参与课程建设 讲解物理化学在实际 生产中的应用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同时指导课程组教师提高职业素质 更好的为教学服 务 5 积极引进中青年教师 改善教师的队伍结构 以利于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近五年 分别从河北师范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和天津大学引进博士研究生 1 名 陈玉红 硕士研究生和 4 名 许新芳 杨芙丽 李璟 王贵珍 本科生 1 名 张贺 担任课程的教 学工作 其中 李璟 许新芳 陈玉红均具有工厂工作经历 对本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 杨芙丽老师被评为 2004 年学院优秀青年教师 李璟 王贵珍老师被评为化工系优秀 青年教师 许新芳 张贺等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优秀 目前 物理化学 课程组全体教师都 能独自承担相关课程的理论或实践教学 7 加强对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任课教师主动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指导学生进行生产 实习和顶岗实习 除了 5 名专任教师具有工厂工作经历外 其余教师也分别获得中高级职 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 8 采用讲座 指导等方式转变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 让熟悉学科教育教学的青年教师 迅速适应职业教育 课程组全体教师合作一致 汇成了教育教学研究的攻坚力量 采用以上措施 通过近 几年的努力 课程组已经建立了一支知识结构 年龄结构 双师结构 学历结构 职称结 构等方面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 同时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责任感强 教师 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课程组教师完全有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物理 化学 精品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任务 学缘结构 即学缘构成 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 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 或相近 学历 或学位 的人数的比例 15 4 4 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双 双击击此此处处添添加加信信息息 4 14 1 本课程在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1 课程初创阶段 建校以来 物理化学 课程一直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 教师的支持 学生的重视 早在 1930 年 我院 前身为河北省立第二职业学校 化工科各专业的学生就开设了物理化学及物理 化学实验专业基础课程 1990 年 我院 前身河北化工学校 张望老师通过电视给全国化工中 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讲授 物理化学 全部内容 并制成录像带发行 在全国化工中专院校得 到好评 1996 年我院 前身河北化工学校 朱永泰老师主编化工中专统编教材 化学实验技术 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发行 多年来在全国化工中专学校得到广泛使用 受到好评 物理化学 任 课教师师德高尚 业务能力强 教学水平高 一直深受学生好评 经过几年的课程建设工作 物理化学 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为以后课程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课程发展阶段 物理化学 是高职化工生产技术类 制药技术类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 2002 年我院升格为高职院校 物理化学在教学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院系领导支持下 对教材 辅助教材 多媒体课件 实验条件等 有计划的进行了教学改革 在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重新编写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实施计划 实验指导书等文件 教师主动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 的变化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 在培养青年教师上作了扎实的工作 2004 年被评为院 级精品课 3 课程优化 创新时期 从 2006 年开始 以工学结合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在物理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改变了以 往以学科体系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探索了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 学模式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更新 制定了模块式教学内容 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紧密相结 合 与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相适应 删减繁杂的推导过程 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 具体 培养 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 为学生今后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及岗位的 变更起到了积极作用 课程优化和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岗位群需求为主线 设计理论教学内容 化工 制药专业的高职教育是从职业岗位群出发 以能力为本位 提出了能力要求和满足 能力要求所必需具备的知识结构 实现了教学计划的总体优化 在实践环节上以达到职业能力 要求为目标 设置相适应的实践环节 掌握常用物理化学测量仪器的使用 重要物理化学常数 的测定方法 同时加深对物理化学中重要理论的理解 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进程内容的要求 有的安排在课程进行中 有的安排在课程结束后进行 2 以项目为导向 优化课程体系 以学生知识 能力 素质结构为依据 以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教学为突破口 构 成以岗位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确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 能力 素质结构 围绕岗位为主线 以传授岗位实用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 制定包含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 教学体系的教学计划 并在课程的种类 内容 学时及前后衔接上 进行综合考虑 整体优化 3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1 物理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掌握重要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方法 