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验证及其因果分析4.0% (414)王永丽;叶敏;-管理评论-xx-11-25是否引证是3工作家庭的边界特征对员工工作家庭平衡的影响2.8% (290)廖航-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xx-04-11是否引证否4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综述2.2% (225)佩德罗孔塞桑;罗米娜班德罗;卢艳华;-国外理论动态-xx-07-04是否引证否5家庭支持型主管行为、家庭和朋友支持对员工满意感的影响1.7% (176)舒骋(导师孟慧)-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xx-04-07是否引证否6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平衡对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以女性保险销售人员为例1.6% (162)张晟楠-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xx-04-04是否引证否7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平衡对工作绩效影响的研究1.6% (162)张晟楠-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xx-04-14是否引证否8基于湖北高校女职工工作家庭平衡的对比研究以武汉市九所高校为例1.3% (137)虢懿-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xx-05-09是否引证否9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研究0.9% (88)田玉霞;郑小媚;李明勇;-教师-xx-07-15是否引证是10薛焰-12120428-人口统计学变量下工作家庭平衡与工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0.7% (76)薛焰-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xx-05-31是否引证否11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0.4% (44)韩爱津(导师王立国)-燕山大学硕士论文-xx-12-01是否引证否12工作与家庭社会角色视角下的高校女教师发展问题研究以淮阴工学院为例0.3% (29)彭银秋-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xx-05-15是否引证否原文内容中文摘要工作和生活对于劳动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两个领域。 高校教师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其工作-生活平衡情况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更进一步看,学生们的身心发展也会受到间接影响。 因此,探讨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本研究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高校教师自身的特征,设计整合出了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调查问卷,运用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文献归纳法、问卷调查法、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法,在此基础上研究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研究获得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关系,其中工作促进生活维度与生活促进工作维度显著正相关。 生活促进工作维度比工作促进生活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加显著。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主观幸福感Abstract Work-life balanceis avery importantponent foran individual.As apart ofmany hardworkers,college teacherstake theresponsibility ofpresenting asa rolemodel amongthe students,their work-life balanceability levelwill notonly affectsthe subjective well-being,but alsoinfluences themental healthof thestudents theyteach.Therefore,it isnecessary totake afurther stepto discussmore about the problemof work-life balancefor college teachers.The researchersdesigned asurvey forcollege professorsin orderto discoverhow work-life balancecan influencethe subjectivewell-being fora collegeteacher.To createthe survey,the researchesfirst tookthe referencesfrom amassive amountof readings,and thenbined thecharacteristics fromthe collegeteachers themselves.And aftercollecting thefinished questionnaires,the researchesused Empiricalanalysis,Normative Analysis,Literature induction,conducting surveys,the binationof Quantitativeand QualitativeAnalysis toelaborate moreabouttheinfluence work-life balancehas onthe subjectivewell-being amongcollegeteachers.It cameto anconclusion isthat:There isa strongconnection between work-life balanceand subjectivewell-being,especially thepositive correlationbetween workand personallife quality.And thestimulation onlife affectingwork hasa strongerimpact onsubjectivewell-being thanwork affectinglife.KeywordsCollege TeachersWork-Life BalanceSubjective well-being目录1引言4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41.2研究意义61.3研究方法72文献综述72.1工作-生活平衡的相关研究72.2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82.3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相关研究83研究设计及假设93.1调查工具与调查方法93.2研究假设104数据分析104.1样本描述104.2因子分析114.3分析方法124.4假设检验125研究结论及讨论145.1研究结论145.2讨论145.3建议155.3.1组织支持155.3.2心理咨询155.4局限及展望151引言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在过去几十年中,研究人员在研究工作-生活平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工作生活相互冲突理论和工作生活相互促进理论及其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 1然而,对工作与生活关系的研究,只关注冲突与促进两方面是不能充分理解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的。 2以Wayne为代表的研究表明工作与生活的相促进不完全是工作与生活冲突的对立面。 3它们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形成机制。 