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格兰的教育史能告诉我们什么?2017-03-26英国爸爸美国妈8评苏格兰的教育史能告诉我们什么?安光系这世界并不太平。3月22日下午,伦敦发生恐怖袭击,歹徒开枪袭击英国议会大厦。截止写稿时为止,5死40伤。我其实躲过了一劫。本来,按正常的计划,我准备在2点左右离开家去唐人街。如果按这个计划,等我到了特拉法加广场下车时,应该刚好是附近的议会大厦(大笨钟所在的建筑)发生袭击的时间。我改变了一下计划,提前去了。13时左右,已经回到了家里。整个下午和晚上,我也在看BBC的电视直播。那血醒的画面,那些袭击时正在拍照的孩子们,那个从桥上跳下去的人,都让我心里很难接受。3月13日,英国议会上、下两院都通过了脱欧法案。之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御准,法案即成正式法律。首相特蕾莎梅在女王御准当天就宣布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为期24个月的脱离欧盟程序开始。英国苏格兰地方政府首席部长斯特金(Nicola Sturgeon)星期一(3月13日)发表谈话说,她计划推动在2018年秋天到2019年春天之间举行有关苏格兰独立的第二次全民公投。之后,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拒绝了苏格兰地方政府举行第二次独立公投的要求,因为她认为在英国脱欧谈判过程中再次举行公投“不是时候”。她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努力为苏格兰和整个英国取得合适的协议,确立我们与欧洲联盟的未来伙伴关系。如果要求苏格兰人民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这样一个关键的决定,那对他们是不公平的。”2014年,苏格兰以55%比45%的公投结果否定了独立。然后在英国是否脱欧的公投中,苏格兰以62%的比例选择留欧。我已经居住了六年的英国,竟变得越来越不太平。谁也不知道这个国家会走到哪里去。它的未来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作为大不列颠四个国家之一的苏格兰,更是摇摆不定。我急切地想知道更多跟英国的历史和知识。这一次,我把目光盯在了苏格兰,我选择的对象是它的教育历史。一苏格兰曾被公认为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和最公平的教育体系。一本大约写于16世纪40年代的书中已经记载:每几所教会,就会有一个学校。那里都会选择最好的老师和校长。一些稍稍有点名气的城镇,也纷纷建起了学院,传授艺术、逻辑乃至修辞学的相关知识。书中还描述,那个时候授课的方式,主要是朗读,颇有点儿像当下中国小学生跟老师一起学语文的样子。书中还记载,全苏格兰大约有900个教会,专门建有不同的学校。教会里都安排了最好的老师和校长。而每一个普通信教人家的孩子,只要申请,就可以入学。也正因如此,BBC称,从那时起,苏格兰就建成了全世界首个国家教育体系。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个教育体系有了几个不了起的突破:一个工薪阶层家庭能把孩子送进学校进而获得文凭;19世纪初,每个学校都有极好的老师;女性也能够上学;每个在校的学生,均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有了大学。同样来自BBC的最新消息说,英国第一个女教授,就是出现在苏格兰。无疑,苏格兰的教育在整个英国排在第一。一段时间,即使是全欧洲,在很多方面也没有国家能与之相比。然而,有着极好传统文化的苏格兰教育,突然出现坍塌。二让苏格兰教育出现坍塌的,是工业革命。起始于1760年代,一直持续到1830年代至1840年代的这场革命,曾让英国走向强盛。在这个时期,人类生产逐渐转向新的制造过程:机器开始取代人力、兽力,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大规模生产当然需要人力。一些穷人家的孩子,不再愿意走进学校读书,而是成为了工厂生产线上的廉价工人。那样的时代,似乎都在以各种方式劝说家长和孩子们:读书无用,唯有挣钱,才是正道。而进工厂,则是挣钱的唯一渠道。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整个社会似乎都在以各种手段,努力劝说孩子们,放弃学校,走进工厂,成为生产线上的工人。就象今天的中国,世界工厂和中国制造的标签让中国经济富裕起来,但却让农民工及留守在家乡的孩子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英国工业革命同样带来了致命的伤害:整个国家的文盲越来越多。对苏格兰整个国家而言,当年曾让整个民族自豪的教育体系,竟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在学校读书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少,“读书无用”成了人们脑子里认定的一个事实。苏格人终于坐不住了。