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方税务局大楼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要点_第1页
某地方税务局大楼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要点_第2页
某地方税务局大楼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要点_第3页
某地方税务局大楼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要点_第4页
某地方税务局大楼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一 项目概况 吴江地税局基地位于吴江市 北侧靠近体育路 南侧靠近人民路 西侧靠近中山南 路 项目用地14194平方米 拟建建筑面积为22620平方米的税务局办公大楼 地上 九层 地下一层 地上建筑面积为17150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为5470平方米 厅 大厅顶部采用网架结构支撑的玻璃顶 内部空间丰富多变 光线明亮 进入后 感觉豁然开朗 大厅内设一直跑梯直通二层 并把北侧一层屋顶做成屋顶花园 丰富空间的利用 包间和客房设在东侧二层 东侧三层为会议室 有独立的出入口和上下楼梯 办公 室环绕西面和南面布置成 L 形 隔间式办公室与大空间办公按楼层交错布置 计 算机房设在五层 库房设在七层 局长办公室布置在五层南侧 西 南两主楼在端 部设消防电梯直通地下室 办公空间采用大空间办公形式 更便于使用者自行分割 空间来满足自身需要 二 立面设计 建筑的主要立面朝向基地西侧的城市景观带和主要城市干道 建筑主立面以对称 的形式和稳重的形体 朴实的材料来体现税务建筑的严肃和庄重 主立面用材以石 材为主 在入口部分以一道玻璃斜墙来突出建筑入口 也使得整个建筑主立面显得 更加雄伟 其他几个立面相对于主立面要显得灵活 轻盈 较多地采用玻璃幕墙的 形式 以形成建筑的虚实对比 材质对比 二 总体布局 吴江市地税局位于规划中的中心绿化带的东侧 因此设计将主要的办公楼放在建 筑用地的西侧和南侧 将职工食堂和会议厅置于建筑用地的东侧 均有独立的入口 整个建筑从总平上呈现出 口 字形建筑平面布局 围绕在办税大厅周围 在基地 中 建筑用地的东侧有一片空地布置成休闲公园 作为基地内的主要景观 五 建筑环境 基地西侧的城市景观带式是建筑最主要的景观环境 基地东侧布置了一个休闲公 园 作为基地内的一个主要景观环境 在公园内部设计了一个景观湖和一些景观小 品 在建筑底层部分的屋顶也布置了一些屋顶花园 作为辅助的景观环境 三 交通流线 围绕整个建筑 设置了一个环形的车道 办税入口设在建筑的西侧 作为主 要对外入口 并在入口前设置了一个入口广场 作为连接城市道路和建筑之间的纽 带和缓冲 进而衬托建筑的主立面 在建筑的南侧设置一个办公出入口 专门为办 公人流服务 地下停车库设两个出入口 一个位于建筑的南侧 靠近办公出入口 另一个设于建筑的北侧 建筑东侧设置一个辅助入口为楼餐厅的厨房服务 六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1419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22620平方米 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 17150平方米 地下建筑面积 5470平方米 为地下车库停车117辆 容积率 1 21 绿化率 34 7 建筑密度 21 3 四 建筑单体 一 平面设计 建筑设计在底层设计了一个三层高的办税大厅 从建筑主入口进入到办税大 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二 结构设计 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2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3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 一 设计依据 1 本工程根据建筑设计方案 结合国家和江苏省现行的设计规范和规程进行设计 采用的规范如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9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200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 2003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 7 9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0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94 江苏省各部门颁布的有关规定 技术规程 2 苏州大地勘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 吴江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勘察编号 W06 095 3 自然条件 5 其他需要说明的结构问题 2 1 基本风压 W0 0 55kN m 地面粗糙度 B类办证大厅屋面采用钢结构网架 2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6度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 05g 三 主要结构材料 场地类别 场地地震影响系数的特征周期 0 65s 21 混凝土 垫层采用C10 基础 柱 梁 楼板采用C30 2 钢筋 采用HPB235级 