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GCT全国联考模拟试卷一答案.doc_第1页
2008年GCT全国联考模拟试卷一答案.doc_第2页
2008年GCT全国联考模拟试卷一答案.doc_第3页
2008年GCT全国联考模拟试卷一答案.doc_第4页
2008年GCT全国联考模拟试卷一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卷 第一部分语言表达能力测试一、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D A项,鱼一一渔;B项,蜇一蛰;C项,灸一炙。 3答案:A B中暴虎冯河的“暴”是徒手打的意思;C中风言风语的“风”是传说的,没有根据的意思;D中一文不名的“名”是占有的意思。 4答案:D 首当其冲,意思是说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在这句中应该用“首先”。芸芸众生,指众多的普通人,前面在用“一群”来修饰,有叠床架屋之嫌。宵衣旰食,多用于称颂帝王勤于政事,与 “悲惨生活”风马牛不相及。 5答案:A B成分残缺,后一分句缺少主语;C搭配不当,“市民卡享受服务”不搭配;D成分残缺,去掉“拍摄”。 6答案:D A项“四个湖南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有歧义。B项既可理解为“对人”比“对动物”影响小,也可理解为“禽流感”比“动物”对人影响小。可将“比动物”改为“比对动物的影响”。C项“北部,西部以及中南部大部分地区”表意不明,“大部分地区”既可理解为“中南部”,的,也可理解为“北部、西部以及中南部”的。 7答案:D 这是以彻夜听雨写彻夜难眠,以表现游子思乡情深,不是反衬手法。 8答案:C A汤显祖是明代戏剧家,他的牡丹亭是传奇剧;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是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中的名旬;D韩、柳二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元稹、自居易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 9答案:D 考查诗歌体裁知识。根据七绝只有第三句不入韵的特点,排除B、C项,“月在浮云浅处明” 与“雨暗苍江晚未晴”矛盾,A项显然也不合理;如果放在最后,作为“风吹断”的结果,才符合语境。 10答案:D “四史”是“二十四史”的前四部,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1答案:C 应该是老葛朗台,而不是他的女儿。 12答案:C 关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修改宪法;(二)监督宪法的实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四)解释法律;”由上可见,宪法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修改,其常委会只有解释和监督实施权,故A项不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有权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虽然这一权利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毕竟具有部分修改权,所以C项为应选项。此外,关于B项,由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其法律的修改权属于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66条、第73条),全国人大常委会无权修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关于D项,国际条约的修改应由国际条约的制定或缔结主体共同进行,一国无权单方做出修改。 13答案:C 一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权。A项为失踪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利益使用肖像,B、D项依法使用肖像,只有C项违反了民法通则关于肖像权的规定,是侵权行为。 14答案:B 当侵害已经结束时,就不存在正当防卫的问题了。 15答案:C 南极旅游应该选择在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的时候,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季,7月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没有太阳,不便旅游;极光只能在夜晚见到,出现极昼时无法见到;指南针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地磁场,南极地区是地磁的北极,磁力线密集,在南极点,任何方位都是北方,指南针不可靠。