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3页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4页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历史史选选修一知修一知识识点点总结总结 专题一 梭伦改革专题一 梭伦改革 BC594 一 雅典往何处去一 雅典往何处去 1 公元前 7 世纪后期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贵族与平民 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平民 六一汉 债务奴隶 2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政治上 贵族把持国家政权 经济上 贵族大肆侵吞平民土地财产 平民处境恶化 许多 平民无力还债 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 随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出现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他们不满贵族统治 在政 治上逐渐与平民站在一起 3 梭伦改革的背景 直接原因 贵族与平民 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 引发严重的危机 改革的阶级基础 雅典的工商业得到发展 部分人成为工商业奴隶主 外部因素 萨拉米岛失守 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梭伦担任首席执政官 5 公元前 6 世纪初期 雅典的整体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是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尖锐 趋势 改革势在必行 6 基伦暴动 德拉古法典 特点 严刑峻法 萨拉米岛失守 7 梭伦改革后 哪些机构取代了元老院的职能 原因何在 本质上反映了什么问题 梭伦改革后 恢复了公民大会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组织了四百人会议四百人会议 执掌最高统治权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公民陪审法庭作为 最高司法机关 取代了元老院的职能 原因 梭伦改革的进行 以及贫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斗争 本质上反映了雅 典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民主政治取代 二 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二 奠定雅典民主基石的政治改革 1 梭伦既不主张对平民无限度地剥削 也不主张彻底剥夺贵族财产 2 梭伦改革内容 减负令 废除所有债务 禁止以人类身体和土地作为债务抵押 废除债务奴隶制 规定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 发展工商业 规定父母帮助子女学会一门技艺 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 赐予公民权 鼓励 进口粮食 限制谷物出口 平民政治地位的提高 划分四级公民的权利义务 设立四百人会议 建立民众法庭 3 梭伦改革的实质 是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民主 梭伦改革的特点 中庸式 4 监督官员制度 陶片放逐法 5 梭伦改革的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 根本目的 振兴城邦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6 梭伦改革的影响 它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巩固了贵族奴隶主 工商业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改善了雅典的国家制度 局限性 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充分的政治权利 氏族制度残余和贵族势力能然存在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得到根本解决 7 雅典民主政治对现代民主的启示 要实现和维护民主必须建立有效的民主机制 必须要维护司法公正 必须要加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 发挥公民的民主监督作用 专题二 商鞅变法专题二 商鞅变法 春秋 BCBC770 BCBC476 战国 BCBC476 BCBC221 一 一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必法古 1 梗概 大转折 大发展 大融合 目标 富国强兵的目的 2 根本原因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3 商鞅变法的内容 第一次 BCBC356 实行什伍 连坐制度 作用 使兵源得到可靠的保障 奖励耕织 重农抑商 作用 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 稳定收入增强国家实力 奖励军功 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作用 提高军队战斗力废除世卿世禄制 第二次 BCBC350 侧重中央集权 废井田 开阡陌 作用 推动土地经济的发展 推广县制 作用 强化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 作用 有利于贸易的进行 经济方面的中央集权 塞私门之请 移风易俗 作用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4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变法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变法措施得当 贯彻有利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商鞅本人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 勇气和决心 有基础 实践理论 二 秦国的崛起 1 商鞅变法的特点及评价 1 特点 变法核心内容为 农战 和 法治 变法地位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 对旧贵族打击最沉重 变法措施最全面 为期最长 影响最深的改革 手段 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发展封建经济 增加政府收入 富国强兵 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影响 变法的许多措施 为秦国完成统一奠定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政治基础 对日后中国历史的法张也有重大影响 2 评价 积极作用 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严刑苛政 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重农抑商政策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2 商鞅变法的启示 大凡改革都会遇到阻力 改革有时要付出生命 改革家的精神令后人敬佩 执政者的态度影响到改革的成 效 3 成为 虎狼之国 1 原因 商鞅变法后 秦综合国力大增 政治威望日高 秦鼓励军功的政策 形成了全国唯军为荣的尚武精神 2 表现 BCBC341 340 大举代魏国 迫使魏国割地求和 秦从落后的边陲之国 一跃而为军事强国 对外征战 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 3 东方各国应对策 对策 合纵 运动 说明问题 东方六国中没有一国能够单独与秦相抗衡 秦完成统一的趋势已势不可挡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ADAD386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1 背景 阶级矛盾激化 A 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 B 赋税制度混乱 名族矛盾激化 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 社会动荡不安 各地起义不断 沉重打击北魏统治 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学习先进文化 孝文帝受过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 2 根本目的 维护鲜卑族的统治 实质 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汉化 过程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均田制 露田 桑田 1 前提 政府要掌握大批无主的荒田 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2 为什么要推行均田制 为了保障政府的收入 3 作用 使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限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 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局限性 土地不均依然存在 随人口增多 人地矛盾突出 政府剥削 掠夺农民的劳动成果 整治吏治 任期考核制 下令正式给百官分发俸禄 俸禄制 俸禄制实行的作用 俸禄制的实行 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 对巩固北魏政权的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迁都洛阳 平城 洛阳 1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 为了促进改革的进行 2 迁都的意义 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发展 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革除旧俗 鲜卑族汉化 1 内容 孝文帝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 重新修订官制礼仪 下令禁止士族穿胡服 一律改穿汉服 改汉姓 提倡皇族 鲜卑贵族与汉族的主要士族通婚 2 意义 