减少造成工作与生活冲突的压力并不意味着能够显著提高工作和生活相互促进的水平;提高工作和生活相互促进的因素也并不意味着能够显著减少员工工作和生活领域的冲突。 所以要充分理解工作与生活关系的相互作用关系,我们必须采用整合的视角。 不应该单独看待积极方面亦或是消极方面。 4因此,我们应该开展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研究。 由于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渐提高,以单一GDP为衡量幸福的指标的缺陷逐渐突出,我们不能准确地计算出一些包含在GDP的估测范围之内的活动,这是由于他们的产出的最终结果并不能完全按照市场价格呈现出来。 除此之外,GDP没有将资产价值的变化考虑在内,而这些变化会对一个人的消费方式产生严重影响。 外部因素也没有被考虑在内如污染、自然资源消耗等问题。 最后,GDP也没有考虑非市场活动如家务劳动以及休闲的价值。 对普通劳动者来说,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会花在工作上,其余时间花在生活上。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们的最终目的都追求幸福和快乐。 高校教师作为中国较高层次人才的代表,且由于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劳动者,高校教师的劳动内容主要是教学和科研。 相比其他劳动者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社交圈层较小,他们可能会在日益增大的工作压力和繁琐复杂的家庭生活中迷失自我。 造成工作-生活的不平衡。 进而感到工作满意度降低,生活幸福感降低。 在国内工作-生活平衡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的群体有技术工人、警察、护士等等,鲜有研究者针教师群体进行研究,尤其是高校教师群体。 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有脑力劳动强、内容繁琐、任务繁重等。 同时作为教师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大。 5因此,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该群体的整体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所教的学生群体。 工作与生活的失衡对工作满意度、工作积极性、劳动效率、家庭满意度、家庭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等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的影响。 工作和生活平衡状态差,极易导致高校教师同时在生活和事业上出现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日益提高,高校教师的家庭,工作角色冲突也日益严重,高校教师在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中的育儿养老的责任以及其他家务活动。 这种由于工作和生活不平衡所导致的矛盾一旦激化,很可能会爆发严重的问题。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高校教师群体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聚焦于高校教师群体,对其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量表测量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现状以及主观幸福感。 其中主观幸福感是测量高校教师自身感受到了何种程度的快乐,更侧重于自我主观感受,致力于研究工作-生活平衡的状态对于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6本文主要研究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关系,在理清关系后尝试提出对策,旨在提高高校教师群体主观幸福感。 1.2研究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全面提高,家庭结构和劳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应的,高校教师的工作和家庭观念逐渐发生变化,由于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就业和工作压力日益加大,而社会和学校对高校教师家庭生活的政策支持又十分匮乏。 高校教师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成为他们逐渐要面对的难题。 理论意义方面,本文聚焦于高校教师群体,丰富了工作-生活平衡问题在高校教师群体的研究。 本文以主观幸福感作为指标,更体现高校教师主观的感受,将二者联系起来,探索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丰富了此类问题的研究。 实践意义方面,本文了解了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的现状及主观幸福感现状,尝试探讨如何促进工作-生活平衡,如何提高主观幸福感。 1.3研究方法本文从所观察到的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及主观幸福感情况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所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 本文应用到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四点第一,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搜集整合了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的相关资料,在查阅资料和数据分析后进行实证研究,尝试提出改善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现状,提高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对策。 第二,文献归纳法。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参阅了劳动经济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等大量书籍文献。 通过学术期刊、官方文献、知网等途径,对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进行搜集,并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问卷调查法。 在阅读相关文献后,通过成熟量表并结合高校教师群体的特点,本文设计整合出了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调查问卷。 选取以首经贸高校教师为主体的样本,调查统计并提取了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数据,获得了一定的原始数据,并用于模型建构和统计分析。 第四,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 在分析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影响因子时,主要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 在研究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现状和幸福感现状及二者之间关系时,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方法。 其他研究采用了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2文献综述2.1工作-生活平衡的相关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学者在探究工作-生活关系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工作促进生活维度、生活促进工作维度、工作侵扰生活维度、生活侵扰工作维度。 近年来,以Wayne为代表的研究表明,工作与生活相互促进不仅仅是工作与生活相互冲突的对立面,两者相互独立,有着不同的形成机制,降低工作与生活的冲突水平并不意味着可以提高工作与生活相互促进的水平。 要完全理解工作-生活的相互作用关系,就要用整体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不能只看积极方面或者消极方面。 