二、填空题 16答案:C 局势、局面二者都有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与形势的意思,但“局面”侧重于事情的存在状况,有相对静止的特征;“局势”侧重于事情的发展态势,有动态感;“局面”大小事件均可用,“局势”多指重大事件。从句意来看,这里指的应该是重大的、具有动态的事态;而不是静止的、一般的事情,所以用“局势”更为合适。隐讳:因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隐晦:含义不明显。需要仔细“揣摩”“才能理解”,说明是含义不明显,应该用“隐晦”。“包含”:里面含有;“包涵”:客套话,请求原谅。原句说文学作品中的意蕴,应该是包含其中的,用“包含”才对。 17答案:D 固然,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虽然,连词,用在转折复句的上半句;仍然,副词,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18答案:B 这个题首先要考虑符合生活的逻辑,一个从睡眠中醒来的人对外界最初的感知,应是声音,然后才是视觉的反映。当然,这一切发生的时间都是“天将破晓时”。所以它的正确的次序应为:。 19答案:C A、D两项出自陆游的书愤,B项出自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20答案:D 是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中的名句,从“一年将尽夜”可知写的是除夕,应该是冬天;是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中的名句,从“寒山过雁”可知,应该是秋天;是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中的名句,从“荷风”“竹露”可知应该是夏天;是翁宏春残诗中的名句,从“落花”“燕”可知应该是春天。 21答案:C 随想录是巴金的作品,且介亭杂文是鲁迅的作品,潮汐和船是秦牧的作品。 22答案:A 琵琶记是明代剧作家高明所写的传奇剧,标志着戏剧从杂剧向传奇剧的过渡。“临川四梦”还有一部紫钗记。 23答案:C 1964年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学生的一封信上,毛泽东同志作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批示。1964年9月,在对中央音乐学院的意见中,他又明确提出对待古代和外国的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4答案:D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屈原、哥白尼、拉伯雷、何塞马蒂。1953年在赫尔辛基颁布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除了中国的屈原外,还有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法国作家佛朗索瓦拉伯雷;古巴作家和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何塞马蒂。这一年端午节前后在北京举办了楚文物展览,在这次展览上首次展出了屈子祠和屈原墓的照片。与此同时,前苏联各界在莫斯科集会,隆重纪念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费德林院士作了屈原及其创作的报告,我国驻前苏联大使戈宝权在大会上致辞。9月27日,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等五部门组织,在北京举行了隆蘑的纪念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哥白尼逝世四百一十周年,拉伯雷逝世四百周年,何塞马蒂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1953年12月30日,邮电部为此发行了一套题为世界文化名人的邮票。 25答案:C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谁烧了网明园。1860年10月18日,为掩盖自己掠夺的罪行,英法联军焚毁了网明园。 26答案:A 遗嘱应该反映立遗嘱人真实意愿,口头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都有伪造的可能,而自书遗嘱可以通过笔迹鉴定确定真伪,所以可以不必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就可有效。 