它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对北魏朝廷的支持 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 化 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缓和了民族矛盾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局限性 军事上没有进行改革 全盘吸收汉族文化 没有发挥鲜卑族文化 甚至让鲜卑族消亡 5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改革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从整治吏治入手 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前提环境 内容全面 措施得力 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 信心坚定 关键的原因在于改革能从实际出发 确实可行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ADAD1069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 1 背景 冗官 冗兵 冗费 财政危机 土地兼并 苛捐杂税 阶级矛盾尖锐 西夏 辽进犯 民族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庆历新政 2 庆历新政 的作用 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 变法改革的序幕 二 王安石变法二 王安石变法 目的 为了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实现富国强兵 巩固统治 1 富国 作用 均输法 北宋政府的物资需要和供应得到了较好的配合 纳税户的负担有所减轻 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比以前增多了 市易法 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 也使政府从中增加了财政收入 青苗法 使农户免受高利贷的剥削 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募役 免役 法 募役法的推行 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 扩大了生产 农田水利法 灌溉了土地 大量的薄地变成了良田 方田均税法 规范了田税 减轻农民负担 2 强兵 作用 将兵法 将兵法 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 战斗力薄弱的局面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保甲法 使各地壮丁受到了军事训练 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 这样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 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 减轻 保马法 保马法的推行 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 同时还大大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 军器监 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 而且数量之多足够数十年征战之用 3 育才 科举改革 改革学校制度 作用 为改革选拔了一批人才 4 变法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变法过于激进 变法触犯了豪强地主的利益 用人不当 导致新法危害人民 5 评价王安石变法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 改革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使财政收入增加 改变积贫的局面 使军队战斗力增强 改善了积弱的局面 局限 题 4 变法失败的原因 6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商鞅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 封建生产力 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的矛盾 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国家与部分地主阶级的矛盾 主要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问题 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专题五 欧洲宗教改革 ADAD1517 一 一 神圣的中心组织神圣的中心组织 天主教天主教 1 宗教改革的背景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 政治 资产阶级 市民反对天主教会的政治腐朽 经济盘剥 思想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导火线 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 赎罪券 根本原因 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 14 16 世纪 欧洲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阶级特征 此后的欧洲发生了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在经济 政治 思想 文化 对外关系方面各有哪些重要表现 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1 阶级特征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败 2 历史事件 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的产生和发展 新航线的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 重要表现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出现 思想文化领域 文艺复兴运动出现 诞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社会政治领域 出现了宗教改革 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对外关系 新航线的开辟 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相互隔绝状态 欧洲人开始走上了早期殖民扩张 的道路 3 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是继文艺复兴后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封建的运动 4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 宗教改革的意义 政治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 剥夺大量原属于教会的财产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如 卡尔文教 尼德兰革命 清教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改革 德国 正确 德意志 1 导火线 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出售 赎罪券 2 主张 认为信徒得救只能靠终生 忏悔 提出 因信称义因信称义 学说 认为全体信徒皆教士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 圣经 主张简化圣礼 神职人员可以娶妻 世俗权利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建立民族教会 3 实践 公布 九十五条论纲 翻译 圣经 成德文 蔑视教皇权威 焚烧教皇令 并娶妻 创立路德教 4 意义 揭开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推动了新教的形成 促进德国确立 教随国定 原则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观念和追求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 卡尔文改革 日内瓦 1 主张 认为 圣经 的权威至高无上 主张信仰得救信仰得救 提出 先定论 学说 2 先定论是作用 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 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 精神鸦片 亨利八世改革 清教运动 英国 1 导火线 亨利八世离婚案 2 内容 1534 年 英国议会通过 至尊法案 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断绝关系 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英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做礼拜时使用的语言 尼德兰宗教改革 荷兰 带来民族独立的改革 天主教会的改革 1 原因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使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政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 2 内容 清除内部积弊 重新审定教义 教规 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 网罗各种信徒 组建反对新教改革的团体 千方百计地破坏宗教改革 提升教皇声威 专题六 穆罕默德专题六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阿里改革 ADAD1517 奥斯曼帝国攻入开罗 ADAD1798 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 ADAD1801 英国配合土耳其攻入埃及 一 等待拯救的文明古国一 等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二 中兴埃及的改革二 中兴埃及的改革 1 