1872年,政府出台了一个规定:5-13岁的孩子们,必须要进入公立学校,接受现代化教育。这一规定所带来的变化,就是小学学校大规模地出现。不仅仅是正在日益扩大的城市,还包括一些小乡镇在内的偏僻地区,一栋栋学校建筑被建了起来。大多数建筑,直至今天仍在被使用。在哥拉斯哥贫民窟,刚刚建起来的一所叫Tureen Street学校甚至向附近工厂的工人们提出了响亮的口号:把孩子送过来,我们提供住宿,我们负责教育他们!很快,1200个孩子涌进了这所学校。1884年和1902年,学校不停地进行扩建,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之后,当地政府又不得不在附近100米远的地方,再建一所几乎一样的学校,才能满足当时的学生需求。学校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要内容,除了文化课,就是一些最基本的规矩遵守。比如,训练孩子们听话、守时、遵守秩序,以便能让他们长大后能成为生产线上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老师们还会统一安排孩子们理发、洗头,让他们解决好个人卫生问题。因为,多数产业工人的家庭,都挤在贫民区,好几家人共用一个室外厕所。很多时候,一个家庭里有好几个孩子,但只有两张床。孩子们的个人卫生,自然无法顾及。很快,学校里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三中学教师,后来成为工党议员的James Maxton在一所学校调查时发现:60个孩子中,差不多有一半发育不良。1905年至1908年,苏格兰政府开始考虑,整个国家的孩子们应该享有什么样的福利,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政府接着就推出了一项计划:免费牛奶。牛奶不仅有营养,还可以补充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许多元素。1945年,苏格兰的教育部门和健康部门,又正式推出了免费午餐计划。从此,苏格兰的学校里又增加了两道风景:12点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站起来走出教室,开始享受学校提供的免费午餐;而免费牛奶则是由工作人员送至教室,孩子们轮流起身,从地上的箱子里取出来一瓶喝掉。很多年后,仍然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当年之所以比父亲身高高出一个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里提供了免费的牛奶。苏格兰的教育又一次走在了许多国家的前面。四那个时候,多达60个的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老师会要求学生把课桌摆放整齐,并来回在教室里走动,盯着学生们的一举一动。课堂上,一切都是以老师为中心,不能举手提问,更不能交头结耳,要绝对保持教室安静。与今天的中国教育有些类似:一些成绩好的孩子们,会被老师安排坐在前面,紧挨着老师的讲台。当时,苏格兰的教育与其它欧洲发达国家的教育不同的是,它所做的一切,都是用来维护老师的权威。那个时候,老师的收入总是远远高于其它行业的收入,当老师也因此成了很体面的事情。许多老师即使在周末,也会守在学校里,很多人的精力,完全花在在孩子们身上的。60个孩子,老师如何维护课堂的秩序?每一个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法宝:皮鞭。专门生产皮鞭的商家会把皮鞭两边尖锐的地方打磨光滑,免得把学生打出血。不听话的学生,会被老师叫上讲台,伸出双手,交叉起来,等待着皮鞭落下来。正因为如此,教师的皮鞭生意催生了一个小行业。一些小的作坊专门靠给学校生产这种皮鞭为生。苏格兰这种惩戒学生的方式,最早来自于社区或教会对犯错误人们的惩罚方式。也正因如此,这种体罚学生的方式在苏格兰有着广泛的认同基础,家长们多数也支持学校这么做。不听话,打。成绩差,还要打。甚至连作业里“加拿大(Canada )”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也要打;学生想上厕所没提前跟教室里的老师打招呼,还要打。正因为如此,苏格兰的教育也因苛刻而闻名于世。五在这样的教育方式风行的时候,一个女人出现了,她要挑战一下这个规矩。这个名叫Grace Campbell的女人,在她把两个孩子送至学校后,开始询问学校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否可以确保她的两个孩子不会受到鞭打的处罚?她最终等到了否定的回答。她决定改变这个不合理的规定。之后,她把苏格兰的教育部门告上了法庭。她认为鞭打制度,违背了英国政府部门及欧洲人权法庭的规定。1982年,她赢了这场官司。随后,这条规定被全部废除。很多家长对Grace Campbell的举动极其愤怒,他们坚信和中国人一样的不打不成材的理念,赞同老师对孩子进行适度的体罚。所以,在街头,Grace Campbell被很多人骂,也被很多人吐口水。甚至有人朝她家的窗户上扔砖头。从此,苏格兰的孩子们躲过一劫。而现在,当孩子们再见到当年让学生胆战心惊的鞭子时,已不知道它为何物。苏格兰教育呈现的变化,并不仅仅只是鞭打制度的废除。