HRB335级及HRB400级 3 焊条 采用E43xx型和E50 xx型 4 墙体 填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强度等级不小于MU2 5 给水排水方案设计说明 三 排水 1 排水量 最大日生活污水量约为107 4吨 日 总体雨水设计重现期为2年 雨水量为233 8升 秒 2 排水系统 室内采用污 废水分流 室外采用雨 污分流 污水经监测井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雨 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 在地下停车库内设置隔油集水井 地下停车库排水经隔油集水井隔油处理以后 由 潜水泵提升 排入总体污水管网 经格栅井以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地下车库坡道处设置集水井 内设潜水泵 收集坡道雨水 潜水泵将雨水提升至雨 水管网 消防电梯处设置消防电梯集水井 内设潜水泵 将集水井内水提升至室外雨水管网 一 设计依据 GBJ 13 8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1997年版 GBJ 14 87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 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JJ T29 98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GB50045 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05年版 GB50084 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40 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067 97 汽车库 修车库 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1997年版 设计任务书 甲方对给排水专业的要求以及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面图和总图等 资料 四 消防 1 水源 从市政给水管网分别引入两根DN200的给水管道 作为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源和室 内消防用水的补充水 在地下车库设置有效容积为324吨的消防水池 作为室内消火栓 喷淋用水和水喷 雾用水的水源 2 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为20升 秒 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为30升 秒 自动喷水灭火系 统用水量为30升 秒 消火栓系统 3 室外消火栓系统 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应 室外消防管网呈环状布置 管网的直径为DN200 并按 规范设置室外消火栓 4 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各层均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消火栓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管网平时压力由18吨屋 顶消防水箱内的水维持 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设置消火栓泵 一用一备 消火栓泵 从消防水池吸水 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0 50Mpa时 消火栓栓口处设置不锈钢减压孔板 室内 消火栓管网布置成环状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两套 二 给水 1 水源 拟从市政给水管网接入两路给水管DN200市政给水管作为生活和消防用水 水源 用水量 最大日生活用水量约为130 2吨 日 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约为18 2吨 时 2 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两个区 低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应 高区采用地下室生活水 池 生活水泵提升 屋顶生活水箱 用水点的给水方式 生活水池和生活水泵设 置在地下室生活泵房内 生活水池分为两格 生活水泵一用一备 生活水池采用混凝土 内衬不锈钢板 屋顶生活水箱采用拼装式不锈钢板水箱 3 热水系统 厨房热水 拟采用燃气热水炉 客房和五层办公拟采用分别设置容积式电加热器供应热水 4 饮用水系统 每层设置全自动分离式电热开水器 5 计量 在总体分别设置消防 生活给水的地埋式水表计量 5 喷淋系统 除卫生间和不能设置喷头的设备机房以外 按全保护的原则设置喷淋系统 喷淋系统设计用水量为30升 秒 喷淋系统采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室内消火栓 管网平时压力由18吨屋顶消防水箱内的水维持 在地下室消防泵房内设置喷淋泵两台 一用一备 喷淋泵从消防水池吸水 每个防火分区分别设置水流指示器 信号蝶阀和末端试水装置 每套湿式报警阀连接的喷头数不超过800个 喷淋系统设置水泵接合器两套 6 水喷雾系统 柴油发电机房设置水喷雾系统 设计喷雾强度为20L min m2 持续喷雾时间为0 5小时 气体灭火系统 计算机房和档案库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一 