27答案:D 立法,是国家立法机关依据一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补充或者废止法律的活动。法的汇编,只是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汇总的行为,当然不属于立法活动了。 28答案:C 注意“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效率提高,直接结果当然是产量的增加。 29答案:A 简析:伦敦冬季取暖长期以煤炭为主,加之工厂使用煤炭,造成空气中粉尘、煤烟较多,加之伦敦海洋性气候,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同时伦敦地处山谷,空气流通不畅,其时正值高压中心控制,以至于形成伦敦烟雾事件。 30答案:D 家庭轿车的广泛使用,方便了家庭成员不受限制的出行,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的趋势,在交通便捷之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居民居住城外,白天在城市中心上班,晚上在城外居住,利于降低中心的常住人口密度。三、阅读理解题 (一)西湖雨夜 31答案:D 本题考查渊语的理解。注意第三段,“西湖雨夜,别有一番雅致”一句。此后才是正式写西湖的雨夜,完全扣住“雅”的特点来写的。 32答案:D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意境的体悟。A项的“顿悟禅机”不属于景物的美,而是人的主观体验;B项的“夺阔旷远”不是“雨夜”所能看到的;C项的“娴静”和“雨夜”的意境不一致。 33答案:B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写作手法的赏析,应该注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本句写雨夜西湖,是 为了突出沿湖灯火,只有和这一点联系起来,才是正确的分析。 34答案:c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把握。A项的“点面结合手法”表述有误。本文中心就在于表现西湖雨夜的感受。B项错在“分别描绘西湖昼夜不同时辰的美景”,没有抓住重点。D项的分析一方面没有突m雨夜的重点,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也有故意拔高之嫌。 35答案:D 考查对句意的理解。“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白居易的名句,理解不能脱离这一前提;对“无声”“有声”关系的感悟是出于对名句本身的理解;而对这一名句的感悟又是在雨夜的西湖之上,理解寸同样不能忽略这一环境。A、B、C三项都有道理,而D项“只有才”的表述过于绝对。 (二)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36答案:A 这是一个转折复句,表意重心在“可”的后面。 37答案:B 本题是文意把握题,文章第四句“而从这句话的实质意义上讲,大都反映的是自我约束、自觉奉献之后在个人既得利益上的某种损失”,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本质意义的解说。 38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对语句层次的标识作用。“廉洁奉公”“不计名利”还只是从个人利益角度说的,“以身殉职”显然又是从更高层次上说了,所以要用分号把这一个较大层次分开。而从个人利益角度说,“廉洁奉公”“不计名利”又有所不同,所以用逗号把它们分开。 39答案:C 本题考查过渡句的作用,“这类”承上,对前面几个事例进行总结,“源于”启下,引出后面的分析。 40答案:D 本题考查句意的理解。A项过于泛泛,没能扣住文段内容分析。B项忽略了上下一心,只强调了民众的行为。C项忽略了对民众的感召。 (三)咬文嚼字 41答案:A 注意段首句的作用。 42答案:C 这只是作者的分析,不能作为选用论据的原因。 43答案:C “进一步指出韩愈的修改是错误的”的说法欠妥。作者在这里说得非常委婉,“怀疑是否妥当”不能等同于“指出是错误的”。 44答案:D 品味语言,最重要的是语言修养,而不是思想修养。 45答案:D 、 不属于写作方面的启示和借鉴了。 (四)欧拉的发现 46答案:D 考查对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该句中“面目”一词是比喻,比喻其形状。 47答案:C 考查信息筛选。解题时应抓住“长寿”这一关键词。文中只是说它可以使碳正离子具有长寿命,并没有提到寿命非常短的碳正离子,所以A项错。B项文段中没有,文中只说欧拉为了得到它采取的措施。D项文中未直接提及。 48答案:C 考查信息的筛选。首先要明白“欧拉的发现”的内容,即“制备长寿的碳正离子的方法”,而与此无直接关系,应是温斯坦的成就。 