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评价概述检测班_第1页
职业卫生评价概述检测班_第2页
职业卫生评价概述检测班_第3页
职业卫生评价概述检测班_第4页
职业卫生评价概述检测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基础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2014年5月14日,第一部分:职业健康知识概述,什么是卫生?,1、字词含义:卫护、维护生命、生机 2、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卫生”大致有“养生”、“医药(医疗)”、“卫生保命”、“济世救民”等四种涵义。 3、卫生的现代讲法:名词“维护生命或保护身体”的行为或采取的一切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和增进健康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形容词“干净、清洁”,而这正是维护健康的措施之一。,什么是健康? 字面意思?强健,安宁,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 -保护人权、尊重人权首先要尊重人的健康权力。,职业危害历史渊源,人类开始生产活动之始有害因素疾病 古代:手工业危害(以粉尘和物理因素为主)其实,从15世纪开始,人们就发现采石、切石工人的死亡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矿工的疾病也受到关注,于是,医学研究人员与化学家们携手,把注意力集中到引起人们致病的有害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和毒性方面,病因学的结果表明,减少或控制有害物质的产生,可以有效控制由可接触有害物质而产生的疾病,从而逐渐形成了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理论与实践。,近代:增加了机械化方面的危害(粉尘和物理危害因素量大,来源多,噪声和化学毒物危害明显。现代:多种危害因素并存,辐射因素增加,危害加重,与职业相关的疾病量多面广职业病引起多方重视。,职业卫生(职业卫生、工业卫生、劳动卫生)=职业健康职业卫生研究的是人类从事各种职业劳动过程中的卫生问题,它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其中包括劳动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及防止职业性危害的对策。,职业健康,只有创造合理的劳动工作条件,才能使所有从事劳动的人员在体格、精神、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健康。只有防止职业病和与职业有关的疾病,才能降低病伤缺勤,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职业卫生实际上是指对各种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损害或疾病的预防,属预防医学的范畴。,职业安全 (=劳动安全) 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第二部分 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概念: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分为,生产工艺中产生 的危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 危害因素,生产工艺中产生或存在的危害因素,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化学因素 (生产性毒物 职业中毒), 金属及类金属:铅、汞、锰、磷、砷、硫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 有害气体 刺激性气体:氯、氨、氮氧化物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苯胺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过程中的毒物:氯乙烯 农药: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生产性粉尘 尘肺,二氧化硅、硅酸盐尘、碳粉尘、石棉尘、煤尘、水泥、有机粉尘,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 高气温、高气湿、高气流、强热辐射、低气温 异常气压 高气压:减压病 低气压:高山病 航空病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生物因素, 细菌 炭疽杆菌、布氏杆菌 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蜱) 霉菌 曲霉菌、青霉菌,劳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有害因素(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 劳动组织、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作业与生理状况不相适应,导致劳动者精神(心理)过度紧张等 劳动工具设计不科学或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导致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等。精神紧张,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厂房建筑布局不合理,社会经济因素 分配制度、受教育程度、劳动立法、医疗卫生体系等。 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生产性粉尘 2、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 3、有毒化学物质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 10、导致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一)生产性粉尘,矽尘:游离二氧化硅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煤尘;石墨尘:碳元素为主的矿物质(含游离二氧化硅较高),石墨矿开采、碳素制品制造;炭黑尘:含炭黑为主的粉尘,炭黑制备、橡胶制品、稀有金属冶炼;石棉尘:石棉开采、耐火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刹车制动品制造;,陶瓷尘; 滑石尘:采矿、滑石粉加工应用;水泥尘;云母尘:云母开采、电器设备制造;铝尘:采矿、铝提炼、铝制品;焊尘;铸工尘;其他尘,(二)有毒化学物质,金属与类金属:铅、汞、砷、锰、镉、镍、铍、铊、钡、钒、铬、铀; 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 有机化合物:农药; 职业接触限值:339,(三)物理因素类,温度、湿度、风速及热辐射等气象条件、噪声、振动、光(包括激光)、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等。类别 不良气象条件 噪声及振动 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物理因素的特点,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除激光是人工产生的外,其余在自然界中均存在。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一般都有明确的来源。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雾都劫难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4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城被黑暗的迷雾所笼罩,马路上几乎没有车,人们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进。大街上的电灯在烟雾中若明若暗,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光。直至12月10日,强劲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上空的恐怖烟雾。 当时,伦敦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持续上升,许多人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在大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据英国官方的统计,丧生者达5000多人,在大雾过去之后的两个月内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雾都劫难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雾都劫难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四)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工频电场:频率为50Hz的极低频电场。高频电磁场 :频率为100kHz30MHz,相应波长为3km10m范围的电磁场。超高频辐射:又称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或波长为10m1m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波和连续波。