灭火器设置 地下停车库 裙房 主楼和设备机房内按规范布置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二 环保 节能 水泵选用高效 低噪声型 并设隔振基础 水泵 冷却塔进出口管上设置减振软接 头 柔性支吊架 缓闭止回阀等 系统设计时采用有效降低噪声的措施 卫生洁具选用节水 静音型 三 管道材料 1 给水 室内给水管采用内壁涂塑钢管 丝扣连接 室外市政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管 密 封橡胶圈连接 2 冷却循环水 采用无缝钢管 焊接或法兰连接 3 排水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U PVC建筑排水管及零件 粘接连接 室外排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缠绕排水管 钢 塑复合双向弹性密封内承插连接 4 消防 室内消火栓和喷淋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 管径 DN100 丝扣连接 管径 DN100 采用沟槽式卡箍连接 5 保温 明露的给水管道 消防给水管和热水管应保温 材料采用难燃型发泡橡塑棉 四 存在问题 基地周围的市政给水管网 市政污水管 市政雨水管的接口位置 管径 标高尚不 明确 请甲方在扩初开始之前提供详尽的资料 以便确定给水和排水方案 动力方案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设计图 民用建筑锅炉房设置规定 DGJ08 73 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03 城市煤气 天然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DGJ08 10 2004 等相关设计规范及技术规程 二 设计内容 室内城市煤气或天然气供应 三 设计范围 城市天然气供应系统 餐厅厨房用城市或天然气 气源由市政管线引入 其流程为 市政管网 调压箱 计量表 厨房灶具 城市煤气或天然气用气量需要进一步核实 电气方案设计说明 六 配电系统 10kV 380V变配电所内设用2台1600kVA干式变压器 10kV主结线采用单母线分段 不联络 低压母线分段联络 低压配电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 对应建筑负荷中 心设集中垂直管弄配电间 每个管弄配电间内设置照明垂直干线 动力垂直母线 空调垂直母线 消防垂直母线和应急垂直母线 楼层总配电柜设于管弄配电间内 在10kV 380V变配电所内低压集中补偿 在10kV 380V变配电所内低压集中补偿 一 设计依据 1 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2 土建提供建筑平面图 3 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二 设计范围 本项目为一幢地上9层 地下1层办公大楼 本建筑为二类高层建筑 本设计包括供配电改建装修设计 照明电力改建装修设计 保安接地改建装修设计 七 应急电源 本项目中一级 二级负荷均由两路电源供电 其中特别重要负荷采用后备电源 消 防设备末端自切 计算机房负荷为特别重要负荷 设应急柴油发电机为后备电源 应急柴油发电机房设置1台200kW发电机组 由应急柴油发电机房引应急垂直母线 至集中管弄 三 负荷等级 本建筑中计算机房电源为一类负荷特别重要负荷 消防设备 应急照明 安保系统 通讯系统 BA系统电源 非消防电梯等负荷为二类负荷 其余为三类负荷 八 照明设计 本工程照度按规范规定 结合本建筑情况及国际CIE标准执行 本建筑主要部位设 计照度按300lx 光源选用日色荧光灯 均采用L级电子整流器 以提高功率因素 满足节能要求 四 负荷估算 本建筑地上面积16329m2 照明类负荷密度按45W m2计算 合计为735kW 地下层 面积3550m2 照明类负荷密度按15W m2计算 合计为53kW 总计为788kW 空调 负荷密度按80W m2计算 空调负荷计1590 kW 动力负荷密度按10W m2计算 动力负荷计200 kW 泛光照明及其它合计300 kW 合计安装容量2878kW 同时系数取0 7 故总计算负荷为2238kVA 九 保安接地 接地保护采用TN S系统 即为三相五线制 PE线与零线自变压器后严格分开 以确保用电安全 五 供电电源及计量 供电电源为二路10kV独立电源 引至本楼地下层10kV 380V变配电所 电业计量采用10kV高供高量 另设置能量管理系统以实现内部细化核算 并纳入B A系统 十 建筑物防雷 本建筑为二类防雷建筑 在大楼顶部设避雷带 局部根据建筑情况设避雷针 引下 线利用桩内主筋 设总等电位接地 所有外部引入的金属管线均与总等电位接地端 子箱相联 重要设备配电箱 线路装设防浪涌保护设备 接地采用联合接地 接地 电阻不大于1 弱电方案设计说明 四 电话通讯系统 本建筑设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 VSAT卫星通讯系统和移动通讯系统 数字程控交换机要能实现ISDN功能 程控交换机中继方式采用全自动中继方式 电话外线回线数按0 2 10m2估算为330回 电话内线按0 8 10m2估算为1320回 考 虑程控交换机初装容量为2500门 故语音中继接入采用2根HYA 200 2 0 5中继铜缆 数据接入采用四次群系统 速率达到139 264Mbit s 介质采用 光缆 VSAT卫星通讯系统在屋面预留卫星接收天线 主体建筑内离卫星天线小于30米的 范围内设置前端室 系统与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相联 移动通讯的中继由移动通讯部门设计 一 设计依据 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 其他工种提供的相关资料 