49答案:A 考查文意的理解,关键抓中心句。 50答案:D 考查文意的理解。A、B、C三项是一致的,而D项未抓住说明的主要内容,范围太大。 第二部分数学基础能力测试 1答案:C 由 =3 得x=5 故应选C 2答案:B由(2-1)(2+1)(2+1)(2+1)(2+1)=(2一1) (2+1)(2+1)(2+1)=(2一1)(2+1)(2+1)=2-1可得 (2+1)(2+1)(2+1)=2-1,(2+1)(2+1)(2+1)+l=2 3答案:D 由|a+b|a-b|,可知(a+b)(a-6),展开可得ab0因M在双曲线上,有y=b(一1)=,所以y=由题设条件有y=|FA|=a+c,其中A是双曲线的右顶点,所以有b=a(a+c)即c-a= a+ac,得至U方程 ()-()一2=0解出离心率=2故选B 14答案:B 如题14图所示,在0BC与ABC中,因BCOA,故0到BC的距离与A到BC的距离相等而这两个三角形共底BC,故 SABC=SOBC因此所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圆0中扇形0BC的面积在直角0BA中(因B为切点,故0BAB)0B=1,0A=2,故cosBOA=,即BOA=,而CB0A,故CB0=BOA=所以OBC为等边三角形,故CBO=所以扇形OBC的面积=圆0面积=1=所求阴影部分面积 故正确的选择应为B 15答案:A如题15图所示,设圆锥底面半径为r,高为h 对于甲容器r=r,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V甲=rh-r h=rh-(r) h=rh 对于乙容器r=r,故乙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V乙rh=(r) h=rh= 故应选A 16答案:A 因f(x)在x=O处可导,所以f(x)在x=O处连续,因此()=f(0)=1 由题设f(O)存在,因而有f(O)= =-1 故应选A 17答案:B 因f(x)在x0处是连续函数,只需考虑在x=0处的情形 = 要使f(x)在=0处连续,需要求=f(0),即a=,故应选B 18答案:C 把方程改写为-x-2=0,所以只须考查f(x)= -x-2零点的个数 令f(x)= -1=O,得x=O当x0时,f(x)O时,f(x)0,因此f(x)在(-,0)内单调递减,在(O,+)内单调递增,这表明f(x)分别在(-,0)和(O,+)内至多有一个零点 又f(O)=-1,f(一2)=e0,f(2)=e一4O,由连续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可知,f(x)在(一2,0)和(0,2)内分别至少有一个零点 综合上述,f(x)分别在(-,0)和(O,+)内各只有一个零点,故应选C 19答案:B 令f(x)=x(x一1)=O,得x=O和x=1f(x)在x=0两侧的符号改变,在x=1两侧符号没有改变,因此x=0是f(x)的极值点但x=1不是f(x)的极值点,故应选B 20答案:B设F(x)是f(x)的一个原函数,则(xcosx)d(xcosx)=F(xcosx)|=F()-F(0)=0 而d(xcosx)=cosxdx-xsinxdx,因此 0= (xcosx)d(xcosx)=(xcosx)cosxdx-(xcosx)xsinxdx把(xcosx)cosxdx =1代入上式得 (xcosx)xsinxdx=1 故应选B 21答案:D先求切点坐标,设切点坐标为(x,y),则切线方程为y一y=2x(xx),即y-(1+x)=2x(xx) 把x=0,y=一3代入上式,得x=2 由于图形的对称性,所求面积S=2S(如题21图所示)当x=2时,y=5,过(2,5)的切线方程为y=4x一3,所以S=1+x-(4x-3)dx=4+x-4x)dx=8+(-2x)|= S=2 S=故应选D22 答案C A, B 均为三阶矩阵, AB也为三阶矩阵,并且|AB|=|A|B|,而|A|=1*(-4)*1=-4|B|=-3 故 |AB|=1223 答案 A此题是判断带有参数的三个向量的线性无关性,只要r(,)=3, 即有,线性无关,为避免带参数的矩阵消阶梯求秩,根据题意先设3,如可取=1(特殊值),则有(,)= 得到r(,)=3,说明3是,线性无关的充分条件,再设=3,得(,)=得到r(,)=3,说明=3时,,线性无关,因此3不是,线性无关的必要条件,所以,选A24 答案 C由已知x=k+k+是Ax=b的通解,则,为Ax=0的线性无关解,是Ax=b的一个解,题中(2.4.0)=2,(-4.1.1)=,它们均为Ax=0的解,因此排除AB根据线性方程组的性质,若A=b,A=b,则-为Ax=0的解,反之,若A(-)=0,而Ax=b,则Ax=b,在看答案C。由于(5.-1.-2)-=(5.-1.-2)-(1.0.-1)=(4.-1.-1)=,而A=0,所以,(5.-1.-2)是Ax=b的解,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排除D,25 答案 B由已知得 A= A= 由+= A+ A=+ A(+)=1*(+),又已知,线性无关,所以,+不等于0,所以,=1是A的一个特征值由- 得,A(-)=-1*(-),-不等于0,所以,=-1是A的另一个特征值,又已知A是不可逆矩阵,故|A|=0,则=0是A的第三个特征值由于三阶矩阵具有三个不同的特征值=1 =-1 =0 故A可对角化,且A 故选B 第三部分 逻辑推理能力测试 1答案:B B项断定,消费者只关心他们早已喜欢的产品的广告,因此,那些喜欢国外电器的消费者不会关心国产电器广告,即使它们大有改进。