微波 :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包括脉冲微波和连续微波。 激光:波长为200nm1m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紫外辐射:指波长为100nm400nm的电磁辐射。,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类别、波长、频率范围,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五)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铬;强酸强碱;紫外辐射;油彩;高温高湿;三氯甲烷;煤焦沥青;有机溶剂;棉麻皮毛与饲料粮食加工。,(六)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强酸强碱,刺激性化合物,紫外辐射、电离辐射、三硝基甲苯、高温红外辐射、激光,(七)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危害因素,噪声;铬(铬鼻病);酸雾(牙酸蚀病),(八)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石棉;联苯胺;氯甲甲醚;苯;砷;氯乙烯;焦炉烟气;铬,9. 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新增;10. 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 新增11 . -萘胺所致膀胱癌 新增12. 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新增,职业病名单,48,1. 什么是职业病?,职 业 病,广 义:由于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狭 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狭义职业病,也称法定职业病,具有法定性,经确诊后享有政府规定的劳保待遇(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法定职业病内容不同)。,49,2. 什么是职业病?,职 业 病,法定职业病具备三个条件,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目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形成劳动关系,个体劳动不纳入职业病管理的范围,有的人虽然患有职业病目录中的疾病,如白血病、肺癌等,但不是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因此,不属于法定职业病范畴。,50,3. 职业病种类有哪些?,职 业 病种类,职业病有: 10类132种(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尘肺病1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2.职业性皮肤病:9种(含其他) 3.职业性眼病:3种 4.职业性眼鼻喉口腔疾病:4种 5.职业性化学中毒: 60种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含其他) 8.职业性传染病:5种 9.职业性肿瘤:11种 10.其他职业病:3种,1957年规定的职业病名单中包括14种。 1987年11月修订颁布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列为法定职业病名单有9类99种。 2002年修订为10类115种。2013年12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修订为10类132种,职业病范围,职业病名单,(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尘肺改为尘肺病,职业病名单,(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新增,新增,新增,职业病名单,(二)职业性皮肤病(9种),新增,职业病名单,(三)职业性眼病(3种),(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新增,职业病名单,(五)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职业病名单,(五)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修改,职业病名单,(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新增,新增,职业病名单,(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病名单,(八)职业性传染病(5种),新增,新增,由布氏杆菌病修改,职业病名单,(九)职业性肿瘤(11种),新增,新增,新增,由氯甲醚所致肺癌修改,由砷致肺癌修改,由焦炉工人肺癌修改,由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修改,职业病名单,(十)其他职业病(3种),由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修改,新增,职业病特点,1.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2.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3.职业病具有群发性,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职业病特点,4.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危害往往被忽视; 职业病的发病往往有一定的潜伏期,而且不同的职业病潜伏期也不一样,一般为5-10年。,职业病特点,5、健康损害严重,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是可以预防性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第三部分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一. 概述,是指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以及建设施工过程可能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分布与影响的人员。,二、识别的意义,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分析与有害性分析提供基础依据;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适宜性、符合性或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的适宜性、符合性或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总体布局、工艺设备布局以及建筑卫生学等的符合性提供基础依据。,三、 识别的内容,关键要点:放散到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员工可能接触的危害因素,即需要分析与评价的因素;危害因素的发(散)源(发生状况);危害因素的分布(发(散)源及其影响的工作地点);危害因素影响的人员(人员及其作业工序)。,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原则,识别要全面分析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同时要明确分布范围及危险度,五、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调查检测法其它方法,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1. 资料收集调研:项目建设情况与设计资料;生产过程设计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化学品理化特征与毒性特征;健康监护与监测资料;相关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二),2 .现场调查与类比调查物料用量与产量,杂质含量;原辅料加料口及其密封情况;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情况;抢、维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事故与应急救援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三),3 .工程分析涉及物料;工艺水平、工艺过程与物质转化;设备布局与交叉影响;防护设施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四),4.危害筛选用量大、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出现几率多、浓度或强度高;接触人员多、机会多;特殊健康影响。,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1. 原辅材料:种类与数量;形态: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理化特性:挥发性、熔点沸点;储运、装卸;加料、投料;杂质(金属矿料、石油气等:铅、砷、磷、硫、氨);产地(煤炭、原油);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二),2 .