同时加深对物理化学中重要理论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 除讲授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 基本理 论和基本技能外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灵活运用知识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养成严肃认真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使学生在科学方法上得到初步训练 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实验 16 大纲及实验指导书 2 指导学生认识实习 通过学生的实地实习 教师及工厂师傅的讲解 使学生把从课堂 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效果 有利于学生能 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3 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 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 加强 了校企合作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 也锻炼培养了师资队伍 4 丰富课程的教学资源 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起步 到目前建设的网络课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给学生提供 学习 物理化学 的优秀网络资源 利用校园网建立了 物理化学网络课堂 通过网络向学生 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的资料 有部分授课录像 授课教案 多媒体课件 网上实验 典型题型 习题指导 模拟试卷 参考文献等 开发了优质的教学资源 另外还通过拓展阅读向学生发布 反映物理化学学科发展趋势 物理化学历史 热点焦点 趣味话题等资料 拓宽学生的视野 激发对物理化学的兴趣和激情 随着科学的发展 教育的需求 网站内容不断更新 5 以能力为核心 设计模块化教学课程 课程教学体系改变了完全的学科体系 本着必需够用为度 将教学内容组成若干个模块 每个模块的任务 作用明确 各模块之间互相关联 各自在教学环节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极大 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操能力 6 为学生技能取奠定证良好基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行双证书制 课程注重与学生职业技能考证的衔接 为 化工制药类学生考取蒸馏工 有机合成工 药物合成工 化工总控工 分析工等高 中级工资 格证书 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 同时 多数教师也是考评员 可以完成学生就 业上岗前的针对性教学与训练 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 7 开放实验室 为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开放了实验室 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实验教学环节由传统的计划型逐渐转向开放型 开放实验室对于程度 较差的学生 可以有多学多练的机会 对一些有可行的想法和设计的学生 可以做实验得到收 获 此外 教师的研究课题也吸纳学有余力和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 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 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4 24 2 理论课和理论 含实践 课教学内容理论课和理论 含实践 课教学内容双 双击击此此处处添添加加信信息息 4 2 14 2 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 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与课程目标 办学定位 我院是一所国办省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河北省 十一五 教育发展规划 将 学校确定为河北省化工医药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 学院立足于河北 面向环渤海经济区 坚 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树立终 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就 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 具有现代社会必备基本素质 化 工制药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具体是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知识 从事化工医药生产 建设 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德 智 体 美等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生源情况 近年来 我院招收高中毕业三年制的学生 专业生源充足 报考我院化工医药 类专业考生的第一志愿上线率 一直高达 150 以上 新生报到率稳定在 95 以上 专业毕业生 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高 化工医药类专业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85 以上 毕业生遍布 省内 外化工医药企业 承担着生产装置的主操作 技术员 工段长 班组长等生产 技术和 管理骨干 普遍受到企业欢迎与好评 课程目标 物理化学是从事化工医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化工制药类专业的 灵魂 课程内容严谨 逻辑性强 主要内容为 热力学基础 能量转化及计算 过程变化方 向判断和平衡限度计算 物质分离提纯基础 化学动力学基础及电化学 表面现象与胶体 物 理化学所具有的基础性 理论性 先导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使之成为化工技术和制药技术发展 的一块重要基石 在化工医药专业群中物理化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化工原理 精细化 学品生产工艺 仪器分析 生物化学 药物学 药物合成反应 药物过程原理与设备 化学制 药工艺与反应器 现代药物分离与纯化技术等课程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由于化工制药企业易燃 易爆 有毒的特点 属于高危险性行业 因此学生要想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就业 必须具备 相应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技能 正是由于这一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化工制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 划和本课程的特点 结合本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学生自身基础情况 经过学院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咨询委员会 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与学院教学专家共同分析化工制药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 