7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于个人和组织越来越重要,对工作-生活平衡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2.2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MarkMcGillivray和MatthewClark指出“主观幸福感涉及生活的多维度评估,其中包括生活满意度,情绪和情绪的认知判断。 一些经济学家使用“快乐”这个词作为“主观幸福感”的同义词,但在心理学上,主观幸福感是一个比快乐更广义的概念。 LuiginoBruni和PierLuigiPorta对快乐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差异作出了说明,他们指出“主观幸福指的是幸福状态,是一种长期的情感和认知因素,是组合产品。 他们还认为主观幸福感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愉快的情绪,不愉快的情绪,对生活的整体评估和特定领域满意度。 另一方面,快乐是比主观幸福更狭隘的概念,也与生活满意度不同。 虽然快乐和生活满意度都是主观幸福感的组成部分,但生活满意度反映了个体感知现实与欲望之间的差距,而快乐正面和负面情绪之间的平衡。 在这种研究方法中,主观幸福感与“处于快乐状态”同义,而“满意度”和“快乐”等概念被认为是“感受到快乐”82.3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相关研究许多对工作-生活问题的研究更侧重于工作-生活冲突对个人和组织的负面影响。 大多数研究发现,随着工作-生活相互冲突的水平提高,工作满意度显着下降。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水平为-0.23。 一些研究人员已经表明,工作侵扰生活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远远强于生活侵扰工作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假设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人以家庭为中心,人们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工作。 因此,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这两者都在在个人生活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论那方面的冲突都会影响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从而影响个人的工作报酬和奖励,进而降低工作满意度,之后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同样,一些研究也证实了工作生活冲突与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互惠原则,工作-生活平衡促使个人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对工作的积极行为反应,这将使个人更努力地从工作中获得收益。 一些实证研究也表明,工作-生活平衡的员工往往具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并且愿意更加努力工作。 虽然研究没有考察工作-生活平衡与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但工作与家庭角色的相互协调理应增强个人对自身承担的家庭和工作角色的积极情绪,提高个人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 93研究设计及假设3.1调查工具与调查方法调查工具采用的是根据成熟量表设计整合的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调查问卷。 其中基础信息部分包括社会学特征资料,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称、行政职务和工作年限等。 相关量表有“工作家庭平衡量表”,本文采用的是由国内专家曾练平翻译的Marks和Grzywacz的家庭平衡量表,10此量表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工作侵扰家庭、家庭侵扰工作、工作促进家庭、家庭促进工作。 共十四道题目,并且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采用的是由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 该量表共有20题,邢占军曾报告该量表的信度为0.848,效度为0.972,表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13.2研究假设工作-生活平衡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同样,提高幸福感也是人人都想达到的目的。 根据前文所述前人研究和相关理论,以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对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关系。 由于工作-生活平衡分为四个维度,因此作进一步假设。 假设1a工作促进生活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性。 假设1b生活促进工作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性。 假设1c工作侵扰生活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性。 假设1d生活侵扰工作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性。 假设2生活促进工作比工作促进生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 4数据分析4.1样本描述本次研究共收回调查问卷211份,其中4份调查问卷填写不完整,所以共收回有效问卷207份。 在207个样本中表1样本数据描述(N=207)人口学统计变量分类项目人数(人)占比(%)性别男7837.68女12962.32年龄35岁以下8139.1336-45岁9344.9346-55岁2713.0455岁以上62.90婚姻状况未婚3617.39已婚17182.61子女情况独生子13866.67非独生子157.25无子女5426.09职称助教62.90讲师10550.72副教授7234.78教授2411.59行政职务有行政职务3617.39无行政职务17182.61工作年限五年以下5727.545-10年5124.6411-15年2713.0416-20年4521.7421-25年62.9025年以上2110.144.2因子分析工作-生活平衡量表共有14个题项,KMO值为0.712,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法对共同因素作正交旋转处理,将14个题项提取出4个因子,与本研究所采用调整后量表一致,具体维度划分如下表所示表2转轴后因子载荷矩阵维度变量元件1234工作侵扰家庭维度工作劳累使我没有精力顾家0.9230.041-0.110-0.079工作繁忙使我没时间家庭活动0.8740.044-0.123-0.218工作压力使我在家中易怒0.6060.556-0.0210.073回家后工作烦恼依然纠缠着我0.5690.353-0.165-0.019家庭侵扰工作维度家庭压力使我在工作中易怒0.1600.8570.164-0.026家庭烦恼使我在工作中心不在焉0.0190.8490.0780.119家庭杂务使我睡眠不足0.2950.664-0.1350.001工作促进家庭维度工作技能使我在家务中派上用场0.0050.2840.7950.010工作内容使我在家中变得风趣-0.219-0.0300.7720.228工作内容利于我解决家中实际问题-0.136-0.1000.753-0.006家庭促进工作维度家人的爱使我在工作中自信0.098-0.0280.1090.877与家人沟通利于我解决工作问题-0.1550.1570.0570.795家庭生活使我放松以应对工作-0.333-0.0670.4650.525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工作侵扰家庭维度有四个题项,分别是工作如此劳累,以致我我没有精力处理家庭事务。 繁忙的工作使我没有时间参与家庭活动。 工作压力使我在家里变得急躁易怒。 回到家里后,工作中的烦恼或难题仍然缠绕着我。 家庭侵扰工作维度有三个题项,分别是家庭压力使我在工作中变得急躁易怒。 个人烦恼或家庭问题使我工作时心不在焉。 家务杂事扰得我无法保证工作必须的睡眠。 工作促进家庭维度有三个题项,分别是我在工作中所运用的技能在做家务活时派的上用场。 我在工作中所做的事情让我在家里变得饶有风趣。 我在工作中所做的事情有助于解决家里的实际问题。 家庭促进工作维度有三个题项,分别是从家人那里得到的爱和尊重使我在工作中充满自信。 