生产过程生产原理:条件;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物理化学过程;生产方式:设备选型: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三),3 .产品副产品种类、数量;形态;包装、储运;废品废物(废气、废液、废渣);物料平衡去向。,八、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结果,确定建设项目需要分析与评价的职业病危因素及其相关信息。 例如,下列情况一般确定为需要分析与评价的危害因素:推测接触水平大于接触限值10%的危害因素接触水平难于推测的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结果(二),明确没有人员接触的或有害性很低的危害因素可判定为不需分析与评价,例如: 有害性很低的水溶液; 沸点很高的油类; 不能产生粉尘的固体; 使用量极少的物质; 仅在密闭系统内处理的物质; 推测接触水平小于接触限值10%的危害因素。,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结果(三),木制家具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示例,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结果(四),某铁矿建设项目采矿单元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示例,九、特殊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密闭空间作业,特殊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检维修作业试生产阶段(装置泄漏、仪表失灵、连锁装置异常、卫生防护设施运转不正常等异常情况 )异常开车与停车(装置在紧急情况下安全处置能力和防护设施的承受能力问题 )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的毒物泄漏与扩散 ),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1. 概述 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分析该建设项目存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种(岗位),以及该工种(岗位)涉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作地点、作业方法(接触方式与机会)、接触时间与频度等,并分析接触该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2. 分析的意义为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包括类比检测)的项目、检测对象、检测内容、检测地点等检测方案,以及确定职业病危害程度评价对象等提供基础依据;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的适宜性、符合性或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符合性与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的符合性与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为分析和评价建设项目所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的符合性与有效性等提供基础依据。,3、分析的内容,(1)有害性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侵入人体途径;健康影响;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与职业禁忌证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3. 分析的内容粉尘的理化特性:化学成分:致纤维化、刺激、中毒、致敏作用。分散度:影响空气中漂浮时间;影响在呼吸道中的阻留。(总粉尘、呼吸性粉尘)粉尘的有害性: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肿瘤、有机粉尘引起肺部改变等;局部作用中毒作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3. 分析的内容 毒物的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气体、蒸汽)、气溶胶(雾、烟、粉尘);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为皮肤和消化道;影响毒物健康影响的因素:理化性质(挥发性、溶解性、分散度)接触水平联合作用个体易感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3. 分析的内容问题示例1:分析粉尘对机体的影响时应考虑()。 A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B、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C、局部作用 D、中毒作用 E、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问题示例2:生产性毒物主要以( )形态散布于工作场所空气中。 A粉尘 B、烟 C、气态 D、气溶胶 E、固态问题示例3:分析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存在形态对( )具有重要意义。 A了解进入人体的途径 B 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的分类 C 确定空气样品的采样、分析方法 D 制定防护策略 E 确定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治的可行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2)接触分析同等暴露人群,即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所属的工种(岗位)及其接触的工作地点(工序)、接触时间、作业方式等;关注非常规作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如检维修作业、密闭空间作业、临时性抢修作业、外委作业作业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4. 分析的方法 (1)查阅MSDS、GHS(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教科书、科技文献等资料,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性是指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从事接触其作业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或其它健康影响的特性和能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4. 分析的方法 (2)利用工作日写实分析接触对象危害因素的同等暴露人群(工种、岗位)及其工作地点、作业时间、作业方法与频次等。 工作日写实是指在生产劳动现场,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整个工作日内的各种活动及其时间消耗,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连续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整理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4. 分析的方法 工作日写实的内容:(1)写实对象及其所在岗位的基本情况。(2)工作日内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名称、内容和动作时间。(3)各种活动的位置。(4)各种有害因素状况和接触时间。(5)写实对象或所在岗位写实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4. 分析的方法写实对象和人数:选择各主要生产岗位有代表性的12人作为写实对象;对多条生产状况相同生产线上的同类岗位,选择有代表性的12条生产线;对工作随意性大的岗位,全员写实。写实日数:生产连续、稳定的作业岗位连续写实三个工作日;周期性生产作业岗位按生产周期写实;生产随意性大工作量和工作内容很不稳定的岗位长时间内写实。,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4. 分析的方法工作日写实调查表示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5. 分析的结果某木制家具厂喷漆车间手工喷涂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5. 分析的结果某燃煤电厂锅炉运行工噪声危害接触分析示例,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1. 概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针对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GBZ2.1或GBZ2.2标准等,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及其危害程度。,十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2. 