目的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抵御未来侵略 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2 背景 奥斯曼帝国的镇压 马木鲁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不断发动内战 社会动荡不安 对外奉行闭关政策 即理排斥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 生产落后 军事薄弱 面临外来入侵 3 性质 封建性质的改革 4 改革内容 1 大力发展经济 废除包税制 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工业 对外贸易 技术人员 2 加强中央集权 3 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5 萨拉丁城堡屠杀案 6 评价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积极影响 强化了中央集权 形成以阿里为首的新兴地主阶级统治集团 保证了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带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加强了同西方的交流 带来了近代化的曙光 拥有了中东地区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埃及实际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局限性 不断对外扩张 耗尽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 封建专制的加强和封建统治的残暴 把广大人民推向痛苦的深渊 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专题七 俄国农奴制改革 ADAD1861 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一 危机笼罩下的俄国 自上而下的改革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二 自上而下的改革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政治 农民起义不断 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 农奴制阻碍俄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军事 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 直接原因 导火线 思想 十二月党人起义和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变革思想的推动 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惟有变革才能自救 2 代表人物 赫尔岑 车尔尼雪夫斯基 3 1861 年 2 月 19 日宣言 二一九法令 农民改革法令 4 上层建筑的改革内容 政治体制 设立地方自治局地方自治局 设立城市杜马城市杜马和自治局自治局 司法制度 A 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 建立统一的各级法院 B 实行公开诉讼程序 由陪审团参加审判 军事改革 A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 改革军事管理系统 15 个军区直接受陆军部管理 C 更新军队设备 设立中 等军事学校 5 上层建筑改革的影响 维护了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 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是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专制转变的第一步 6 对下层建筑的改革内容 废除农奴制 农奴从法律上获得自由 农奴在获得 解放 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大小由地主确定 并需交纳高额赎金 建立村社 农民受地方政权控制 7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是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8 改革的两面性 作用 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使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 局限性 保留了大量农奴制的残余 如沙皇专制制度 地主土地占有制 农民地位底下 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腐朽和落后的面貌 形成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富有侵略性和扩张性 专题八 明治维新专题八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ADAD1868 1873 一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一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 1 背景 内忧外患 封建领主经济瓦解 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社会矛盾激化 人民贫困 反抗不断 中下级武士的不满 列强侵略 民族危机 2 幕府 德川幕府 江户幕府 3 表现 森严的等级制度 幕藩体制 重农抑商的经济 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4 重要历史事件 大盐平八郎起义 黑船事件 安政大狱 倒幕运动 5 佩里叩关 黑船事件 1853 年 7 月 江户湾的浦贺港 横须贺市 萨斯奎汉那 号美国海军抵达日本 逼迫日本在神奈川与美国签订 日美亲善条约 也称 神奈川条约 6 日本维新三杰 木户孝允 大久保利通 西乡隆盛 7 倒幕运动重要战役 鸟羽 伏见之战 二 明治维新的举措二 明治维新的举措 目的 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实现民族振兴 摆脱外来压迫 发展资本主义 1 破除旧政治体制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破除旧政治体制 加强中央集权 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派出了使节团考察欧美 2 殖产兴业 目的 发展资本主义 方针 创办官营企业 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特点 政府扶持和保护大资本家 措施 官营企业 军事工业 模范工厂 劝业政策 廉价转让 作用 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潮 仅用 30 年时间 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 由农业国变 为 工业国 3 富国强兵 扶持军事工业 实行义务兵役制 建立常备军 武士道教育 尚武 忠君 设立军事院校 培养军事人才 建立近代警察制 影响 富国强兵政策使日本能够依靠自身的实力 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 摆脱民族危机 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 但是 随 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 日本开始竭力推行军国主义 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 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4 文明开化 教育 A 改革教育内容 儒学 自然科学 B 建立近代化教育体制 小 中 大学 C 原则 和魂洋才 思想 传播启蒙思想 明六社 社会生活各方面 欧化运动欧化运动 5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内部条件 背景 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准备过程 倒幕派实力较强 有自己的武装 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 内容 制定和实施了全方面的 行之有效的措施 外部条件 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6 明治维新的作用 政治 废藩置县 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国际地位 摆脱了民族危机 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 经济 殖产兴业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使日本从此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日本迅速崛起 社会面貌 文明开化 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对他国影响 为亚洲邻国提供了启迪和经验 局限性 A 在经济 政治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 迅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邻国及日本带来了重大灾难 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 君主立宪制 1889 年 2 月通过 大日本帝国宪法 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专题九 戊戌变法专题九 戊戌变法 ADAD1898 一 酝酿中的变革一 酝酿中的变革 1 背景 经济基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直接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马关条约 的签订 民族危机深化 思想基础 早期维新思潮兴起 2 早期维新代表人物 王韬 郑观应 3 维新书刊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靠 康有为 时务报 变法通议 梁启超 国闻报 天演论 严复 中外纪闻 康梁 4 王韬 郑观应的主张 经济思想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治 主张君主立宪制 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