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和其他相关资料 二 设计范围 本项目包括 1 综合布线系统 GCS 2 电话通讯系统 CNS 3 有线电视系统 CATV 4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SA 5 背景音响及应急广播系统 6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FA 7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BA 五 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由公用有线电视网接入 有线电视传输方式为邻频传输 传输带宽以1000兆 计 用户终端电平为64 4db 可以实现双向传输 为用户提供另一信息途径 六 公共安全管理系统 本项目公共安全管理系统系统包括出入口控制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闭路电视监视 系统 巡逻管理系统 停车及交通管理系统 本建筑底层设安保中心和BA控制中心合用 整个安保系统采用集中模式 但系统 要提供部分区域设置分控中心并接入总安保系统接入的可能 中心内设中央控制 计算机 闭路电视控制矩阵 监视器等 在建筑的主要通道设带云台或固定式CCD 摄像机 重要部门设门禁读卡器和红外声波双俭入侵探测器 重要部位报警探测器 应与监视摄像机联动 三 综合布线系统 本系统满足建筑内信息通讯的要求 支持语音 数据 图像等信息业务的传输 本建筑按甲类智能建筑考虑 底层设主配线室 并预留网络接入室 为多家运营商 接入提供可能 楼层设垂直管弄及楼层配线室 保证水平布线距离小于90M 综合布线系统按每10m2设一双孔语音数据信息插座 故总计约3300个信息点 其 中语音用信息点1650个 数据用信息点1650个 垂直主干线传输语音部分采用三类 大对数铜缆 传输数据部分采用多模光缆 水平布线采用六类非屏蔽UTP线 七 背景音响及广播系统 本建筑设广播控制中心 可以实现背景音响 广播通知等功能 火灾时可由消防控 制中心强制切换至应急广播状态 广播系统采用有线PA方式高电平信号传输系统 八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本工程为一级保护对象 在一层设消防控制中心 内设一套分布式智能型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 各报 警联动模块自带PLC芯片与控制主机采用点对点中断方式通讯 比以前采用巡检 方式大大提高了控制主机的响应速度和系统可靠性 建筑各部位设区域显示器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设智能型烟感或温感探测器 在电缆 竖井采用缆式线形定温探测器 各种探测器 手动报警按钮和消防联动设备均接至 报警联动控制总线 防排烟风机 消防水泵还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实现联动和就地控制 并在消防控制室显示状态 在设有手动报警按钮及消火拴 按钮处设置消防专用电话插孔 另结合背景音响广播系统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系统 在火灾时 由消防控制室强制转 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 消防控制室能监控扩音机的工作状态 并有遥控开启 播音 功能 暖通 空调方案设计说明 一 设计依据 1 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图 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 200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 95 2001年版 等有关国家规范和技术措施 二 设计内容 1 办公 会议 档案等公共部位的空调和通风设计 2 辅助房间通风及空调设计 3 各个区域的防烟楼梯间 前室 地下汽车库等防排烟设计 九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BA 本项目中设置BA控制中心 BA系统要求达到开放性 兼容性 可扩展性 先进性 实用性结合 BA系统的内容包括 1 电力系统的报警 监控 计量等 2 照明系统的控制 3 空调系统的最佳控制 监测 4 给排水设备的控制 报警 监测 5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的监控 记录 6 安保系统的监控 记录 7 建筑运输设备的监控 三 设计参数 1 室外 冬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5 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34 6 夏季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28 6 冬季空调计算相对湿度 75 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32 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 2 冬季采暖计算干球温度 3 夏季计算平均风速 3 1m s 冬季计算平均风速 3 1m s 注 室外参数参照江苏武进地区的气象参数 2 室内 计算机房 档案室可采用风冷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以满足房间四季和恒温恒 湿要求 电梯机房等房间 考虑四季使用空调的特殊要求 单独设置风冷直接蒸发空调机组 六 通风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