能力的要求 研讨人才培养计划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由企业专家和课程组共同设置了 物理化学的课程标准 确定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一 基本素质教育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 2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具有再学习能力 二 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基本掌握热力学的概念和理论 能应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 对化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 平衡问题进行基本分析 2 掌握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基本掌握物理化学的计算方法 具备数据处理和图象分析能力 4 掌握物质物理化学常数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正确使用有关仪器和设备 5 初步学会综合分析化工医药工艺过程的工艺条件的选择 改变工艺条件对生产过程的影 响 三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8 1 具有运用化学科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4 具有实验操作能力 综合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具有利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化学的具体知识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刻理解 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 理论联系实际 拓展思路 抓住问题本质 能够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进而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为职业岗位群服务 作为化工制药类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物理化学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 是指导实践操作 的理论基础 例如 生产中物质分离 传热 提纯 反应速率等 都以物理化学为基础 再如 生物化学中的生物合成 分解和相互转化中的能量转换规律 生物化学中的电泳法进行大分子 物质的分离 制备等需要胶体化学知识 相平衡理论是化工制药过程中的精馏 吸收 萃取 干燥 结晶 冷却等单元操作的基础 酶催化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降解动力学 药 物代谢动力学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运动迁移等研究更是直接采用了物理化学中化学动力学的理 论和方法 灵活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转岗能力 为 学生的今后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4 2 24 2 2 说明本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物理化学是化工 制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按照 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的原 则 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实现课程重组和优化 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将理论知 识的传授与实验及生产实际相结合 做到基础理论适度 加强实用性 综合性和先进性 课程 以培养学生从事化工 制药行业的工作能力为核心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 技能 各专业课程基本学时为 80 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安排 60 学时 实验 20 学时 有特殊要求 的专业 学时略有不同 1 课程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模块一 热力学基础 8 学时 知识点 理想气体 真实气体 热力学基本概念 重点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分压定律 临界温度 状态函数 热 功 热力学能 难点 状态函数 临界特性 可逆过程 授课形式 多媒体辅助授课 教学目标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真实气体的状态方程 模块二 能量转化及计算 14 学时 知识点 热力学第一定律 化工制药过程热的计算 体积功的计算 重点 化工医药生产过程热 功 热力学能的转换及计算 难点 热功转换及计算 授课形式 多媒体辅助授课 教学目标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掌握热 功 热力学能的转换及计算 了解和初步掌握 工艺过程的能量恒算问题 模块三 过程变化方向判断和平衡限度计算 14 学时 知识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 吉布斯函数判据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重点 吉布斯函数的计算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难点 热力学第二定律 吉布斯函数的计算 授课形式 多媒体辅助授课 教学目标 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 掌握吉布斯函数的有关应用 掌握化学平衡 19 的有关计算 了解和初步掌握工艺过程的物料恒算问题 模块四 物质分离提纯基础 14 学时 知识点 相律 单组分系统相平衡 液相分离提纯 气相分离提纯 固相分离提纯 重点 多组分系统分离提纯 难点 气液相图 固液相图 授课形式 多媒体辅助授课 教学目标 掌握物质分离提纯的理论基础 理解两组分系统相图 了解和初步掌握工艺生 产过程的物质分离和提纯技术 模块五 化学反应的速率及温度的选择 8 学时 知识点 化学反应速率 简单级数的反应 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典型复合反应及催化 剂的基础知识 重点 简单级数的反应 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 典型复合反应 授课形式 多媒体辅助授课 教学目标 掌握简单级数的反应 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了解催化剂的基础知识 初步 掌握最佳工艺条件选择问题 模块六 表面现象与胶体 选修 知识点 表面现象 表面吸附 胶体分散系统 授课形式 讲座 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表面现象 胶体基本性质 模块七 电化学 选修 知识点 电化学基本概念 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 电解池 授课形式 讲座与实验相结合 教学目标 了解电化学的基本常识 2 课程内容选取依据 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职业教育特点 根据 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 强化技能训练 的高职教育理念 内容 选择上突出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企业调研 按照 工学结合 的教学模式 请进来走出去 把化工 制药行业的专家请到 学院 