所以,国产电器厂家想通过改进广告来增加市场占有率的计划难以奏效。这就严重弱化了题干的论证。 A项和C项强化了题干。D项不能弱化题于。 2答案:C 题干中甲的意思是抽烟损害健康,乙用自己长期抽烟但未得肺癌的例子来反驳甲。只有C项指出影响健康不能仅用是否已患某些明显的疾病来衡量,切中两人争论的要害。 选项A不是讨论健康的;B项讨论的对象是他人,题于专门讨论的是乙的健康问题;D项没有从健康的角度分析问题。 3答案:D 本题要求找出作者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 题干论述:除非每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同时主动遵守法规,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可见作者的观点是,每个公民都应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故选D。 4答案:C 反对方法的削弱题。要解决不少人在教学楼的厕所中偷偷吸烟的问题,不能靠增加吸烟区的范围,而关键在于保证法规和校纪的遵守。把教学楼的厕所定为吸烟区,并不能使这些违规的烟民意识到自己的过失,他们中的有些人完全有可能会逐渐在教学楼内厕所以外其他的禁烟区吸烟,这样上述建议就不可行了。(这就是所谓的得寸进尺) 5答案:D 首先排除选项A、B。因为题干中没有涉及我国高校原有的教师中得到博士学位的人数比例,不能推断是否“大多数”教授有了博士学位,排除A项。即使大学教授都是博士,也不能得出博士都在大学任教,排除B项。c项断言我国“有些”高等学校的新教师“都”有了博士学位,忽略了题干说的“除非是本校的优秀硕士毕业生留校”。 而只有D项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招收新教员时,有博士学位是必要条件,除非”的意思是:在通常情况下,新教师有博士学位,仅有的例外是本校硕士留校。因此,新招收的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人数的比例会比原有教师中相应的比例高,从而推出教师总体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会增加。提高此比例正是我国部分高校采取新的招聘措施的用意所在。 6答案:C 根据题干定义,危机管理策划的三个要素是: 第一,目的是为防止爆发危机或者危机发生后为减少、清除危机带来的风险与损失; 第二,通过策划手段; 第三,使人更有效地掌握事物和社会舆论的一些办法与措施。 可见,A、B、D项满足此项定义,属于危机管理策划。 而C项“小张被震倒在地”实际上是一种被动反应,不满足上述定义的要素,不属于危机管理策划,故选C。 7答案:C 概括观点题型。C项通过“狩猎蚁”的生存法则贴切地概括了动物世界的生存法则,为正确答案。B项扩大了材料的内涵;A、D项只是部分内容的体现。 8答案:C 省略三段论。如果C项为真,即事实上第一机械厂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T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那么,依据第一机械厂的有些管理人员取得了工程硕士学位,自然可以得出,有些工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取得了工程硕士学位。其余各项均不能保证题干论证的成立。 9答案:C 题干结论:实际进行约会,能够提高社交水平。其根据是:在所填写的调查表中,实习组比对照组显示出更多的自信。如果C项为真,则对照组实际上的社交水平与状态,比调查表中填写的要好,这样,作为题干根据的上述对比就不成立,这就对题干的推断提出有力的质疑。其余各项均不能构成质疑。 10答案:C 由于题干中所说的两个日本人都是亚洲人,不可能存在不是亚洲人的日本人,所以,从来源 上看,亚洲人最多最少都是4个人。当3个足球爱好者、5个商人和这4个亚洲人都是排斥性 的关系时,参加晚会的人数为最多,即12个人。由于两个日本人不经商,即这两个日本人和5 个商人之间具有排斥性的关系,所以至少得有7个人。 11答案:D 题干论述:因为雌孔雀更愿意找羽毛漂亮的雄孔雀,所以羽毛漂亮的雄孔雀在择偶中有竞 争优势。 用“雌孔雀更愿意与拥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为偶”来解释为什么“漂亮的羽毛能在求偶中具 有竞争的优势”,实际上等于什么理由也没有给出。提供的原因仅仅重述了需要解释的现象,这 是犯了循环推理的逻辑错误。所以选D项。 题干根本没有提到人类,A项为明显无关选项,排除;题干一直在讨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没有涉及任何个别种类,B项排除;仔细分析题干我们能够知道,题干已经假设了论据的真实 性,并且没有提供任何能够质疑论据的信息,C项排除。 