评价的意义为最终评价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及其职业病防治的可行性或效果提供主要依据;为分析和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以及提出相关设施设置建议等提供主要依据;为确定配备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对象以及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技术要求等提供主要依据;为确定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的对象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的周期等提供主要依据;为提出相关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建议与要求提供主要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3. 评价的接触水平指标不同暴露人群(工种或岗位)的、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8小时时间加权接触水平、短时间时间加权接触水平;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最高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4. 接触水平的推测根据与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5. 国外接触水平测定结果的计算算术平均值(Ma);测定结果对数正态分布的95%上限值(X95)及其几何标准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6. 国外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1)概念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明确的评价对象:从事具体职业活动的劳动者; 明确的时间概念:长期反复; 明确的危害概念: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2)分类 1)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粉尘、生物因素)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最高容许浓度 (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2)分类 2)物理因素接触限值:超高频辐射(30300MHz):8或4小时的连续波或脉冲波的单位面积(cm2)上的辐射功率(功率密度)值;高频电磁场(100KHz 30MHz;波长3km 10m):不同频率下的电场和磁场强度值;工频电场:频率为50Hz极低频电场的电场强度;紫外辐射(波长为100 400nm的电磁辐射):不同紫外光谱的8小时辐照度和照射量值;,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2)分类 2)物理因素接触限值:激光辐射(波长200nm1mm之间的相干光辐射):8小时眼直视激光束的职业接触限值和8小时激光照射皮肤的职业接触限值;微波(频率为300MHz 300GHz;波长1m 1nm的电磁波):全身或肢体局部的连续微波或脉冲微波辐射的日剂量值、8h平均功率密度值、 非8h平均功率密度值及短时间接触功率密度值;手传振动: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2)分类 2)物理因素接触限值:高温作业(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0C的作业):不同时间接触率与体力劳动强度下的WBGT限值;噪声(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的等效声级限值;(脉冲噪声):脉冲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峰值和脉冲次数不应超过的限值。 注: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挡”动态特性测量时,声级波动3db(A)的噪声为稳态噪声, 3db(A)的为非稳态噪声;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秒,间隔时间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3)应用 1)职业接触限值是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和劳动条件以及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程度的重要技术依据。目的在于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预防职业病。也可用于评估生产装置泄漏情况,评价防护措施效果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3)应用 2)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个体检测是测定C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定点检测也是测定PC-TWA的一种方法(NIOSH要求:使用定点检测时,应证明其能够与个体检测同等反映个体接触状况)要求采集一个工作日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小时工作日的CTWA。 定点检测可按下式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 CTWA(C1T1+C2T2+ +CnTn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3)应用练习一:乙酸乙酯的PC-TWA为200mg/m3,劳动者每天工作8小时,接触状况为:400mg/m3接触3小时;160mg/m3接触2小时;120mg/m3接触3小时。练习二:同样是乙酸乙酯,劳动者每天工作8小时,接触状况为:300mg/m3接触2小时;200mg/m3接触2小时;180mg/m3接触2小时;不接触2小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3)应用 3)PC-STEL是与PC-TWA相配套的短时间职业接触限值,可视为对PC-TWA的补充。只用于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后可导致刺激、窒息、中枢神经抑制等急性作用及其慢性不可逆性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选择最高时段采集。,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PC-STEL水平的短时间接触不引起:刺激作用;慢性或不可逆性组织损伤;存在剂量-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应;麻醉程度足以导致事故率升高、影响逃生和降低工作效率。 即使当日的CTWA符合要求时,CSTEL也不应超过PC-STEL。当CSTEL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 (3)应用 4)最高容许浓度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职业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能超过的限值。应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种和工作地点采集化学物质最高瞬间浓度的空气样品进行测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 (3)应用 5)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化学物质的最大超限倍数(视PC-TWA的大小)是PC-TWA的1.53倍;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浓度,采样和检测方法同CSTEL。,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化学物质超限倍数与PC-TWA的关系,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7. 评价的依据(3)应用 6)当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的毒理学资料,应分别测定各化学物质的浓度,并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似的毒性作用,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则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式中C1、C2、 Cn代表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 L1、L2、 Ln代表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8. 评价的结果化学毒物职业接触限值标准,化学毒物接触浓度计算结果,第四部分 评价概述,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 根据评价的时机和评价的目的不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可分为: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1,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2,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3,职业病危害评价:对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效果、相关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等做出的综合评价。