从1950年代起,受到其它国家教育文化的影响,当政者已经意识到,以前的教育方式,未必适合孩子们的教育。于是,更为复杂的教育体系被引了进来,学校不再是提供单一知识教育的场所,而是已经变成了一个包括音乐等科目在内的综合科目的教育集中地。这里的学校开始出现一些变化,新教育运动开始在这个国家推行:读和写开始变得容易;学校也将孩子变成了教育的中心;学校为每个学生服务而不仅仅为成绩好的孩子服务。无论孩子好坏,都能被一视同仁地对待。还有一些事情值得提起:大规模的中学在这个国家建起。12-18岁的孩子从小学毕业后,又能接着进行学习。20世纪之前,上中学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有富裕人家的孩子才读得起。1930年代,面对穷人家庭的初中和高中两个级别的学校,开始在苏格兰大规模地建立起来。当政者也知道,苏格兰人的未来命运,最终还是掌握在这部分人手里。六1980年,刚刚任首相一年的撒切尔夫人签署命令,不再为整个英国7-11岁的孩子提供牛奶。那时的撒切尔夫人还长着一张年轻的脸,头发卷曲,说话轻声细语,好象还看不出铁娘子的杀气。她给出的解释是:“多数家庭已经能够负担得起牛奶的费用了,而当下整个国家更重要的任务,是要给孩子们建更好的学校。”这似乎是一个不太好的开头。自此之后,苏格兰的教育开始出现转折。1980年代起,教师们的收入,已经开始低于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平均收入。教师不再成为人们的首选职业。一些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事儿没事儿都守在学校,而把它当作一个挣工资的地方。老师们开始游行、示威,继而开始罢工。这场罢工,断断续续,一共持续了两年时间,直到1986年才结束。一些更负面的结果开始出现。比如,人们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孩子择校,不再相信自己周边的学校。1560年,苏格兰人就确立了要对大众教育的思想。那一年,是嘉靖39年,明朝的第11位皇帝明世宗在位。此后,教师的权威性确立、以孩子为教育中心、人人平等诸如此类的教育理念,形成了苏格兰这100年来教育的历史。苏格兰人在此后特别是近100年来在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这个曾经的教育强国,被后来许多国家迎头赶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为自己的教育体系而自豪。而苏格兰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国网江苏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6国网山西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6国家管网集团甘肃公司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25人考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高校毕业生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国网山西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约450人)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高校毕业生招聘14人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云南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备考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新)
- 国家管网集团湖南公司2026届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参考试题(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基础题)
- 国家管网集团湖南公司2026届秋季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国网山东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巧克力品质评价体系-洞察及研究
- 铁路冬季三防知识培训课件
- 钕铁硼磁铁知识培训课件
- 土建专监考试真题及答案
- 电气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电磁兼容EMC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人力资源类综合能力测试试卷(内陆开放城市)
- 渐冻症的康复治疗
- 猪场粪污消纳处置方案(3篇)
- 外科手术发展史-洞察及研究
- 工伤保险知识竞赛试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