12答案:D 真假话题,首先找“矛盾”矿工3和矿工4的说法矛盾,必有一真一假,而其余人的观点都为假。 矿工1的说法为假,意味着发生事故的原因不是设备问题,那么矿1二4说“发生事故的原因是设备问题”就为假,因此矿工3的话是正确的,A、B项都排除。 矿工2的说法为假,并且“发生事故的原因不是设备问题”为真,推出“没有人违反操作规 范”,D项正确。 13答案:D 题干矛盾:一方面,防疫站的统计数据显示给狗注射疫苗可以减少狂犬病发生的危险性; 另一方面,医疗保险业的统计豆示被注射了狂犬疫苗的狗咬伤的人比那些没有被注射狂犬疫苗的狗咬伤的人更有可能得狂犬病。 如果人们往往是在自己的宠物狗已经表现出明显的狂犬病特征后才去给自己的狗注射狂 犬疫苗,那么对题干矛盾就是个很好的解释,即D项是个存在他因的解释。 14答案:C 题干推理:写过许多哲学论文的大学教师一哲学系的教师。也就是“哲学系的教师”是“写 过许多哲学论文的大学教师”的必要条件。 因此,如果C项为真,题干推理就必然正确。其余各项作为前提,均不能推出题干。 15答案:C 题中并没有谈到苏轼自己的经历,所以,选项c不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选项c。 16答案:B 提出观点“由于这件复制品和真品产生于不同的年代,不能算有同样的品质”,来削弱小李的一个断言如果两件艺术品在视觉上无差异,那么它们就有相同的品质”,这是小李得m“要是它们有相同的品质,它们的价格就应该相等”的结论的基础。 17答案:D 复合命题推理题。 题干推理:张_田一_娜,等价于逆否命题:_1张V田一娜。 那么,要得出“大田考试及格了”的结论,就必须保证“小张与小娜考试都及格了”。 18答案:D 要使题干的推测成立,有两个条件是最可能假设的:第一,在未来10年中,美国35岁以上的居民中肥胖症患者的比例保持不变;第二,到2009年,美国人口中35岁以上的将占了一半。如果这两个前提不满足,题干的结论就不能成立。因此,D项是题干的推测最可能假设的。 19答案:B 要使题干的推测成立,需要假设在未来10年中,美国35岁以上的居民中肥胖症患者的比例保持不变。如果B项为真,则说明这一假设难以成立。这就有力地削弱了题干的推测。 20答案:A 题干的结论:对普通人来说,没有感觉不适就去接受医疗检查是不明智的。 A项断定,有些严重疾病早期就会出现病人自己能察觉的明显症状,其中显然最可能包括某种程度的感觉不适,因此,这和题干的结论及其论证无关,既不加强也不削弱题干。 其余各项均能削弱题于。例如,题干断定,一个医生在进行健康检查时,如果检查得足够彻底,就会使那些本没有疾病的被检查者无谓地饱经折腾,并白白地支付了昂贵的检查费用。这显然只强调了彻底的健康检查的某种负面影响,彻底的健康检查当然还有正面作用。C项断定,有些严重疾病只有经过彻底检查才能发现,这指出了彻底健康检查的一种重要的正面作用,因而能削弱题干的论证。 21答案:B 题干中市长的建议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之上,即如果在市区停车费用超过乘公交车进出市区的车费,那么很多人都会不再开车上班,而改乘公交车。如果B项为真,则市长的这一假设就不成立,因而其结论就会被大大削弱。(B项说明这些人都是有钱人,他们进人市区的费用早就超过乘公交车的费用,再加5元钱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 选项A没有削弱该市长的观点,即5美元将刺激人们换乘坐公共汽车。 选项c使得如果吸引了新的乘客之后,公共汽车系统不太可能失去目前的乘客。 选项D不合适,因为许多自己开车的人不转为乘坐公共汽车与许多自己开车的人转为乘坐公共汽车完全没有矛盾。 22答案:C 根据题干定义,A、B、D项都属于当事人否认他应当承担责任(即推脱责任),同时都没有否认活动本身是错的,因此,都属于借口。 至于C项,消费者和食品管理局对于添加一氧化碳是否带来食用安全问题,存在相反看法;而食品管理局否认这项活动(在包装中加入一氧化碳使肉类看起来红润新鲜的做法)是错的,因此,属于辩解。 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23答案:A 推论支持题。推论题需要对题干收敛思维,但不需要任何专业上的背景知识,只从题干信息出发进行推理。 题干所述“萧条之后的复苏,要求增加劳动力。但是经历了萧条之后的企业主大都丧失了经商的自信,他们尽可能地推迟雇用新的职工”,从中显然可推出,经济复苏不一定能迅速减少失业人数。因此A项正确。 24答案:A 解答此类问题首选排除法。B项说赞助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一种往奥运圣火里扔钱的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掉;C项忽略了15年来这个时间限定,故排除掉;D项我们不能从题干中直接得出,不能确定其是否支起帐篷招揽顾客。故答案应该为A项。 25答案:D 题干论述:由于好奇者三次不同方式的观察都没有发现破绽,因此好奇者得出结论:魔术的奥秘不在手法技巧,也不在扑克或志愿者有诈。 