同家人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我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我的家庭生活让我得到放松,以迎接第二天的工作。 4.3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的数据分析包括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均值、标准差、极值及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 4.4假设检验假设1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性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称、行政职务、工作年限这些作为控制变量,将工作促进生活、生活促进工作、工作侵扰生活、生活侵扰工作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工作-生活平衡各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变量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性别-0.051-0.063-0.036-0.036年龄-0.072-0.024-0.024-0.030婚姻状况0.1170.0450.1540.151子女情况0.0170.1000.0210.023职称-0.112-0.143-0.165-0.164行政职务-0.033-0.055-0.034-0.031工作年限0.1360.1270.1110.118工作促进生活0.218*/生活促进工作/0.265*/工作侵扰生活/0.017/生活侵扰工作/-0.003adjR?0.0480.0680.0010.001由表2可知,在模型一中,控制变量均不显著,主观幸福感受到工作促进生活维度(0.218,p0.01)影响,假设1a工作促进生活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性得到证明;在模型二中,控制变量均不显著,主观幸福感受到生活促进工作维度(0.265,p0.001)影响,假设1b生活促进工作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性得到证明;在模型三中,控制变量均不显著,主观幸福感与工作侵扰生活维度没有显著关系,假设1c工作侵扰生活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性没有得到证明;在模型四中,控制变量均不显著,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侵扰工作维度没有显著关系,假设1d生活侵扰工作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相关性没有得到证明。 总体来看,工作生活互相促进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工作生活互相侵扰与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关系。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本次调查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刚刚开始教师生涯,事业处于上升期,对工作充满热情,因此感受到工作生活冲突的压力相对不大。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整个家庭的生活重心就是子女的发展和成长,子女的存在不仅为父母带来了希望,也为父母带来了许多负担和牵挂。 但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目前尚未有子女,所以青年教师家庭生活方面的责任并不重,工作生活相互侵扰两个维度相应的也不显著。 处于青年阶段的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以期能够增加经济收入、提升自己发展空间,为以后更好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2因此工作侵扰生活和生活侵扰工作两个维度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并不显著。 假设2生活促进工作比工作促进生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 由前文所证结论可以看出,因为参与调查的青年教师多,工作生活相互侵扰两个维度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影响不显著,工作生活相互促进两个维度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所以我进一步提出假设,生活促进工作比工作促进生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显著。 分别对生活促进工作维度回归系数0.265*和工作促进生活维度回归系数0.218*进行标准化,得到的结果分别是生活促进工作维度为0.222,工作促进生活维度为0.271。 可见生活促进工作维度较工作促进生活相比,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5研究结论及讨论5.1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关系,其中工作促进生活维度与生活促进工作维度显著正相关。 生活促进工作维度比工作促进生活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加显著。 5.2讨论由研究结论和与老师的访谈中,我了解到,以青年教师为例,由于未婚或已婚未育子,相对的家庭生活方面的责任和负担还没有那么严重。 由于处在职业的上升期,生活的重心更偏向于工作,所以工作家庭相互侵扰的两个维度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并不显著,而随着青年教师年龄逐渐增加,结婚生子,事业度过快速发展期,父母年龄的增大,他们在家庭生活中担任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所要担负责任越来大,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平衡情况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 高校教师最终都会面临生活侵扰工作和工作侵扰生活的问题,如何平衡促进工作-生活平衡变得至关重要。 5.3建议5.3.1组织支持组织支持对高校教师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组织支持会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灵上的支持和依托。 13组织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帮助高校教师解决一些家庭方面的需求。 例如协助解决孩子的照顾问题、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如调整工作任务等等方式,从而减少高校教师工作-生活的冲突,提升教师群体的主观幸福感。 同时还可以多多举办亲子活动,打破工作-生活的边界,提高工作生活相互促进的水平,从而提高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5.3.2心理咨询学校应该向高校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生活失衡的产生与工作压力是分不开的,高校教师的心理平衡状态与其直接相关。 当教师心理健康情况良好时,他们的调节能力就相对较强,感受到的工作-生活失衡感就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 所以面向高校教师开展心理咨询辅导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针对压力过大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缓解高校教师工作过程中的精神压力,协助解决工作-生活失衡问题,提高主观幸福感。 5.4局限及展望第一,本次研究整合选用了前人学者所设计的成熟量表,没有针对高校教师群体设计相应的题项。 在具备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设计更加合适的量表。 第二,填写本次研究调查问卷的绝大多数是青年教师,未能有效代表整个高校教师群体。 若想从研究中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仍需要收集更多的样本,样本数量增加的同时,更要考虑样本的多样性、均衡性、全面性。 参考文献1何勤,陶秋燕,刘宇霞.