研讨教学内容 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 掌握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要求 及时调整 修订教学内容 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为毕业生 零距离 上岗做好充分 的准备 课程标准 经过企业专家和学院指导委员会共同审核的课程标准 对授课内容 学时分 配 各知识模块的比例等给予详细的阐述 毕业生反馈 通过对毕业生在生产一线工作岗位的切身感受的调查 将信息反馈回学校 他们的信息来源不失为广泛的社会调查 也为调整课程内容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4 2 34 2 3 课程的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 1 课程的重点 化工生产中的能量转化 物质分离提纯基础 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的速率及温度的选择 2 主要难点 20 化学热力学中的状态函数及可逆过程 物质分离提纯中相图的有关应用 反应速率的有关应用 3 解决办法 对于重点 难点内容应在课堂上反复比较 辨析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课件辅 助等手段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课堂上精讲多练 并通过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思考题和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在解决 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准确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定律和理论 在讨论化学平衡时 介绍了 变换反应工艺采用的三步降温及补蒸汽的方法提高一氧化碳的转化率 变更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为传授知识和 双主动发展 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例如 在 讲授气体恒温压缩时 以化工厂合成氨生产的气体压缩工艺为例 引导学生计算分析讨论 最 终得出合成氨压缩生产的气体压缩工艺采用六段压缩的依据 同时也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进行了训练 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 精讲教学内容 压缩了与其它学科重复的内容 删除部分纯理论的知识 增加近年来国内外生产的新知识 新理论 补充了一些与工厂生产实 际紧密结合的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对熵函数的导出 熵变的计算和多组分热力学等 内容进行合理舍取 增加了超临界萃取 电催化技术等内容的介绍 注重知识的条理性 系统性 传授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 2 44 2 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论课程不填 物理化学实验是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 它以学生为主体 自己动手 独立思 考 这种体会式教学的方法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 通过物理化学实验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 性知识 这对于形成科学认识 激发创新意识 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观察思考能力和文 字综合能力 以及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物理化学实验与物理化学理论课密切相关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原 理 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因此在内容及进度安排上既要与理论学习 交叉进行 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又兼顾实践的作用 选取了包括化学热力学 电化学 动力学等部分有代表性的实验 更新实验设备 使学生在实验方法 实验技术上得到较全面的 训练 通过物理化学实验 使学生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 掌握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分析归纳的方法 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21 双双击击此此处处添添加加信信息息 4 24 2 实践 验 课教学内容实践 验 课教学内容 4 2 14 2 1课程设计的思想 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根据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反馈 实践教学的基本设计思想是 以规范学生的操作 熟练使用各种物理化学常数测定仪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学会 温度 压力 折光率 旋光度等物理量的测定 通过物理化学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化学 的基本原理 基本操作 基本技能 基本知识 达到培养具有创新型 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实 验课程中通过严格的基础操作 训练 培养其严肃认真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提高学 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激发其创新意识 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今后 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和技术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学时 20 学时 知识点 温度测量技术 压力测量技术 光学测量技术 电化学测量技术等 重点 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保养维护方法 各种物质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方法 难点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教学目标 掌握必要的物质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方法 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保养维 护方法 学会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4 2 24 2 2课程内容 详细列出实验实训或其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项目一 温度测量与控制技术 4 学时 项目二 热量测定技术 4 学时 项目三 分光光度测量技术 4 学时 项目四 压力测量技术 4 学时 项目五 折光率测定技术 4 学时 项目六 摩尔质量的测定技术 4 学时 项目七 电导率测量技术 4 学时 项目八 电动势测量技术 4 学时 项目九 旋光度测量技术 4 学时 说明 项目一 四 五 六 九为各专业必做实验 其余根据专业方向选做 4 2 34 2 3 本本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组织形式 采用讲座 基本技术训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