A、B、C项为明显无关选项,排除。 D项指出:魔术师可能在他几次观察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包括手法、扑克和志愿者)从而使他不能看出破绽,而不能排除魔术师采用三种手法之一,直接驳斥了题干结论,正确。 26答案:B 题干推理关系是: (1)亏损一胡经理不称职; (2)没有撤换意向一胡经理称职; (3)领导班子不团结一胡经理不称职。 而事实上胡经理不称职,(1)和(3)都推不回去,只有对(2)作个逆否命题,可以推出有撤换胡经理的意向,因此B项正确。 27答案:C 作者只是说明音乐在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上的作用在逐渐显现,人类离不开音乐是事实,并没有认同“莫扎特效应”,A、B、D项都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项。 28答案:D 这是一道反对方法的削弱题,D项经常不刷牙的人不大可能做每周一次的口腔自检恰恰说明了小册子的效果是不可信的,市卫生部门发行小册子的做法不可行。 29答案:D 如果D项为真,即除了获得奖学金的何东辉,所有4班的学生都来自于西部地区;从中显然可以得出结论:除了何东辉,4班所有的奖学金获得者都来自西部地区。 30答案:A 题干断定: 第一,语言设计方面的问题对调查的结果可以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二,调查问卷往往忽略语言设计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由此显然可以推出:问卷调查结果通常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31答案:C 首先看由于有三种牌共20张,如果其中有两种总数超过了19,也就是达到了20张,那么另外一种牌就不存在了,这是与题意相矛盾的,由此可知的说法正确,这样排除选项A,I的论述也不正确,可以举例来说明,假设三种牌的张数分别是6、6、8,就推翻了工的假设,所以I是错误的,这样一来,正确的答案就是C项了。 32答案:B 题干前提:第一,新型飞机发动机的广告称,新型号比旧型号安全;第二,事实上,新型号不如旧型号销量好。 题干结论:安全性并非客户的首要考虑。 题干论证的漏洞可能在于,也许实际情况是客户认为旧型号比新型号更安全呢,也就是说,该广告所称述的即使是事实,也不等于该事实被广泛认同(事实不被广泛认同的情况并不鲜见的)。因此,B项所称述的原则,最有利于反驳题干的论证。 A项对题干的反驳力度不如B项,因为即使其广为人知但只要不被广泛认同,还是得不出安全性并非客户的首要考虑这一结论。 33答案:C 每一名参赛选手都有评委投了优秀票一所有参赛选手都得到了优秀票 所以,不可能为真。 每一名参赛选手都有评委投了优秀票并不能确定有的评委投了所有参赛选手优秀票有的评委没有给任何参赛选手投优秀票为假,所以I、是有可能为真的。 34答案:C 推论题。考查的是集合思维,也可用三段论推理: 由前提一:超过20年使用期限的汽车都应当报废、前提二:某些超过20年使用期限的汽车存在不同程度的设计缺陷,可以必然推出:有些存在设计缺陷的汽车应当报废。 其余选项都不一定为真。 35答案:D 论证结构的相似比较题。 题干是个因果关系论证,论证形式是: P是Q的原因,Q是R的原因;因此,P是R的原因(即P不是R的原因是不对的)。 选项中只有D项与题干论证类似。 36答案:D D项为真,有利于说明是否愿意告知别人自己收入的意愿,可能与年龄没有必然联系;题干所断定的二者的相关,可能是一种偶然的统计相关,而不是事实相关。这就削弱了题干的论证。 A项讨论被调查者之外的一个反例,没有统计意义。 B项作为题干结论的反例,在得出调查结论时已被采用,所以,不能削弱题干。 C项指出有人年轻时候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收入,支持了题干结论,排除。 37答案:B 题干的结论依赖于把心脏健康和身体健康混为一谈,B项指出,心脏健康不等同于身体健康,即使饮用常规量的咖啡对心脏无害,也不等于对人体健康无害,因此,还不一定能放心地享用。 题干陈述的是,是否可以放心饮用咖啡的问题,而c项没有直接针对题干逻辑主线,为无关项。 38答案:C 逻辑描述题,要求概括论证焦点。本题存在争议。 司机的结论:不应该修改交规。理由:第一,会降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第二,会使一些有经验的司机违反交规。 交警反驳了司机的理由,交警的观点:每个司机都可以在法律规定的速度内行驶,因此,不能把对最高时速的修改说成是某些违规行为的原因。 可见,C项准确地概括了上述司机和交警争论的焦点。 题干中交警的反驳不是针对司机的结论,因此,A项不成立。(A项是干扰项,其实题干争论的并不是最高时速修改的必要性,而是最高时速修改的可行性) 其余B、D项对司机和交警争论的焦点的概括都不准确。 39答案:C 存在他因的削弱。