职业病危害程度: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害性与接触水平的组合。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4,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从事其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导致职业病或其它健康影响的能力。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接触某种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指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者影响,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设备、设施、 装置、构(建)筑物等的总称。,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有害性与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等进行的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完工后、竣工验收前,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效果等做出的综合评价。,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6,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他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情况等进行的综合评价。工程分析: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和卫生特征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了解项目所具有的工艺特点、工艺流程和卫生防护状况等,并剖析其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及其分布。,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7,评价单元:根据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将建设项目或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或工作场所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部分或区域。职业卫生调查:对评价对象的职业卫生管理以及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工作环境的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对由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的评估。,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8,工作场所: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工作地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卫生标准:为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有关卫生政策,保护人体健康,在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涉及人体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事项制定的各类技术规定。,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9,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10,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自然疫源地: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并造成动物间流行的地区。,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11, 卫生防护距离: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到居住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所需的最小距离。全年(夏季)最小频率风向:全年(或夏季)各风向中频率出现最少的风向。夏季主导风向:累年夏季各风向中最高频率的风向。,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12, 高温作业:在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合的异常气象条件下, 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低温作业:平均气温5的作业。噪声作业: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音,且8h/d或40h/w噪声暴露等效声级80dB(A)的作业。,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13,辅助用室:评价对象依据其卫生特征状况所设置的工作场所办公室、卫生用室(浴室、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生活用室(休息室、食堂、厕所)、妇女卫生室、医务室等。应急救援设施:在工作场所设置的报警装置、辐射剂量测量设备、个人剂量监测设备、现场急救用品、洗眼器、喷淋装置等冲洗设备和强制通风设备,以及应急救援使用的通讯、运输设备等。,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14,个体防护用品:又称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劳动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而穿戴、配备以及涂抹、使用的各种物品的总称。工作日写实:在生产劳动现场,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整个工作日内的各种活动及其时间消耗,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连续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整理和分析。,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15,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1.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16,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检查 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1.2 评价的目的、意义与原则 1,1.2.1 职业病危害评价目的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控制和消除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是明确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并为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目的是明确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等,并为政府监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以及建设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2 评价的目的、意义与原则 2,1.2.2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意义用法律手段强化建设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意识,积极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贯彻“预防为主”的职业病防治方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有效途径;直接或间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2 评价的目的、意义与原则 3,1.2.3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原则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1.3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依据, 法律 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标准及技术规范 建设项目基础资料 其他依据,1.