工作家庭平衡问题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x,801:94-99+127.2黄世伍,刘婷婷,曾练平,工作家庭平衡研究综述,心理学进展,6 (3),314-319dx.doi/10.12677/ap.xx.630413李永鑫,赵娜.工作-家庭支持的结构与测量及其调节作用J.心理学报,xx,4109:863-874.4陆佳芳,时勘,JohnJ.Lawler.工作家庭冲突的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xx,02:45-50.5佩德罗?孔塞桑,罗米娜?班德罗,卢艳华.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综述J.国外理论动态,xx,07:10-23.6田玉霞,郑小媚,李明勇.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研究J.教师,xx,20:116.7王晶,吴明霞,廖礼惠,吴梅宝.国外工作-家庭平衡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xx,1808:1269-1276.8王西,廖建桥.工作家庭冲突的组织支持策略研究综述J.人类工效学,xx,03:69-71.9王永丽,叶敏.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验证及其因果分析J.管理评论,xx,2311:92-101+109.10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的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xx,06:103-105.11尹浩,尹海兰.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xx,31:244-245.12喻轲,苟威,王晓琴,易琳琳.高校女教师工作家庭平衡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学周刊,xx,02:209-211.13袁相宜,张亚琳.我国的“工作-生活”平衡现状及政策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xx,09:174-176.14曾练平,燕良轼.中文版工作家庭平衡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xx,2106:988-991.15张雯,Linda Duxbury,李立.中国员工“工作/生活平衡”的理论框架J.现代管理科学,xx,05:12-15.16赵颖.女警察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探讨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xx,2206:35-39.17朱明.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概况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xx,320:80-81.18Clark,SC.Work-family BorderTheoryA NewTheory ofWork-Family BalanceJ.Human Relations,2000 (6):747-770.19Greenhaus,J H,Collins,K M,Shaw JD.The relationbetween work-family balanceand quality of lifeJ.Journal ofVocational Behavior,xx,63 (3):510-531.20Grzwacz,JG,Carlson,Conceptualizing WorkFamily BalanceImplicationsfor Practiceand ResearchJ.Advances in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xx (7):455-471.21Wayne,J.H.,Grzywacz,J.G.,Carlson,D.S.Work-Family Facilitation:A TheoreticalExplanation andModel ofPrimary Antecedentsand Consequences.JHuman ResourceManagement Review,xx (17),63-76.指指标疑似剽窃文字表述11.重要的两个领域。 高校教师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其工作-生活平衡情况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22.技术工人、警察、护士等等,鲜有研究者针教师群体进行研究,尤其是高校教师群体。 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有脑力劳动强、内容繁琐、任务繁重等33.工作与生活的失衡对工作满意度、工作积极性、劳动效率、家庭满意度、家庭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等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的影响。 工作和44.压力日益提高,高校教师的家庭,工作角色冲突也日益严重,高校教师在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中的育儿养老的责任以及其他家务活动。 这种由于工作和生活不平衡所导致的矛盾一旦激化,55.高校教师主观的感受,将二者联系起来,探索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丰富了此类问题的研究。 实践意义方面,本文了解了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的66.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所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 本文应用到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四点第一,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 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77.人力资源管理学、心理学等大量书籍文献。 通过学术期刊、官方文献、知网等途径,对高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与主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零部件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肉类食品精深加工项目施工方案
- 物业管理顾问合同范本: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 离婚双方自愿净身出户财产分割与权益保障承诺书
- 2025年汽车参数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普通话笔试试题及答案
- 老旧厂区改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方案
- 光伏发电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支护结构中的实践应用
- 基于岗位需求的汽车类技工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2025网络设备购销合同文本
- 2024-2025学年南充市七年级下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成都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产业投资板块企业2025年招聘投资管理等岗位的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试用期满转正工作总结
- 2025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三批招聘1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法院书记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4.6.2.2神经调节(第二课时)课件-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 银行积分培训课件
- 2.5 秋天的怀念 课件2025-2026年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CPK、PPK和SPC(X-R控制图)模板
- 2025年北京市高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