C项指出,和平基金的资助使5研究所有能力把其他资金改用武器研究,那么,即使s研究所遵守“和平基金会的全部资助都不会用于任何与武器相关的研究”的承诺,和平基金会的上述资助还是会有利于武器研究。 40答案:A 本题是使用求异法做出的论证,差异因素是“是否服用试验药物W素”,比较的现象是“寿命”,由于10年后每一组都有44位病人去世,从中得出结论:这种药物是无效的。 如果A项为真,则事实上,在上述死亡病人中,不服用试验药物w素的那一组的平均死亡年份比第一组早两年,则就有利于说明差异因素(服用试验药物w素)是导致某种现象(寿命增加)产生的原因,这样,就说明服用于治疗丁的试验药物w素是有效的,有力地削弱上述论证,为正确答案。 根据题意,每组只有1人活着,因此比较活着的人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C、D项均不予考虑。 对两组病人的考察,只能从患病并进行治疗开始,与平均寿命关系不大,不选B项。 4145题 41答案:D 因为P和Q之间的距离与R和S之间的距离相同,A、B、C项都排除。 42答案:C U在2号洞时,因为T和U相邻,可知T在1号洞或3号洞。当f在3号洞时,无论怎样安置,条件(2)都不能满足。当T在1号洞时,只要在3、4、5、6、7五个位置中安排P和Q之间的距离与R和S之间的距离相同,一个空洞即可,C项正确。 43答案:B 若U、P和R分别在5号、6号和7号洞,根据T和己,相邻可知T一定在4号洞,P和R相邻时,因为P和Q之间的距离与R和S之间的距离相同,可知Q和S也一定相邻,因为1号洞不能空,所以Q必定在1号洞,s必定在2号洞。 44答案:D P和R分别在1号和3号位置时,因为P和Q之间的距离与R和S之间的距离相同,所以Q和S将占据2号和4号或4号和6号位置。如果Q和S占据2号和4号位置,剩下的三个位置是5、6、7号,因为T、U相邻,则T、U既可占5、6号也可占6、7号,可见5号和7号必有一个是空洞;如果Q和S占据4号和6号位置,则剩下的三个位置是2号、5号和7号,这样就满足不了T、U相邻的条件。因此空洞一定是5号洞或7号洞。 45答案:A 当P在2号洞、R在4号洞时,了、U既可在5号和6号洞,也可在6号和7号洞,相应地,R在1号洞、S在3号洞,或R在3号洞、S在5号洞都是符合条件的。所以A项可能是正确的。 4650题 条件表达: (1)(FG)(表示F和G在同一组), (2)(KM)(表示K和M在同一组), (3)FP(表示F和P不在同一组), (4)GH(表示G和H不在同一组), (5)JK(表示J和K不在同一组), (6)H=0P=()(表示H在0组时,P一定在0组)。 条件分析: 根据条件(1)、(3)和(4)可知(FG)肯定不能和P及H同组,因为每一小组只有3个人,所 以(FG)也不可能与K和M同组,也即(FG)只能与J、L和N同组;L和N在题目中不受任何 条件的限制,所以L和N是一对同性元素。 问题解答: 46答案:D 此题用排除法:根据条件(2)K和M在同一组,则排除A项;根据条件(1)F和G在同一 组,排除B项;根据条件(6)当H在0时,P也一定在0,则排除C项。 47答案:A 当M和P在w组时,根据条件(2)KM在同一组,则K也一定在w组,此时w组人已满, H不可能在W组。根据条件(6)H=0P=0可知,当P在W组时H也不在0组,那么H 只能在R组。 48答案:C 用排除法:把四个选项中的内容逐一代人题目所给的条件中。 A项若F、H同组,根据条件(1)(FG),则可得出F、G、H同组,与条件(4)GH矛盾。 B项若G、P同组,根据条件(1)(FG),则可得出F、G、P同组,与条件(3)FP矛盾。 D项若F、M同组,根据条件(1)(FG)和(2)(KM),则F、G、K、M同组,此组超出三人,与 每组恰好三人矛盾。 49答案:D 由条件(2)可知K和M在同一组,当K和P在R这一小组时,那么K、P和M在R这一 小组。根据条件(6) H=0P=0可知H不在0组,则H只能被分到w这一小组,根据条 件(4)和条件(1)可以推出F和G只能被分配到0这一组。所以A、B、C项必定都是错误的。 50答案:A 根据条件(1)和条件(2)可知,F和G必须在同一组,K和M必须在同一组,而每一组只能 有3个人,所以G和K不可能在同一组中。 第四部分外语运用能力测试(英语) 1答案:D “insight意思为“见识”,只有该词义符合本句的意思以及与介词“into的搭配,其他选择项意思或搭配有误。 2答案:A 应该看出,正确选择项应该为本句主语The stock的定语从句,需要一个引导词“which引起的从句。其他选择项为错误语法。 3答案:A “count on意思为“依靠,依赖”。全句意思为“经理需要一个助手,在他不在的时候可以指望对方处理出现的问题。” 4答案:B 注意本语法考点为主语number一词是单数概念,后面的谓语动词应该是单数第三人称变化形式has。其他选择项都是复数名词的动词形式,所以错误。 5答案:C 本句应该选择肯定词,A和B项为否定词所以错误。“something of a musician意思为“有音乐家的气质。” 6答案:D 此处为一个并列结构,正确选择应该和前面的“social,economic两个词在形式上一致,都为形容词才行。 7答案:C 本句为nottoo的结构,双否定表示肯定意义。全句意思为“这个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