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范围 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范围原则上以拟建项目可研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内容为准,包括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要求的内容。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围还应包括建设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以及所有设备设施的利旧内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对于改、扩建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的项目,还应包括有关的利旧内容。,1.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范围 2,“人”指作业人员,包括建设项目中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机”指狭义指机器和工具等,广义指工艺过程,包括建设项目中所有的生产设备(或工艺)和辅助设备(或工艺)。“物”指建筑物,应包括建设项目中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料”指物料,包括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原料、辅料,生产的产品、联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 “环”指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评价范围应从“人、机、物、料、环”五个方面来进行确定。,1.5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单元 1,1.5.1评价单元的划分原则及方法以工艺特征划分评价单元 (1)按工艺功能划分 (2)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3)按工艺条件划分以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主划分评价单元,1.5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单元 2,1.5.2 评价单元划分示例燃煤火力发电机组项目根据工序可划分为如下评价单元: (1)备煤制粉单元; (2)锅炉与汽轮机单元; (3)发电与输变电单元; (4)给排水及化学水处理单元; (5)脱硝单元; (6)脱硫单元; (7)电除尘与除灰除渣单元; (8)检维修单元。,1.6 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与内容 1,1.6.1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程序 评价程序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遵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对于提升评价工作的完整性、科学性有重要意义。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一般可分为: 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报告编制,1.6 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与内容 2,1.6.1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程序(1)准备阶段接受建设单位或用人单位委托、签订评价工作合同;收集职业病危害评价所需的相关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开展初步现场调查;根据需要编制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质量控制措施及要点。,1.6 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与内容 3,(2)实施阶段职业卫生调查与分析(或工程分析、辐射源项分析);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卫生检测与分析以及辐射防护检测与分析,或收集与分析现场(类比现场)职业卫生检测数据;现场(或类比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健康监护等职业病防护措施调查与分析;对评价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1.6 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与内容 4,(3)报告编制阶段汇总实施阶段获取的资料、数据;完成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书的编制。,1.6 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与内容 5,1.6.2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内容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 职业病防护设施。 辐射防护措施与评价,辐射防护监测计划与实施等。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职业健康监护及其处置措施。 应急救援措施。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其他应评价的内容。,1.6 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与内容 10,(4)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概述:简述任务由来及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基本情况。 2)编制依据:列出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 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内容,选定适用的评价方法。 4)项目分析:初步的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并确定评价单元以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分析的内容与要求等。 5)类比企业调查、检测方案:确定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以及收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的内容与要求等;如果类比企业没有可收集的检测资料时,应确定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项目、方法、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样品数等检测方案内容。 6)组织计划:主要包括评价程序、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1.6 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与内容 27,1.6.4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包括资料收集、初步现场调查、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实施阶段(包括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和报告编制阶段(汇总资料、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等)。,1.6 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与内容 28,1.6.4.1 准备阶段(1)对项目试运行情况进行初步现场调查,并收集以下主要资料: 1)预评价报告书、政府监管部门对项目的审查意见。 2)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概况;生产过程的物料、产品及有关职业病危害的中文说明书;生产工艺;辐射源项;生产设备及有关职业病危害的中文说明书;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关设计图纸;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职业卫生管理的各类资料。,1.6 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与内容 28,3)项目试运行情况 4)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5)项目施工期施工单位职业卫生检测与职业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1.6 职业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